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传染病信息学主要研究传染病领域的数据收集、共享、分析和处理,是管理和分析传染病相关数据的一门新兴学科。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了传染病信息学的核心技术和研究思路,及其在症状监测中的具体应用。症状监测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公共卫生监测措施,是传染病信息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本文中,笔者将通过讨论传染病信息学研究目的、研究内客以及核心技术,着重介绍传染病信息学在症状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徐雪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方法:应用彩超测量腹主动脉内径,观察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内膜分离的部位和范围,以及鉴别真假腔。结果:内膜分离是本病可靠的诊断依据,血流分隔现象、动脉扩张和管腔内血栓等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彩超能很好地鉴别真假腔和诊断夹层动脉瘤。结论:彩超能正确地评价本病受累血管,是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较为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晋红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运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孕期妇女牙龈出血的疗效总结。方法:针对75例孕期妇女出现牙龈出血的患者,运用牙周洁治法去除菌斑及结石并局部冲洗法直接上药,且进行必要的孕期口腔卫生宣教、指导,2周后复诊观察效果。结果:除1例患妊娠期龈瘤(增生),2例第三磨牙阻生并冠周炎反复发作,1例慢性牙周炎(cAP),效果不佳外,显效率达78.7%,总有效率达96.7%,未见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结论:综合疗法(牙周洁治法、局部冲洗法、直接上药,且做好口腔卫生指导,保健护理)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孕期妇女牙龈出血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的病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宫腹腔镜联合修复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7例患者剖宫产术后经期延长、淋漓不净;3例月经量增多、经间期出血;1例继发不孕。术后随访3~16月。9例症状得到改善,经期缩短为(7.3±2.2)天,有效率81.8%(9/11)。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修复子宫瘢痕憩室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孙启建;尹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大株红景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共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随机分组,在常规救治基础上,就加用阿司匹林(对照组,n=30)与大株红景天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56.7%,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大株红景天联保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保护水平,大限度的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丽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面神经麻痹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的,这与面神经管是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是面神经麻痹发病的内在因素,面神经麻痹发病的外在原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笔者自2008年开始试以耳穴贴压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宫润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68例产后尿潴留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因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阴道手术助产者39例,占57.35%;会阴深Ⅱ度裂伤者9例,占13.23%;会阴浅Ⅱ度裂伤、阴蒂部及尿道口黏膜擦伤者3例,占4.41%;阴道壁血肿、阴道卷压迫止血者3例,占4.41%;单纯性会阴侧切者10例,占14.70%;心理紧张、惧怕疼痛者4例,占5.89%;产后6~10h发生尿潴留者59例,产后第一次排尿有残余尿、继发尿潴留者9例。结论:针对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对产妇宣教、指导治疗、落实预防措施以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
作者:王热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护患之间有效的交流沟通有不但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取得患者的信任,而且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让沟通真正成为改善护患关系的桥梁,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并提供医疗诊断信息,确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避免和减少护理投诉和纠纷的发生,
作者:唐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全面护理。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进行胃肠道临床反应、心理、饮食等方面的全面护理。结果:通过化疗期间的全面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过程。结论:化疗期间全面护理有助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效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田云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乳腺增生是妇女高发病之一,我院针对妇女进行体检,对813名妇女进行浮现疾病普查,经远红外乳腺病诊断仪扫描检查,查出乳腺增生178例,纤维瘤9例,共187例。本文就收集到的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古丽斯坦·艾地格尔;任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丽江市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趋势及规律,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1-2013年丽江市孕产妇乙肝病毒检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共对37146例孕产妇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1450例,乙肝病毒感染率为3.90%。结论:丽江市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疫情形式严峻,预防和控制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任务艰巨,重视孕产妇乙肝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HBV检测率,对HBV感染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是控制乙肝感染的关键措施。
作者:詹会莲;袁永珍;和志奇;肖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国已迈入老年型社会,老年疾病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上升趋势,随着空巢老人的比例增多,脑血管意外康复病人的心理健康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消除和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并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大可能恢复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1]
作者:林婉丽;龚丽娜;彭莉;胡铃;朱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 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应用整体护理模式,为5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包括环境、心理、疼痛、管道、呼吸道等护理。经过精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费秀;刘长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27例乳导管造影病例并经病理证实。结果:导管癌约占6.3%,浸润性导管癌约占2.4%,乳头状癌约占1.6%,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53.5%导管扩张症约占22.0%导管扩张并慢性炎症约占9.4%乳腺囊性增生约占4.7%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治有很大价值。
作者:朱会玲;戚健;张莉;王俊卓;张东香;李素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防褥疮气垫翻身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临床入选110例长期卧床的晚期肿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55例,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不采用防褥疮气垫,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防褥疮气垫。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情况。结果: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住院期间研究组患者发生褥疮发生率为3.64%,显著低于对照组12.73%,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防褥疮气垫翻身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褥疮的发生率。
作者:周丽华;冯亚蔚;丁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骼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综合症。目前全世界大约2亿人患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1]。骨质疏松症发展缓慢,目前尚无很好的方法治疗,但大量资料表明,运动疗法可以逆转骨质疏松症,也能补充因年龄增长而丢失的骨量,从而保持骨的正常代谢平衡状态。[2]因此,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正确的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缓骨质丢失,促进骨的形成和重建。现就骨质疏松患者的病因和运动疗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沈晓桦;崔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85例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观察,针对不良反应的原因给予正确的指导,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的一般情况得到改善,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同时缩短了住院日。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病情观察,针对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袁静静;李畅;黄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7例肺心病加重期患者,依照患者就诊编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及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接受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观察两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在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喜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饮食与心理护理对促进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50名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针对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制定相应的饮食与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后的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精神状态较良好,康复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饮食与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及病情康复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商洛市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给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2006~2012年肺结核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5.36/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09%;各月均有发病,3月为发病高峰;各年龄组发病构成分别为0-6岁0.35%,7-14岁1.45%,15岁以上98.20%;男、女性平均发病率分别为87.04/10万、41.24/10万,男性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01);2006~2010年,各县区发病率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01);2011~2012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商洛市肺结核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具有显著的年龄、性别、季节、地区发病特点。
作者:杨兆民;戴侃记;何涛;张佩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