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欣兰
婴幼儿腹泻是由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并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目前根据其病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本病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可有粘液,脓血;重型腹泻病者可见精神萎靡、脱水、酸中毒等表现。小儿患病后,喂药困难,口服药量小,输液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为减轻患儿的痛苦,我院近年来对小儿腹泻应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66例小儿腹泻应用保留灌肠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改进内镜下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20例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加强术中、术后观察。结果:所有EVB患者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达100%。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进一步保障止血成功率。
作者:朱慧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前,梅河口市学校卫生监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学校卫生监管工作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主要分析梅河口市学校卫生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作者:王永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建筑业、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各种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损伤程度也日益严重,由此引发的创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进一步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越来越多,已经成为青壮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创伤、感染、中毒、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全身系统性炎症,进而出现MODS,与此同时机体的炎症水平及免疫功能发生显著改变。炎症由局部扩展到全身,免疫系统由免疫防御到杀伤肺、肝、肠等脏器自身细胞,其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清楚。肠菌移位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炎症级联瀑布学说、缺血-再灌注学说等学说均无法把炎症与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与临床病理表现完全统一。对病理生理机制认识上的不足也使SIRS及MOD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3]。
作者:常玉立;张建政;孙天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6例患者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士风险防范能力,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真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出现腹水和腹膜腔转移的几率很大,病人常会出现腹痛、腹胀、不思饮食、消瘦明显等症状。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22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行腹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及腹腔内化疗,疗效好,现将有关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2例腹腔积液患者,男10例,女12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9.5岁,胃癌5例(低分化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5例,肝癌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积液的症状和体征,彩超提示:中--大量腹水。
作者:李利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1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210例,穿刺成功率97.2%。失败6例。术后2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经相关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秀玲;吴艳萍;徐小莹;梁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00例,针对患儿的情况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儿100组,针对患儿情况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因护理干预不当熬制肠穿孔等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4例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骨髓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突变。方法:提取4例由MDS进展的白血病患者骨髓以及口腔上皮组织的线粒体DNA,对线粒体DNA D-loop区两个高变区(HV1和HV2)进行PCR扩增,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对PCR产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在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中有3例检测到突变,突变位点共4个,计算突变率为:75%,突变类型为碱基置换突变和碱基缺失。结论:在由MDS进展的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到D-loop区的突变,可能与MDS的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靳红;张进;李向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单纯性脓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6月~2010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562例食管贲门癌中发生单纯性脓胸的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给予行切口扩创引流,5例给予胸腔置管冲洗引流,全部治愈。结论: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确保胸腔引流通畅是预防脓胸的关键;术后一旦发生脓胸,应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早期有效抗生素和充分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朱青松;章焱周;吕剑剑;葛孝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作者:王丽;周秀玲;闫美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和转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等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结直肠癌的治疗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拟综述近年来的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为选择制定更佳的结直肠癌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夏翠锋;李云峰;杨之斌(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结果:32例患者利普刀手术治疗时间为5~25min,平均8min,治愈30例,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随访观察3个月,均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碧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有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具体护理措施和相应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5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具体的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通过我们对其进行的压疮预防护理、心理护理、引流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期的恢复情况均比较理想,所有患者均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结论:对于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杨晓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优质护理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包括落实围手术期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和颅内压、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康复训练、注重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等。认为优质护理服务于围手术期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治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的投诉,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顾凌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技术是应用YL-I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颅内血肿在不开颅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起到清除病灶的目的。该技术损伤小,效果明显,但也有一定死亡率。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是口腔麻醉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分析两种药物和两种仪器注射方式的副反应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和仪器,有利于减少病人药物副作用,提升麻醉效果。方法:试验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The wand仪器和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口腔麻醉,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口腔长针头注射器和利多卡因口腔麻醉,两组病例出现不同的副反应情况,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出现副反应经过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药物和两种不同的仪器使用存在不同的副反应,使用The wand仪器和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副反应明显减少,麻醉效果明显增强,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作者:许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新切入点。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3月临床药师在我院临床工作中总结的典型药历,并且分析药师对药物发挥疗效过程中所起到的干预作用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结果。结果: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药师可将药物动力学、药剂学等药学相关学科的新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理论作为新切入点进行药学监护的开展工作。结论:在药学监护临床实际工作中,临床药师选择合适的新切入点,不仅促进药学监护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还可保证患者在治疗中应用药物安全性更高,也更为合理。
作者:王艳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公主岭市近几年来肺结核疫情的变化情况,总结肺结核疫情发展的流行规律。方法:选择公主岭市2008年至2012年肺结核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2008年至2012年公主岭市846例肺结核疫情报告中,男性百分比为70.92%,女性百分比为20.1%,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发病趋势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肺结核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发病率。结论:有效管理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公主岭市肺结核疫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汤仁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我国HBV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10%,有近2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为无环磷酸核苷类抗病毒药,对HBeAg阳性、HBeAg阴性和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均有明显疗效,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其对肾脏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近端肾小管损害。本文报道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剂量抗乙肝病毒治疗,至老年妇女引起范可尼综合征一例,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使药品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提醒临床注意用药安全。
作者:艾莉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