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惠敏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占全身损伤的10-20%,但其死亡率居各类损伤之首。因此,积极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现将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及观察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男93例,女7例,年龄19-70岁;闭合性颅脑损伤8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2例。2病情观察2.1.1生命体征的观察,如果患者躁动不安,呼吸先快后慢,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血压进行性升高,说明颅内压增高,应考虑有颅内血肿或早期脑疝形成,单纯的血压下降,说明并发有出血、感染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作者:劳可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常见风险的应急处理程序,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监控。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作者:孙淑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先心脏病术后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发病特点及确定诊治原则提供帮助.方法:搜集我院自2006.7-2012.2先心病术后发生ARDS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超声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过程中均采用左侧卧位及平卧位,分别于胸骨旁,胸骨上窝,剑突下采取图像,测量心脏各大血管径线、缺损部位的大小及血液分流情况、各房室腔内径、左右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量、搏出量及射血分数,并对肺动脉压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左室间隔缺损大小为9-17mm,主动脉瓣环内径约为12-18mm,主动脉骑跨率约为50%-80%,右室流出道或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小值大于3.8m/s,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大于术前,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小于术前,而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径较术前均有增宽,证实本组主要为RV扩大、LV较小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左心发育情况及左心功能,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发育情况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因素。
作者:李俊青;贺焱;谢楠楠;谷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研究表明,平衡功能异常是老年人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目前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已经作为预测跌倒的重要指标。评价不同运动项目的各自优势,以及在提高平衡能力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国民的平衡能力增龄性变化。本综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着重分析绝经后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以及不同运动项目对于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提高的差异。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中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依据。
作者:王唯一;曹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气垫在颅脑手术过程中用于预防患者出现低体温、急性压疮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身体表面薄被铺盖,身体下方放置充气式保温气垫,设定保温气垫温度为36℃~40℃;对照组患者只常规薄被铺盖身体表面。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出血量及压疮发生率等情况,并做出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寒颤明显降低,其平均体温高出对照组患者平均体温0.8℃,观察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充气式保温气垫在颅脑手术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南会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接受吡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各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MMSE评分的变化明显,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之一,吡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居民血脂控制效果,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9月本社区服务中心高血脂居民50例进行护理干预,包括中药治疗指导,饮食干预,运动行为干预及定期随访监督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干预前后的血脂状况。结果:给予干预的居民血脂控制良好,达到理想水平。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延续了院内护理工作,是目前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并得到发展的重要工作。对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地位,让社区居民真正认识到护理模式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双荣;丁翠兰;刘绍芳;刘贺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来观察、评定分期针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分期针刺法治疗和常规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分期针刺法治疗组分别于治疗14天和28天后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期针刺法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高学义;马小明;范进(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国产比伐卢定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发生慢血流现象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例PCI术中分别应用国产比伐卢定组(n=12)和肝素组(n=16),在PCI术中测定手术成功率,有无慢血流现象发生及术后1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论:国产比伐卢定作为抗凝剂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中,与常规肝素组抗凝剂相比,起效更快,效果更强,而且半衰期更短,可明显改善冠脉血流,并有助于病人的临床预后。
作者:刘艳娜;张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脾主肉”是脾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的重要功能之一,分析“脾主肉”与“腰椎间盘突出”的概念,论证“脾主肉”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客观联系,并指出“脾主肉”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密切关系,从而指导临床。
作者:梁永胜;雷仲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用于大肠息肉高频电治疗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80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口服硫酸镁导泻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清洁灌肠进行肠道准备。结果:40例患者采用硫酸镁导泻,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清洁灌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导泻是大肠息肉高频电治疗前的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经济、方便、病人乐于接受的肠道清洁方法,是肠镜下高频电治疗息肉的前提和保证。
作者:洪杏花;兰晓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为提高护生的毕业临床实习中体温单绘制技能,实施体温单专人专项带教。该方法对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了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意识的培养,激发了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作者:张莉;王琳;周蓉;王楠;姚春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于钧一,婴儿,男,孕36周出生,剖宫产,出生体重2300克,人工喂养,生后两周到我儿科门诊就诊,该婴儿烦躁、多汗、夜惊、睡觉不实,伴有喉喘鸣,因其上述表现我儿科大夫给予其维生素D800IU/日。一周后,烦躁等表现未有减轻,并伴随脐疝,我科大夫给予其维生素D1600IU/d,并配以小儿四维钙1袋/d,再加上其配方奶中含有维生素D7ug/100g奶粉平均含量。服用4周后,来就诊时,该婴儿烦躁不安、恶心、时有呕吐、大便1次/7-8天、体重不增、尿频等表现。我儿科大夫依据其体重不增、烦躁不安、便秘可疑其维生素D中毒。遂嘱咐婴儿家长立即停服维生素D,继续喝配方奶,多喝水。因其奶粉中含有钙,停服维生素D1周后,化验血钙不高,大便1次/2-3日,无恶心症状,时有呕吐,只在睡觉前后烦躁。
作者:杨卫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臀部肌肉注射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0~7岁的小儿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在执行臀部肌肉注射时,给护理人员的安全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医疗行业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公众自我维权意识大大增加,对医疗安全更加关注,这就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细心,安全地执行每一项操作,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老年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厌食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多番立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89.2%,对照组有效率达56.7%,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老年厌食症疗效较好。
作者:黄俊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明确中医本科护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指标体系。通过科学的测试手段,分析现状,获得中医本科护生临床能力的综合指标,作为传递信息,以反馈教学内容的差距与不足。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1024名,为主要调查目标。结果:从社会因素的影响、学校因素中的影响、教学因素中的影响、学生因素中的影响、影响临床能力的相关测试等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本调查结果分析出影响中医本科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偏离度的主要因素,在护生的人文思想和行业责任感上影响值都是较高的,而在抢救能力、假期实践活动及科研活动等影响值较低。因此有关教改措施应主要放在以上几个方面,提高教改的效率,并使中医学子更快更强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作者:王洋;赵东旭(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患者的术前和手术后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术后产生回肠造口刺激性皮炎4例(14.3%),造瘘口狭窄2例(7.1%),经积极干预后所有病人均顺利康复。结论:做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护理、康复指导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对术后造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1,2]
作者:邓燕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在儿科中,对输液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儿童输液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同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比如心理疏导和环境护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中,对输液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几率,减少对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冯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脂血症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等治疗可显著提高本病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进展,旨在总结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经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作者:刘晓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出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之中的9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结果:对两组妇产科患者主要以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感、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患者的病情康复程度等主要内容调查后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很大,也能有利于患者的积极恢复。
作者:和旭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