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跟骨骨折的治疗及疗效35例分析

任宗凯;胡晓红;张娴

关键词:跟骨骨折, 内固定治疗, 跟骨粉碎性骨折, 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 手术方法, 同种异体骨, 骨折内固定, 治疗效果, 植骨治疗, 随访时间, 手术疗效, 解剖复位, 分型, 标准评价, 自体骨, 水平面, 冠状面, 足部, 轴位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本院收治35例跟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必要时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根据Sanders分型,按Sanders分型:Ⅱ型13例,Ⅲ型18例,Ⅳ型4例。术前行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冠状面和水平面的CT扫描。所有病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11例,良1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3.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急性外伤性脑积水

    目的:观察脊髓蛛往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急性外伤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急性脑积水肿的患者,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行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结果:84例患者,46例治疗效果良好,中残10例,重残6例,死亡22例。结论:脊髓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治疗急性外伤性恼积水的有效实用的方法。

    作者:张磊;王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胸痛的检查诊断与处理指南的意义

    胸痛或胸部不适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每一胸痛患者表现各异,临床危险性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胸痛患者的诊断与处理对临床医师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1胸痛的症状,检查与临床诊断。评价分析患者胸痛症状的性质对判断胸痛患者是否高危或是否进入快速通道有重要意义。不仅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缺血性胸痛,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心肌梗塞这些高危患者,还应特别关注那些同样可危及生命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如主动脉夹层瘤,肺栓塞以及气胸,这些患者也应纳入快速处理通道。

    作者:魏春梅;色图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以儿童用药为例探究药学咨询服务重要性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用药咨询情况,以进一步促进药物咨询工作,提高我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1-5月门诊药房用药咨询记录100份,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咨询者身份、咨询内容、咨询药物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者身份多的是患者及其家属,占98%,咨询内容多的为用法与用量,服药时间,分别占34%,22%,咨询多的药物是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分别占25%,21%结论:药师提供的药学咨询服务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海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纯性颅脑外伤患者白细胞介素-6、血管紧张素Ⅱ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单纯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II)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1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标准划分中度(M组)、重度(S组)。对照组(C组)来自健康体检者。分别于入院后即刻(0h)、12h、24h、3d、7d 采集M、S组患者血样,测定血清中AnglI、IL-6水平。结果:M组患者血清中AnglI检测值伤后12h内上升达高峰,并在高水平维持,随后逐渐下降,7天后恢复到低水平;S组患者伤后高峰后,高水平维持到入院后1天,至第7天时总体下降至低水平,其各时点血清中AngII水平高于M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S组血清IL-6检测值皆于伤后即达高峰。M组随后逐步下降,7天后恢复至低水平。S组伤后3天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7天后恢复至低水平。两组各时点血清IL-6检测值比较及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入院时AngII、IL-6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 II、IL-6参与了单纯性脑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监测其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及临床预后的判断。

    作者:李军根;陆士奇;徐峰;丁礼;肖接承(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论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探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方法。在农村,不增加人员、编制、经费的前提条件下如何科学构建其食品监管体系,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要法定乡镇政府承担部分食品安全管理职能,乡镇政府是乡镇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二是推动中介组织和信用体系构建,实行分类分级监管;三是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和考核体系。

    作者:黄忠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应用

    阐述危机管理的概念,护理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现状,讨论护理危机管理的策略。

    作者:刘娟;许容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传统黑膏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疗效观察

    目的:自制传统黑膏药按穴位进行贴敷治疗中风病。方法:治疗组:穴位敷贴加西药治疗。共69例,其中半身不遂49例,上肢不遂15例,下肢不遂5例;对照组:西药。共64例,其中半身不遂43例,上肢不遂13例,下肢不遂8例。结果:治疗2~3个疗程后,治疗组Barthal指数评分分数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轻、中度依赖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自主行动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使用时无疼痛,方便安全,对中风病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恢复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庆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切除胆囊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因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特别受到胆道患者的欢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0例,男14例,女16例;其中单纯胆囊切除15例,胆囊切除行“T”型管引流术5例。1.2结果本组30例均获痊愈。无出血、胆漏及肠粘连发生。平均住院5~7天。2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因多年疾病所致,对治疗有迫切要求,但对手术又普遍有焦虑反应。故应多与患者做心理沟通,了解其焦虑、恐惧情绪。根据不同原因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与治疗,帮助患者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使其进入积极的术前心理状态。(2)做好各项胆道特殊检查:如肝胆B超、胆囊造影、经皮肝穿胆道造影等。以了解胆囊、胆管、胰管的形态及结石的部位、大小等,以便手术顺利进行。护理者应指导患者配合检查。(3)做好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应协助同相关专科治疗。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教会患者咳嗽、排痰。(4)术前准备:备皮,术晨禁食水。按医嘱应用术前药物。(5)行“T”管引流术的患者术前常规放置胃管、尿管。

    作者:闫莉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甘露醇静脉输液外渗的研究进展

    甘露醇外渗会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损伤,甚至坏死、残疾。在儿科发生甘露醇外渗较成人更多,更严重。为降低小儿甘露醇外渗引起的严重后果,积极探讨小儿甘露醇渗漏的预防现状、影响因素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阐述小儿甘露醇渗漏的护理研究进展,为今后小儿甘露醇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肖翠萍;万娟;张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学生体重指数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重指数(BMI)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现状,为开展大学生体育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与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新生入学体检的体重指数、肺活量及肺活量体质指数检测资料。结果:肺活量体重指数与不同BMI值之间的关系是:轻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这说明轻体重和正常体重的身体机能明显好于超重和肥胖,BMI值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超重或肥胖对大学生的肺功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作者:薛美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O2灌注术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 CO2灌注术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中的应用,为该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及技术指导。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泰兴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穿孔34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并发穿孔应用CO2灌注术的优势。结果:未使用CO2灌注术者17例,术中并发皮下气肿8例(47.6%)、纵膈气肿4例(23.5%)、气胸4例(23.5%),未发生穿孔1例(5.8%);术后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消退时间6d左右。使用CO2灌注术者17例,并发皮下气肿5例(29.4%)、纵膈气肿2例(11.8%)、气胸1例(5.8%),未发生穿孔9例(52.9%);术后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消退时间2d左右。结论:穿孔是POEM手术主要并发症,CO2灌注技术能明显减少患者穿孔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陈永康;成宏伟;周平红;黄震;闫坤峰;戴晓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0年1月-20l2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8例,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主要进行对症治疗,同时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节苷酯来进行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治疗组和观察组进行比较,患儿在原始反射、意识障碍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都少于后者,同时按照评分对比,治疗组要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神经节苷酯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应该予以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汪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的方法及要点,为临床提供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的成功提供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的66例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的病历,总结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的护理要点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结果:66例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经过术后护理和针对性地采取并发症预防措施,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小。结论: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尽量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整个术后治疗阶段,根据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易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提前护理的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大大提高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取得医患满意的社会效益。

    作者:张洁;黄俊英;马君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椎骨折术后护理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并发症较多[1]。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科收治颈椎骨折并发高位截瘫患者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颈椎骨折病人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15~60岁,平均41岁。车祸伤18例,高处摔伤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意识清楚,伴截瘫7例,余无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卧床时间短12天,长81天。

    作者:李吴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36例,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诺和锐)输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BG)及餐后两小时血糖(2FPBG)、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C肽(F-C肽)的变化情况。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和胰岛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应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害,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慧;朱卉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处方对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及生活方式的研究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处方在高血压方面的价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其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指导,出院后保持联系。试验组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制定健康教育处方,随访两年。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测血压频率、遵医用药、生活方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住院频率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明对高血压患者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处方,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可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频率。

    作者:毛玉芳;余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甲状腺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术后3天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可见,疼痛在5级以上的患者3人,疼痛在5级以下的77人。疼痛护理的效果比较显著。80例患者中手术顺利进行,且无一例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声嘶、咳嗽、手足麻木、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甲状腺切除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证。

    作者:徐大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护理体会

    对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护理进行了总结,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和生活护理,卫生护理等。同时指出,对于某些重症病例,难治病例等,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应做到具有个体化,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形成29例发病机制及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29例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周后复诊,痊愈7例,有效21例,1例死于肿瘤本身。3个月后复诊痊愈23例,有效5例。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个体化规范治疗。

    作者:徐国明;满达;李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HIS)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进入到了网络化管理时代。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化医院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特别是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医院都建立了与 HIS 相关连的 LIS、PACS、CIS 等系统来为医院各相应部门提供医患信息、费用详单信息、图文报告、影像传输和管理者决策分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对医院的日常业务运行起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医院在管理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增加了住院患者住院费用的透明度,避免了资金的浪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HIS 系统的日常安全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证医院各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医院数据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 HIS 系统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来保证医院信息(HIS)系统的正常运转。

    作者:孙晓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