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探索

刘琪;王晓荣;李容

关键词:优质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责任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应明确职责、把握实施原则、掌握程序及正确方法,通过设计表格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达到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高血压药的研究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出现了“富贵病”--高血压。由于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力而引起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脑卒中等,给家庭和本人带来巨大负担,所以研究高血压药的发展尤为重要。高血压病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目前,高血压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是一个难题,试图用单一病因来解释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不大可能的。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根据文献报道[1],国内外重要的高血压治疗将利尿剂、β-1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α-2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陆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胃炎、胃癌等,熟练掌握其抢救程序和抢救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出血量,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关健。

    作者:沈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巨细胞瘤截骨平面研究

    目的:探讨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截骨平面的方法设计。方法:选取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4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25.5岁,随访23~36个月,平均30.5个月。入选病例按照Campanacci分级为Ⅱ、Ⅲ级,全部采用瘤体切除假体置换,术后功能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分标准[1],平均功能恢复率为85%。结果:在实体标本上,从核磁所示肿瘤边界切,发现肿瘤外2.71cm无肿瘤细胞。结论:应用上述内容确定手术的安全边界是核磁反应区以外2.71cm。

    作者:张庆喜;郭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运用综合保健措施提高老干部晚年生活质量

    军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年龄平均在80岁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岁,普遍进入高龄化、高发病的“两高期”。近年来,军委、总部首长高度重视军队离休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加大了经费投入,改善了医疗环境。如何提高干休所医疗保健服务质量,让老干部晚年不但健康长寿,而且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是干休所医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和任务。近年来,我们运用综合保健措施,使老干部对医疗保健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娄纯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儿童腺样肥大的X线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腺样体肥大的患儿93例,按患儿父母意愿对患者采取不同的确诊方法,其中选用X线诊断的患者57例,选用鼻咽镜检查36例。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腺样体检查,对照组患者确诊率为94.4%高于试验组确诊率91.2%,但是两组确诊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患儿家属对确诊和治疗过程的满意度试验组93.0%明显好于试验组64.9%,且两组满意度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有意义。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实用的检查方法,因其经济、快捷,患儿易配合,被大多数患儿家长接受,能广泛应用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诊断中。

    作者:李广微;王东旭;陆胜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BL教学在临床少数名族专科班级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少数名族专科(民专)医学生实施妇产科课程PBL教学改革,观察其教学效果,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民专)班级妇产科学课程PBL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发现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将临床医学(民专)班90名学生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人与对照组4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民专班的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评价均较高,其中PBL教学组《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总分为(82.5±10.5)分;传统教学组为(78.3±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PBL 教学组《妇产科学》妇科肿瘤部分考试成绩为(16.8±2.3)分;传统教学组为(72.4土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显示, PBL教学组学生对“课堂互动”、“学习效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医学文献检索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6项调查项目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民专班妇产科学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理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小文;穆亚斯尔·吐尔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股骨颈骨愈合程度、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出现1例骨折愈合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安全有效,操作容易且创伤小,恢复快,减少并发症发生,股骨颈骨愈合程度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理想,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措施。

    作者:谢向运;骆帝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气切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呼吸道护理为重要。包括气管切口的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等多个方面。

    作者:冯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背浅静脉穿刺握指法与握拳法的体会

    目的:手背浅静脉穿刺握指法与握拳法的体会。方法:将30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0例,A组采用改进的握拳法,B组采用传统握拳法一次成功率和病人疼痛程度。结果:A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病人疼痛程度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握指法进行浅静脉穿刺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疼痛。

    作者:丁菊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尝试教学法在医学实习生技能操作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是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阶段。我院作为桂林医学院的教学附属医院,长期承担着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其中对于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效果评价不高,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本文从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尝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法,旨在提高实习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教学实效。

    作者:黄宇璐;潘薪宇;宁金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盆腔冲洗引流治疗直肠癌术后肠瘘7例报告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肠瘘非手术治疗方法,减少患者负担及二次手术可能性。方法:对直肠癌术后肠瘘采用盆腔引流管内置输液延长管或自制冲洗引流管低流量灌洗及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方法。结果:7例直肠癌术后肠瘘全部治愈,无一例需行再次手术治疗,且死亡率为零。结论:早期直肠癌术后肠瘘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

    作者:张亭亭;朱守林;李来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19/3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鞠静;李春梅;陈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病因与高危因素,干预性早产的佳分娩时间和不同孕周分娩对于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120例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早产儿中有86例为自然早产,34例为干预性早产。其中自然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依次为胎膜早破、阴道炎、瘢痕子宫、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干预性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既往有流产史或早产史为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其并发症为干预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明显较自然早产的剖宫产率高。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早产儿的预后无明显差异,但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较孕周大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明显更差。结论:及时发现并防治可能引发早产的高危因素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尽可能地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再终止妊娠可以有效地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作者:阿依尼沙汗·依明;栾永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自评分同产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评估孕妇心理问题,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孕妇进行孕期生活事件与心理状况及其持续时间调查,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的自我评定,并对其进行产后结局追踪。结果:焦虑评分≥40分或抑郁评分≥49分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对于焦虑评分≥40分,抑郁评分表评分高于35分者即应予以干预,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蔡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2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与硝酸甘油、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效果。方法:收集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EGVB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用奥曲肽加奥美拉唑,对照组42例用硝酸甘油、垂体后叶素加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止血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6 h内止血率分别为59.52%和19.05%,12 h内止血率分别为78.57%和54.76%,24h内止血率分别为80.85%和60.10%,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6.45±2.42)h和(12.11±3.23)h,再出血率分别为4.76%%和21.4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29%%和3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EGVB疗效较好,且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是内科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永杰;梁东科;范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创肺叶切除手术的研究进展

    1微创肺叶切除术的概述1.1微创肺叶切除术在20世纪,尽管胸腔镜检查已经存在几十年,直至90年代初,Kirby等人报道了将电视胸腔镜应用于肺叶切除手术[1],电视胸腔镜才由单纯的检查工具扩展为检查和治疗工具,微创肺叶切除手术才真正来临。他们选取了44名术前评估处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Ⅰ期的患者,并对其动脉血气及肺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保证这些患者能够承受肺叶切除的创伤。术中3名患者因肺癌分期处于N2期从研究组中剔除,剩下的41名患者中有35人进行电了视胸腔镜手术。手术通过两个胸腔镜切口和一个6-8cm 的手术操作切口完成,平均时间为153+/-26分钟,没有患者因并发症而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所有患者平均5.7+/-1.6天完全康复。这证明了VATS是安全可行的。然而新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能够熟练操作手术的医生较少以及电视胸腔镜本身存在摄像头不清晰、不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等问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直到相关手术器械及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和显示器应用于胸腔镜,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医生采用这种新的手术方式进行肺叶的切除,与此同时获得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这些资料表明进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相对于传统术式的患者并发症少、疼痛较轻、平均住院日低、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明显改善低肺功能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对化疗有更好的耐受性[2]。尽管如此,据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的国家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只有44%的肺叶切除术是通过VATS完成的[3]。批评者认为该项手术方式不利于控制出血、增加了淋巴结清扫的难度、弱的光线及可视度增加了解剖的风险并且该技术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作者:田园;刘尊;田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针刀结合拔火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7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方法:72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按照所患疾病给予小针刀联合拔火罐治疗。结果:41例症状完全或基本消除,23例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9%。结论:肱骨外上髁炎大多慢性劳损致肱骨外上髁处形成急、慢性炎症等引起,采用小针刀联合拔火罐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宇翔;唐华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测菌落总数测定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菌落总数测试片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及TTC培养对150份样品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对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组150分食品细菌总数测定比试验中,国标测试片法、TTC琼脂平板法及计数琼脂平板法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试片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及TTC法检测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结果相似,三种测定方式各有千秋,可依据测定样品的具体实际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作者:温碧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卒中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卒中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0例卒患者中卒中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与患者的基础状态、免疫功能下降以及不恰当的治疗等因素相关,卒中性肺炎的死亡率27.5%,明显高于单纯卒中8.5%,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是加剧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应早期预防,积极治疗。

    作者:陈志媛;周国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对SD大鼠下颌下腺的影响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PR)腹腔注射的SD 大鼠模型,观察IPR腹腔注射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IPR注射组和对照组。IPR注射组按20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每天2次,连续注射5 d。对照组则以无菌生理盐水代替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d后处死动物,取出腺体。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IPR注射5 d 后,腺泡及腺泡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在腺泡和导管细胞之间可见少量细胞表达LN和α6β1,与正常腺体无明显区别。结论:IPR腹腔注射并未增加腺体内干/祖细胞的数量。

    作者:胡洁;唐岳鹏;黄桂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