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红
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特殊工作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护士缺编工作超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人际冲突。针对护士压力过大问题,提出减少手术室护士压力源的对策,从而减轻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
作者: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采用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把200件手术室器械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件,先统一采用湿热消毒法,消毒后,分别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A)、干热灭菌法(B)、环氧乙烷灭菌法(C)、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法(D)、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E)对5组手术器械进行灭菌,消毒灭菌效果用琼脂糖培养法判定。结果:不同方法效果为:A法优于B法,B法优于D法,D法优于C法,C法优于E法,各法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荐其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
作者:田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q-PCR检测糖尿病小鼠肾脏S1P受体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结束12周时糖尿病小鼠出现明显肾功能损伤。糖尿病小鼠肾组织S1P2、S1P4和S1P5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表达增加S1PR可能参与糖尿病小鼠肾功能损伤过程。
作者:刘慰华;刘少军;邱怀娜;郭景新;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回顾6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观察要点,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6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过程。结果:细致的病情观察和规范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惊厥发作。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有利于高热惊厥患儿的康复和预后。
作者:王乃香;刘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本文就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赵玉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X线平片和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提示诊断者40例,占66.6%。CT平扫诊断56例,占93.3%。结论: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不如CT清晰、直观,通过某些征象可以进行初步诊断。CT可以清晰显示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位置、程度、定位与定性诊断,X线平片和CT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董健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9.1-2014.1月5年间收治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01例,将患者分为A组(肾囊肿开放性手术组,n=35例)、B组(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n=66例)。比较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肠功能恢复时间(d)、自行活动时间(d)、住院天数(d)、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月囊肿治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自行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B组。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高安全性、低手术负荷的优点,且疗效与开发性肾囊肿去顶术相当,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红花和蒲黄中化工染料进行染色鉴定。方法:TLC法和HPLC-DAD法鉴定。结果:红花中检出金橙II;蒲黄中检出金胺O;结论:红花、蒲黄掺假染色现象非常严重。
作者:龚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截骨平面的方法设计。方法:选取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4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25.5岁,随访23~36个月,平均30.5个月。入选病例按照Campanacci分级为Ⅱ、Ⅲ级,全部采用瘤体切除假体置换,术后功能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分标准[1],平均功能恢复率为85%。结果:在实体标本上,从核磁所示肿瘤边界切,发现肿瘤外2.71cm无肿瘤细胞。结论:应用上述内容确定手术的安全边界是核磁反应区以外2.71cm。
作者:张庆喜;郭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护理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法:针对当前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结果:强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建全相关规范操作等管理制度及规范化护理人员操作,可明显控制院内感染率。结论: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就是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作者:肖丽;戴继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用人制度的多元化,我院成为了法人制试点单位。医院正式编制的护士越来越少,护理人力资源不足,聘用护士作为医院护理行业的补充力量,正越来越多地发挥其重要作用。[1]聘用护士缓解了医院护士缺编的问题,也给护理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作者:陈维芳;冯桃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特点,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98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胸手术59例,经腹手术31例,胸腹联合手术8例,治愈88例(89.8%),死亡10例(10.2%)。结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郭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CsA),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CA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CsA、司坦唑醇;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网织细胞计数(Ret)均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CsA、司坦唑醇可提高CAA的疗效,减少副作用产生。
作者:胡宁;丁辉;陈丽;赵红勉;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呼吸系统慢阻肺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肺气肿和慢性之气管炎等病症,并且有着患病数量多,医治效率低的特点,由于该病病发过程的缓慢,因此通常会阻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劳动,在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同时,也增大了患者的心肺并发症患病风险。本文就呼吸系统慢阻肺病症的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该病的病理特征和预防方式进行了探究,为呼吸系统慢阻肺病症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围产医学的发展,对于正常妊娠晚期引产的指征有所放宽,明确孕龄已达预产期,通过产前检查及B超等辅助检查,证实胎儿已成熟,即可引产。如果宫内环境不宜于胎儿继续发育或孕妇不宜继续妊娠,则更是引产的指征。本文综述了妊娠期出现的各种疾病及处理方法,我们应该严格掌握妊娠晚期的引产指征,把握母儿病情变化,适时选择合适的引产方式终止妊娠,以降低母儿产期死亡率。
作者:谈维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由于机体体液平衡紊乱,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常出现低钠血症【1】;目前认为肝硬化患者血钠浓度与顽周性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相关【2】;还有学者认为低钠血症应增加为新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独立预测因子【3,4】;以上均提示低钠血症是评估肝硬化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近年来对低钠血症在肝硬化中危害的的深入研究。以及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药物的开发,特别是 vaptans 的发现,肝硬化低钠血症引起了更多的关注【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传染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景华;孟琰;王园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相应护理措施可提高全麻患者的康复质量。方法:对7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护理进行分析,对术后各项康复指标进行细化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以及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等方面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结论:在加速麻醉药物的排泄、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胃肠功能、加强舒适护理方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措施,全面提高了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方丽清;姚碧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骨科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为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与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性抽取和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4月骨科医院门诊中药房处方,共计1187张,进行不合理性分析并分别按照剂型,DDDs,DDC,DUI和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在骨科的应用较为广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合格处方78张,占总处方的6.57%,主要问题集中在超疗程用药,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和书写不规范,四者占不合格处方的82.05%。结论:发现我院中成药处方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不合理处方的现象和原因是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
作者:朱建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多发于中老年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疼痛及僵硬感,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缓解,上下楼时明显。关节间隙及髌骨缘压痛,髌骨研磨试验阳性,膝关节积液肿胀时浮髌试验阳性。治疗方法有理疗、手术、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激素等,但疗效均不理想,特别是应用非甾体消炎药、激素常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膝关节镜是近20年来骨、关节外科发展为迅速的专科技术之一,目前关节镜已经突破其开始的单纯诊断技术,成为膝关节疾病重要、广泛的治疗性技术。而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好坏除了需要精湛的技术操作外,与术后能否坚持严格的康复计划有很大关系。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对33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采用了关节镜清理术,我科为保证手术的成功,为患者制订了一整套康复计划进行指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童赤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该病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接受治疗的3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点:1.本组所有患儿均是急性发病,其中在发病是在出生后1~2天,占66.7%(20/30),生后1天内发病占16.5%(5/30);所有病例发病时均出现呼吸困难青紫,青紫不缓解,同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16例,低血糖症5例,消化道出血6例,硬肿症2例,凝血障碍8例;2.高危因素:本组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男性21例占70%(21/30);窒息18例占60%(18/30);羊水污染8例占26.7%(8/30);剖宫产21例占70%(21/30),剖宫产同时有窒息12例占40%(12/30)。(3)治疗与转归:本组30例患儿经过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结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等综合治疗后,其中治愈26例,治愈率86.7%(26/30),死亡1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发病较高,积极预防宫内窘迫及出生时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该病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ARDS的成活率。
作者:李明超;李蕊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