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张辉
目的: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自拟处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对自拟处方进行加减化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用自拟处方进行治疗,既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又有现代药理研究的支持,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
作者:石玉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疾病。瑶医称为“筋出槽”(mbungh gapv mun);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突)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有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作者:黎积福;明新求;陆云树;莫庆金;陈美红;周秋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二次手术的指证、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2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患者全部因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而行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术,因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侵及肌层以外,而在我院加行胆囊床(≥2cm)肝楔形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其中行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2例,仅1例病情较晚,行探查术。结论:对意外胆囊癌术后需二次手术的大都为Nevin III 期的患者,好在术后4周左右进行,胆囊颈部的胆囊癌需常规行胆囊管切缘快速病理检查,好行肝外胆管切除。
作者:王志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误吸(aspiration)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可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呼吸道,而不是像通常一样的全部食团随着吞咽动作顺利地进入到食管。误吸分显性误吸与隐性误吸两类,50%~70%的病人可以是毫无知觉地发生误吸。我科室通过对老年住院病人进行有效的预防误吸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邹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以及器官移植增多、放化疗、慢性病生存时间长,AIDS 患者的流行,深部真菌感染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其中肺部真菌感染又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其临床重要性日趋明显,现将本院呼吸内科2011-2012年收治的84例合并有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于航;陈永林;梁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口服藏药二十九味能消丸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小肠息肉复发的预防。方法:全结肠切除、永久性回场造口术后1月后开始服用二十九味能消散,剂量为1.5g/次,口服,一日2次,疗程为12个月;之后,进行了三年随访观察,并将预防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例病人的三年随访观察表明,无十二指肠及小肠息肉的复发,且无出现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口服藏药二十九味能消散是一种有效的抗消化道息肉病预防藏药,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小肠息肉复发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加华;曾太乙亥;朱璞太;叶西多杰;多杰仁欠;多杰杨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BIS)联合更昔洛韦(GCV)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住院确诊的CMV肺炎患儿5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用GCV抗病毒治疗--诱导期:每次5 mg/kg,每12 h 一次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1 h,连用2周;维持期:每次10 mg/kg,隔日一次,总疗程4周。观察组采用BIS+GCV治疗:GCV用法用量疗程同对照组,同时加用BIS每次1 mg氧气驱动雾化,每次雾化时间10~15 min,每12 h一次,疗程2周。观察疗效及预后。结果:(1)观察组在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部体征、肺部影像学改变、肺外系统损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64.0%vs20.0%,P<0.01);(3)对照组1例(4.0%)发生皮疹,观察组1例(4.0%)出现颜面潮红、烦躁不安,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 CMV 肺炎常伴有肺外器官系统损害,在常规综合治疗、GCV 抗病毒治疗同时,联合 BIS 雾化治疗,可提高显效率、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朱建峰;陈正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204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常规治疗相同:休息、护肝、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甘利欣;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苦参碱。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吴志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新生儿心内膜炎较为少见,且由于细菌性心内膜炎作为败血症的一部分,临床医师多将注意集中在败血症及其他合并症上,如脑膜炎、肺炎、骨髓炎等,往往不能早期诊断,疗程不足,导致病情反复,继而出现心力衰竭、瓣膜病变,预后不良。我们报道新生儿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由于在起病早期即经过抗感染治疗,使得患儿症状体征不典型,造成了早期诊断的困难。
作者:李智慧;赵旸;石来军;杜俊;姚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中药宝儿康散、西药碳酸氢钠液、制霉菌素片、妈咪爱以及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鹅口疮的疗效结果,评价两种治疗小儿鹅口疮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0例使用宝儿康散+妈咪爱+制霉菌素片+碳酸氢钠液局部擦洗治疗,对照组90例使用制霉菌素片+碳酸氢钠液局部擦洗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为小儿鹅口疮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病程短,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多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阶段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行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进餐及行走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进餐及行走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阶段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程淑华;万丽霞;帅水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稽留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单纯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40例,实验组应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二次清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安全可靠,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萍;张娟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提高产后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机制障碍等。结论:大多数产后出血经机械性、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性抢救措施治愈,1例产妇非手术治疗无效,果断切去子宫,挽救了生命。
作者:房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腹部不适伴左肩不适6 h”于2013年7月6日入院。患者此次发病无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不伴头晕、心悸等症状,为进一步观察病情于当日收入消化内科。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及复习病例,此患者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多发性脑梗死等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近段时间血糖控制平稳。消化内科给予服用胃粘膜保护药物,腹部不适症状缓解不明显,鉴于患者高龄,同时又合并多种疾病,目前诊断不能排除心肌缺血,给予急查血常规、心肌酶谱,结果回报:肌钙蛋白(cTnT):0.28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19 U/L,立请心内科会诊,给予急查心电图、心脏超声,与患者既往心电图比较:Ⅲ导联Q波加深,ST段V1、V2上升抬高0.05~0.1mV,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2%,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尚正常,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受损。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给予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24 h后复查血生化,血清cTnT继续升高0.309μg/L,CK-MB108 U/L,CK256 U/L,48 h后cTnT有所下降,0.22μg/L,72 h后cTnT再次升高至0.458μg/L,诊断明确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6 h后cTnT恢复正常。经过抗凝、抗血小板、扩冠、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一周后病情稳定,两周后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霍宁侠;李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拔牙术后伤口出血是临床上拔牙常见的并发症,是指术后在去除棉球后数小时,创口有明显出血,或术后3-5d 创口感染血凝块分解后发生的出血[1]。了解拔牙后伤口出血的原因对于拔牙后伤口出血的防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2012年我科收治因拔牙后不同程度的出血患者例,其中男例,女例,年龄大的岁,小的岁,磨牙例,前牙例。
作者:周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后应用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糖尿病足行膝下微球囊扩张术的患者80例,中医辨证均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其中4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水煎剂设为处理组,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再狭窄率及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患者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9.07±1.82)个月。处理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患者治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处理组无效患者低于对照组(P<0.00);两组术前及术后即刻血清NO及ET-1浓度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6个月,处理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降低糖尿病足患者膝下微球囊扩张术后ET-1表达,提高NO水平,降低再狭窄率,提高疗效。
作者:姚玮;张君儒;王庆凯;高印生;王旭初;王庆海;巩祥胜;张淑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女,61岁。半个月前出现左侧颜面部级眼眶疼痛,伴轻度发热,曾口服抗炎药物,但疼痛无减轻。2日前疼痛加重,伴高热,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体温高40.0℃,于2013年11月10日急诊收入我院。查体:体温40.2℃,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5mm,右侧2.5mm,左侧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眼眶级眶周红肿,左侧上、下眼睑触痛阳性,左侧上颌窦区压痛阳性,左侧鼻腔内见浓性分泌物。鼻窦 CT:左侧上颌窦、筛窦及鼻腔内见软组织密度灶,密度不均匀,鼻窦骨壁骨质未见明显增生、吸收、破坏征象,左侧眼睑肿胀,眼外直肌外侧软组织密度灶。入院诊断:急性鼻-鼻窦炎,左侧眶周围炎。入院后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11月11日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中切开左侧钩突,打开中鼻甲基板,开放左侧上颌窦窦口,将窦腔内的浓性分泌物清理干净,见窦腔内有真菌球样物,取出后送检病理,开放前、后组筛窦,开放蝶窦,打开部分框内壁以减压左眼球。术中病理回报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生理盐水冲洗窦腔,高分子海绵填塞鼻腔。术后给予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术后2天开始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眶周皮肤消肿明显,但左眼仍视物不清,眼眶增强MRI:左侧上眼睑区及眼眶外上限区(肌椎外)可见条片状等信号灶,DWI呈高信号,眶尖未见累及,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左侧眼球突出,视神经伸长,未见明显一场信号灶。眼部彩超:左眼前方及颞侧无回声暗区。考虑为眼睑级框内脓肿形成,诊断为左眼睑、眼眶蜂窝织炎,于11月17日行左眼睑及眼眶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从上眼睑和眶腔吸出约10ml黄色脓样液体,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含30mg小诺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置入胶皮引流条后缝合。术后给予抗炎级对症治疗,每日换药处置2次。药敏结果回报:粘质沙雷氏菌,药敏结果头孢类、青霉素类敏感,因患者有头孢类过敏史,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静点。术后12天,患者无不良主诉,查:Vos无光感,左侧眼睑及眶周轻度红肿,引流口处脓性分泌物基本消失,腔内清洁。左眼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瞳孔散大,直径约5mm,直接对光反射阴性,晶状体透明度下降,眼底见视神经色淡,视网膜散在片状出血,眼压27.8mmHg。眼底血管造影:左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鼻窦 CT:左侧上颌窦内积液已基本吸收,左侧上颌窦及筛窦内积液较前明显减少,蝶窦及鼻腔内积液已吸收。补充诊断:左眼视神经萎缩,左眼视网膜出血,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病情稳定,于12月9日出院。
作者:逯思;金永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二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60例,首次手术为传统性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患者60例,首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二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粘连严重比例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首次剖宫产患者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产手术,能够明显降低二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减轻腹壁粘连情况,减少二次剖宫产手术出血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应用和治疗。
作者:马彦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4例肝包虫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方案,治疗组行改进和规范后的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74例肝包虫囊肿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5.9%,对照组的穿刺治疗有效率为86.5%,治疗组的穿刺治疗有效率为97.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穿刺治疗后复发率为8.1%,治疗组无复发。结果: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简单易行、安全实用、创伤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代替传统手术疗法。
作者:王万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研究组87.9%,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优异,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对神经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