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探讨

潘西霞

关键词:新生儿, 母乳喂养, 常见问题,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母乳喂养过程当中发生的常见问题,并对其护理干预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新生儿并按照产妇哺乳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105例新生儿在6个月当中采用纯母乳喂养,对照组95例新生儿在6个月内选择人工喂养,对两组新生儿在6个月内的身长、体重、肥胖率以及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纯母乳喂养的研究组新生儿在身长、体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发育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显著(P<0.05);在产妇的产后恢复方面,研究组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母乳喂养能够加强新生儿的身体机能发育,提高新生儿心智发育的情况,有效减少肥胖症的情况发生,对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推广的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虚型糖尿病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肾虚型糖尿病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肾虚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方法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糖尿病肾阳虚组中以DD型基因型占的频率高,为59.9%,以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高,为59.6%,分析其肾阴虚组可以发现,以DI型基因型占的频率高,为51.2%,以 I等位基因的携带率高,为61.1%。结论:ACE基因的DD型基因型、D等位基因可能与肾虚型糖尿有关,同时,在肾虚型糖尿病的肾阳虚和肾阴虚中表现不一样,肾阳虚即肾阳不足就会影响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症状,肾阳衰竭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险的症候,肾阴虚主要表现在阴液不足,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膝酸疼,眩晕耳鸣,失眠多梦。

    作者:范立明;井建梅;李瑞玉;李会珍;李丽;冯金萍;李蒙;孙艳浮;吴丽萍(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护理

    通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等级对病人进行预防和护理,并对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专科护理,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危险等级对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终明确极高危组病人临时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的置入对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有重要作用。高危组和中危组病人可以选择机械性预防加药物预防。低危组术后机体有效的活动即可降低发病率。从而确定护理人员在DVT预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掌握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病率。

    作者:宋美香;孟莎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期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79例,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序贯治疗组予有创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间患者治疗初基础情况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等。结果: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有创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住院时间序贯组较传统组均缩短(P<0.05),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与传统通气相比较,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具有优越性。

    作者:于文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手术应用垂体后叶素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三组(各32例),均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其中A组(对照组)术中不应用垂体后叶素,B组(观察组1)垂体后叶素局部单点注射,C组(观察组2)垂体后叶素局部多点注射,比较三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B组、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5),且C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可靠,且多点注射优于单点注射。

    作者:曾强震;徐志礼;罗田应;金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研究进展的启示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以现代科学育儿新理念为指导,致力于促进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改变传统育儿习惯的错误做法和不利影响,推动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为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本综述从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存在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该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建议。

    作者:刘云芬;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配合浮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浮针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辨证循经取穴,针刺得气后行电针疏密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浮针针刺方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治疗后4星期进行综合评分与对比观察。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1.25%(26/32),两组患者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配合浮针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治疗过程中疼痛小,综合评分高,与单纯采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作者:刘东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术后护理对比

    目的:通过比较宫外孕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后护理方法的区别,总结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期间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宫外孕术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43例)与开腹组(37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排气时间、疼痛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体温及住院天数进行综合对比,并总结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3.15±8.61) min,开腹组为(50.51±13.22) min,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卧床时间、排气时间、疼痛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体温及住院天数均小于开腹组(P<0.05)。结论: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时间短,但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根据不同术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云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专病护士出院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出院健康指导。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结果:通过对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财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胶囊内镜检查的健康教育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是一次性的,它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免除了病人对检查的恐惧心理,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使病人容易接受。胶囊内镜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继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院腹腔镜宫外孕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我院腹腔镜宫外孕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异位妊娠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宫外孕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6.8%和9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β-HCG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外孕切除术具有疗效高、恢复快、无瘢痕的好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析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及住院治疗的患者1520例血液标本,分别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进行检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后,发现异常例数为233例,假阴性为15.33%,实验组使用血涂片分析检验后,发现异常例数为342例,假阴性率为22.50%,血涂片分析较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准确率较高,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使用血涂片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漏报的发生。

    作者:梁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呼吸功能锻炼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尽管外科手术的操作及麻醉技术有所提高,但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的发生率还相对较高。许多食管癌患者既往有吸烟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肺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挤压肺叶以扩大手术视野,游离食管等操作会损失或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均影响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1],术前进行呼吸肌呼吸功能锻炼,可使肺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现报告如下。1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我科2010年5月-2012年6月拟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8.2岁。

    作者:张月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盆环牵引术的护理

    自2010年以来,我院为矫正脊柱畸形施行颅盆环牵引术158例,均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工作综合报道如下。1牵引装置及操作方法颅盆环牵引装置主要包括颅环、盆环、支撑杆三部分。颅环通过螺钉与头骨连接,盆环通过两根骨圆针或螺钉与骨盆连接,支撑杆连于颅环和盆环之间进行支撑。具体操作方法:1.1在颅骨眼眶上缘2厘米及耳尖上1厘米两侧各钻2枚螺丝钉,穿过颅骨外板,将以金属头环固定于颅骨伤。

    作者:程敏;齐锦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常温条件下警用18.4mm橡皮弹生物胸腹部损伤效应研究

    目的:通过对常温条件下18.4mm橡皮弹两种生物模型的胸腹部损伤效应研究,从生物学角度评价防暴武器的致伤特点和性能威力。方法:采用东北地区山羊和廋肉型猪各18只,标准驯养二周后,随机分成伤后5m、15m、30m三组(n=6),室内靶道,胸腹部致伤,观察动物中弹后的胸腹部损伤效应。结果:常温条件下橡皮弹伤所致的胸腹部损伤效应以胸腹壁局部损伤为基本特征。损伤程度随着射击距离增加而减轻,两种生物模型之间差异显著。结论:橡皮弹胸腹部损伤以局部损伤为主,全身临床表现较轻,近距离可伴有胸腹腔脏器挫裂伤,需要医疗干预。

    作者:李贵恒;黄宇宏;汤建民;李红梅;何大为;宋华东;韩桂林;刘国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不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在青少年当中也经常可见,它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多发病。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越来越强调非药物措施,强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由患者自己“照顾”自己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非常适合高血压患者的管理[1]。为提高高血压患者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我们不应仅限于疾病的护理,更应采取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以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减少发病率,防止重要器官损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莉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酸棉酚与醋酸棉酚抗生育及其毒副反应的研究回顾

    棉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生育作用。文章从甲酸棉酚和醋酸棉酚的药理、临床及毒副反应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刘瑞芬;李迎晓;师伟;徐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是集中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的部门,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多种电器设备及压力容器,加上工作环境的噪音、潮湿等。诸多不良因素都会对工作人员健康及安全造成威胁,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势在必行。1职业暴露概念护理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医院的特定环境中,周围存在着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因素。

    作者:李海君;王晓荣;刘君富;陈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治疗护理过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并予以有效的护理。结果经采用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使9例吻合口瘘7例治愈。1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死亡。治愈率达77.78%。结论: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保证吻合口瘘尽快愈合重要条件。

    作者:侯琼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脑卒中

    基于SPARCL研究证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即使无冠心病病史,也推荐强化降脂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从基础理论研究结果和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来看,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有益的,已将他汀类药物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写入了脑卒中防治指南。

    作者:王晓赟;张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例蜜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

    目的:总结蜜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蜜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儿经过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该病例的救治过程警示,家中饲养蜜蜂者应做好防护措施,而一旦被蛰伤应及时就诊。对于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及时迅速的抢救和护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秀琴;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