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聘用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维芳;冯桃琳

关键词:医院, 聘用护士, 护士管理, 人事制度改革, 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者, 用人制度, 试点单位, 事业单位, 护士缺编, 护理行业, 多元化, 课题, 法人, 编制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用人制度的多元化,我院成为了法人制试点单位。医院正式编制的护士越来越少,护理人力资源不足,聘用护士作为医院护理行业的补充力量,正越来越多地发挥其重要作用。[1]聘用护士缓解了医院护士缺编的问题,也给护理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塑造护理人员职业形象

    随着社会人群知识层次的提升,公众对护理人员的认知也在逐步改善,目前,仅仅能为患者完成疾病护理,已经远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如何使护理人员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外,还能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职业礼仪,得体的仪容仪表,这是我们目前需努力改进的一个重点。因此,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进一步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应该从塑造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礼仪着手。现就如何塑造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礼仪及方法浅谈如下。

    作者:陈小玉;王艳;陈金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SF-36应用于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目的:评价SF-36量表测量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信度和效度。方法:调查180名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采用SF-36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用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和因子分析、判别效度等对SF-36量表进行评价。结果:(1)SF-36分半信度:采用奇偶折半法,量表Spearman-Brown系数=0.90﹥0.70;(2)内部一致性:整个量表的Cronbach’s α=0.87,各个维度Cronbach’s α均>0.80;(3)结构效度:因子分析结果与假设有相当的一致性。(4)判别效度:判别效度与设想的理论一致。结论:应用SF-36量表测量我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周正全;高少波;冯雪英;郭培军;丁睿;张远忠;安平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埃塞米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以埃塞米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伊托必利50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雷尼替丁15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和内镜下的改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埃塞米拉唑与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食管炎疗效优于西咪替丁与伊托必利联合。

    作者:向恢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应用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探索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科将1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的是特色专科的健康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经过相应的健康教育之后,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要远胜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要胜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1.43%与98.57%。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彭成君;曾素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电话督导对腹膜透析患者居家透析管理效果分析

    腹膜透析作为一种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在全球呈快速增长趋势。研究发现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会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表现为居家透析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不规范行为,如水和盐的摄人易超标,饮食没有控制从而导致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加过多、血压难以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姜红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

    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特殊工作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护士缺编工作超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人际冲突。针对护士压力过大问题,提出减少手术室护士压力源的对策,从而减轻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

    作者: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居家失能老人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居家失能老人进行针对性肺部感染护理干预,降低居家失能老人的病死率。方法:选择天平街道80例居家失能老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社区护士与社区为老志愿者结对,定期指导志愿者及家庭照顾者掌握肺部感染预防知识及技能操作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及照顾者预防肺部感染护理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医疗支出费用二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照顾者照顾技能,一旦发生上肺部感染,家属或照顾者应给予正确干预,及早就医,减少疾病的风险,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

    作者:陈波;刘媛;林祎杨;钟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及意义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探讨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对4365例受血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HBsAg、抗-HCV、抗-HA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结果:4365例受血者中HBsAg阳性541例,阳性率为12.4%;抗-HCV阳性者170例,阳性率3.9%;抗-HAV阳性者82例,阳性率1.9%;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阳性者13例,阳性率0.3%;抗-HIV有2例ELISA初筛阳性,后经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AIDS实验室确认为阳性。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张权彬;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抗生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在高密市立医院治疗的62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其为2组,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治疗组给予抗生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对照组单纯抗生素治疗,疗程为14天。结果:治疗组:抗生素结合匹多莫德治疗盆腔炎的总有效率达96.8%,对照组: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3.9%;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盆腔炎相比较仅仅单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要显著,推荐其广泛应用,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作者:任桂珍;范晓燕;王金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试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要点

    检验质量事关检验科室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通过不断加强临床医学检验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为医院临床诊治提供精确的检验数据,全力实现医学检验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积极发展检验医学,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检验和医院的诊疗水平。现阶段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提出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魏月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几种常见血气分析采集方法的比较

    本文介绍了在临床中几种常见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并从对病人的体位要求、采血成功率、按压时间对病人的不良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是佳采血部位。

    作者:赖才灿;王明华;罗秀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妇科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0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对该20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致PMB发生的原因中,以患者子宫内膜萎缩为多见,共有73例患者(35.78%);其中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mm的患者发生萎缩性子宫内膜的几率要显著低于内膜厚度≤5mm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且子宫内膜后厚度>5mm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内膜肿瘤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内膜厚度≤5mm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是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能够及时的对病变进行检查、诊断,从而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据。

    作者:赵海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静脉留置针结合真空采血妇科急腹症的应用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结合真空采血器采血在妇科急腹症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患者在静脉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采血针再接真空采血器进行采血,采血后利用该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结果:除2例患者血标本溶血外,其余标本均为合格标本。结论:静脉留置针结合真空采血管采血有助于及时获取血标本,及时使用药物,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陈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早期心理干预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在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早期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成立烧伤管理小组,基本情况及心理状况评估,心理咨询师的介入等措施。运用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价,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得分。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心理创伤,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抗应激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地度过早期心理应激。

    作者:邹华钦;杨芳;陈丽丰;叶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加强病人教育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加强病人教育,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分析2011年发生的不良事件,2012年制定相关措施,加强病人教育。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强化教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结论:强化患者教育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避免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曾素兰;彭成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化疗泵在直肠癌患者使用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化疗泵在直肠癌患者使用5-氟尿嘧啶(5-Fu)联合化疗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30例直肠癌应用化疗泵持续滴注5-Fu联合化疗对照组:28例直肠癌常规点滴5-Fu联合化疗及其它化疗药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应用化疗泵持续滴注5-Fu联合化疗直肠癌的总有效率为47%,而对照组为35%。结论:应用化疗泵持续滴注5-Fu联合化疗直肠肿瘤的有效率高,毒性反应小,化疗泵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问题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中出现安全隐患的病例数量。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后,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患者数量为6例(14.3%);对照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为17例(4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主要包括走失、无意识自伤、意外拔管及摔伤等,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隐患防范护理,进一步确保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性。

    作者:马勇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前列腺增生症4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3例围手术期应用舒适护理,对乙组23例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观察、对比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治疗舒适度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效果较好,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舒适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见毒性中药中毒机制分析及炮制后减毒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常见毒性中药中毒机制分析及炮制后减毒机理,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和研究结果,分析常见毒性中药中毒机制及炮制后减毒机理。结果:常见毒性中药川乌、马钱子、蟾酥、苦杏仁、苍耳子、朱砂等,通过对其中毒机制的研究和炮制减毒机理的研究,可以通过炒制、蒸煮燀、水飞等炮制方法,显著降低其毒性。结论:恰当的炮制可以显著降低毒性中药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形势下,做好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几点体会

    医疗保健服务是我军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而又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对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我部认真贯彻了上级关于做好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一系列指导精神,积极适应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任务。现将主要经验和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于晓宏;邵云;吴蓓;赵景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