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宏宇;刘建邦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护理方法及对其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1例产妇出现产褥感染、1例宫内感染、1例早产,无新生儿死亡,母婴均安全出院。结论:对胎膜早破孕妇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结局。
作者:金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生育保险具有维护生育女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得到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均衡企业生育保险费用负担的特殊作用。做好生育保险医疗服务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实施生育保险费用在医院实时结算更是惠民、便民的一大举措。
作者:仇春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64排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外伤性骨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P可明确显示骨折线,对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片大小及移位等可清晰显示,可不同程度显示周围软组织及邻近脏器损伤损伤情况。结论:64排CT三维后处理技术可从不同方位对骨折进行观察,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片及移位等,大大提高了骨折的诊断率,为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有条件的可作为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陈尚昆;吴福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孕酮值<5ng/mL 的时间、阴道流血、包块消失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血β-HCG 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孕酮值<5ng/mL 的时间、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包块消失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血β-HCG 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比对照组都要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孕酮值<5ng/mL 的时间、阴道流血消失的时间、包块消失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血β-HCG 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的效果,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梅花针与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药物治疗组与药物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组;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及20天后药物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组疼痛评分与药物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0天后随访则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药物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组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或减轻后遗神经疼痛症状。
作者:喻元元;夏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护士临床实习是护生迈入护理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是将学校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临床实习带教是为学生提供将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实践中,即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
作者:伏东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并分析出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举证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有60例。该院对这60例患者采用了营养支持、控制血压、降颅内压等治疗,并通过观察研究制定出了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我院的脑出血患者有7例死亡、9例恶化、26例好转、18例痊愈,患者的死亡及病情恶化率为26.6%,患者的治疗好转率为73.3%。结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有着相对较大的难度,因此护士必须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密切的观察,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各项护理措施并以此使并发症得到一定的减少,使死亡率得到一定的降低,使治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作者:赵永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做为健康的维护者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受到广泛关注。据调查分析,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障碍,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现象与护士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以及护士的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有密切联系。职业不被重视人数严重缺编,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安全没有保障以及常年的夜班工作,成为护士心理问题的主要元凶。那么,我们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如何减轻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
作者:尤巍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现状。方法:分析了现阶段我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临床检验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对检验质量也提高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必须从各种环节全面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化有利于医院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服务水平,是疾病治疗高效性和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利保障,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意义重大,应该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振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扶他林乳胶剂治疗急性踝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急性踝扭伤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推拿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外涂扶他林乳胶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5天时观察组患者疼痛指数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常规推拿的同时外涂扶他林乳胶剂治疗急性踝扭伤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由于上气道解剖结构和(或)神经肌肉控制等多个环节的异常,造成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低通气,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睡眠结构紊乱。患者有晨起头痛、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夜尿频、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并可有心、脑、肾、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近年来无创呼吸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临床实践已证明,经鼻CPAP治疗其优点即无创又显效,是OSAH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同时可以对其产生的并发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又有很好治疗效果。另外,CPAP 还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和气体交换。尽管如此,在临床上医生还是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患者对CPAP治疗存有疑虑,从而导致顺应性不高,尽而影响了治疗效果。针对此问题,作者从2005开始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关注细节,不断规范治疗技术(呼吸机操作与管理),通过加强治疗支持(对疾病基本知识宣传教育、治疗开始后的密切随访、支持等)的应用,二者兼顾,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大大提高了OSAHS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及肺心病患者对 CPAP 治疗的顺应性。从而保证了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作者:柏桦;王琳;刘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近两年血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血液培养采用 BD 公司的BACTEC FX 全自动血培养仪,BD公司 PHOENIX 100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血液感染的病原菌构成主要是革兰性阴性菌,占74.8%。药敏结果显示,常见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严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高(>90%);真菌除伊曲康唑耐药率稍高外,对其他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结论:我院近两年血液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各种条件致病菌成为致病菌有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黄阶胜;顾向明;李莹莹;陆丹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临床青年护士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0名临床青年护士进行心理咨询与沟通,了解其存在的心理压力,并对其采取一定的减压措施进行干预,如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加强与患者、医生的沟通交流等方法。结果:通过对30名临床青年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探索,并采取一定的减压措施,使其心理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增进了护理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关心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对于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开展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临床青年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减压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刘庆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对于房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96例房颤患者,随机进行分配,其中对照组患者48例,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150mg/次,一天3次;治疗组患者48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稳心颗粒9g/次,一天3次;普罗帕酮150mg/次,一天3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见,在治疗房颤方面,采用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凌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冷敷方式在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痛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间断冷敷方式,每天3次,每次2h;观察组45例采用持续冷敷,每敷2h停30min,依次循环,持续72h。比较两种冷敷方式对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的疗效。结果:术后24、48、72h观察组患者关节VAS疼痛评分及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持续冷敷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消肿、止痛的效果优于间断冷敷。
作者:华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骼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综合症。目前全世界大约2亿人患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1]。骨质疏松症发展缓慢,目前尚无很好的方法治疗,但大量资料表明,运动疗法可以逆转骨质疏松症,也能补充因年龄增长而丢失的骨量,从而保持骨的正常代谢平衡状态。[2]因此,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正确的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缓骨质丢失,促进骨的形成和重建。现就骨质疏松患者的病因和运动疗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沈晓桦;崔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核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中医称之为“肝积”,是我国目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迅速,预后较差。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14万,年死亡率为20.4/10万,约占全世界肝癌发病数及死亡数的50%[1]。近年来,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目前,西医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该方法多适合于亚临床肝癌和小肝癌,其治愈率仅为15%-30%,5年复发率达40%-80%。而且,由于肝癌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多数已是中晚期,故相当一部分患者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2]。姑息治疗手段有介入、化疗等方法,因其毒副作用大,患者往往难以耐受。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特点主要表现在预防肝癌的发生、减少其复发转移、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对于接受手术或化疗后的患者有促进机体恢复的优点。现就近年来有关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苏玉茜;邢陆;孙晓平;付善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当前医院在胆总管结石诊治方面的问题与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在本院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症患者当中选取4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与效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48例患者当中,共有21例患者有过胆囊切除史,27例患者无胆道手术治疗史,在诊断过程过程中,B超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来确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诊断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患者均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腹部切口感染以及出现短暂性胆漏与结石残留各2例,术后共随访到43例患者,期限为半年至6年,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复发、并发症等情况。结论:B超在胆总管结石症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韦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利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侧柏叶中总黄酮含量。方法:将侧柏叶粉碎后,放置索氏提取器中,使用石油醚加入回流1小时,移出石油醚,并使用100ml甲醇(50%),加入回流10h,直至提取液无色后,冷却,低温放置24h以上,经过滤出去绿叶素和杂质,得出提取液。以芦丁为标准,使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并使用紫外线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线性范围在8-50μg·ml-1。样品黄酮含量为(6.10±0.26)mg/g,浓度(77.34±2.56)ρ/mg·L-1。结论:侧柏叶经甲醇提取后直接测定总黄酮含量,具有方便快捷、精确等方面优点,并利于侧柏叶质量的选定及中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永锋;欧国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使用口咽通气管辅助吸痰的效果。方法:自愿原则选取16例长期排痰困难需无创吸痰患者,对同一患者先后分别采取经口直接吸痰法(对照组)和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观察组)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以及吸痰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吸痰效果以及吸痰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比直接吸痰法效果好,更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殷晓晨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