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郭丛径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纳洛酮, 无创呼吸机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2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应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组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双人夜班在心内科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内科实施双人夜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之前均是采用传统排班方式分配人力,2012年3月至今,我院在原有人力分配的基础上,实施双人夜班,对比双人夜班实施前、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双人夜班的患者满意率以及健康教育认知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人夜班实施在心内科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以及健康教育认知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早期心理干预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在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早期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成立烧伤管理小组,基本情况及心理状况评估,心理咨询师的介入等措施。运用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价,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得分。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心理创伤,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抗应激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地度过早期心理应激。

    作者:邹华钦;杨芳;陈丽丰;叶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重力鼻饲法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临床应用

    早期营养支持是早产儿出生后追赶生长的重要决定因素[1]。早产儿因解剖与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吸吮与吞咽能力较弱甚至丧失,研究证实,胎龄28周时肠道开始分化,30周小肠开始出现功能性蠕动,34周左右才有系统性的肠蠕动[2]。因而无法耐受直接经口喂养[3]。然而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对于营养的需求又比较高[4]。提倡采用鼻饲喂养。有研究发现,非营养性吸吮不仅可以加速早产儿吸吮反射发育的成熟,而且可以通过迷走神经使肝、胆、胰腺等活动,调节胃肠肽的水平,刺激胃肠道生长发育的成熟,提高喂养的耐受性,减少呕吐的次数,有利于尽早建立经口喂养[5]。

    作者:蒋燕;蒋娇;叶亚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肌层鳞状细胞癌1例

    病历资料:患者,50岁,农民,因“经期延长伴腹痛1月”入院。平素月经规则,3-4天/28-30天,经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2013-11-2。入院前1月月经来潮时下腹坠痛,阵发性,能忍受,且经量较前增多,持续十余天仍淋漓不净。于2013-11-12来我院 B超检查提示:子宫形态饱满,93×75×68mm,前后壁肌层厚薄不均,前壁肌层回声增粗增强,后壁回声尚均匀,宫腔线显示不清晰,向后偏移,内膜厚约14mm。于2013-11-17我院行分段诊刮,宫颈管未刮出组织物,宫腔内刮出物病理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局灶复杂性增生。患者要求手术治疗,遂收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正常大小,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接触性出血,有轻微举痛;子宫增大如孕3月,形态规则,质地硬,活动度好,轻微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入院查胸片,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未见异常,宫颈TCT及高危HPV检测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子宫腺肌症;2.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入院排除手术禁忌症,于2013-12-4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3月大小,宫体不均匀增大,子宫前壁峡部和前腹壁部分粘连,子宫浆膜层可见较多炎性组织,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手术顺利,术毕剖视子宫见宫腔规则,内膜光滑,宫颈宫体交界处至宫底肌层内可见灰白色区域60×20mm,质地脆。术后病理:子宫肌层内见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子宫内膜增生反应。术后查血CA125及SCC均正常。术后病理标本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会诊,结果示:子宫肌层内见癌组织浸润,形态符合鳞状细胞癌,可能来源于宫颈,请结合临床。后该病例经全科讨论认为,患者宫颈病理未见异常,宫颈管及宫腔诊刮未见鳞状细胞癌,子宫肌层内见鳞状细胞癌浸润,可能为子宫腺肌症,异位于子宫肌层内的子宫内膜发生鳞癌,应按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诊治。遂于2013-12-25行腹腔镜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探查肝、胆、脾、横隔、肠管、肠系膜、阑尾、大网膜表面均光滑,双附件无异常。探查盆腔淋巴结,见右侧髂外、髂总淋巴结肿大。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右侧卵巢查见癌累及,左卵巢、双侧输卵管、大网膜、阑尾及盆腔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修正诊断为: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IIIa期。术后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6程,无明显副反应,目前随访中。

    作者:王艳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静脉留置针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产妇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而试验组的60例产妇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临床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在输液过程中针头滑脱于血管外,流速不畅、阻塞情况、一次穿刺成功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针头滑脱于血管外的产妇只有1例,流速不畅、阻塞情况没有发生,而对照组中,针头滑脱于血管外的产妇有6例,速不畅、阻塞情况的产妇有7例,试验组产妇在输液过程中针头滑脱于血管外,流速不畅、阻塞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输液,可以有效地减少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针头滑脱于血管外、流速不畅、阻塞情况,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产科分娩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霞;王群英;马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煎药机在临床使用中的优点

    目的:比较煎药机煎药与传统中药煎药法。方法:通过与传统手工煎药方法、与中药配方颗粒的比较,说明中药煎药机在临床应用的优点。结果:方便了患者家属,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节约了能源消耗,保障了药剂人员的身体健康,减轻了药剂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正受到患者和药剂人员的欢迎。结论:中药煎药机正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

    作者:赵晓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对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在认真分析和观察手术室仪器设备在临床运用的基础之上,通过结合现代管理学的相关模式,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进行方面的阐述,其管理的内容包括配置管理、申购管理、验收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培训考试管理及日常管理。后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给出了可行性的管理参考意见。通过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可以大程度的延长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手术仪器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患者手术的成功完成。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门诊病人投诉处理技巧

    目的:探讨门诊病人投诉的处理技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4年1月--4月发生的6起医疗投诉,经正确处理后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技巧处理医疗投诉后,终达到病人满意,未对医院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结论:在处理医疗投诉时,正确的应用技巧处理投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大家学习并推广。

    作者:张媛媛;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β-淀粉样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退变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使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脑内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AD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本文就β-淀粉样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退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廖国平;孙德贵;尹新生;胡建华;邓芳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糖尿病这种人们称之为富贵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患者及其家属们也想多了解一下与糖尿病有关的信息,以便指导糖尿病人的日常生活,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能过上近似正常人的生活。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也主要靠病人自己,医生只是给予合理性的指导。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们经常举办讲座,宣传相关的科普知识,提高并普及人们对糖尿病的了解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下和糖尿病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运动疗法的护理。

    作者:管舒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二级医院医疗质量现状及提高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也是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健全管理组织,保障制度落实,加大检查力度,强化质量意识,制定医疗质量的创新战略,建立有效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机制,对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和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盆腔冲洗引流治疗直肠癌术后肠瘘7例报告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肠瘘非手术治疗方法,减少患者负担及二次手术可能性。方法:对直肠癌术后肠瘘采用盆腔引流管内置输液延长管或自制冲洗引流管低流量灌洗及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方法。结果:7例直肠癌术后肠瘘全部治愈,无一例需行再次手术治疗,且死亡率为零。结论:早期直肠癌术后肠瘘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

    作者:张亭亭;朱守林;李来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石嘴山市2008-2013年度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分析我市2008-2013年度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集我市2008-2013年度AEFI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2008-2013年度我市AEFI报告36例,以一般反应为主,占报告总数的72.22%,AEFI在接种后24h内发生率为88.89%,接种麻疹类疫苗AEFI发生数多,占总例数的38.89%,其次是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占总例数的16.67%。AEFI发生的年龄以0岁组为主,报告17例,占总例数的47.22%。AEFI的发生与疫苗种类、接种针次、年龄、季节有关。结论:掌握AEFI的发生特征及分类,提高监测敏感性,提高疫苗质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降低AEFI发病率,加强对儿童监护人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对AEFI的正确认识,减少AEFI对免疫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王新花;叶静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管外科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

    血管外科患者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在部分发达国家,疼痛已经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它广泛出现于各种疾病的病程中。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对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控制至关重要。

    作者:梅静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观察为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40例,因治疗方案差异分组,2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非锁定支持钢板治治疗,统计两种骨折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效果为优、良、可、差的例数分别为15例、4例、1例、0例,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0%,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0%,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效果满意,锁定加压接骨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郭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年医院收治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96例患者经医务人员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达100%。结论:在规范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曹建平;佘兰;冯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消化道出血患儿3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者显效12例(66.67%),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显效9例(42.86%),总有效率76.19%,观察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消化道出血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出血症状,预防多种并发症产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艾山?塔斯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助双J管置入法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

    目的:探讨与比较手助法与常规法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进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住院顺序分为A、B两组,每40例,A组患者实施手助法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B组患者实施常规法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采用不同放置双J管方法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效果。结果:,A组患者采用的手助置入法相较于常规置入法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方面占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漏尿情况占比0(0/40)、尿路感染占比2.50%(1/40)与对照组的10.00%(4/40)、15.00%(6/40)相比占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手助置入双J管法省时、简便、失血量少,并发症情况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祝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2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32例正常孕妇,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病人胎膜早破、高血压以及羊水过多、新生儿缺氧、低血糖、巨大儿等方面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有27例采取剖宫产,所占比例为84.38%,对照组仅有15例采取剖宫产,所占比例为46.8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及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予以及时治疗显得极其重要,对于降低对母儿的影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无缝隙护理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在压疮护理中运用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于我院进行压疮护理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分级护理措施,治疗组采用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以及患者压疮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Brade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6%,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压疮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彭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