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囊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康红霞

关键词:脑囊虫病, 诊断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的诊断方法在脑囊虫病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3名脑囊虫病患者与23名特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利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在脑囊虫病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①MRI与CT检查中脑囊虫病患者存在有阳性病灶,特发性癫痫患者无阳性病灶。②TP、ALT、AST、GTT、ALP、NAG、LDH、钙离子检查在脑囊虫病中有明显的升高;CK-B在脑囊虫病与特发性癫痫中均有升高;LAP、氯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在两病中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结合病史与临床表现,MRI检查、CT检查与生化指标检查的具有一定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MRI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骨梗死的早期MRI表现,探讨其在骨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患者8例,均进行MRI及X线检查。结果:8例患者共累及13个部位,股骨下端9个,胫骨上端4个。其中5例患者MRI表现符合早期骨梗死表现,X线阴性;MRI表现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地图样改变。结论:骨梗死的MRI早期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疑有骨梗死的患者MRI应作为首选检查。

    作者:张自力;莫本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去卵巢和肌注地塞米松对大鼠血管钙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去卵巢和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对大鼠血管钙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雌性 Wistar 大鼠分别进行去卵巢及肌肉注射地塞米松,观察去卵巢及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对血管钙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雌性Wistar大鼠共分为4组,即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地米注射组,10周后,进行主动脉钙含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及骨钙素(osteocalcin, OC)含量测定,判断血管钙化程度;用骨密度仪测定大鼠骨密度以反映骨质疏松程度。结果:去卵巢组和地米注射组血管钙含量均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两组腰椎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去卵巢组股骨骨密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卵巢和肌注地塞米松均可导致大鼠骨密度降低,同时可增加血管钙含量,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左风云;田颂;杨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频率振法干预废用性肌萎缩大鼠的trpv1通道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振法对制动肌肉萎缩大鼠神经纤维的trpv1的通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A组(100次/min,5min)、B组(300次/min,5min)、C组(500次/min,5min)、D组(800次/min,5min),每组12只;模型组大鼠以后肢制动方法为废用模型,制动一周后,A、B、C、D组予振法干预,每日2次。干预1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比目鱼肌神经纤维的trpv1的通道表达。结果:模型组的比目鱼肌神经纤维的trpv1表达弱于空白组,300次/min、500次/min组的trpv1表达强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300次/min佳。结论:制动大鼠肌肉萎缩的神经冲动呈减弱趋势,振法可以促进制动大鼠肌肉萎缩的神经冲动,以300次/分佳。

    作者:王心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行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治疗的68例初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严重下腰痛患者,对其短期疗效进行回访;结果:其中4例腰痛轻度改善;1例腰痛症状无改善;51例腰痛症状完全消失;12例腰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本研究中将亚甲蓝用于椎间盘内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为难治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但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的确切机制还有待探讨。

    作者:张强;兆洪亮;徐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1年2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年龄53岁~73岁,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全部患者在术后疼痛消失。随访6~9个月。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苏海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和转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等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结直肠癌的治疗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拟综述近年来的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为选择制定更佳的结直肠癌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夏翠锋;李云峰;杨之斌(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体会

    描述职业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和分析有效沟通在职业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细辛脑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5例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细辛脑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起的过敏反应不同表现,引起应用者的注意。方法:细辛脑注射液0.5mg/kg.d加5%葡萄糖液稀释成0.01%-0.02%静脉滴注。结果:滴注后出现颜面发绀、呼吸困难2例,周身出现荨麻疹1例,出现烦躁哭闹2例。结论:细辛脑注射液于临床应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作者:石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ApoB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在脂类代谢、胆固醇的运输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其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乳腺癌等的研究中尤为重要。本文对ApoB独特的基因结构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周春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评估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提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剖宫产手术病历300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不合理比例高达85.33%,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现象。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选择不当,预防用药开始时机不合理,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的管理。

    作者:张林;吕经兰;季荣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科门诊健康教育初探

    分析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意义,探讨孕产妇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杜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46例患者均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统计手术时间、伤后愈合时间和疗效,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结果:肱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101±12.5min,愈合时间为3±0.7月;胫骨干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5±7.6min,愈合时间为5±1.6月;股骨干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7±5.1min,愈合时间为4±1.2月。肱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92.3%、90.9%、90.9%,整体有效率为91.3%。结论:带锁艇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较强的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王彬;孙焕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JCI标准下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目的:应用JCI标准,提高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水平。方法:按照JCI标准改进抢救车药品管理工作。结果:改进后的抢救车药品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结论:JCI标准下的抢救车药品管理模式,大大增强了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进而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作者:华之卉;李晓华;刘平;王贺;赵俊昭;付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改良宫腔纱条填塞加安列克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宫腔纱条填塞加安列克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因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应用改良宫腔纱条填塞加安列克进行治疗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无一例子宫切除,随访至术后42d无一例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结论:改良宫腔纱条填塞加安列克用于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可靠,可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袁爱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免疫炎症反应。方法:采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元缺血坏死情况,炎症免疫反应改变,炎性细胞粘附、浸润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CAM-l阳性血管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缺血侧皮层,与梗死灶周围区相一致;P-selectin阳性血管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缺血侧皮层,与梗死灶周围区相一致。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P-selectin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它们共同参与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引起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

    作者:邵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风险及对策研究

    新生儿科是一个风险性极高的科室,在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笔者试图从存在的风险着手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风险的方法。

    作者:周蓉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科急诊150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50例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头孢曲松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可把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寇妍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妊娠期抑郁及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身心医学日益受到重视,孕产妇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妊娠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竞是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会给孕妇带来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作者:丁秋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记录书写中应该注意的法律问题

    2002年以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医生当心警示录》等的相继出台,无疑给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敲响了警钟。为了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的要求,我们医院护理部在护理书写上,想了很多办法,想尽量杜绝或避免护理记录触及法律红线。以下是针对我院大内科一年来护理记录随机抽查分检发现的问题,感觉很有必要就护理记录中相关的法律问题进一步探讨。

    作者:鲁智敏;郑利娜;卢慧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囊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总结不同的诊断方法在脑囊虫病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3名脑囊虫病患者与23名特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利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在脑囊虫病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①MRI与CT检查中脑囊虫病患者存在有阳性病灶,特发性癫痫患者无阳性病灶。②TP、ALT、AST、GTT、ALP、NAG、LDH、钙离子检查在脑囊虫病中有明显的升高;CK-B在脑囊虫病与特发性癫痫中均有升高;LAP、氯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在两病中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结合病史与临床表现,MRI检查、CT检查与生化指标检查的具有一定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康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