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猫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沈洁;薛耀明;金春华

关键词:猫, 培养, 胰岛细胞
摘要:目的建立猫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在自制玻棒持续振荡下常规分离胰岛细胞,进行单层细胞培养和组织块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碘乙酸法、消化时间差法去除培养中的成纤维细胞。动态收集单层细胞培养液,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检测胰岛素和淀粉酶含量。光镜下观察5~30d细胞生长情况。分别对培养第5、15、21天的细胞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组织块培养的细胞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猫胰岛细胞在体外培养可保持良好的生物学活性3周或3周以上(组织培养)。结论在国内首次建立的猫体外胰岛细胞培养方法可行可靠,体外培养第7~25 d的细胞形态和功能良好,是进行实验研究的极好材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42例中老年人全口牙列缺失牙科种植体修复治疗

    回顾了1993年3月至1999年5月进行的中老年种植义齿修复治疗42例,探讨了中老年的口腔特点,全口种植牙的手术方案设计,术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等问题。

    作者:张丽萍;王鸿;孙小平;李新华;才晓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喷雾质谱确定多肽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

    用电喷雾质谱测定多肽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

    作者:马安德;沈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CPM治疗组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达到94.62度,比对照组大23.37度。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治疗,可使膝关节屈伸功能明显提高。

    作者:徐波;史占军;金大地;景宗森;陈祥匀;冯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IL-12的水平,探讨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PBMC,予脂多糖(LPS)刺激后用夹心ELISA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水平,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估计SLE的病情活动性。结果 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645.05±13.85)pg/ml]较正常对照[(657.96±6.91)pg/ml]低(t=3.695,P=0.01),且与SLEDAI呈负相关(r=-0.873,tr=8.205,P<0.01)。结论 SLE患者存在IL-12水平的异常,且IL-12水平可作为评价SLE患者病情活动性大小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张红娟;王宗发;彭学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雄激素变化与衰老

    概述雄激素随年龄的变化及雄激素替代治疗的利弊。

    作者:吕红松;吴赛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激活与哮喘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激活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0例哮喘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4、IL-5、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sIL-2R、IL-4、IL-5及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sIL-2R、IL-4、IL-5和TNF-α浓度显著下降。结论 T淋巴细胞激活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抗气道炎症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因子释放来实现的。

    作者:邓火金;陈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某些抗生素药物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临床联合用药与配伍中的几个问题

    列举了大环内酯和喹诺酮类药物与茶碱联合用药的毒性反应病例,分析其药理作用机制,提醒联合用药时剂量控制与茶碱血药浓度的严密监控,另外对红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正确方法及使用剂量与滴注速度提出建议。

    作者:陈建海;李华康;陈志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非放射性杂交标记系统

    非放射性杂交标记分子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杂交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整个分子生物学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介绍非放标记系统种类(半抗原类、荧光色素类及酶类)各自的原理及优缺点,并比较对其在原位杂交中的应用。

    作者:吴锦雅;周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Internet上的消化医学资源

    目的精选Internet上可资利用的消化医学资源,指导消化医学工作者及患者利用。方法从多种途径搜集Internet上消化医学及相关站点的网址,按一定标准对所有站点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搜集到1000多个网址,经筛选后收录了68个实用的站点或网页,按不同标准归类后列出。结论Internet上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消化医学资源,但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开发利用,尚需医学情报工作者和Internet用户共同努力。

    作者:杨金星;王征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人工泪液改善干眼症状的临床观察

    Sjogren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者可因泪腺病变导致泪液分泌障碍而出现眼部干燥症状。有效的人工泪液治疗鲜有报道。本中心护理组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1],观察中药人工泪液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王筠;吴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等感染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1岁。因间歇发热、干咳伴消瘦4个月余。于1999年9月25日转入我院。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10kg。患者否认吸毒、输血、性乱史和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8.5℃消瘦,左侧锁骨上窝可触及3个0.4 cm×0.6 cm大小、无压痛可活动之淋巴结。

    作者:周最明;刘瑾;董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降酶合剂对大鼠肝脏细胞因子调节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降酶合剂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动物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内毒素(LPS)刺激后肝枯否细胞(KC)分泌IL-6、IL-8和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大鼠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制备SD大鼠降酶合剂和联苯双酯的含药血清,以LPS和含药血清刺激SD大鼠体外培养KC,采用ELISA夹心法检测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转氨酶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中药降酶合剂可以降低转氨酶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培养细胞在加入LPS刺激后,上清中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加入降酶合剂后,上清中的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降酶合剂降低ALT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降低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立;麦合昌;徐国良;杨运高;程镇西;陈先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21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情况分析

    现将我院近2年212例糖尿病(DM)中合并高血压(HBP)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DM患者212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91例。按不同年龄段分成5组。DM的诊断按1999年WHO制定的DM诊断标准。HBP的诊断按1999年2月WHO/ISAHBP治疗指南制定的标准。

    作者:高方;陈国威;周琳;薛耀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旋门冬酰胺酶致中毒性脑病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1岁,因牙龈出血伴双下肢瘀点2d入住我科,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予以VDLP方案诱导达完全缓解,并经中剂量阿糖胞苷加威猛巩固治疗一疗程后出院。出院后不久即出现双下肢乏力,双膝关节酸痛,再次入住我科。入院时体查:体温37.4℃,呼吸20次/min,脉搏84次/min,血压16/12kPa,慢性病容,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心肺无异常,腹软,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cm,质软,无压痛,脾脏左肋下2cm,无触痛。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查血常规:WBC 5.0×109L,HGB 101 g/L,PLT 2.8×1011/L。

    作者:李秋平;吴秉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胶原蛋白烧伤膜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胶原蛋白烧伤膜,测定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胶原蛋白烧伤膜的含量。方法应用交联剂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胶原蛋白烧伤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胶原蛋白烧伤膜含量。结果该法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光滑、具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检测线性范围为4.1~14.2 mg/L,r=0.9999,磺胺嘧啶银方法回收率为(100.30±0.01)%、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方法回收率为(100.44±0.09)%;日内RSD为(1.13±0.63)%、日间RSD为(1.63±0.33)%。结论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膜具有简便,便于铸型,成膜性好等优点,可用于SD-Ag胶原蛋白烧伤膜的质量控制。

    作者:腊蕾;蒋雪涛;霍启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报告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自1988年以来,国外相继报导了数例艾滋病患者感染该菌,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2000年2月我院收治了1名艾滋病患者,从3次血培养中均分离出PM,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露霞;徐德兴;刘海英;罗春梅;刘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性脑病呼吸道感染的诊治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急性呼吸道感染常常是肺心病并发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所以积极有效地控制感染在预防和抢救肺性脑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爱华;罗雅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应及对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对3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培哚普利治疗,剂量为2~6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主要大中型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血压从治疗前24.2/14.3 kPa降至18.5/10.5 kpA(P<0.05),各脑动脉的PI和RI治疗后均叫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v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平稳有效,并对脑血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曦;彭健;卢武生;孟素荣;张云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的建立

    目的利用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5 mg·kg-1·d-1,连续14d,观察大鼠的食量、体质量、粪便变化情况。结果利血平腹腔注射后的大鼠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便溏或便秘,食量及体质量进行性下降,胃肠组织肉眼及光镜观察未见明显异常,透射电镜虽观察到胃肠粘膜有糜烂破溃状态,但无器质性病变。血浆、肠液、下丘脑及空肠组织标本中胃动素含量均显著下降。结论连续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可以制备大鼠实验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

    作者:姚永莉;宋于刚;张万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热化疗联合5-Fu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

    目的研究热化疗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热化疗治疗大肠癌的机制。方法应用热疗联合5-氟尿嘧啶(5-Fu)在不同药物浓度、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诱导LoVo细胞株凋亡,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及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在相同时间和浓度条件下,热疗联合5-Fu的凋亡率与单纯化疗组、单纯热疗组相当;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bcl-2的表达下调;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但热化疗使bcl-2表达下调的程度与单纯热疗及单纯化疗相当;高温也可以使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热化疗、单纯化疗及单纯热疗均能诱导LoVo细胞凋亡且可使bcl-2基因表达下调;热疗联合5-Fu在诱导凋亡及下调bcl-2基因表达方面无协同作用。

    作者:侯宝华;卿三华;张成德;董凤英;黄祥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