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骨伤科熏洗方的应用研究

杨树鲜;何磊;牟行猛;何孝池

关键词:中医熏洗, 骨伤,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熏洗方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方式与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随机均2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骨伤科熏洗方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为96.7%,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的疼痛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中医骨伤科熏洗方需对症使用,使用蒸汽对病变部位熏蒸并在温度适当时浸泡病变部位,联合常规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应用和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环节质量在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医院所不断追求的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QM)的理念和方法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医疗、护理、保健等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是医疗机构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院提高医疗水平,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每件,所以加强环节质量建设,提高相应管理水准,是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必备务件和前提.

    作者:冯国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干酪性肺炎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干酪性肺炎中对改善症状、促进病灶吸收方面的作用.方法:比较激素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干酪性肺炎(治疗组)与仅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干酪性肺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促进病灶吸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干酪性肺炎时权衡利弊,规范、合理、个体化地使用激素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梁慧影;郑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0例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支持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的益处.方法:分析新疆伊犁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的综合营养支持情况.结果:2011年1月以前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40例),2011年1月以后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氨基酸及脂肪乳起始剂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产儿生后应用静脉营养的起始剂量要较以往增大,可以达到1 ~1.5g· kg,以尽快达到大量,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加速体重增长.

    作者:牛爱萍;陆嘉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XM)治疗对结核性脑膜炎(TBM)脑脊液压力、蛋白含量及疗效的影响,探析激素治疗的适宜剂量.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TBM患者68例,根据DXM应用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DXM治疗,甲组静脉滴注的起始剂量为20mg,乙组为10mg,逐渐减量,激素治疗8~12周,观察并对比疗效、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含量变化.结果:甲组脑脊液压力及其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乙组,治愈率58.8%(20/34)显著高于乙组32.4%(11/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91.2%(31/34),且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确切,更有效降低脑脊液压力及其蛋白含量,安全性好.

    作者:李全国;张云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术后护理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80例急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生命体征观察、冲洗引流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及预防性护理等措施.结果:80例患者中,53例患者痊愈,16例取得明显效果,其余1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25%.结论:针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采取科学的术后护理措施可对其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史亚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腔镜下下肢静脉性营养障碍的治疗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皮肤营养障碍的腔镜下深浅静脉交通支离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造成的小腿皮肤营养障碍的27例患者,28条肢体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的治疗效果.结果:27例28条肢体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出血,术后所有患肢曲张静脉团消失,局部疼痛缓解,23条肢体内踝沉着色素减轻,2条肢体溃疡在4周至6周内完全愈合,无溃疡复发及新溃疡的形成,术后无组织水肿.结论:SEPS术损伤小,溃疡愈合快,可有效降低切口并发症.

    作者:李硕贤;鲍文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曲马多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腹部手术ASAⅠ或Ⅱ级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三组进行术后静脉镇痛.对照Ⅰ组:曲马多12 mg/kg+昂丹司琼8mg;对照Ⅱ组:芬太尼0.015 mg/kg+昂丹司琼8mg;实验Ⅲ组:曲马多6mg/kg+芬太尼0.0075mg/kg+昂丹司琼8mg.三组均用0 9%生理盐水稀释至96 ml,并持续泵注2ml/h.术后分别观察4 h、8h、12h、24 h和36 h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Ⅱ组多个时间点的呼吸频率低于Ⅲ组(P<0.05或P<0.01).Ⅲ组多个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多个时间点的镇静评分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以达到很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一种静脉镇痛方法.

    作者:庞宝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对27例乳腺占位病变从发生部位、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灶及血流信号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27例乳腺肿块中,位于外上象限者14例,内上象限着3例,外下象限者2例,内下象限1例,乳晕深部7例.边界清6例,边界不清21例;形态规则6例,不规则21例;内部回声均质2例,不均质25例;有微钙化者18例,余无钙化点;后方回声衰减着20例;血流信号Ⅰ级2例,Ⅱ级14例,Ⅲ级11例.结论:乳腺癌由于病理及组织学特点,声学物理性能不同,声像图表现略有差异,典型者不难诊断.尤其早期乳腺癌、小乳癌及良恶性鉴别仍是超声诊断中的关键.

    作者:惠礼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细菌检验过程中质量的有效控制研讨

    细菌学检验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影响与联系,而在每一个环节上失控,都能够直接的影响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以及认真做好临床检验各环节的工作,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临床细菌学检验的水平.

    作者:马云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索辽宁省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我省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产业链、目前我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生产的单位有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高新生物制药公司、大连通化金马药业、省微生物技术公司、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天成生物技术公司等.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省一定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医药生物技术产业链.

    作者:李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7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科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和对症处理.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为患者进一步入院治疗提供了充足的保证.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起病快、病情危重,通过医务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单江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波联合西药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本次试验主要是对微波联合西药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160例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患者是接受微波联合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微波治疗.并且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愈的有60例,显出效果的有10例,有效的有5例,无效的有5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4%,治疗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的要好;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产生分泌物大于30d的患者5例,月经阴道出血大于10d的患者为10例,这些都少于对照组.结论:微波联合西药对治疗宫颈炎有非常大的意义,对提高治疗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2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观察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对胎盘早剥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的病人52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对病人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发生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要对疑似胎盘早剥的病人采取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同时采取精细临床护理,可以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王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与治疗

    本文主要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药物选择与治疗进行了分析.剂量与方法,疗程及治疗效果.通过总结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1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药物治疗及其效果.结果一次性治愈患者91例,复发患者34例,甲状腺危象患者5例.结论甲亢患者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风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对哮喘患者护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的重要作用,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哮喘发作入住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4例进行研究,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生活习惯均相匹配(P>0.05).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呼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哮喘患者应用呼吸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可以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作者:陆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72例肺结核病人痰检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痰涂片镜检的阳性率情况,对比不同性质、不同时间采集的痰液标本的检出率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中心就诊的6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持续咳痰、咳嗽三周以上,且胸透结果异常.每位患者留取3分痰液标本(夜间痰、晨痰、即刻痰).采用痰涂片镜检检验患者痰液标本.结果:1620例痰液标本中,1321例呈阴性,299例呈阳性,阳性率为18.46%.不同性状的痰液阳性率不同,脓性痰的阳性率大于血性痰,黏液痰及水样痰的阳性率(P<0 01).不同采集时间痰液的阳性率亦不同,晨痰>夜间痰>即时痰(P<0.05或者P<0.01).此外,增加视野有利于提高检验阳性率.结论:痰涂片镜检是结核病控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发现肺结核(传染性)的重要手段.注重标本质控,可有效提高临床痰检阳性概率.

    作者:李艺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性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卡培他滨1250mg/m2口服第1-14天.每21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完成2个周期化疗,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完全缓解6例(17 1%),部分缓解16例(45 7%),有效22例(62 9%),无缓解8例(22 9%),进展5例(14.3%).本组病例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所有不良反应在停药后,或经对症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性乳腺癌是一疗效较高的方案,其部分毒性能通过对症治疗解决,治疗耐受性良好,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案.

    作者:郑锦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责任护士跟随科主任、诊疗组长查房在试点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跟随科主任、诊疗组长查房新型服务模式在试点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主管医生汇报病史,对疑难、重点护理问题科主任、诊疗组长、护士长现场沟通,医护以不同的角度,对每位病人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保证治疗及时,护理措施到位.结果: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全面提升,患者科室满意度均提高.结论:责任护士随科主任、诊疗组长查房,建立了新型的医护合作模式,构建了和谐的医护关系,也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杨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护士对药品说明书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护士对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情况,以提高用药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开放式调查问卷对科室1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90 0%的护士认为阅读说明书重要及必要,6.0%的护士在使用新药物时阅读说明书;2.0%的护士关注说明书的全部信息.结论:临床护士对于阅读药物说明书还不够重视,提示我们应从建立完善的阅读药物说明书的制度做起,认真阅读和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从而减少药物使用风险,提高用药安全,达到防病、治病及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艳华;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总结分析,将其中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41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810例进行时照,再次剖宫产139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415例进行对照.结果: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与非癜痕子宫阴道分娩比较,在产时、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评分、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 05);再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比较,再次剖宫产产时、产后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切口愈合差、住院时间长(p<0 05).结论:如产前对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进行充分评估,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条件,产程中密切监护,部分瘢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