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

赵欣;张云芳;韩利利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衰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今的34例患者进行热忱、细致、耐心的护理,对临床结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34例患者中除2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的严重损害无效外,其余32例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控制或减轻。结论:做好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病人寿命。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探讨

    目的:探究社区计划免疫接种的情况,并探讨社区免疫工作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方法:对本社区的适龄儿童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接种结果。结果:230名儿童,本地儿童200名,流动儿童30名,本地儿童保障率以及建卡率建证率高于流动儿童,本地儿童疫苗合格接种率均大于流动儿童。结论:为提高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政府需要大力支持,社区加强宣传,扩大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范围。

    作者:张霞霞;徐彩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我院通过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发现患者在长期透析过程中存在某些共同心的理特征,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感等。经过针对性心理护理,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好转,说明有必要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护理。1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我科的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大的68岁,小的21岁,平均46±5岁。所有患者均是规律透析患者。

    作者:戴纪萍;于红;张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65例CT诊断及评价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整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SAH新生儿的CT诊断资料,分析总体的CT表现及不同分娩方式、Apgar评分、体重、有无窒息和有无缺血缺氧的出血位置分布情况。结果:CT检查显示出血部位及形态各不同,脑实质的密度均出现降低表现,而在纵裂池、直窦旁、环池、小脑幕缘、脑沟及鞍上池等部位出现密度增高影或铸型充填。其中直窦旁出血31例,小脑幕缘出血23例,脑沟出血12例,纵裂池、鞍上池及环池出血8例,天幕区出血3例。不同Apgar评分、有无早产、有无缺血缺氧与出血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用于新生儿SAH的诊断、位置判断,同时结合SAH的风险因素,可为早期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袁伟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服务流程重组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比重组前后的手术室管理服务流程,并通过观察结果探讨服务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改善手术室服务流程和服务业务,确定手术室管理的服务流程,在指导手术室护理工作时,实时监督其管理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将重组医生满意度和手术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系统对比。结果:通过服务流程重组的护理效果很好,其护理效率也有明显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重组前。结论:服务流程重组是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正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治进展

    近年来我国对生后具有高危因素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治疗的研究较多,但是有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早期干预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首先探讨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具体分析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概述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后提出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措施。

    作者:杨彩秀;杨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哮喘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哮喘儿童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的意义。方法:选取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轻,中、重度发作组和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哮喘儿童急性期血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FAF)的水平,同期接受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TGF-β1和PAF的水平。结果:哮喘儿童急性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儿童急性期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轻,中、重度组均明显升高,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参与了哮喘儿童的发病过程,可作为哮喘儿童急性期指标之一,反映病情变化及预后。

    作者:安小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腹部手术后如何保障胃肠减压的有效性

    腹部手术前放置胃管目的是有效引流胃液,确保术后不发生腹胀,缩短胆管引流的时间,利于伤口愈合,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放置胃管的深度是测量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加上鼻尖到剑突的距离。如何保障胃肠减压的有效性简述如下:1接头堵塞1.1原因胃管与负压吸引器接头口径过小或胃液过分黏稠。1.2临床表现接头可见粘稠堵塞情况,胃管内有胃液而吸引器内无胃液流出。

    作者:朱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督灸对改善幼年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督灸对改善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筛选幼年强直性脊柱炎30例,予督灸治疗,七日一疗程,隔日灸一次,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明显下降。结论:督灸在改善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满意。是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申冬冬;侯江红;杜旭召;袁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拉西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拉西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拉西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贝那普利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32.0%,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显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无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拉西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与贝那普利相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坚持服用药物能够实现24小时血压稳定。

    作者:陈月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科暴发流行性1期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2012年,我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市卫生局下文,凡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都收治住院观察、治疗。我院是全县手足口病收治的唯一指定医疗单位,收治对象为1期手足口病,2期以上重症手足口病转上级三甲医院治疗。

    作者:劳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关节炎患者应当注意哪几点

    目前中国大约有1亿人患有关节炎,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关节病不仅是老年人的疾病,而且青年人也多有发生。从二、三十岁开始,人的关节就开始早期变化,大多数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加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症状,但是差不多所有老年人都有关节退化。如果懂得保养的话,发生关节炎的机会就可以减低很多,就好像两部机器,一部保养恰当,另一部使用不当,那当然是保养恰当的那部使用期限较长。退化性关节炎一旦发生,就可以说是不能回头。

    作者:林红梅;邓正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5团2013年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的综合筛查,分析筛查效果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9月选择25团已婚妇女1060例进行宫颈癌相关调查和宫颈LCT检测。结果:巴氏涂片提示9例异常,6例阴道镜检查排除癌变;3例活检,经检查1例慢性宫颈炎,1例宫颈原位癌,1例CIN I级。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巴氏涂片异常的发病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孕产史、文化程度、吸烟和避孕(P<0.05)。结论:25团2013年妇女宫颈癌筛查出来的发病率相对比较低,但是也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

    作者:王慧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肥胖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体会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肥胖症的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肥胖症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肥胖症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肥胖症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体重水平复常时间、发育情况复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体重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肥胖症再次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肥胖症的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天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对消化溃疡治疗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消化溃疡治疗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消化性溃疡病人160例根据挂号单双号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腹痛、烧心、反胃等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评分都有明显下降,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消化溃疡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减轻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新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桂枝厚朴杏子汤在慢支中的应用

    桂枝厚朴杏子汤治疗素有喘息疾患,而新感风寒出现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的证侯。而慢支的急性发作或加重常由寒冷引起。使用本方治疗慢支疗效十分满意。

    作者:张胜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梗治疗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治疗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3年2月我院救治的80例脑梗塞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与心理护理,干预周期为2个月。结果:干预临床总有效率为81.3%,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的评分明显提高,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患者治疗中采用积极的护理有很好的治疗疗效,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燕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效果观察

    目的:我院自2013年1月至8月开始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以不断的对胆囊炎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选择96例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他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的人数同为48例,并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的可比性,比如年龄、性别、病情等。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传统的开腹手术。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与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40±8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2±13毫升,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20±3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5±1天,并发症0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62±9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8±17毫升,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36±8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9±2天,并发症2例,对数据进行分别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论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预防上,前者都明显优于后者,所以应当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加大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推广应用。

    作者:邱金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至2012年就诊于我科的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给予改善脑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丁苯酞0.2克日三次口服,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7%,对照组为83.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丁苯酞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

    目的:对住院患儿的家属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家属主要在疾病相关了解、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住院环境等方面存在需求。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秦卫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侯江红教授调理小儿亚健康状态经验

    从健康教育及中药调服两个方面,阐述侯江红教授调理小儿亚健康状态经验,临床应用灵活,疗效显著。

    作者:袁飞;申冬冬;刘晨菁;侯江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