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胸痛的检查诊断与处理指南的意义

魏春梅;色图雅

关键词:胸痛, 冠状动脉疾病, 处理指南
摘要:胸痛或胸部不适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每一胸痛患者表现各异,临床危险性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胸痛患者的诊断与处理对临床医师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1胸痛的症状,检查与临床诊断。评价分析患者胸痛症状的性质对判断胸痛患者是否高危或是否进入快速通道有重要意义。不仅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缺血性胸痛,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心肌梗塞这些高危患者,还应特别关注那些同样可危及生命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如主动脉夹层瘤,肺栓塞以及气胸,这些患者也应纳入快速处理通道。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母乳喂养的问题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的问题,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随机对我院1000名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护理干预。结果: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结论:母乳喂养对母婴双方都有益,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作者:徐定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小儿Burkitt淋巴瘤3例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9月收治的3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小儿Burkitt淋巴瘤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患儿年龄6-13岁,均为男性,病变多位于回盲部,胃、十二指肠肿瘤1例,胰腺、肾脏常可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肠梗阻、肠套叠为主。1例患者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论: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不易与炎症性肠病鉴别是本组小儿Burkitt淋巴瘤特点之一。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小儿Burkitt淋巴瘤主要依据。

    作者:王艳;史长松;张书峰;王彦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退白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2011年6月以来的二年里,我们应用自拟中药退白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用于治疗白癜风。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病例选择:寻常性白癜风患者,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不包括近1个月内系统应用治疗白癜风的中西药物、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者,也不包括近半月内使用过NB-UVB照射治疗及其它局部外用过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并征得患者同意,能做到定期复诊者作为研究者。

    作者:赵婧;马云;谢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如何为复印病案提供优质服务

    病历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各种诊疗过程中所有医疗文书资料[1]。随着各项社会功能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病案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从各种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到商业保险;从司法鉴定到劳动保障部门的伤残鉴定;从个人了解病情到转院治疗等等,病案信息资料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要求复印的内容范围越来越高,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病案资料复印的人性化优质服务、寻求新的管理模式成为病案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1为病案资料复印提供优质服务1.1人性化优质服务观念的转变。变以往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我们要进行“换位思考”在向“客户”不断提供大化优质服务的同时,发挥医院后服务窗口作用,留住客源,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

    作者:温婷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200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DN组100例,单纯DM组100例;均检测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FFA、CRP、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4hMAU)水平,分析CRP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N组、单纯DM组CRP明显升高(P<0.05),以DN组升高明显(P<0.01)。DN患者的CRP与FPG、HbA1c、24hMAU 、TG呈相关性(相关系数均r>0.8524)。结论:CRP升高与DN有明显相关,二者可能参与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损害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高血压2级伴RHR>80次/min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qd.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4mg,qd.连续治疗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24hSBP、24hDBP、晨峰SBP、晨峰DB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RHR 明显下降,P<0.005,对照组治疗后RHR无变化。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的疗效确切,不但降低了患者的血压,而且也明显降低了患者的RHR.

    作者:杜秋波;赵祝萍;孙丹丹;付一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门诊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以来收治的86例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3例,连续用药三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07%(34/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42/43),两组临床疗效上有着显著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中有2例(4.65%)患者出现口干现象,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上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采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其可行性以及可靠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苏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氯沙坦钾片与卡托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氯沙坦钾片与卡托普利片在临床中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的72例患者进行临床上的观察分析。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36例患者用氯沙坦钾片给予治疗,对照组的36例患者用卡托普利片给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运用氯沙坦钾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卡托普利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钾片对治疗高血压的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用药方便安全,要优于用卡托普利片。

    作者:杨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联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选择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西医保守治疗组、中西医保守治疗组、手术组及手术后联合中西医治疗组等四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手术后联合中西医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可以发现有显著性差异(F=6.94,P<0.05)。手术后联合中西医治疗组的临床治疗平均治愈时间较其他三组明显缩短,四组间平均治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0.25,P<0.05)。结论:手术联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提高了临床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肾囊肿的护理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肾囊肿的护理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1例肾囊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无水酒精的方法治疗,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本组51例肾囊肿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与护理,显效率为90.20﹪(46/51),总有效率为100﹪(51/51)。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肾囊肿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性小,安全度高,不易复发、恢复快等优点,配合有效的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6人,实验组行口服美沙拉嗪片1.0g,1日4次,联合康复新液5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每日一次;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片1.0g治疗,1日4次,疗程均为4周。从临床症状缓解率、结肠镜下肠道黏膜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缓解率及内镜下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别,其中,实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肠镜下黏膜组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治疗活动期轻、中度远端溃疡性结肠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

    作者:汪胜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输液室应用不同型号头皮针行静脉输液的研究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型号头皮针在门诊输液室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月门诊输液病人680例,且均无明显的躯体疼痛和感觉异常,局部血管弹性良好,同时使用同种治疗药物的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0例,由同一护士各输液1200次,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穿刺感微痛和剧痛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痛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5号半头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病人疼痛感明显减轻,对血管的损伤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服务更具人性化。

    作者:万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治疗护理过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并予以有效的护理。结果经采用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使9例吻合口瘘7例治愈。1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死亡。治愈率达77.78%。结论: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保证吻合口瘘尽快愈合重要条件。

    作者:侯琼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本文针对社区日益增多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阐述了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旨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治疗和保健提供借鉴。

    作者:黄伟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对3例发生DVT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可及时发现DVT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并发DVT,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DVT,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莉;张荣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70例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观察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妊娠足月且经阴道分娩7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催产素进行预防,而研究组则采用卡孕栓+催产素进行预防,观察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2h、产后24h 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轻度腹泻、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后期自动消退。结论:给予阴道分娩产妇卡孕栓联合催产素进行治疗,能够缩短胎儿分娩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殷爱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法,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总观察时间为4周,前2周分别予对症治疗,后2周停用任何治疗便秘的药物和中药穴位敷贴等手段。结果:第7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P>0.05);第14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P>0.05);第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病人疗效肯定,且标本兼治,耐药性低,效果持久。

    作者:谷红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校本科药学专业实习生医院药房PBL带教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校本科药学专业实习生医院药房PBL带教法的作用。方法:利用PBL带教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利用PBL教学法提高了高校本科药学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质量,促进了医院药房的带教内容、方法及结构的改革。结论:医院药房PBL带教法切实可行,有利于社会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

    作者:陈延春;曲生明(通讯作者);费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也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负面影响。结论:临床护理中处理好负面影响就能取得患者密切地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就能更快地康复出院。

    作者:姚伟;兰晓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坏疽的分期论治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足(DF)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据初步调查,我国城市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4%因糖尿病足而入院,约有10%的糖尿病患者曾发生过足溃疡[2]。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己成为临床一个重要的问题。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78例,采用分期论治的治疗方案,临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78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2.9±10)岁,糖尿病病程0.2~25年,平均(9.6±7.1)年,糖尿病足病程10d~4年。创面面积0.5cm*0.5cm~15cm*10cm。合并高血压48例,冠心病15例,脑血管病23例,血脂异常50例。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60例,变形杆菌4例,绿脓杆菌3例,大肠埃希氏菌3例,无菌8例,其中有3例患者合并有两种菌。

    作者:强郦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