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钙调节PPARγ和NF-κB活性参与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形成

成小凤;刘小燕;宋凌鲲;何云;李小庆;张浩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 PPARγ, NF-κB, THP-1细胞, 细胞泡沫化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是否通过调节PPARγ和NF-κB活性来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形成。方法THP-1巨噬细胞与10、20、40μmol/L阿托伐他汀钙分别预孵育2 h,PBS洗2次,然后与60μg/ml ox-LDL共孵育48 h后,通过酶荧光法检测细胞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比值,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胞浆内脂质蓄积情况,Western blot分析清道夫受体CD36、SRA的表达,p-iκB和PPARγ的表达,以及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的表达变化。用荧光探针DIL标记ox-LDL的方法,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THP-1巨噬细胞结合ox-LDL能力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浓度依赖性降低THP-1巨噬细胞脂质蓄积和抑制清道夫受体CD36和SRA的表达,同时上调ABCA1表达,并减弱PPARγ和p-iκB活性(P<0.05)。荧光探针DIL标记ox-LDL的方法显示阿托伐他汀钙浓度依赖性降低THP-1巨噬细胞结合ox-LDL能力(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抗动脉硬化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降低PPARγ和p-iκB活性来抑制脂质蓄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一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结合文献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A型的诊治经验,探讨MEN 2A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MEN 2A型的诊断主要依赖相应的超声、CT及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RET基因检测是早期诊断MEN 2A及MEN 2B的“金标准”;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若飞;吴自勍;李爱民;金国萍;罗荣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ISSN 1673-4254,CN44-1627/R)创刊于1981年,月刊,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本刊已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齐墩果酸协同环孢素A延长大鼠移植肾的存活时间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协同环孢素A(CsA)对大鼠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探讨将齐墩果酸应用于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BN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将40只受体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OA组、CsA组、OA+CsA组,术前1 d开始进行干预。记录肾移植大鼠存活时间,并监测其血清肌酐浓度。术后第5天,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肾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多功能流式点阵仪(Luminex)检测以下因子的血清浓度: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以及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和IFN-γ诱导的单核细胞因子(Mig);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表达IFN-γ、IL-10、IL-4和IL-17的T细胞频率。结果与其它各组比较,OA+CsA组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延长,浸润移植肾的CD4+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的IL-1β、IP-10、MCP-1、Mig、MIP和IFN-γ、IL-17、IL-4的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但IL-10和IL-10的T细胞频率则显著升高。其中OA+CsA组较其他2个处理组的差异更为明显。结论 OA能协同CsA减轻肾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和炎症反应,延缓大鼠移植肾功能衰竭,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在临床肾移植领域,OA具有协同CsA促进移植肾存活的潜力。

    作者:钱坤;廖雯婷;李建军;蒋鸿涛;周浩;龙建华;秦国庆;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唾液与血浆微小RNA-21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唾液与血浆微小RNA(miR)-21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并作对比。方法收集50例Ⅰ期和50例Ⅱ期食管癌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唾液、血浆标本并进行总RNA抽提行qPCR定量检测miR-21,计算miR-21在唾液与血浆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两者对Ⅰ期、Ⅱ期和Ⅰ期+Ⅱ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唾液和血浆miR-21表达水平在Ⅰ期、Ⅱ期和Ⅰ期+Ⅱ期食管癌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miR-21诊断Ⅰ期、Ⅱ期和Ⅰ期+Ⅱ期食管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6%、64%和97%,特异性分别为44%、84%和56%;唾液miR-21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88%和89%,特异性均为64%。不论分期如何,两者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诊断价值的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唾液、血浆miR-21均是食管癌诊断的敏感性标志物;检测miR-21在唾液中的表达以诊断食管癌有望代替血浆检测。

    作者:叶敏华;叶鹏辉;张伟珠;饶珈琦;谢子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BV复制及不同基因表达不影响CDC37水平

    目的:研究HBV复制和不同基因表达是否会影响肝细胞内CDC37的表达水平。方法首先扩增HBV 6种基因P、preS1、preS2、S、C和X,并构建至pCMV表达载体,分别转染Huh7和HepG2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CDC37表达水平;另外将含CDC37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与HBV的6种基因表达质粒分别共转染Huh7和HepG2细胞系,检测荧光素酶信号。其次分别构建B、C、D和CD重组体4种HBV基因型毒株的1.28拷贝全基因质粒,运用AdEasy腺病毒系统进行重组和包装后分别感染Huh7和HepG2细胞系,并检测CDC37表达水平。结果基因表达结果显示,HBV 6种基因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系内CDC37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而且HBV 6种不同蛋白的表达对CDC37启动子的活性无明显影响。1.28拷贝HBV全基因质粒的感染结果显示,HBV不同基因型毒株的复制对CDC37基因的表达水平亦无明显影响。结论 HBV的复制和不同基因的表达不会明显影响CDC37的表达水平。

    作者:陈朝武;周彬;徐莹;杨贵奉;王战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塞来昔布拮抗卡铂在食管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celecoxib)在人食管癌细胞是否影响卡铂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卡铂单独及联合celecoxib后对食管癌亲代细胞EC109及耐药细胞EC109/CDDP的细胞毒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卡铂单独及联合celecoxib后caspase-3的活化、PARP蛋白的剪切,以及CTR1蛋白的表达。Caspase-3/7 Assay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卡铂单独及联合celecoxib作用下细胞凋亡比率。ICP-MS检测卡铂单独及联合celecoxib作用下细胞内卡铂蓄积量。结果卡铂在EC109及EC109/CDDP细胞的IC50在联合应用celecoxib后显著增加,说明celecoxib拮抗了卡铂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联合应用celecoxib后caspase-3及PARP蛋白的剪切较单独应用卡铂时明显减少,且caspase-3酶活性较单独应用卡铂时显著降低。此外,联合应用celecoxib后,EC109和EC109/CDDP细胞凋亡率比单独应用卡铂时明显降低,而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联合应用celecoxib后,EC109和EC109/CDDP细胞内卡铂蓄积量比单独应用卡铂时显著降低,而CTR1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Celecoxib拮抗卡铂在食管癌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通过降低细胞内卡铂蓄积量抑制卡铂介导的食管癌细胞凋亡。

    作者:时粒笠;钟德胜;古春萍;余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整合卵巢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从分子的遗传变异和表达水平综合探讨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从TCGA数据门户上下载大样本的高浆液性卵巢癌DNA拷贝数数据和mRNA表达数据,使用GISTIC对拷贝数变异进行分析,利用SAM软件包sam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GSEA等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GISTIC发现45个拷贝数扩增区域;SAM和Fisher's exact test发现拷贝数扩增区域中有40个拷贝数变异的基因能引起表达差异;GSEA富集分析发现这些拷贝数变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多个有关癌症基因集的研究报告中。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综合分析拷贝数变异数据和基因表达数据,能充分有效地获取信息,为确定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邓祯祥;王文辉;李金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沙格列汀对脂肪肝合并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对脂肪肝合并糖尿病大鼠模型干预疗效,探讨其改善脂肪肝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沙格列汀干预组,干预组给予沙格列汀溶液(10 mg/kg/d)灌胃8周,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肝功能、肝指数、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及病理改变,透射电镜检测肝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在肝组织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干预组血糖、胰岛素、HOMA-IR、肝功能、肝质量、肝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体质量、血脂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SOD显著升高(P<0.01),MDA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干预组谷草转氨酶无显著差异(P>0.05)。HE及油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干预组肝细胞内脂肪滴减少。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浆内见大量脂肪滴,粗面内质网水肿,离散,线粒体数目减少,结构紊乱,肿胀。干预组细胞浆内脂肪滴减少,内质网围绕核膜排列整齐,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Bax表达增多,Bcl-2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干预组Bax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多。结论沙格列汀对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脂肪肝合并糖尿病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可能通过有效降糖,缓和胰岛素抵抗及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器结构、增加抗凋亡蛋白基因表达等发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艳;张振;陈容平;孙嘉;陈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纳米钽-钛合金棒结构特征及生物相容性

    目的:运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新型纳米钽-钛合金棒并研究其结构特征及生物相容性,为临床选用内固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纳米级钽粉(Ta,Tantalum)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两侧具有对称纳米钽涂层的新型钛合金棒。SEM观察微观界面结构、测量孔隙直径并分析金相成分。采用MTT细胞毒性试验和ALP活性检测评价新型纳米钽-钛合金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试样的Ta涂层表面呈粗糙多孔结构,钽粉颗粒间致密熔融,孔隙直径平均在200~300μm之间,加工过程前后成分一致;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熔覆过程并未产生新的元素。两组材料皆可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增值,但新型纳米钽-钛合金性能更为优异,同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熔覆技术可成功实现钽与医用钛合金的冶金结合,并使其拥有良好的表面结构和生物相容性。

    作者:邹琳;江建明;杨勇;陈长军;瞿东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佳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小鼠的淋巴瘤模型

    目的:选择合适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形成糖尿病鼠,而后用该鼠构建小鼠淋巴瘤的荷瘤模型。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0只)和实验组(75、150、200 mg/kg d STZ,各5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STZ,定期监测小鼠体质量和血糖变化,观察各组造模成功率及死亡率,生存时间。糖尿病造模成功后皮下或尾静脉注射A20淋巴瘤细胞,分别在1个月后、3个月后观察成瘤率、死亡率,生存时间。结果 STZ 150 mg/kg组和STZ 200 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均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均P<0.05),而STZ 75 mg/kg组改变不明显。STZ 200 mg/kg组死亡率明显高于STZ 150 mg/kg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正常对照组、STZ 150 mg/kg组、STZ 200 mg/kg组皮下注射A20淋巴瘤细胞死亡率、成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尾静脉注射3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150 mg/kg死亡率低,糖尿病成模率高,生存时间长,是构建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的理想剂量。

    作者:汤瑶;雷翔慧;简文静;严金海;吴自勍;赵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性霉素B通过调节HIF-1α活性抑制缺氧环境下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目的:研究在缺氧环境下,两性霉素B(AmB)对食管癌Eca10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常规培养(37℃,5%CO2,95%空气)对数生长期Eca109细胞,分别加入0、1.25、2.5、5μg/ml的AmB,放入三气培养箱(37℃,3%O2,5%CO2,92%N2)中缺氧培养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IF-1α、MMP-2和E-cadherin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μg/ml)比较,各AmB处理组Eca109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Eca109细胞体外穿过Matrigel胶的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0μg/ml)比较,各AmB处理组Eca109细胞MM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HIF-1α蛋白水平均下调(P<0.05),HIF-1α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B能抑制缺氧条件下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HIF-1α及其下游MMP-2、E-cadherin的表达。

    作者:康强强;唐敏;侯妍利;段丽群;陈兴月;舒锦;吴府容;王颖;李少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TM4SF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构建TM4SF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DLD1迁移及侵袭功能的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BC034145.1中的TM4SF1的序列设计两条引物,用逆转录的方法获得开放阅读框(ORF区),并将其连接到质粒上,经鉴定后瞬时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及DLD1,应用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其转染效果及表达情况,采用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观察其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EZ-M29/TM4SF1真核表达载体, 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化学实验结果显示TM4SF1表达上调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株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论成功构建TM4SF1真核表达载体,TM4SF1的上调表达可提高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DLD1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提示TM4SF1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为进一步阐明TM4SF1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王丹;陈娜;彭曼;徐琼;周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增强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屏障功能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16HBE,待细胞状态稳定后,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TSLP(0.1、1、10、100 ng/ml)对16HBE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无血清1640培养基同步化12 h后,分别加入TSLP刺激液0.1 ng/ml和1ng/ml,分别刺激0、0.5、6、12、24 h,使用跨细胞电阻(TER)及异硫氰酸萤光素-右旋糖酐(FITC-DX)透过率检测不同时间及浓度下的TSLP刺激对16HBE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SLP对16HBE粘附连接蛋白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1 ng/ml TSLP刺激对16HBE细胞活力无影响,10 ng/ml TSLP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浓度为0.1 ng/ml及1 ng/ml的两个TSLP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TER值均显著升高(P<0.001),FITC-DX透过率均明显下降(P<0.05),本效应无明显浓度依赖;E-cadherin表达在0.1 ng/mlTSLP处理组较其余两组明显升高;TSLP处理不同时间后,处理24 h组的TER值及E-cadherin表达量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5),FITC-DX透过率在处理12 h组及24 h组均明显下降(P<0.05),其处理12 h组效果更明显。结论 TSLP可明显改善正常支气管上皮屏障功能。

    作者:李文嘉;赵海金;董航明;邹飞;蔡绍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卵母细胞受精、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卵母细胞受精、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因单纯男性因素行ICSI助孕治疗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n=102)、PESA组(n=68)、TESA组(n=27)3组,其中将射精组又分为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n=67)和隐匿精子症组(n=35)。比较4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着床率及妊娠率,以及低质胚胎继续培养的优质囊胚形成率。结果少弱畸精子射精组、隐匿精子射精组、PESA组、TESA组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64.8%、62.1%、75.6%、61.6%,其中PESA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4组的优质胚胎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着床率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4组间低质胚胎继续培养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SA来源的精子ICSI中正常受精率较高,但在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谢多;邱卓琳;罗琛;褚庆军;全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S1骶髂螺钉参数测定及经皮螺钉导向器可行性的数字模型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第一骶椎(S1)骶髂螺钉定位方式,为导向器引导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纳入100例正常成人骨盆CT原始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利用Mimics软件中的相关功能寻找到以体表骨性标志定位的S1骶髂螺钉理想操作平面,继而逐步测量该平面上的置钉参数,包括进针点、进针角度γ及安全范围,后利用数字模型检验新的置钉参数的准确性。结果(1)髂前后上棘骨性突出点(分别为A、B)与S1椎体棘突中点构成的平面可作为操作平面;(2) AB连线中后1/3交点可作为此平面上的有效进针点;(3)男性角γ范围:101.4°~117.2°,女性:109.5°~120.78°,左右无差异,性别间有差异;(4)按照新的参数置钉,80例半骨盆模型中置钉成功率统计:男性成功率:92.5%,女性成功率:90%。结论以A、B和S1椎体棘突中点定位操作平面,AB连线中后1/3交点为进针点,男性采取角γ=110°,女性采取γ=115°置钉满意,可作为新的螺钉定位方式及进一步研发经皮导向器设计的应用解剖学依据。

    作者:卢超;宋迎春;高波华;王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样本芯片数据分析亚洲人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及可能信号通路

    目的:初步分析亚洲人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5套亚洲人乳腺癌基因芯片数据集(GSE6367、GSE9309、GSE15852、GSE33447和GSE45255),共获得318例乳腺癌和6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基因差异表达谱和信号通路分析,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对乳腺癌患者癌和癌旁标本,验证其中部分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大样本芯片数据分析显示,436个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出现差异表达,其中上调的有259个,下调的有177个。Pathway分析发现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亚洲人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经荧光定量PCR验证,KRT19、ADIPOQ、CFD、RBP4、LPL、ABCA8、CD36基因表达情况与芯片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亚洲人乳腺癌基因差异表达谱特征和所涉及的重要信号通路,其中CD36基因可能与亚洲人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ABCA8基因可能是亚洲人乳腺癌新的致病基因。

    作者:陈路嘉;叶长生;黄仲曦;李欣;姚广裕;刘民锋;胡晓磊;董建宇;郭昭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兔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加重肠道损伤的机制

    目的:建立兔烫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实验模型,探讨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复合损伤对肠道损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63只,制作20%TBSA动物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单纯烫伤对照组(A组)(n=21)、烫伤后浸泡淡水组(B组)(n=21)和烫伤后浸泡海水组(C组)(n=21),每小组分别在伤后2、4和8 h处死7只动物,抽取心室血及取标本。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检测肠道组织中PGs含量,形态学观察小肠的炎症反应情况及结构损伤状况,采用SP法检测小肠粘膜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肠形态学观察,总体上C组小肠组织炎症反应情况、结构损伤状况较A组和B组严重;C组兔小肠组织中PGs含量、血浆中SOD活力在海水浸泡2、4、8 h后较同期A组和B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时相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浸泡(或致伤)时间延长含量或活力逐渐减少;C组兔血浆中LPO含量在海水浸泡2、4、8 h后较同期A组和B组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时相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浸泡(或致伤)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升高;C组兔小肠粘膜组织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在海水浸泡4、8 h后较同期A组和B组明显增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时相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浸泡(或致伤)时间延长Bax和Bcl-2表达逐渐增强。结论烧伤合并海水浸泡会加重肠粘膜结构破坏和屏障功能损伤,表现在小肠炎症反应和结构损伤状况的加重,小肠组织中PGs含量和血浆中SOD活力降低,血浆中LPO含量升高,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增强。

    作者:徐沛;王甲汉;史鹏伟;马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uR蛋白118位苏氨酸对热应激状态下的双特异性磷酸酶1的转录后调控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HuR 118位苏氨酸对热应激状态下的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转录后调控机制。方法构建HuR 118位苏氨酸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并用脂质体转染NIH 3T3细胞,Real-time PCR检测其对DUSP1 mRNA水平的影响, 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DUSP1蛋白表达的效应。结果(1)小鼠HuR不同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质粒构建成功;(2)热休克刺激后,HuR T118磷酸化明显增强;(3)过表达HuR(WT)与HuR(T118E),经过热休克刺激后,DUSP1 mRNA水平明显升高,其蛋白表达也有上调;过表达HuR(T118E)时,DUSP1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而蛋白水平在热休克刺激前后均上调,其表达变化无差异而过表达HuR(T118A),热休克刺激前后DUSP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下调;(4)热休克刺激下,HuR(WT)可以从细胞核内转位到细胞质并形成颗粒;当过表达HuR(T118E)时,在静息状态下,HuR(T118E)弥散分布于细胞质,热休克刺激会使其在细胞质形成明显的颗粒;而过表达HuR(T118A)时,热休克刺激并不能使其移位出核。结论 RNA结合蛋白HuR参与了DUSP1的转录后调控,可以通过其118位的苏氨酸磷酸化提高热休克刺激后的DUSP1的基因及蛋白水平。

    作者:张传丽;罗海华;姜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促进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此通路的异常活化参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病过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全球肿瘤中死亡率位居第3,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他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以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蛋白等共同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揭示该信号通路在HCC中的作用可为其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理论基础。现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HCC中的作用及目前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谢亮海;蒋晗;吴福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京尼平交联的丝素蛋白-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目的:以京尼平交联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型蛋白,评价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的缓释能力。方法以无机乳化交联法,京尼平为交联剂,制备缓释BSA的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并测量微球的粒径,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微球表征分析,以BCA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载药率和21 d的累积缓释率。结果以京尼平交联制备的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微球形态较为规则,表面较光滑,粒径分别为7.84±0.97μm,包封率为50.16%±4.32%,载药率为1.25%±0.11%,21 d的累积释放率为75.2%±2.53%。结论以京尼平交联制备的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载药率高,缓释能力显著。

    作者:叶漫文;曾曙光;高文峰;容明灯;郭泽鸿;石勇;干辉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