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臼骨折中应用3D打印技术术后的康复策略

邓爱文;熊日波;何伟明;魏东;曾参军

关键词:3D打印技术, 髋臼骨折, 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髋臼骨折中应用3D打印技术术后的康复策略。方法筛选1例髋臼骨折患者,先采用3D技术打印患者仿真骨盆模型,并进行钢板螺钉佳位置设计、螺钉长度测量、螺钉进入途径设计等一系列术前模拟手术,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进行分步骤、渐进性、系统性的康复锻炼。结果手术成功完成,康复周期缩短。结论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使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从而减少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残余肝癌中缺氧诱导因子的变化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残余肿瘤中的变化。方法建立肝癌HpG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30只,采用CZF-Ⅱ型HIFU治疗仪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后1 d、3 d、5 d、1周、2周组。HE染色观察标本病理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IF1α、HIF2α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 HE染色表明治疗后有残余肿瘤细胞和大片坏死区域。免疫组化表明HIF1α、HIF2α蛋白在各组中出现强弱不同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显示HIF1α蛋白和mRNA水平在治疗后1~3 d表达逐渐升高,在3 d组达到高峰,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 d、1周、2周组逐渐下降。同时,HIF2α蛋白和mRNA在治疗后1 d、3 d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5 d、1周、2周组表达逐渐升高,与对照组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 HIFU治疗后的残余肿瘤,HIF1α、HIF2α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变化,可能与残癌中发生的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付志豪;武伦;乔正荣;周世骥;李生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药敏检测及UL97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通过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初步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培养分离并鉴定HCMV临床株;Reed.Muench法测定其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空斑减数实验测定病毒对丙氧鸟苷的敏感性,同时以HCMV UL97基因为靶序列,用Nested-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对PCR产物做直接序列测定。结果成功从患者尿标本中分离出HCMV临床病毒株,测得其TCID50为:10-4.618/0.1 ml;IC50值为5.847μmol/L,对丙氧鸟苷高度敏感;同时基因序列与AD169株的序列相比较,发现四个位点发生碱基突变,分别是1509 T→C、1575 C→T、1794 T→C、1815 C→G;上述突变的编码子分别为503,525、598和605,前3个位点的突变未导致相应氨基酸改变,第四个位点氨基酸则改变为D605E,未发现与耐药有关的基因突变。结论初步建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CMV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检测的实验方法,本次试验从临床标本中尚未发现HCMV耐药现象。

    作者:曾爱红;董德坤;崔喜梅;郭明明;邹德志;方建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黄茵赤汤防治大鼠急性肝衰竭的机制

    目的:观察三黄茵赤汤防治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氧化应激及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黄茵赤汤高、中、低剂量组、双环醇组,每组8只。各组对应给药5 d,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48 h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检测全血中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率、血浆纤维蛋白原;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的变化,检测肝脏组织匀浆液SOD、MDA的含量;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检测肝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黄茵赤汤高、中、低剂量组、双环醇组均能减少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的含量、缩短全血中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率时间,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P<0.05);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提高肝脏组织匀浆液SOD活性,减少MDA含量(P<0.05);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P<0.05);三黄茵赤汤中剂量组与双环醇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优于双环醇组(P<0.05)。结论三黄茵赤汤防治D-GalN联合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成量效关系,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三黄茵赤汤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caspase3表达从而减少肝细胞凋亡,以达到防治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

    作者:马文校;杨运高;刁建新;刘亚伟;华何与;文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分别采用3D高清腹腔镜(3D组)和2D高清腹腔镜(2D组)行胃癌根治术各40例,对比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学习曲线、住院花费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手术持续时间3D高清腹腔镜组2.8±0.6 h,明显低于2D高清腹腔镜组3.2±0.8 h(P=0.032),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中失血量3D高清腹腔镜组110±18 ml,2D高清腹腔镜组120±21 ml,两组相比无统计学上差异(P=0.543)。住院花费3D高清腹腔镜组7.5±1.6万元,2D高清腹腔镜组7.1±1.3万元,两组相比无统计学上差异(P=0.162)。结论3D高清腹腔镜能提供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良好的深度感,可实现精确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在3D高清视野下能更快地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能力和手术技巧,明显缩短学习曲线。

    作者:陈海金;俞金龙;黄宗海;林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分子对接分析地高辛衍生物选择性拮抗RORγt活性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与Th17细胞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RORγt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成熟;并在该细胞所致的免疫紊乱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地高辛衍生物选择性拮抗RORγt转录活性的潜在机制。方法地高辛为对照,通过分子对接的方法结合分子间的静电势能(MEP)分析地高辛衍生物(Dhd)与RORs(RORα,RORβ和RORγt)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一步验证分子对接结果。结果分子对接结果示Dhd仅影响RORγt分子构象;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示Dhd选择性拮抗RORγt转录活性,该拮抗作用可呈时-效性和量-效性。结论 Dhd选择性拮抗RORγt转录活性。

    作者:钟彩梅;蔡译萱;王美容;郑秀芬;邱贤文;孙乐栋;张帆;张堂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促排卵方案应用于重复周期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卫生经济学比较

    目的:比较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应用于再次接受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周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果比。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中心接受第2次IVF/ICSI助孕治疗患者198例,其中长方案(A组)109例,拮抗剂方案(B组)89例,分别比较两种方案的获卵数、优良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及平均总费用、成本效果比。结果在重复周期患者,两种方案组的优良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双胎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A组临床结局好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活产率为20.2%,显著高于B组的9.0%,A组的获卵数为9.13±4.98枚,显著高于B组的7.11±4.74枚(P<0.05);A组平均每周期总费用均高于B组,但A组每获得一枚卵子、一枚优良胚胎和一例临床妊娠的的成本-效果比(CER)均低于B组(A组分别为2729.11、8867.19、77598.06元,B组分别为3038.60、9644.85、96139.85元)。结论对于重复IVF/ICSI周期患者,即使卵巢储备功能减退,长方案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和经济效益。

    作者:陈潇;耿玲;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rAA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制备肺癌疫苗

    目的:探讨以改构腺相关病毒2型(AAV-2)为载体,将rAA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制备肺癌治疗性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获得贴壁的单个核细胞(Mo),以rAAV/CEA病毒转染,对照组以CEA多肽刺激,两组细胞均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DC成熟。第7天收集DC,取DC与原始T细胞混合,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CTL),[3H]-TdR掺入法检测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CTL细胞中IL-4、IFN-γ、CD8、CD4、CD69、CD25的表达情况;取CEA阳性的肺癌细胞株A549为靶细胞,采用51Cr释放法检测CTL对该靶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 rAAV/CEA转染的DC疫苗可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具体表现在:①疫苗具备较强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①诱导的CTL较高表达CD8、CD69和IFN-γ,①对CEA阳性的肺癌靶细胞产生较强杀伤活性,且此活性具有抗原特异性和MHC-I类限制性。结论以AAV为载体,rAAV/CEA基因转染DC可成功制备针对肺癌的治疗性疫苗。

    作者:尤长宣;钱晓涛;何圆;Yong Liu;Paul L Hermonat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降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前降支单支病变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并对其侧支循环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入选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前降支单支病变且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entrop法评价各组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并分为存在侧支循环组(A组,包括Rentrop分级1级、2级、3级,n=280)与无侧支循环组(B组,包括Rentrop分级0级,n=345)。A组根据侧支循环来源分为对侧侧支循环(A1组,n=200)、同侧+对侧侧支循环(A2组,n=44)、同侧侧支循环(A3组,n=36),分别比较A组、B组两组;A1组、A2组、A3组3组心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总侧支循环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相较于无侧支循环者,存在侧支循环组射血分数升高、脑钠肽前体降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降低的程度较大(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增大的程度较小(P<0.05);对侧侧支循环、同侧侧支循环、对侧+同侧侧支循环3种情况下心功能恢复的关系:3种情况下心功能均有改善,对侧+同侧侧支循环对心功能改善佳,对侧侧支循环次之,同侧侧支循环差。结论前降支病变接受PCI治疗冠心病患者存在侧支循环者对心功能的恢复更好;对侧+同侧侧支循环较同侧侧支循环对心功能改善程度大,对侧侧支循环次之。

    作者:洪妮娜;李志樑;赵亚男;陈琳琳;曹龙兴;韩越;郭凯;付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清卵泡刺激素与抑制素B联合检测评估无精子症睾丸生精功能

    目的:联合检测育龄男性无精子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抑制素B(INHB)水平评估睾丸生精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95例无精子症患者均行血清FSH、INHB检测,根据睾丸活检病理组织学分类,唯支持细胞综合征20例、生精低下25例、成熟阻滞18例和生精功能正常32例。统计分析FSH和INHB的血清水平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结果血清FSH、INHB和INHB/FSH在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组与其他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精功能低下组、成熟阻滞组和生精功能正常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SH、INHB和INHB/FSH与精细胞成熟阻滞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在其他组别中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INHB和INHB/FSH在所有研究组别中均具有显著性正相关(P<0.05);血清INHB小于28.55 pg/ml诊断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的敏感度为97%,特异性为85%。结论血清FSH和INHB水平不能有效区分睾丸生精功能状态,但能有效确定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其他类型的生精功能异常仍需依赖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邓永键;李东;胡勇华;陈君洋;褚庆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酮饮食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目的:测量接受生酮饮食(KD)治疗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血酮和血糖水平,评价KD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录2012年5月~2013年10月被诊断为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共10例,予以KD治疗,每日监测血酮、血糖、尿酮。每周观察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体质量指数等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10例患者分别接受KD治疗4~29 d,平均12.9 d。所有患者血酮于禁食期内升高并在进食KD后维持于2.0 mmol/L以上,尿酮保持于+++~++++,血糖保持于2.2 mmol/L以上。除血清氯及体质量指数外,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轻触觉及针刺觉未见明显改变,运动ASIA总评分从平均33.3分增加到35.1分。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紊乱(腹泻,恶心,食欲不佳,腹部不适感),1例患者于初期出现低血糖症状,1例患者维持期出现荨麻疹。所有不良反应在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改善。结论KD能够提高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酮体水平、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研究结果不仅表明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行生酮饮食是安全和可行的,也为今后研究其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超凡;周剑;吴晓亮;蒋晖;鲁凯伍;陈建庭;吴增晖;虞容豪;刘捷;朱青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2012年5月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的膀胱癌初诊患者73例,男54例,女19例,年龄58.7(41~80)岁。所有患者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后,口服40 mg呋塞米并多饮水,多次排尿,服呋塞米后约2 h憋尿充盈膀胱,再进行18F-FDG PET/CT盆腔延迟显像。所有患者于18F-FDG PET/CT检查后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将PET/CT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膀胱癌原发灶的T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63.0%(46/73),其中pT4期膀胱癌的分期符合率为100%(7/7);另外检出75.0%(6/8)的淋巴结转移灶,100%(4/4)的远隔器官转移灶和100%(4/4)原发性第二种恶性肿瘤病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T分期方面,尽管对pTa、pT1、pT2、pT3期膀胱癌的T分期价值不大,但对pT4期膀胱癌的T分期可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膀胱癌的N分期、M分期及发现第二种原发癌方面也可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洪生;吴湖炳;王巧愚;韩彦江;王全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成年初治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860名于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成年肝硬化且既往未接受过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患者资料,应用Child-Pugh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采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组织推荐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评估目标人群肾功能受损(eGFR<60 ml/min/1.73 m2)的发生率,同时分析影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96名患者被纳入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为8.45%(25/296),Child-Pugh C级患者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Child-Pugh B级和Child-Pugh A级(17.2%[17/99] vs.6.67%[7/105] vs.1.09%[1/92], P<0.001);年龄、高尿酸血症、Child-Pugh评分均为肾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论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恶化,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显著上升,应密切监测肾功能,以指导患者临床用药。

    作者:刘颖;樊蓉;陈简;郑志丹;廖宝林;梁携儿;尹军花;周秋根;孙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于状态机的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优化

    本文提出了基于状态机工作流模型的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临床路径。通过响应临床事件,降低AECOPD临床路径的执行难度和增加变异的适应性。与传统的顺序工作流临床路径管理进行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临床路径建模方法在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花费及变异率等临床路径评价指标均较优,能更好地处理AECOPD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变异。

    作者:谭剑;郝立巍;程远雄;许统亮;宋应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微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的微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以期提高对不同病理类型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微钙化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08例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回顾分析其微钙化形态及分布的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微钙化形态、分布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形态=0.743,P分布=0.389)。微钙化形态在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癌中的差异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82);且浸润性癌与非浸润性癌均以细小多形性钙化多见(分别约占41.2%、57.5%),而浸润性癌中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及多种恶性钙化混合较非浸润性多见(32.3%vs 20%)。微钙化分布在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癌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癌中的微钙化分布分别以段样、成簇分布为主(分别约占33.8%、45.0%)。结论(1)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中不同病理类型间微钙化的形态及分布均不具有鉴别意义。术前仅根据微钙化特点尚难以鉴别,必须结合其他影像征象及临床资料;(2)术前可依据微钙化形态与分布对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初步鉴别。

    作者:陈卫国;秦耿耿;徐维敏;廖昕;婵娟;张玲;欧阳晨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欧米诺汗印法对糖尿病足溃疡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欧米诺汗印法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振动觉阈值(VPT)作为评估DFU发生风险的标准将72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DFU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欧米诺汗印法与10 g尼龙单丝(10 g SWMF)检查对DFU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725例T2DM患者中DFU高危组占6.1%,该组患者的年龄、DM病程、欧米诺颜色完全变化(CCC)时间及10 g SWMF异常率均高于非高危组(P<0.01)。ROC曲线提示欧米诺CCC时间对DFU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优于10 g SWMF,前者ROC曲线下面积约0.8,佳切点为22.25 min。结论欧米诺汗印法能有效预测DFU发生风险,在预防DFU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覃艳;曹瑛;高方;罗祥蓉;李际敏;符霞军;薛耀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D腹腔镜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现代图像显示技术使腹腔镜技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传统腹腔镜的二维图像缺乏深度感知与空间定向,需要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才能适应,而3D腹腔镜技术利用其立体视野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技术呈现在术者面前的单眼视觉图像的缺点。本文就3D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赵大川;黄宗海;邹兆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子痫前期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 K469E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C373G的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基因C373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中的分布频率,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DNA序列测序法对110名子痫前期患者及110名健康足月孕妇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进行检测,同时比较两组人群中的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ICAM-1基因K469E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PECAM-1基因C373G位点CC基因型和CG基因型在两组人群分布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CG基因型携带者患子痫前期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959倍(OR=1.959,95%CI:1.090-3.520, P=0.024),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该相关性独立于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前BMI。C等位基因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CAM-1基因C373G位点CG基因型携带者可能与子痫前期患者较高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则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无相关。

    作者:何艳红;王志坚;靳瑾;朱晓雯;陈玉英;陈淑滢;曹艳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全食管深度烧伤并贲门胃内金属异物1例报告

    全食管深度烧伤在上消化道疾病中极其罕见,本文报道1例高度烧伤病人,导致全身多处皮肤、双眼、咽喉、食管等部位烧伤。经内镜诊断急性坏死性食管炎并胃内金属异物。经过烧伤创面清创、镇痛、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支持对症等治疗处理,但是患者的病情持续加重。在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败血症后终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作者:杨炎;肖能坎;谢汉秋;汤钟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系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生物学特性

    目的利用无血清条件悬浮培养人大细胞肺癌H460系,从中分离到肺癌干细胞并进行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无血清条件培养法悬浮培养H460细胞形成悬浮细胞球,通过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平皿克隆形成等实验,比较H460细胞和H460细胞球中干性相关分子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能力强弱,并利用裸鼠移植瘤形成实验研究肺癌细胞干细胞球的体内生物学特性。结果利用无血清条件培养法成功从H460细胞中分离出悬浮生长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其增殖能力强于H460贴壁细胞(P<0.05),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Sox2、Oct4和Nanog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增加(尤以Nanog提升水平明显(P<0.01)),细胞球在裸鼠体内具有较强成瘤能力。结论无血清条件培养法可以有效富集到H460细胞系中的肺癌干细胞,Nanog可能与H460细胞系中CSLCs的干性特征维持相关。

    作者:刘攀;周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