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理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及必要

贾春红

关键词:专业化护理, 手术室, 趋势, 必要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条件的发展及医学新技术的日益更新和完善,外科手术所涉及的范围、领域也逐渐加深扩展.这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日益更替推出的新仪器、器械及新的手术方式,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熟练、严格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其本身具有示范性和榜样性的作用,教师的良好品德、心态、行为等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本人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种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张宇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对乳腺癌术后的诊疗分析

    目的:对患有乳腺癌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5月这2013年5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乳腺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84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A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进行化疗(TE方案);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进行治疗(TCE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B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基本相同,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 05);两组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脱发、恶心、肝功异常、贫血等并发症现象,但是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程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化疗方式对患有乳腺癌的患者进行治疗期临床效果比较明显,TE方案与TCE方案比较,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程度相对轻,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化疗时,TE方案是首选方案.

    作者:闫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59例,随机分成2组:磷酸肌酸钠治疗组、果糖二磷酸钠(FDP)对照组,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果糖二磷酸钠100 ~ 250mg/(kg·d)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0.5g/次静脉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7% (X2 =3.082,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循环改善、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心肌酶谱恢复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作者:高晓旭;郝健;李春平;黄淑芹;张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三联疗法对不同类型的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对不同类型的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74例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引起胃炎的患者,进行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治疗14d,在治疗完成后4~6周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查.结果经检测得到ITT患者HP根除率为68.9%,PP分析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率为83.6%.全胃型胃炎的根除率TPP分析66.2%,PP分析803%,胃窦型胃炎的根除率TPP分析746%,Pp分析87.1%.多因素分析未能确定与治愈相关的因素.结论:相比胃窦型胃炎,全胃型胃炎14d三联疗法的根除率低,14d三联疗法没有达到可接受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治愈率.

    作者:刘玉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医院供应室集中管理模式持续质量的应用

    目的:对供应室进行持续质量的改进,增进与各科室之间的沟通.方法:对供应室的质量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积极做好预防和改进工作.结果:在对供应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供应室的包装质量、清洗质量、灭菌适量和发放质量的合格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不断提升质量,控制院内的感染,减少手术器械污染的扩散,使供应室的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将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作者:刘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0例高血压病社区管理分析

    高血压病是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我国的高血压病控制一直呈现出“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导致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化管理,可有效地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病的致残率、死亡率.笔者采取社区管理、指导治疗高血压病2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玲;柏业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羧甲司坦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复核验证实验

    羧甲司坦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因检验标准升级,按要求应对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复核.通过对羧甲司坦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得出适合羚甲司坦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正确方法.

    作者:郗红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200例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给予200例PAR患者每日口服西替利嗪10mg,连续4周,禁用其他抗过敏药或滴鼻剂.结果:随访1年,显效109例(54.5%),有效59例((29 5%),无效32例(16.0%),总有效率840%;治疗后半年复发者48例(28.6%),1年复发者65例(38.7%),但所有复发病例中症状均较治疗前轻,仍属显效或有效,再次用药1-2周即可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西替利嗪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建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伦理模式及同理心对断指再植术后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构建规范伦理模式及同理心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综合组在此基础上构建规范伦理模式及同理心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血管造影术及再植指功能评分表,分别观察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综合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底于对照组,痊愈率达87%,功能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构建规范伦理模式及同理心护理可有效提高再植断指存活及功能恢复.

    作者:唐瑭;郭俐宏;李莉;刘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家庭过期药品处理现状研究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家庭药品的贮备数量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由此而造成的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例不断增高.过期药品在家庭中大量存放或随意丢弃不仅带来了较大的浪费和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对环境保护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严重性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及当今社会的大问题.笔者对此走访了河南省南阳市某小区进行了调查问卷,现调查如下.

    作者:张晓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认真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预防、治疗肺栓塞.结果: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护理可以起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作者:潘川川;于先会;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对患者安全服药的效果.方法:将我社区规范管理的4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药物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服药准确率为9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明显优于对照组65.0%、2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地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杜绝危险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准确服药的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服药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马自钦;赵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中护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栓塞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心电监护,对患者自身血压变化、心率及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结果:共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栓塞手术,9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配合积极的术中护理,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高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脑出血血肿术式探讨

    开颅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治疗脑出血初的方法,往往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实施手术,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和尽可能减少继发损害.1大骨瓣开颅术其标准的方法为颗顶部大骨瓣开颅,而积大于10cm× 10cm,甚至可为覆盖额颗顶枕的大骨瓣.切开颗上回或颗中回到达岛叶,清除基底神经核区域的血肿.对于危重患者可同时去骨瓣减压.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为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减压充分,而且比血可靠,可使患者比较安全地度过手术恢复期.有研究甚至认为,位于皮质重要功能区的血肿,只可采取减压手术.

    作者:于云龙;孟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7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目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所纳入的27例对象均来自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随机给予其中15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组),另12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相应护理,15例护理组中安全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管的有13例患者,占86.7%,另外2例分别出现肺部感染以及达不到满意效果而自动出院,占13.3%;12例对照组中安全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管的有7例,占58.3%,出现肺部感染的有3例,这不到满意效果而自动出院的有2例,共占41.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来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贾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

    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一个基础环节,是保证整个检验质量的前提,只有得到良好的标本,才能得到准确真实的检验结果.本研究分析了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血液临床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的方法,以保证检验的高质量高速率的进行.

    作者:胡惠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病致交叉配血结果异常的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病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对血液病房输血的患者做ABO及Rh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对交叉配血不合者,进行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结果:近2年共检查出31例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液病病例,其中多发性骨髓瘤9例、急性白血病20例、恶性淋巴瘤2例.结论:血液病患者因其体内血液成分的变化使ABO及RhD同型输血也会出现交叉配血不合,需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以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王文科;杜文竹;肖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48例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4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结果: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所有病例均在24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135例,确诊率为91.2%,在所有病因中,消化性溃疡89例(65.9%),为常见;其次分别为急性胃粘膜病变20例(14.8%),食管、胃恶性肿瘤11例(8.1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7.4%),其他5例(3.7%),多数无明确诱因,有明确诱因的以NSAIDs药物常见.结论:急诊胃镜检查能够发现绝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是诊断该病好的方法,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常见诱因为NSAIDs药物.

    作者:冯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肌梗死的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是临床上一项极为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手段,目的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和减少心肌耗氧量.随着冠状动脉介入广泛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已日趋成熟,然而在治疗中存在护理不足.做好患者一般护理、导管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并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控制病情复发,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刘艳;刘莉君;赵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做好慢病管理提高慢病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慢病己成为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问题,慢病及其并发症也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病死率、致残率很高,消耗着大量的医疗资源,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沉重负担的同时使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能及时筛查出慢病患者并进行规范管理指导,将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展.

    作者:伊新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