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1例

高利丽

关键词:超声诊断, 腹主动脉瘤, 瘤样扩张, 低回声, 主动脉内径, 动脉血栓, 超声显示, 无症状, 血流, 体检, 脐部, 患者, 腹部
摘要:患者,男,80岁,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腹部超声显示:于剑突下腹主动脉至脐部呈瘤样扩张(图1),长约11.8cm,宽处内径4.1cm,其前壁可见厚约2.4cm 实质低回声附着,脐下腹主动脉内径1.2cm,CDFI:腹主动脉上段扩张部分血流呈五彩相间(图2)。超声诊断提示:腹主动脉上段瘤样扩张(考虑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前壁实质低回声(考虑腹主动脉血栓)。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HD-HP)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20例。每次安装体外循环管路时联接好血液灌流器,HD-HP治疗2小时后将灌流器卸下,继续行HD治疗2小时。连续治疗3次后恢复正常透析。结果:血压变化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HD-HP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有好的临床表现。治疗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血压及静脉压的变化,灌流器及管路充分肝素化等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杨玲玲;肖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与临床符合率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腰椎间盘突出CT诊断与临床符合率情况。方法:择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0例主诉腰腿痛的患者,均采用CT扫查。结果:本组70例患者采取CT扫查腰椎间盘突出位置分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许莫结节、游离型、韧带下型、外侧型、后外侧型以及正中型。64例患者符合临床病理,6例患者不符合临床病理,符合率是91.43%。结论:CT扫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与CT扫查诊断结果不符,表明CT扫查具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作者:樊志红;严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管理中起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正常组;选取2013年1月至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管理活动前后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评价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3年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后,对照组护患纠纷共发生24例,发生率为6.7%;较增强风险意识前98例(28.3%)显著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的风险意识,可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腹部手术后如何保障胃肠减压的有效性

    腹部手术前放置胃管目的是有效引流胃液,确保术后不发生腹胀,缩短胆管引流的时间,利于伤口愈合,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放置胃管的深度是测量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加上鼻尖到剑突的距离。如何保障胃肠减压的有效性简述如下:1接头堵塞1.1原因胃管与负压吸引器接头口径过小或胃液过分黏稠。1.2临床表现接头可见粘稠堵塞情况,胃管内有胃液而吸引器内无胃液流出。

    作者:朱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联合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WBC总数及分类计数,采用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NS100)及其配套试剂检测全血超敏CRP。结果:细菌感染组全血CRP和WBC、N 均明显升高,与支原体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CRP阳性率大于WBC和N阳性率;B组和C组之间CRP和WB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随病情好转,CRP逐渐下降。结论:超敏CRP与WBC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种类,提高诊断敏感性。CRP的动态监测可有助于疗效观察,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林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医疗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社区医疗服务的改进措施。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我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内的42个社区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数量2080份,收回2035份,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合格率97.8%。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436人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有所了解,比例为70.6%,这其中又有65.5%的人对社区责任医疗团队的服务模式比较了解;85.6%的老年人认为需要的医疗服务项目即每年定期体检;在获得健康知识渠道方面,通过医务人员指导了解相关知识的为37.8%;对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很满意或满意的比例为71.3%;有66.7%的人经常接受社区医疗服务;89.3%的老年人认为接受社区医疗服务比较方便;对社区医疗服务不满意的比例为5%。结论: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仍需提高,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

    作者:李拉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压力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重症监护已成为大多数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ICU 护士更是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工作中,除了具有普通护士意想不到的心理压力,如社会评价不公平、职业压力、病人护理方面的压力等,还要承受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心理压力,从而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国内相关研究表明,ICU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内科护士[1]。

    作者:王华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40例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尿路感染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单纯加替沙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姜明刚;尹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癫痫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0岁,主因反复抽搐27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于3岁时因为高热后出现抽搐症状,表现为双眼上窜,口吐白沫,头后仰,肢体强直,牙关紧闭,有喉鸣音,伴有意识丧失,持续约1-3分钟后自行缓解,缓解后全身发软,意识转清,未系统诊治,后每隔3-4年无明显诱因发作一次,一直未系统诊治,2012年11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发作频繁,一月发作一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但效果欠佳,前来我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脑电图:可见尖波,轻度异常。头CT:双侧苍白球钙化。血钙1.31mmol/L,磷2.24 mmol/L,甲状旁腺激素9.62pg/ml。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予补钙、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缓解。

    作者:李学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87.7%,(P<0.05),治疗4周后GCS和DR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临床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以期达到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侯英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脊液胱抑素C测定在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病情判断的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71例,高级别胶质瘤组36例,转移瘤3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MP-9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脑脊液胱抑素 C(Csy- 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3周血清 MMP-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术后3周较术前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患者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术前较术后3周低(P<0.05)。结论:血清MMP-9及脑脊液Csy-C水平与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提示血清MMP-9及脑脊液Csy-C水平对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预后有指导作用。

    作者:田雪涛;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新时期如何发展党员工作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中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人们的思想也异常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实现党的自身建设的目标,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务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如何发展党员工作,谈几点看法:。

    作者:吕桂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60度健康管家”服务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实施初探

    目的: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向居民提供及时、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使居民得到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方法: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东兴8个社区5000多户居民健康状况,开展360°健康管家服务;结果:社区老年人和患慢性病居民的建立健康档案的管理率、群众和政府满意度提高;结论:开展社区360°健康管家服务模式优质有效、便民惠民,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崔彩萍;罗莹;邓水莲;刘雪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孕中、晚期羊膜腔内感染4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孕中、晚期羊膜腔内感染的发病原因、监测方法、预防办法、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2012年羊膜腔内感染的孕妇400例(包括孕中期行羊膜腔穿刺和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并记录。结果:羊膜腔内感染发生率约为3.85%,在孕期新生婴儿感染的指数与孕周数呈反比关系,即孕周数增加,感染的机率反而下降。结论:在孕妇孕前、孕期的保健过程与孕妇分娩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管理,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孕期羊膜腔内感染从而达到改善母儿预后,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目标。

    作者:潘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00例高血压患者家中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考察家庭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效果、药物依从性、医疗支出等指标的积极意义。方法:对社区50例高血压患者实行家庭干预,另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护理作为对照,总结分析家庭干预的措施及两种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下降、SF-36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医疗费用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家庭干预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于加强血压控制,增加患者疾病知识及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等有着不可替代的效果。

    作者:李凤萍;林高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某医院门诊人次、出院患者人次季节变动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人次、出院患者人次季节变动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08-2012年各月份门诊人次、出院患者人次,进行季节变动分析。结果:医院门诊人次、出院患者人次的动态变化受季节影响并具有一定规律性。结论:医院应根据门诊人次、出院患者人次的变化规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亚非;高鹏;王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对照组给予肝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HBV-DNA转阴率、乙肝及抗病毒治疗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对抗病毒治疗认识不够(22.4%);担心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9.2%);对治疗无信心(11.2%);经济压力较大(23.5%);擅自停药(19.4%)。研究组HBV-DNA转阴率、乙肝及抗病毒治疗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乙肝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良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日常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使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水质中的Mn,Zn,Fe,Cu等常规项目进行日常监测。对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在水质监测中的优点作总结和讨论。

    作者:阎善信;邓清;高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骨折患者褥疮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对骨折患者发生褥疮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探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患者发生褥疮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后发现,患者发生褥疮人数为25例,占20.8%。此外,影响患者发生褥疮的因素还有褥疮发生部位和年龄以及骨折发生部位,发生褥疮与没有发生褥疮患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都没有再发生褥疮。结论:对临床上骨折患者发生褥疮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防止患者发生褥疮,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康复。

    作者:刘立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易误诊的蚕蛹性脑病4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柞蚕蛹因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而深受东北地区的居民所喜爱,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但近年来食用柞蚕蛹后恶心呕吐、眩晕、言语不清、肢体抖动、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时有发生,成为近年来急诊科就诊的常见原因。蚕蛹性脑病常因临床医师不认识本病而误诊为脑供血不全、小脑梗塞等疾病。

    作者:周勇;徐树军;李和永;侯春风;王大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