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新;安连兵;许庚
目的探讨高寒地区应用肌(皮)瓣移植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应用17种类型的肌(皮)瓣治疗肢体软组织缺损137例;皮瓣切取范围:大面积为22cm×18cm,小面积为2cm×3 cm.结果 2例失败,2例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全部成活,成活率为97%.结论本组高寒区的肌(皮)瓣移植总体疗效满意.
作者:丘奕军;陈保光;刘华;冯毅;陈状;郭树章;王保华;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及l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VEGF及KDR的表达.结果 VEGF染色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膜及胞浆,KDR染色性物质主要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1),VEGF和KD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 VEGF和KDR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反映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进展情况,并作为预后的指标.
作者:黄宗海;陈治;钱伟峰;王晓莉;张莉;潘玉先;曹长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中癌胚抗原(CEA)分泌性肿瘤标志基因的表达.方法设计特异的引物,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正常人及肿瘤病人外周血有核细胞成分中的CEAmRNA.结果 46例肿瘤患者中有25例检出CEAmRNA,阳性率为54.35%;正常对照者12例均阴性.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血清CEAmRNA检出率明显高于I、Ⅱ期的病人(P<0.05).CEAmRNA阳性率与血清CEA水平无显著性关系(P>0.05).临床有远处转移者CEA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P<0.05).对临床无远处转移征兆,而CEAmRNA检测阳性的12例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3例出现脏器的转移.结论外周血标志基因检测是肿瘤微转移检测的灵敏方法.CEAmRNA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正相关,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与血清CEA水平无显著性关系.血中标志基因阳性可能提示肿瘤的早期转移.
作者:李荔霞;王晓怀;郑文岭;王捷;林金容;周殿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简单回顾了肺移植的历史和现状,重点综述了肺移植术中受体选择与供肺处理、肺移植的四种术式、免疫药物治疗与监测、主要并发症、术后随访及预后等.
作者:孟辉;陈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多饮、多尿12年,胸闷、心悸1个月,下肢及阴囊水肿1周于1999年10月29日入我院内分泌科.查体:血压23/10kPa,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移动性浊音阳性,阴囊水肿,双下肢明显水肿.尿规示尿蛋白+++、血尿素氮8.8mmol/L、血肌酐310 μmol/L、血清白蛋白28 g/L、空腹血糖6.2mmol/L.
作者:欧阳平;官键;刘宏发;刘伊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误诊原因.方法综合分析42例生殖器结核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初诊为盆腔腹膜结核12例,正确诊断率为28.6%;误诊为卵巢囊肿19例、慢性盆腔炎7例、其他4例,误诊率为71.4%.确诊后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生殖器结核临床表现很不一致,与结核病有关的病史易被忽视,误诊率高.临床上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特殊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卓华;苏挂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腹腔巨噬细胞(Mφ)经烧伤血清刺激后的凋亡情况.方法制作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离其伤后24h血清.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Mφ经烧伤血清刺激后的凋亡情况并与正常大鼠进行对照.结果烧伤大鼠血清诱导Mφ凋亡明显增加,这种作用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和烧伤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烧伤血清可能在烧伤后Mφ功能失调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谢沛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报告经椎管和胸腔联合手术I期切除的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原发于椎管内的神经内分泌癌.本病恶性程度高,国内仅见1例报道,国外也极为罕见,而哑铃型则未见报道.术后症状消失,隔月全身化疗半年,随访2年无复发.
作者:闵少雄;靳安民;张辉;朱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对脉冲释药系统的原理及其具体剂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强;朱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致伤后动物组织损伤特点,判断组织损伤的程度及转归,旨在为这一特殊环境下火器伤后软组织清创的时机、方法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8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HHE)组和常温常湿(NE)组.分别于火器伤前、伤后0、4、8、12、24h测定挫伤区、震荡区和震荡外区组织的ATP、ADP、AMP及能荷含量.结果(1)ATP值:伤后8 h,HHE组挫伤区明显较NE组低(P<0.05),12h后进行性下降,较NE组有更显著差异(P<0.01);(2)ADP值:HHE组挫伤区伤后8h及震荡区伤后12h较NE组低(P<0.05);(3)AMP值:伤后12 h,HHE组挫伤区明显高于NE组(P<0.01);(4)能荷:伤后8 h,HHE组挫伤区明显低于NE组(P<0.05),伤后12 h较NE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后肌组织能量储备匮乏且随时间延长显著下降,处理应强调及早、彻底的清创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作者:赵东升;裴国献;罗炳德;徐达传;王前;魏宽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学的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中医证型的病理实质.方法选两种中医证型的IBS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Vasoactive intestiinal polypeptide, VIP )含量,同时取乙状结肠粘膜作SP、VIP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不同中医证型IBS病人血浆SP、VIP含量及结肠粘膜SP、VIP阳性细胞数有不同的异常改变.结论本研究提示脑肠肽有可能成为IBS中医微观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
作者:陈永萍;李任先;张万岱;陈村龙;梁卫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正常豚鼠中耳粘膜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4只(8侧)豚鼠中耳腔粘膜进行多部位观察.结果观察发现豚鼠中耳粘膜表面有地毯样粘液层.中耳粘膜的上皮细胞可分为4种类型,即纤毛细胞、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扁平细胞,在中耳腔的不同部位各种细胞的多少不均.结论中耳粘膜有真性呼吸上皮的特性.
作者:陈合新;安连兵;许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联合阿糖胞苷(CA)方案治疗高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CA方案治疗18例Sokal危险指数大于1.2的高危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观察其近远期疗效及细胞遗传学反应情况.结果接受CA方案治疗的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22.2%),部分缓解6例(33.3%),总有效率为55.5%,1例病人获轻度细胞遗传学反应.该方案毒副反应轻,病人耐受良好.结论 CA方案治疗高危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观察和总结.
作者:萧益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正畸寄存模型的制作要求、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刘桂平;李瑛;李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常用的12种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西力欣(头孢呋辛)、先峰必(头孢哌酮)、菌必治(头孢曲松)、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分别测定它们对从临床分离的110株条件致病菌的抗菌与效果.结果 110株条件致病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与林可霉素耐药:其余8种抗菌素以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低;对菌必治、先锋必和西力欣的耐药性都在35%以下;而对菌必治和先锋必极敏感的菌株占37%;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对条件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耐药菌株在50%~65%之间;对链霉素、氯霉素耐药的菌株已超过65%.结论临床对抗生素的使用应斟倩分析.
作者:郑萍;晏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具有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的中国眼镜蛇毒蛋白酶(natrahagin)在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trahagin分别静脉注射人大鼠体内,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并与生理盐水对照.凝血仪上直接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T),双宿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natahagin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PT、TT和APTT显著延长,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剂量为0.1mg/kg@b.W时,Pr、TT和APTT分别为对照组的1.5、1.5和1.9倍;兔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至对照组的33.3%.结论 Natrahagin在体内具有抗凝活性.
作者:郭丹;吴曙光;陈娜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蛋自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my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c-myc蛋白表达升高提示存在c-myc原癌基因的激活,c-myc原癌基因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
作者:胡振富;罗力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感染人微小病毒B19(PVB19)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改变情况.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对照者的共473份血清中的PVB19 DNA,对PVB19 DNA阳性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测定并对多项生化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7份PVB19DNA阳性血清.17份血清中多项离子、肌酐、尿酸、葡萄糖、乳酸脱氢酶等的水平正常,而尿素氮、胆红素、蛋白、肝脏酶的水平大多偏离正常值;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PVB19感染者与有其他症状的PVB19感染者在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功能不全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感染PVB19不会引起离子水平、肾功能、糖代谢水平等的改变,但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PVB19后血清生化改变与其他患者不同,是否可用血清肝脏酶和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作为PVB19感染的辅助诊断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江凌晓;曹虹;张文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总结分析了我院对人工心瓣膜患者施行肾移植、开颅探查、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认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防治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是其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杰;朱碧丽;于立新;彭玉平;吕祥枝;李朝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