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垫上训练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腰痛的疗效影响

钱旺;朱前超;刘芳;王祥(通讯作者)

关键词:体位转移, 腰椎骨折, 术后, 腰痛
摘要:目的:观察床垫上训练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患者不完全随即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7例以体位转移训练治疗,对照组22例以健康教育,治疗20次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转移训练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腰痛的缓解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体会

    描述职业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和分析有效沟通在职业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应用进展

    1991年,Hara发明了囊袋赤道环,1995年,Cionni率先报道张力环的临床使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自此被时代赋予及其重要的功能,现就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历史、产生背景、作用机制、设计、分类等作一综述。

    作者:高先新;王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郑州市高新区入幼儿园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郑州市高新区入幼儿园(简称入托)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方法:对儿童采静脉血2ml,用ELISA法行HBsAb检测。结果:入托前儿童HBsAb阳性率为54.75%;不同性别间HBsAb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0~组的HBsAb阳性率高于1~、2~3岁组,1~和2~3岁儿童HBsAb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针次的HBsAb阳性率高于<3针次的HBsAb阳性率。结论:5 ug乙肝疫苗能预防入托前儿童感染乙肝;对男、女保护效果相同;规范的全程接种、及时进行疫苗补种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作者:李良彬;朱斌建;王西京;杜卫红;郭东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学分布特征及临床耐药特点,初步制定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方法:引某院249例院内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培养出菌株340株,革兰阴性菌184株,占54.1%,其中假单孢菌57株,占阴性菌的31%,克雷伯菌24株,占13%,各型杆菌45株,占24.5%,大肠埃希菌45例,占24.5%,志贺菌及其他菌13株,占7%。革兰阳性菌133株,占39.1%,其中链球菌65株,占阳性菌的48.9%,葡萄球菌36株,占27.1%,非肠球菌15株,占11.2%,微球菌11株,占8.2%,肠球菌6株,占4.5%。霉菌23株,占6.8%。结论: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关键是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人员培训。本文通过对医院感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当代临床特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张滨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尿白细胞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沉渣检查尿白细胞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新鲜尿液500份,先使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沉渣检验,再使用显微镜进行尿液沉渣镜检。结果:发现显微镜检出阳性尿液标本有56份,占总标本11.2%,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出阳性尿液标本有61份,占总标本12.2%。比较后分析发现:二者符合率为91.8%。结论: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白细胞分析结果与显微镜下白细胞镜检结果不完全相符,尿液分析仪检测应该与手工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尿液检验质量。

    作者:欧文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自制烧伤中药药膏治疗烧烫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自制中药药膏治疗烧烫伤的效果,与SD-Ag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烧烫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自制中药药膏,对照组使用SD-Ag霜。结果:实验组烧伤治疗效果在创面愈合天数、疼痛程度和愈合瘢痕增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中药药膏治疗烧烫伤能有效修复创面,减少瘢痕,且价格便宜,易于使用,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黄太军;祝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不全的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肺栓塞患者(A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入院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血检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右心功能不全组 BNP 水平明显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BNP可以反映APE患者的右心功能,有助于A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作者:马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通过对产褥期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及其健康教育。以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预防。产褥期是指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康复的预防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一般为六周左右。在产褥期间。产妇的每一个身体组织系统特别是生殖系统有较大的变化及不适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一个新生儿的出生,产妇角色的转变及其家庭都要经历着心理的和社会的适应过程。了解这些适应过程对做好产褥期的护理,保证产妇的健康及其重要。

    作者:刘彩霞;李佳莹;刘莉莉;杨彩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梗治疗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治疗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3年2月我院救治的80例脑梗塞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与心理护理,干预周期为2个月。结果:干预临床总有效率为81.3%,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的评分明显提高,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患者治疗中采用积极的护理有很好的治疗疗效,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燕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光固化材料对后牙牙体病损修复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体病损的修复,不仅能修复前牙病损,还能填补窝洞等,牙体在接受预备操作中磨耗少,方法简便,其色泽酷似自然牙,聚合度较大,气泡少,可磨光,抗张度强等,且适应症广泛,深受医师及患者的欢迎,该品现在国外均已广泛地应用于牙科临床,成为牙体病损修复的主要材料之一,但用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做磨牙、双尖牙牙体病损的修复物目前国内主要刊物上少见。

    作者:史登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实施全程护理,观察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08例急诊危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实施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结果: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则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使得治疗顺利进行,减少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苏阳;杜金梅;徐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某市重症医学科聘用制护士付出-回报失衡与调科/离职意愿的关系

    目的:调查某市重症医学科聘用制护士付出-回报失衡与调科、离职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市150名重症医学科(ICU)聘用制注册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自编护士离职意愿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该市重症医学科护士调科/离职与高付出-低获得的工作模式相关(P<0.01)。结论:需要正对相关因素进行改善,减少护士离职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高婷婷;郑春雁;陶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氧微创灌注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初步分析与探讨(附85例报告)

    目的:观察医用三氧(臭氧)、碱性液体关节内反复多次灌注,玻璃酸钠,得宝松复合镇痛液(主要为利多卡因、维生素 B12、维生素 B6、得宝松等)、膝关节腔内注射,联合中频电脉冲,中药离子导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对8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35ug/ml O350-100ml 医用三氧对膝关节灌注,5%碳酸氢钠30-50ml关节腔内冲洗。玻璃酸钠,得宝松复合镇痛液关节注射、联合中频电脉冲、中药离子导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对本组病例平均随访6个月~22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Shahriaree 评定标准:优60例,良18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90.17%。结论:医用三氧,碱性液体关节内灌注冲洗,玻璃酸钠、得宝松复合镇痛液关节内注射,联合中频脉冲治疗、中药离子导入中西医结合疗法,提高近中期疗效,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

    作者:李来昌;董才宽;李昕;蔡华;唐志根;徐安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眼外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眼外伤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方法:对65例不同原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眼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急救和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65例患者病情都得到有效地控制,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得以康复出院。结论:眼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眼外伤的急救处理要求分秒必争,处理得当,护理精心。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牛瑞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究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100例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精心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组基础的护理治疗,给予精心护理组规范性护理治疗。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50例常规护理组有13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0%;50例精心护理组有3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心护理能有效控制介入治疗中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车兆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风湿灵"汤剂结合甲氨蝶呤片口服)和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了满意疗效.有效率达94.0%。

    作者:梁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搜集42例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总结37例出现并发症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42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37例(88.1%),其中术后疼痛33例,发热5例,穿刺部位出血2例,尿潴留4例,血管迷走反射1例,肺动脉栓塞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栓塞后并发症不容忽视,有效的护理是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IL-22对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外周免疫器官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IL-22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小鼠的脾和肠系膜淋巴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和BALB/c小鼠为供受鼠建立GVHD模型后,随机分为GVHD+PBS组和GVHD+IL-22组。建模后第28天检测小鼠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总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和淋巴结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结果:GVHD+IL-22组的脾和淋巴结T细胞总数均明显低于GVHD+PBS组,且GVHD+IL-22小鼠脾呈现坏死区。注射IL-22对脾CD4+T和CD8+T细胞分泌IFN-γ无影响,但可显著提高淋巴结IFN-γ+CD4+T细胞(Th1)和IFN-γ+CD8+T细胞(Tc1)的百分率。结论:虽然IL-22可降低GVHD小鼠外周T细胞数量但可部分增强外周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

    作者:赵恺;赵冬梅;尹玲玲;徐开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长期输液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采用静脉输液仍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我院因患者长期输液,静脉条件往往较差。我们通过多年静脉穿刺研究把患者静脉分为6个类型:表浅静脉腔细小型、扁平空虚型、充盈固定型、硬化易滑动型、易破脆弱型、深静脉型。

    作者:杨桃;杨淑珍;刘红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缩宫素在剖腹产术中用量观察*论著

    目的:观察缩宫素在剖腹产术中用量的不同引起患者不同的临床反应。方法:我们记录了两组剖腹产手术在胎儿娩出后用缩宫素的用量,第一组共用60单位的缩宫素,胎儿娩出后用20单位的缩宫素静脉推注,40单位宫体注射;第二组是共用40单位的缩宫素,胎儿娩出后用10单位的缩宫素静脉推注,30单位宫体注射。结果:在第一组1049例剖腹产患者中有147例出现了胸闷,心慌,头痛等临床症状,在第二组1017例剖腹产患者中有49例出现了胸闷,心慌,头痛等临床症状。结论:在剖腹产手术中缩宫素短时间内用量不应当超过40单位,一旦超过了40单位后,缩宫素作用未见增加,可副作用却增加了。

    作者:吴旭文;杜闻博;佟淑平;邓国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