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评价

黄敏志;黄裕清;余自强;邹火生;李健;张河元;冯凌松

关键词:腹腔镜术, 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11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7.5±0.8h、610.3±12.5 mL,术后30~42 d均恢复控尿功能.术后21d静脉尿路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术后3个月尿动力检查显示尿流曲线呈持续型8例,间歇型3例.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安全可行,控尿效果良好.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系统的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6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的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只是在医生的嘱咐下自行锻炼,或由家属帮助其进行锻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低于对照组[(13.13±7.22) vs (16.25±8.30)],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则高于对照组[(60.08±20.10) vs (44.65±18.41),(59.50±23.16) vs (43.34±2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系统的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陶韬;黄臻;陈佩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广东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认知和需求现状分析

    《医学统计学》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课程,了解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情况和需求现状,可以为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广东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医学统计学课程、研究设计、基本统计方法和高级统计方法的认知,课程设置和软件教学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作者:胡利人;刘岱纯;吴家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苏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胃苏颗粒和黛力新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胃苏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随访3周.按症状变化评价,同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20.269,P<0.01);两组HAMD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苏颗粒和黛力新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宙;郝林端;钟土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羊栖菜褐藻多酚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羊栖菜褐藻多酚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建立S180肉瘤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日给予62.5、125、250 mg/kg羊栖菜褐藻多酚灌胃,空白组每日予蒸馏水灌胃,连续8d.第9天处死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羊栖菜褐藻多酚均使胸腺指数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的肿瘤质量比空白组明显降低,并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NK细胞杀伤活性(P<0.05).高剂量组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羊栖菜褐藻多酚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作者:王长秀;刘义;林满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中含量丰富的蛋白组分.目前发现,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与SP-A的表达量变化有关.本文就SP-A与肺炎、急性肺损伤、哮喘、COPD、肺癌等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石步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系统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系统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经改良根治术患者2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11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包扎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置管及住院时间.结果 除上肢淋巴肿胀外,两组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置管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 应用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系统能有效地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经改良根治术后的并发症,缩短置管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林晓丹;郑婉婷;姜萍;刘雯雯;王华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科教材之探究

    通过找出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科教材目前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创新编写护理专科教材的总体思路,介绍编写的要求和方法,并结合一些具体模块,以期编写出满足成人高等教育医学类学生需求的高质量教材.

    作者:梁强;谢培豪;颜大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Nodal和Cripto-1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侵袭的研究进展

    局部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近年的研究发现Nodal和Cripto-1在大多数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高表达,而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成正相关,与肿瘤的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Nodal和Cripto-1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习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07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24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0%,其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和长度、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住院时间等,其中年龄≥60岁、剖腹探查手术及胆囊胆道手术、Ⅲ类切口、切口长度越长、3联抗生素用药、住院时间越长,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就越高(P<0.01或0.05).结论 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预先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建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门部胆管癌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门部胆管癌亦称上段胆管癌,占全部胆管癌60%~ 67%,其被确诊时多属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因此需通过非手术治疗提高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其生存期.非手术治疗包括非手术胆汁引流、放疗、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光动力学治疗等.该文就HCCA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赵芳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 总结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11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7.5±0.8h、610.3±12.5 mL,术后30~42 d均恢复控尿功能.术后21d静脉尿路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术后3个月尿动力检查显示尿流曲线呈持续型8例,间歇型3例.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安全可行,控尿效果良好.

    作者:黄敏志;黄裕清;余自强;邹火生;李健;张河元;冯凌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84例妇科急腹症B超诊断分析

    目的 了解B超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B超对184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对比分析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184例急腹症患者经B超诊断与临床结果对比,诊断符合率为90.2%(166/184),误诊率为7.6%(14/184),漏诊率为2.2%(4/184).结论 B超能有效提高妇科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玉华;张凌;黄昌举;林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营养学进修生教学方法的体会

    本文结合临床营养进修生的带教实践,与单一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对比,总结了以主流教学方法为基础、如何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的教学技巧,为临床营养学带教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作者:刘英华;于晓明;欧阳红;徐庆;张永;张新胜;王觐;张荣欣;薛长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实例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处方9 630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25%(217/9630),其中重复用药占44.70%(97/217),用药时间不当占42.86%(93/217),用药途径错误占6.45%(14/217),药理性配伍禁忌占5.99%(13/217).结论 门诊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需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学习、药师审方作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患者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

    作者:郑乐怡;邱雄泉;蔡家驹;黎映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肾病(CKDⅡ~Ⅲ期)患者90例,随机分成A、B、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A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作为对照组;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每天1次;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每天1次.3组的疗程均为16周,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12、16周血hs-CRP、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3组治疗前的血hs-CRP或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16周时,B、C两组的血hs-CRP水平或24 h尿蛋白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DN患者可通过降低血hs-CRP的水平,抑制患者的微血管炎症性损害,减少蛋白尿,从而有助于延缓肾功能减退.

    作者:刘君海;黄玉英;邓雪梅;周错;谭冰;郭行端;叶志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延续性健康指导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压疮的影响

    目的 观察延续性健康指导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压疮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出院后延续性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的压疮发生率.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均为0%,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7% vs 28.3%,P<0.05),且压疮程度轻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廖小燕;杨柳枝;陆文妍;黄爱珍;陈彩霞;李建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动态语料库建设及其应用初探

    医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动态语料库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为医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强有力的教学手段.本文从语料收集和标注两方面介绍了广东医学院医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动态语料库的建库原则和过程,探讨其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罗永胜;杨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气管导管扭曲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气管导管扭曲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发生气管导管扭曲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经复原气管导管并重新固定,3例气管导管扭曲严重者经改用钢丝型加强气管导管等处理后,患者的气道压、血压、心率和呼气末CO2分压均恢复正常,全组未发生死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中一旦发现气管导管扭曲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麻醉医生应采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坚守岗位,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作者:温锡交;黄玉侥;卢康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痛病房”在骨科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无痛病房”在骨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35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77)和对照组(n=173).治疗组实施“无痛病房”镇痛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镇痛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功能锻炼开始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骨科实施“无痛病房”模式,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陈德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MMP-9和SOD水平的影响

    目的 了解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检测对照组以及另外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7、15d血清NSE、MMP-9、SOD的水平.结果 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NSE、MMP-9、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MMP-9、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5d,两组患者血清NSE、MMP-9、SOD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时点,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NSE、MMP-9、SO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血清NSE、MMP-9、SOD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提高SOD的活性,以清除自由基及降低MMP-9的水平.

    作者:刘红菊;许清兰;李先任;陈锦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