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英;李宗林;周平
通过对健康儿童(不包括病儿)的有效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解决为大多数家长们所担忧的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茁壮成长的问题提供保障和护理的依据。
作者:崔桂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动态增强CT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证实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的CT表现。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可明显提高子宫肌瘤的检出率,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及选择术式有很大帮助。
作者:白仲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74例NYHA分级III-IV级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在洋地黄、呋塞米及静脉硝酸甘油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贝那普利5-10mg/d,对照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40mg/d,连续应用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62.2%.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Dd、LVEF、SV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略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F、SV及6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贝那普利治疗顽固性CHF效果确切,治疗后心功能明显好转。
作者:王浩坤;赵明虎;孙智慧;王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判断斑块超声表现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分为有症状性CAS狭窄组和无症状性CAS狭窄组,进行超声检查并对斑块进行分型,比较分型的差异及两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差异。结果:有症状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明显多于无症状组患者(P﹤0.05),而稳定性斑块明显少于无症状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对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判断斑块稳定性的内在及外在因素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关。
作者:范瑜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多药耐药菌的种类及分布,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预防控制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出院病人多药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由于自2012年1月开展了多药耐药目标性监测并进行干预,明显减低了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2011年和2012年出院患者多药耐药感染率分别为0.77%、0.41%。结论:多药耐药医院感染是可以防控的,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应用等,可减少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杜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用他克莫司联合卤米松辅以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稳定期白癜风不同部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0.03%他克莫司软膏每晚一次;卤米松乳膏,每晚一次,隔周交替外用,辅以谱中波紫外线光疗,每周两次。疗程16周。对照组40例:单用外用药,方法同上。结果:试验组有效率65%,对照组有效率42.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损位于面颈部、躯干和四肢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肢端皮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辅以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满意,面颈部、躯干、四肢的皮损疗效优于肢端皮损。
作者:张佩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刃针联合手法治疗枕颈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枕颈性头痛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的120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刃针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联合手法治疗,各60例,观察组每间隔5日治疗1次,连续2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手法,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依据治疗后积分比较,疼痛积分经过t检验,观察组为4.14±3.81,对照组为6.90±5.04,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愈率分别是11.70%、3.3%,总有效率分别是98.4%、88.3%,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刃针联合手法治疗枕颈性头痛疗效较常规针刺联合手法疗效有优势,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忠;张明平;张华;张志云;郭军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来观察、评定分期针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分期针刺法治疗和常规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分期针刺法治疗组分别于治疗14天和28天后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期针刺法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高学义;马小明;范进(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从环境、心理、体位、治疗、二便排泄、疼痛等六个方面探讨舒适的护理措施。结果:让病人心境处于佳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结论:实施舒适的护理措施能提高病人舒适度,提高临床护理的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
作者:关林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观察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妊娠足月且经阴道分娩7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催产素进行预防,而研究组则采用卡孕栓+催产素进行预防,观察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2h、产后24h 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轻度腹泻、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后期自动消退。结论:给予阴道分娩产妇卡孕栓联合催产素进行治疗,能够缩短胎儿分娩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殷爱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技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3]。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长,超负荷劳动,工作中存在许多风险,尤其是 ccu 的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易发生护理风险。现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措施作如下综述。1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1.1护理文记录中存在的风险。记录缺乏客观性、真实性、连续性。由于工作缺乏责任心,不能认真评估和观察病情及落实护理措施[1]。如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过于简单,未能体现专科的观察护理内容,记录与实际不符。记录不及时、缺如、书写水平低,记录的字迹潦草或涂改等都不利于作为法律证据的笔证。
作者:赵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OA 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缺失、软骨下骨的坏死,及由此而引起的软骨与骨的修复反应。膝关节作为主要负重关节,是骨关节炎中易受累的关节之一,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和关节不稳,并导致行走、起立和登楼梯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在治疗OA时,除应用以止痛药和非甾类抗炎药(NSAIDs)为主的传统药物之外,同时应用改善软骨代谢作用的药物也愈加广泛。2012年3月-2013年9月,我们应用双醋瑞因胶囊及醋氯芬酸片治疗膝OA患者71例,获得满意疗效,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良德;赵卫华;吕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对广州市15所公立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人员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委员配置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独立顾问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水平,但也发现伦理委员会的专业比例分配不够合理,行政力量色彩过于浓厚,伦理委员会委员的培训及伦理审核能力仍需提高。
作者:鲁旭;林洁茹;李志成;廖辉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脉止律汤配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美西律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脉止律汤。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早搏疗效、症状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复脉止律汤配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金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9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46例选择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选择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1.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勇;何魏巍;杜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浮针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辨证循经取穴,针刺得气后行电针疏密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浮针针刺方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治疗后4星期进行综合评分与对比观察。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1.25%(26/32),两组患者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配合浮针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治疗过程中疼痛小,综合评分高,与单纯采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作者:刘东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58例患者,我们对这些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总结及综合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麻醉效果好,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平均手术时间约(50±10)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6~8h,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局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满意、术后恢复快、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探讨及推广。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以现代科学育儿新理念为指导,致力于促进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改变传统育儿习惯的错误做法和不利影响,推动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为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本综述从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存在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该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建议。
作者:刘云芬;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腹部切口手术患者130例,对她们进行饮食调节和心理健康护理,分析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后腹部切口的护理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饮食调节、科学心理指导,在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对患者的好转与康复起到了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结论:及时而又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患者腹部切口的缝合和康复,很大程度的提高妇产科手术的成功率,也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孟惠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近年来,随着SAP外科治疗的进展,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17%左右。我院自1995-06/2012-12共收治急性胰腺炎9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6例,死亡3例,占18.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艳侠;杨洪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