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姚伟;兰晓娥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心理护理, 生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也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负面影响。结论:临床护理中处理好负面影响就能取得患者密切地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就能更快地康复出院。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生长抑素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输注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使用微量注射泵输注生长抑素,充分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68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均痊愈出院,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有很好的疗效,强调严格控制药物浓度、注射速度及操作规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温占红;李红霞;高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

    病例特点:患者中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因突发头晕、耳鸣、左侧肢体乏力,视物不清2天,意识欠清半天入我院。查体:血压150/100mmHg ,神智尚清,发音欠清,饮水有呛咳,咽反射迟钝,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心率110次/分,心率齐,双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生化:胆固醇6.0 mmol/L。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双侧枕叶、左侧小脑、脑干急性梗塞。考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遂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行 DSA 检查,提示左椎动脉远端闭塞,右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符合我院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 TOBS)是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累及中脑、小脑、丘脑、枕颞叶等部位的一种特殊的脑梗塞。国内报道占脑梗死的4.3%-5.0%,国外sato等报道为7.6%。基底动脉尖部是指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 直径范围内的5条血管交叉部,由2条大脑后动脉和2条小脑上动脉以及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一个“干”字形结构。临床上该部位血管相继堵塞可连续出现相应症状体征。表现为脑干、间脑缺血和大脑后动脉支配区缺血两大症状。前者有意识障碍、注意力和行为异常、瞳孔及眼位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异常运动和半身投掷等,后者表现为视物不清、视野缺损、皮层盲、失认、视觉失用、视物变形、运动机感觉障碍等。其病因复杂、病情较重,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疑似病例及早行DSA或者MRA有助早期诊断。确诊病例及早行导管介入下局部动脉溶栓,效果佳,后遗症少。静脉溶栓效果次之,后遗症多,未溶栓者预后不良。所以该病治疗主要的就是早发现、早确诊、早溶栓。

    作者:廖佳隆;揭苏平;温小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老年病房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与防范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与防范。方法:针对我科2012到2013年中,收入患者422人,对所放生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及研究所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在这五起护理不良事件中,高龄患者(75-85岁)居多数。多种基础病的患者,缺少关心的患者发生率较高。结论:预防和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当务之急。

    作者:周华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用加长切斜面矫正儿童前牙反牙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儿童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反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上前牙光固化树脂斜面导板早期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121例,治愈率86.8%。结论:上前牙光固化树脂斜面导板早期矫治儿童前牙反,显示这种矫治方法有一定的独特优点。

    作者:邹晓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变化对围产期管理的影响

    目的:浅析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推荐,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1年1月采用,2011年12月1日我国亦开始执行的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围产期管理的影响。方法:抽取2008年5月-2011年9月在我院分娩依照原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的GDM病例42例为A组,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分娩依照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的GDM病例12例为B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发病率、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下,GDM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病例妊娠高血压、巨大儿、死胎、新生儿低血糖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B组病例入院分娩时空腹血糖(FPG)普遍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下,GDM发病率升高,但经过围产期的干预处理,降低了孕妇母胎的并发症。

    作者:文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对具有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探索其在调控血脂作用之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经超声提示有确切动脉硬化证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60例。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组为治疗组,辛伐他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未发现治疗组有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合用有明确调控血脂、抗炎、抗氧化、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

    作者:阎广会;杨桐;朱华林;苏玉莲;张立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留置针在静滴甘露醇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使用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防止颅内压升高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通过把183例脑水肿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输液,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因封管不当堵塞导致提前更换的11例;导管脱落致液体外渗的3例;3例因穿刺困难,长留管达7-10天,未出现静脉炎及感染;穿刺失败导致血肿5例;结论:静脉留置针适合神经外科患者多次静滴,即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利于保护血管,方便临床用药,又可以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胡蓉;戢美英;税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总结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以及术前评估,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双下肢的神经系统症状,加强肺部功能、伤口情况、体位、胃肠道的管理,术后早期进行脊柱及四肢的功能锻炼。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作者:廖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常见差错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常见差错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常见差错出现原因,根据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结果:保证临床科室使用的一次性耗材及器械诊疗包的安全供应,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积极采取预防差错产生措施对于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祝朝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展驻点教学管理和方法的探讨

    非直属附属医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在医学生的培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院2002年成为江苏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06年开设临床驻点教学。充分利用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有利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保证临床教学质量,为高等医学院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王荣珍;于宗良;邓志勇;杨莉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术后自控镇痛的随访护理

    目的:探讨术后自控镇痛(PCA)的随访护理对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两组均按外科手术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麻醉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镇痛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由麻醉护士随访指导护理,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林琳;万效梅;尹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情景教学模式在肛肠科护理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肛肠科作为临床医疗中的一个重要学科,要求护生通过学习后对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及相应的专科护理有所了解,能应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患者的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目的、计划和措施,并提供健康教育。针对教学目标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肛肠科2013年实习护士8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人。年龄18-20岁,均为大专学历。两组护生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冯静;唐素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方法:对住院患者开展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并观察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开展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与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消除他们紧张、恐惧的心里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健康教育可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极大的减少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误解,避免了不变要的护患纠纷。

    作者:姜英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等,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多在慢性支气管炎基础上发展而来[1]。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等,常在寒冷季节发病,气候暖和时可自行缓解。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久病不愈,悲观厌烦情绪,患者及家属易对治疗丧失信心。护理人员应安慰关心、体贴、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特点,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汪含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目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储存与养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调查各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正确认识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药品质量及医疗安全。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储存与养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储存与养护措施亟待提高。

    作者:孔智;宋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苏术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心肺呼吸骤停的复苏,关键在于迅速果断,分秒必争,如果稍有延误,既增加了复苏的困难,更影响病人的预后。所以清醒病人一旦出现神志消失,同时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或腹股沟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确立诊断并进行抢救。千万不能谋求所谓的摸脉搏,做心电图检查,听心音等所谓的“明确诊断”而延误了抢救时间,否则会导致由于心肺脑组织长时间缺氧缺血而引起的大量脑细胞死亡,发生不可逆性损害。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在35-75岁,均属继发性心肺骤停,其中2-3分钟复苏者12例,4-6分钟复苏者1例,1例出现脑水肿,2例出现循环不足。本组病例均采用疏通呼吸道,人工呼吸(气管切开),胸外按摩,复苏药物的应用等措施。

    作者:陈益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HAMD和HAMA评分均较基线下降(P<0.01);同期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作者:欧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初步论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排卵障碍导致不育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以卵泡发育的障碍、性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等方面的多源性及多样性表现,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多毛、肥胖等,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入研究,认识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多病因、表现极不均一的临床综合征。本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症状、超声检查、诊断等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谷青;张萍;李俊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讨,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44例,分组采用单纯拜糖平治疗和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治疗,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体征积分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征积分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优于单纯拜糖平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剑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探讨判断斑块超声表现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分为有症状性CAS狭窄组和无症状性CAS狭窄组,进行超声检查并对斑块进行分型,比较分型的差异及两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差异。结果:有症状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明显多于无症状组患者(P﹤0.05),而稳定性斑块明显少于无症状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对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判断斑块稳定性的内在及外在因素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关。

    作者:范瑜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