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芳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汪春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对具有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探索其在调控血脂作用之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经超声提示有确切动脉硬化证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60例。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组为治疗组,辛伐他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未发现治疗组有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合用有明确调控血脂、抗炎、抗氧化、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
作者:阎广会;杨桐;朱华林;苏玉莲;张立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35岁,已婚,无业,因“咳嗽1+月,气促20+天,头痛8天,呕吐6天”入院,家中无饲养鸽、猫、狗等宠物史。院外“HIV初筛阳性”,有吸毒史。入院查体:T 37.8℃,颈软,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下肺呼吸音减低,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腹平软,肝脾未扪及,无压痛,移浊阴性,双下肢无水肿。院外胸部CT:双肺炎变,右肺下叶结节,并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右侧胸腔积液。入院后检查超声:右侧胸腔积液(中量),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腹腔未见积液。痰涂片:未查见抗酸杆菌,未查见真菌菌丝及孢子,查见少量G+球菌,偶见G-球菌。血常规:WBC 13.6×109/L,N 90.7%,LYMPH 0.56×109/L, Hb 134g/L,PLT 115×109/L。CD4+T淋巴细胞:7.28/uL。胸水常规:黄色,微浑,有凝块,RBC 640×106/L,WBC 620×106/L,单核86%,浆液粘蛋白定性(+)。胸水生化:TP 39.1g/L,ALB 22.2g/L,Glu 5.78mmol/L,LDH 216U/L,ADA 29.4U/L。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脑脊液常规:无色,微浑,无凝块,RBC 30×106/L,WBC 20×106/L,单核45%,蛋白定性(-)。脑脊液生化:Cl 112mmol/L, ADA 0.6U/L,PRO 0.31g/L,Glu 2.56mmol/L。痰培养:正常菌群生长。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肺孢子菌肺炎?细菌性肺炎?不能除外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可能。予: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头孢替唑、甘露醇等治疗。后胸水培养结果:新型隐球菌,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敏感。脑脊液培养:新型隐球菌,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敏感(无两性霉素B药敏结果)。PPD阴性。故考虑胸水为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一周后HIV确证试验阳性,艾滋病诊断明确。头孢替唑使用10天后停用,SMZ-TMP使用21d后改为预防剂量,患者头痛改善,脑脊液培养转阴,胸水吸收,但胸CT显示双肺磨玻璃样变化不明显。新型隐球菌治疗完成诱导期后换为氟康唑巩固治疗,12天后复查胸CT:肺部磨玻璃样改变明显吸收,故诊断新型隐球菌肺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氟康唑抗真菌、预防PCP等治疗。
作者:李毅;赵川;唐坤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PG)后出血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行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后出血并发症的患者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后,在胃镜直视下凝血酶喷洒、氩离子凝固术(APC)、人体组织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注射治疗,探讨各种止血措施的疗效53CA护理配合。结果:45例接受胰胃吻合术的患者中共有6例出现术后出血,其中1例经内镜下凝血酶喷洒及氩气刀电凝治疗出血停止,2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止血无效,后经内镜下人体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止血成功。3例患者直接行内镜下人体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止血成功。结论:内镜下人体组织粘合剂注射是治疗胰胃吻合术后出血的有效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医护配合和细致的术后护理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臧蕾;张毅;徐雷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讨,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44例,分组采用单纯拜糖平治疗和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治疗,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体征积分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征积分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优于单纯拜糖平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剑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综合营养干预在孕晚期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8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晚期孕妇200例,其中100例为对照组,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孕妇于孕晚期开始在产科门诊常规产前检查中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挂历等书面资料获取营养相关知识,观察组孕妇于孕晚期开始由专职护士为其进行综合营养干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孕妇宣教孕晚期营养知识;进行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分析膳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食谱。结果:观察组孕妇每周体重合理增长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和巨大儿出生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孕晚期孕妇营养管理中实施综合营养干预对提高孕晚期孕妇每周体重合理增长率,降低孕晚期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和巨大儿出生率、产后出血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家琼;毛文霞;董国凤;赵秀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重症胰腺炎治疗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对3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进行优质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血气、电解质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气、电解质等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好转,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经CT等证实重症胰腺炎炎症消失,均痊愈出院,并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尿崩症患者出现多尿,尿量4000~10000 ml/d,经过3~14 d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水电解质紊乱得到良好的控制,无1例死亡。随访3月,未发现永久性尿崩症患者。结论:对未发生尿崩症的患者在术后1~58 h内严密观察;对已经发生尿崩症的患者,要持续观察24 h~48 d。经过精心护理及治疗,本组38例患者治愈出院。
作者:蔡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引起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2年9月所收治的肺结核引起呼吸困难患者80例,分别实施针对性、专业性临床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临床专业护理,临床症状均出现明显好转,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专业化、个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肺结核引起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结核病患者的后续治疗及效果,值得临床研究。
作者:郭宇兰;修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胸腺五肽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此次一共收治了8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3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降血糖和抗结核等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胸腺五肽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痰液杆菌培养转阴率为90.7%(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67.4%(29/43);此外,试验组患者病灶吸收率为86.0%(37/43)明显高于对照组62.8%(27/4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胸腺五肽治疗,其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痰液细菌的转阴率,促进患者病灶的吸收和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快捷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探讨,了解其与常规护理在抢救重症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掷骰子,单双数分组的方法,分别给予其快捷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救治后 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救治后分数明显较低。观察组各项情况均比对照组更优。结论:快捷护理路径通过争取抢救的每一分每一秒,使患者能够在佳时间获得好的救治,故取得了非常好的救治效果。
作者:杜厚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二十年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总患病率已占恶性肿瘤首位,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有90万人死于肺癌,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中的70%-80%为非小细胞肺癌,而其中2/3的病人确诊时已属ⅢB期及其以上,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目前中医药在配合西医手术、介入、化疗增敏减毒和在晚期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优势。本文通过机检中文科技期刊和CAJ以及手检1980一2012年间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文献,对509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分析,现将其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何晓阳;韩林;刁本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社区中70例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和必要的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并于项目实施前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等血糖指标,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中医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BG、2hPG 等血糖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干预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干预前及干预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社区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病例介绍:患儿,女,孕28+5周因母亲“边缘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一天”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2kg,Apgar评分不详,生后不久出现呻吟,无吐沫,无青紫苍白,无抽搐尖叫,无呕吐腹胀。入院查体:T35.0℃,P130次/分,R45次/分,精神一般,呼吸稍促、轻度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啰音,心腹阴性,四肢活动可,肌张力稍弱。入院后查电解质Ca2.13mmol/L,Ka4.34 mmol/L,Na138 mmol/L,血气提示轻度呼吸性酸中毒。患儿入院后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诊断“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予气管内滴入“固尔苏”、nCPAP辅助通气及对症支持治疗,呼吸情况好转。入院次日患儿不明诱因出现心率减慢,70次/分左右,面色苍白,无抽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 波低电压,二度 II 型房室传导阻滞。急查电解质Ca1.13mmol/L,Ka4.65 mmol/L,Na136 mmol/L,即予10%葡萄糖酸钙2ml/kg 与10%葡萄糖等量混合后缓慢静脉推注,心率逐渐恢复至正常,面色渐红润,血压70/45mmHg,连续补充葡萄糖酸钙3天,复查血钙维持在2.1-2.3 mmol/L,未再发生类似情况。
作者:吕媛;侯玮玮;舒桂华;严语;徐翔;蔡闫闫;朱玲玲(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 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利用锁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 NeerII型远端骨折18例。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骨折移位,无钢板断裂,12个月后复诊,骨折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按Lazzcano评分标准:优17例,良1例,差0例。结论:对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运用锁骨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可取的满意的疗效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柯勇平;郭卫中;黄其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目的总结流行性腮腺炎脑炎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腮腺炎脑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腮腺炎脑炎病人护理有利于治疗和转归。
作者:宋芸;李洪华;魏玉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胃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20例发生胃瘫的患者,在给予心理护理、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等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和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经治疗10-12天痊愈出院,12例患者14-21天治愈出院。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等中医中药治疗胃瘫,能明显缩短胃瘫患者的病程,效果可靠。
作者:韩亚妹;王铁;张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机械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手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手指离断后再植条件苛刻、再植成活难度大,拥有一双健全的双手,对患者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身心的健康发展相当重要,因此断指再植的意义重大。断指再植是将完全和不完全离断的指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将离断的血管吻合,彻底的清创,进行骨、神经、血管、皮肤彻底的整复术[1]。影响再植指存活率高低的关键除了断指患者本身因素、手术技术因素外,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也至关重要。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断指再植术患者80例(134指),对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后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宫腔超声及造影术诊治和评估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子宫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2组患者,每组30人。分别观察其在宫腔超声及造影术声像图、宫腔镜下表现、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宫腔超声及造影术28例(敏感率93.3%),术后病理诊断为20例(准确率71.4%);宫腔镜29例(敏感率96.7%),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7例(准确率93.1%)。子宫粘膜下肌瘤组:宫腔超声及造影术26例(敏感率86.7%),术后病理诊断为24例(准确率61.5%);宫腔镜27例(敏感率90.0%),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5例(准确率88.9%)。结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上宫腔镜检查敏感性、准确性较宫腔超声及造影术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镜联合宫腔超声及造影术可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宫腔超声及造影术可指导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更好地提高安全性、有效彻底性。
作者:王东杰;柴婷婷;焦顺;王洪燕;江卓飞;黄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探讨瓦斯爆炸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烧伤科收治的瓦斯爆炸烧伤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根据患者的烧伤程度不同和有无伴随吸入性损伤、气体中毒、骨折、头颅损伤、内脏损伤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正确进行创面清理和抗生素治疗,同时兼顾其他伴随症状的处理,防止发生合并感染。结果:32例瓦斯爆炸烧伤患者,治愈31例,1例烧伤面积过大且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经医治无效死亡。治愈率96.9%。结论:对瓦斯爆炸烧伤的患者的烧伤及其他伴随症状进行合理有序的治疗,有助于患者的伤口恢复,并能有效防止继发感染与交叉感染。
作者:祖红旭;李庆华;黄培信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