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徐洪章(综述);魏明华;王其军;姜传武(审校)

关键词:肝门型胆管癌, 影像学, 恶性肿瘤, 壶腹部, 右肝管, 胆管细胞型肝癌, 起源, 发病率, 梗阻性黄疸, 上皮细胞, 管型, 腹型, 发生部位, 胆道系统, 周围型, 肝总管, 肝外型, 胆总管, 学者, 年龄
摘要:胆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为(2-2.5):1,好发年龄在50-70岁。胆管癌是发生于胆道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可发生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末端,根据发生部位胆管癌可分为四型:a周围型:起源于左右主肝管以远分支胆管,又称胆管细胞型肝癌;b 肝门型:起源于左右主肝管及肝总管近端10mm 范围内;c 肝外胆管型:起源于左右肝管汇合处10mm以远至Vater壶腹近端;d壶腹型:肿瘤位于 Vater 壶腹部。有学者将壶腹型归入肝外胆管型。其中肝门型胆管癌常见,占50%-70%,是临床上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后三型统称为肝外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2例误诊分析

    例1:患者,程秀英,女,30岁,住院号:13081837.患者孕5产1,2006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人流三次,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三月”入院,患者,无明显停经史,无腹痛。在门诊查血HCG565.6miu/ml,彩超提示子宫增大,宫腔内水泡样组织,葡萄胎待排。考虑葡萄胎,行清宫术,术中清除机化样胚胎组织,未见水泡样组织。术中出血量多,约1000ml以上,给予缩宫素静滴,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无好转,立即给予无菌纱条于宫腔内压迫止血后,转入放射科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加加化疗(MTX),取出宫腔内纱条,阴道流血停止。复查彩超提示子宫下段非均值包块,考虑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两周后复查血HCG正常,三月后复查子宫下段包块消失。

    作者:许静平;吴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生长抑素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输注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使用微量注射泵输注生长抑素,充分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68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均痊愈出院,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有很好的疗效,强调严格控制药物浓度、注射速度及操作规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温占红;李红霞;高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变化对围产期管理的影响

    目的:浅析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推荐,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1年1月采用,2011年12月1日我国亦开始执行的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围产期管理的影响。方法:抽取2008年5月-2011年9月在我院分娩依照原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的GDM病例42例为A组,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分娩依照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的GDM病例12例为B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发病率、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下,GDM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病例妊娠高血压、巨大儿、死胎、新生儿低血糖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B组病例入院分娩时空腹血糖(FPG)普遍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下,GDM发病率升高,但经过围产期的干预处理,降低了孕妇母胎的并发症。

    作者:文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结核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对肺结核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探讨和分析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康复出院,但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下降幅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同期不变换体位胸腔镜下双侧肺大泡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同期不变换体位胸腔镜下双侧肺大泡切除患者运行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实施常规护理20例患者和采用优质护理20例患者的护理资料,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0%,对照组满意率为35%,观察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同期不变换体位胸腔镜下双侧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并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丽;孔令洋;于文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III级患者心功能改善分析

    目的:观察与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于高血压Ⅲ级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26例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高血压Ⅲ级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心功能指标也得到改善。治疗后组间对比。除了MAP以外,其余心功能各项指标包括CO、E/A、LVEF均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案,高血压Ⅲ级患者的血压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其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也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琳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和分析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技术在临床应用治疗喉部疾病的方法。方法:选取近11年接受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治疗的病例210例,其中男116例,女94例,年龄13~70岁,对手术方法与相关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在接受治疗后,喉部病灶均得到有效清除。结论: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技术在治疗不同的喉部疾病,咽喉部结构暴露清楚,图像放大清晰,手术操作精确方便,疗效满意。

    作者:陶麒;张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疗设备使用风险控制对策探讨

    本文从医疗设备使用风险控制的重点难点入手,就目前医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叶海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椎骨折术后护理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并发症较多[1]。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科收治颈椎骨折并发高位截瘫患者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颈椎骨折病人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15~60岁,平均41岁。车祸伤18例,高处摔伤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意识清楚,伴截瘫7例,余无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卧床时间短12天,长81天。

    作者:李吴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10月招聘的25名新入职护士采用《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指导临床带教工作。结果:《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临床带教效果,使带教双方对职业需求的满意度提升7.16%(特别是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团体归属感、工作自主权方面);新护士出科合格率提升8%;新护士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结论:《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在临床带教中,得到了带教老师和新入职护士的认可,提高了临床带教质量,值得在临床医院新入职护士带教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虹美;张家梅;尹芳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探索与思考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索。结果:通过护理风险评估,规范护理行为,可以有效地规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科学的护理管理,规范的护理行为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雪芹;周俊霞;祁盈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护理

    通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等级对病人进行预防和护理,并对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专科护理,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危险等级对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终明确极高危组病人临时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的置入对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有重要作用。高危组和中危组病人可以选择机械性预防加药物预防。低危组术后机体有效的活动即可降低发病率。从而确定护理人员在DVT预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掌握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病率。

    作者:宋美香;孟莎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

    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预防和治疗ACS等心血管疾病血栓事件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它需经过CYP450酶代谢成活性产物来发挥其抗血小板作用,而其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评估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帮助。

    作者:赵丽艳;付青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原因与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000例配置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观察配置中各类差错发生率和发生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后差错发生率。结果:2012年1~6月差错发生率为3.0%,差错原因主要为医师处方差错(33.3%)、药师差错(26.7%)、护师添加药物错误(13.3%)、割破输液袋(10.0%)、忘记更换注射器(6.7%)、未进行无菌操作(6.7%)等;2012年7~12月实行预防干预措施后,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与1~6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要制定严格的配置方针,加强配置管理,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高敏;徐元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与专业化医疗相结合慢性病管理体会

    目的:探索有效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方法。方法:采用社区卫生与临床医疗相结合的方式,以健康档案为依托,“专科化”的全科医生为核心,成立慢性病管理团队,主动、连续进行慢性病管理。结果:慢性病管理工作由《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2种拓展到5种以上,提升了社区医生的工作能力,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诊疗方案,赢得患者信赖。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与专业化医疗相结合有利于慢性病的管理,提升社区医生的工作能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诊疗方案。

    作者:肖宝忠;杨百锁;石引娣;李云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虚型糖尿病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肾虚型糖尿病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肾虚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方法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糖尿病肾阳虚组中以DD型基因型占的频率高,为59.9%,以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高,为59.6%,分析其肾阴虚组可以发现,以DI型基因型占的频率高,为51.2%,以 I等位基因的携带率高,为61.1%。结论:ACE基因的DD型基因型、D等位基因可能与肾虚型糖尿有关,同时,在肾虚型糖尿病的肾阳虚和肾阴虚中表现不一样,肾阳虚即肾阳不足就会影响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症状,肾阳衰竭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险的症候,肾阴虚主要表现在阴液不足,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膝酸疼,眩晕耳鸣,失眠多梦。

    作者:范立明;井建梅;李瑞玉;李会珍;李丽;冯金萍;李蒙;孙艳浮;吴丽萍(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30例诊治分析

    目的:对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的准确率为70.00%,术前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36.67%,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术前B 超检查。术前、术中检查结果与术后确诊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术前 B超检查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难度较大,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准确性相对较高。因此各手术医师应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不断扩大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再结合术中患者实际情况行个性化治疗。

    作者:范建生;于陈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影响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后的多个临床指标,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治疗方法。方法:选56例中毒患者,根据服毒量多少分 ABC 组,根据病情转归分死亡组及存活组。分析服毒量等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服毒量大,且氧分压明显低于存活组,CRP及PTC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三组比较,随着患者服毒量增大,器官损害程度重,肺部病变程度重(P<0.005)。结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分别为服毒剂量、肺纤维化程度及肺功能等。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分析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相关的研究。方法:搜集医院中120名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于对照组只给予患者基本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除了需要常规护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结果:在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观察组的患者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差别十分明显(P<0.05)。结论:对于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相关老年护理结合的护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水平,能够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黄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介入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20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处妊娠(CS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0例CSP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甲氨蝶呤(MTX)50 mg,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24~72h时行宫腔镜电切术。结果:20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无大出血、子宫穿孔发生。手术时间(18.5±8)min,出血量为(20±10)mL,术后3d血β-HCG下降(80.1%±10.6%),术后血β-hCG(25±10)d降至正常,术后病理检查与CSP诊断相符合。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情况下,介入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CSP的有效、安全、微创、恢复快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