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今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壅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1]。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壁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的破裂(或糜烂)引起的出血、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血流所致。防止 ACS 的发生主要是稳定动脉硬化的斑块[2]。降脂治疗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并降低已形成的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含量从而稳定斑块。
作者:陈素芹;宁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放射性治疗中,照射野皮肤很容易出现放射性损伤。据统计,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为91.4%,因损伤严重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8.1%[1]。而放疗疗程每延长1天,局部控制率将下降1%-3%,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因此,防治皮肤黏膜放射损伤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推荐的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措施[3]。笔者收集2006年10月-2011年4月在我院放疗或在外院放疗出现难愈性皮肤损伤患者3例,经伤口评估后,选择合适药液和敷料护理伤口,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石利平;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013年11月2日到11月9日,我们绵阳市中心医院管理培训团队一行20人,分别来自内科、外科、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受卫计委和医院委派,实地考察参观了台湾省的台北医学大学万芳医学中心、振兴医疗财团法人振兴医院、财团法人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三家医院。医院分别位于台北市和嘉义市,涵盖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各个层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本次考察的重点是科室管理、医院经营运作和医院品质管理与决策。三家医院都派出了佳的讲师团队,就医院的服务流程、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设施管理、医疗不良事务管理、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医院经营管理以及如何提升医院品质等多方面进行传授,并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解答。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三家医院以规范化、人性化的医院服务;全方位、智能化的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抓手不断提升医院品质,终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医院员工满意以及医院发展的多赢局面。由于这次考察时间和目的的局限性,仅从医院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作者:冯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重视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的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整合我科收治的2例甲氧氯普胺中毒患者,并结合病例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中毒症状全部消失。结论: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确诊后,根据患者的体重,选用适量的地西泮给予积极治疗,均得到有效康复。
作者:陈秉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4例肝包虫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方案,治疗组行改进和规范后的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74例肝包虫囊肿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5.9%,对照组的穿刺治疗有效率为86.5%,治疗组的穿刺治疗有效率为97.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穿刺治疗后复发率为8.1%,治疗组无复发。结果: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简单易行、安全实用、创伤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代替传统手术疗法。
作者:王万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急诊床旁心脏彩超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已成为协助心脏急症诊断和治疗结果评价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二年来的急诊床旁心脏彩超检查急性心肌梗塞35例。
作者:茶丽珠;张秀琼;李雪燕;何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迄今为止,纤维内窥镜和 X 线钡剂检查仍是诊断胃肠疾病比较公认的主要方法。它们能够清楚地显示胃肠粘膜细微的变化,有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近年来胃肠超声的日益普及,除经腹壁检查外,胃肠超声造影及超声内窥镜两项新技术的应用,使胃肠超声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提高,它有助于胃肠粘膜下肿物的发现,观察肿瘤的内部结构及浸润深度,检视粘膜情况和进行分期诊断,它是纤维内窥镜和X线钡剂检查不可缺少的补充。
作者:高利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下行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的诊治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对我科室开展下肢深静脉造影术以来的临床诊治资料完整的21例患者21条深静脉造影肢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表现正常2条(9.5%),单纯浅静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条(38.2%),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42.8%),深静脉血栓形成2条(9.5%)。结论:数字胃肠机下行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能实时跟踪观察造影过程、能完整地记录静脉显示过程,并能清晰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位置和范围及功能改变,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哲男;全成;安虎山;崔光连;金哲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卒中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对SAP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探讨防治对策。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8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未出现SAP患者40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及时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
作者:朱长征;王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与糖代谢状况及血管病变的内在关联。方法:本组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4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患者体内糖代谢异常症状不断加重,患者的腰围、体重逐渐增加,本文中IFG组与NGT组患者差异并不明显(P>0.05),而IFG组、NGT组与IGT组或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表现为腰围与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有必要进行常规的糖耐量检测,要定期对自身的血脂、体质量指数、血尿酸、MA及hs-CRP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用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修正,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生糖尿病,以降低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刘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内容抽象枯燥。为激发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医学专业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作者:尹素改;江华;陈玉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有物有声谓呕,有物无声谓吐,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因此,连名并称为呕吐。此名早见于《内经》,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论述甚详。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吐候》指出:“呕吐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临床多见于急性胃炎、肠炎、急性胃肠炎、胃癌、特发性呕吐、消化性溃疡因疤痕挛缩导致的幽门不全梗阻、肠梗阻等皆可引起呕吐。辨证可分为伤食、胃寒、胃热、脾虚、胃阴虚等几个证型。现举案例说明。
作者:王得雁;王金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方法:从我院住院中抽取300例确诊为卵巢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采用西医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予调节周期、促进排卵、指导性生活等方法治疗;试验组150例采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并随时依照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结果:两组比较,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0.67%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1.3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白东燕;范顺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薰药治疗风寒阻络证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患者进行电针加中药薰药的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31例,显效42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56%。结论:电针配合中药薰药治疗风寒阻络证型颈椎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佳;李胜吾;肖国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总结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贫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为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A,26例为地中海贫血为观察组B,检查结果正常的26例为观察组,将观察组A、B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A、B的血红蛋白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少于观察组B;观察组A、B的红细胞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B的红细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高于对照组,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观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可以简便快捷的区分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具有显着的效果。
作者:孔艳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功抢救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护理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近五年来收治此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抢救及护理措施等。结果:抢救成功77例(96%),死亡3例(4%)。结论:建立急救护理程序、积极抢救休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全面有效护理,加强与病人的心理沟通,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至2012年就诊于我科的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给予改善脑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丁苯酞0.2克日三次口服,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7%,对照组为83.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丁苯酞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身情况差,身心症状异常严重,术后极易发生感染,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监测与控制血糖,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严防并发症发生等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雒秋凤;路建波;张晓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我区2008-2012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其动态变化,确定高危食品种类,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和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对各类食品进行随机采样监测,监测指标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阪崎肠杆菌等.结果:2008年-2012年食品食源性致病菌共监测食品682件,检出5种食源性致病菌共29株,总检出率为4.25%,其中单增李斯特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沙门氏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7株,阪崎肠杆菌1株,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未检出。我区以生肉类污染为严重,以2012年阳性率高,为8.38%.结论:北京市西城区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预警,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提供科学指导,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郭勇峰;王敬辉;吉彦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标准,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要求,并以该标准进行管理与奖罚。结果:2011年7月至今,我科血液透析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标准可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刘凤芹;叶白云(通讯作者);曾志力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