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张晓娇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以更好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817例住院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化疗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预防措施。结果:共76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感染率为9.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高,占69.74%;肿瘤类型中以肺癌居首,占67.11%;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高,占57.14%;同时医院感染率随年龄增加、白细胞减少、有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延长及白蛋白降低而升高。结论:强化医院预防感染意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硕果;姚俊;高社干(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NAC)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LIRI)中肺组织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NAC治疗组(NAC组),建立单侧肺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min后再灌注2、4h。NAC组于阻断肺门前30min腹腔注射NAC150mg/kg。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酰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 Caspase-3)及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IR组与SH组相比,2、4小时点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P<0.01),Caspase-3,HO-1蛋白表达上升(P<0.01);NAC 组与 IR 组相比,2、4小时点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Caspase-3的表达降低(P<0.01),HO-1表达增加(P<0.01)。光镜下NAC组肺组织损伤明显轻于IR组。结论:LIRI早期细胞凋亡明显增加,NAC可能通过诱导HO-1的活化,抑制LIRI中凋亡的发生,减轻肺组织的损伤。
作者:宋希;陶臻;申玉英;张铮;沈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运用PDCA四步法制定CQI护理干预方案,实施CQI。结果:实施CQI干预后,医务人员洗手率及手部细菌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实施CQI可有助于提高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严文静;包晓燕;魏晓霞;许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口腔刺激治疗法对脑瘫患儿言语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00例言语障碍的脑瘫患儿行基础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语言治疗师对观察组进行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构音障碍评定和 S-S法测评,8个月后观察其言语清晰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刺激治疗法可以有效治疗脑瘫患儿的言语障碍,对语言理解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亦有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徐明月;许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诊断为肺炎的住院患者400例,都给予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的HR值明显降低,而Pa02和Sa02值有明显上升(P<0.05)。发生并发症60例,发生率为1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肺炎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一宇;王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技术是应用YL-I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颅内血肿在不开颅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起到清除病灶的目的。该技术损伤小,效果明显,但也有一定死亡率。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作用。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290产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影响其术后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结果:在29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经过护理人员的有效干序,术后48h泌乳量正常的占70.3%的比例,而术后72h泌乳量正常的占93.1%,产后纯母乳喂养的比例为96.6%。结论: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母乳喂养率、母乳质量等指标均有所改善。
作者:张锦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的临床特点是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加速下降。临床医学认为c0PD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炎症,而传统中医认为其属于“喘证”、“肺肿”等范畴。本文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c0PD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丹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使用洗胃评分记录单对急性中毒洗胃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1月-2013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洗胃的病人共178例,按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急性中毒病人洗胃评分记录单,对照组按原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洗胃评分记录单抢救成功率提高,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洗胃评分记录单可以提高了急性中毒洗胃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作者:姜梅;曹俊辉;王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研究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儿科临床带教水平。方法:总结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影响因素及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使护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儿科护理专业知识技能及知识,培养了护生优良的作风和职业道德,使儿科带教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作者:胡春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30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配合,准确,熟练,默契的配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顺利完成该手术的关键。
作者:张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身痛病人120例,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根据病人情况辨证用药,随证加减进行治疗。结果:痊愈者占总数66.7%,有效者占总数28.3%,总有效率占总数95%。结论: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梁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膀胱的效果。方法:通过对35例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膀胱患者,给予高压氧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每日排尿次数及每次排尿量。结果:经过联合治疗,35例患者的神经源膀胱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神经源膀胱是脊髓损伤重大并发症之一,危害患者生命,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良栋;高艳刚;宋晓杰;何举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危重症哮喘属于哮喘病在急性发作期的一种严重的类型,患者临床表现为哮喘持续发作在24小时以上,出现呼吸困难、不能说话等症状,给予常规治疗无法缓解症状,可发生气道痰栓阻塞、呼吸肌衰竭等,危急到患者的生命。临床呼吸内科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本文现对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危重症哮喘提供参考。
作者:邓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可吸入颗粒物煤尘对支气管肺组织的相关致炎作用。方法:采集并分析矿井煤尘可吸入颗粒物,用其染毒活体大鼠,然后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测定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及肺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结果:矿井煤尘组的病理特点以炎症改变为主,并部分显示出过敏性特征。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可吸入颗粒物矿井煤尘可能通过刺激体内炎性细胞募集、大量释放炎症因子,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
作者:何谨志;周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管理中起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正常组;选取2013年1月至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管理活动前后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评价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3年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后,对照组护患纠纷共发生24例,发生率为6.7%;较增强风险意识前98例(28.3%)显著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的风险意识,可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风湿灵"汤剂结合甲氨蝶呤片口服)和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了满意疗效.有效率达94.0%。
作者:梁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观察替罗非班tirofiban(欣维宁)治疗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STEACS)PCI术后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查阅北京阜外医院2010-2012年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历共158份,均为发病12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替罗非班组78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术后30天并发症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无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现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发生率为5.13%。对照组出现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例,发生率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欣维宁)能改善STEACS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邹培源;刘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分层管理前、后各350名患者,对107名护士实施分层管理,比较分层管理前、后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应用到护理中能够有效的将护理管理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利霞;赵贵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年来我国对生后具有高危因素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治疗的研究较多,但是有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早期干预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首先探讨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具体分析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概述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后提出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措施。
作者:杨彩秀;杨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