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发病时间分析

曹柱;余泽琪;苏伟青

关键词:脑梗死, 发病时间, 昼夜节律
摘要:目的:了解脑梗死发病时间规律,对其发病高峰段提前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其发病率.方法:用6 h划分法将24 h划分为10∶01PM-4AM、4∶01AM-10AM、10∶01AM-4PM、4∶01PM-10PM四个段,对420例脑梗死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时间有明显24 h规律改变,4∶01AM-10AM为一发病高峰,约占总数62%;相反4∶01PM-10PM则很少发生脑梗死.结论:脑梗死发病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这对其控制致病因素和诱因有着重要意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外伤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肝外伤65例的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住院天数24.8 d,治愈50例(77%),好转2例(3%),死亡8例(12%),转院5例.结论:肝外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术式.

    作者:汤月良;黄延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肠道清洁剂电解质口服粉的制备及其效果观察

    目的:制备电解质口服粉并观察其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采用滴定分析法测定散剂中3种药物的含量,并对2000例患者进行清洁肠道的效果观察.结果: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清洁肠道效果良好.结论:电解质口服粉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口服肠道清洁剂.

    作者:黎奔;曾荣仕;王菊岩;吴雪梅;陈华萍;杨晓军;陈立军;吴康英;傅嘉梅;刘舒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22例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HLD病例的误诊情况.结果:22例患儿分别在不同的医院误诊为溶血性贫血4例、肾炎4例、慢性肝炎3例,脑肿瘤3例、其它8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溶血贫血、精神行为异常及原因不明的肝功能损害就诊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角膜K-F环及血铜蓝蛋白,以便早期确诊.

    作者:冯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废存问题的探讨

    目前在普通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在高校重组浪潮的冲击下,高校系资料室何去何从,已成为广大资料室工作人员教师所关注的话题.笔者通过对系资料室的服务功能、特点和与图书馆工作的区别等进行剖析,以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废存问题.

    作者:梁焰;陈海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8例女性面部与会阴部烧伤的施护

    目的:探讨特殊烧伤部位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8例女性头部与会阴部烧伤患者的年龄、烧伤面积等进行统计分析与施护研究.结果与结论:烧伤部位深浅程度与护理要求有密切关系;施护应根据患者烧伤部位的不同和病情各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护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陈忠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交臂带蒂皮瓣移植治疗手掌电烧伤1例的护理体会

    虽然单手面积仅占体表面积的2.5%,但其结构精细,深度烧伤后常遗留畸形及功能障碍.手掌电烧伤如处理不当,会明显影响手掌外观及功能.本文是报道1例手掌电烧伤行左上臂带蒂皮瓣移植重建右手掌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氦氖激光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38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ILIB组21例,对照组17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下,ILIB组加用ILIB治疗,对照组不用ILIB.治疗后第3天和第14天检测血液流变学、血清NSE浓度,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结果:两组同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体积分数外,其余4项指标均有下降,但两组治疗后比较,ILIB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血清NSE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ILIB组下降也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LIB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且可降低血清NSE浓度,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小江;邢永前;郑华;王义刚;梁学标;黄迪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羊水过少68例临床分析

    目的:及早发现羊水过少,采用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改善围产儿预后.方法:采用B超羊水指数作为监测羊水量的指标.结果:羊水过少多发生在妊娠40~46周间,占66.2%,其中合并高危因素者42例,16例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低评分4例,无1例围产儿死亡;其中剖宫产分娩60例,占88.2%(60/68);用B超羊水指数作为监测羊水量的指标,其符合率达94.1%(64/68).结论:B超可作为及早发现羊水过少的可靠方法,适时剖宫产结束分娩能显著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周丽萍;李宝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口腔固定正畸与前牙修复

    目的:探讨一种适应性广、疗效佳的治疗牙列缺失或牙齿形态异常伴牙列不齐者的手段.方法:采用固定正畸与前牙烤瓷修复联合治疗32例.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经正畸治疗后,咬合关系更佳,而且牙齿排列整齐;进行固定烤瓷冠(桥)修复,可更好地恢复前牙外观及全牙列的咀嚼功能.

    作者:莫如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重型颅脑伤

    目的:观察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重型颅脑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结果:7例治愈,1例伤残(植物生存),4例死亡,治愈率为58.3%,死亡率为33.3%.结论:亚低温加大剂量疗法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段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健康足月临产的产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施加PCEA.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血氧饱和度、血压、脉膊、呼吸、宫缩、产程、胎心音、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副作用等.结果:两组产妇血氧饱和度、血压、脉膊、呼吸、宫缩、胎心音、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并可降低剖宫产率(P<0.01).结论:PCEA镇痛效果确切,对宫缩无影响,可缩短产程,对母儿无影响.

    作者:梁欣;冯满欢;甄小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依次为窒息、胎盘老化、过期产、新生儿出血、低出生体重儿、滞产、宫内窘迫、呼吸暂停、DIC、母亲出血和酸中毒共11个因素有影响作用.结论:控制该11个危险因素,可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倪少凯;徐金诚;章小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观察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患者采用经尿道列腺电切术(TURP)配用汽化切割电极汽化切除前列腺.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0~90 min,术中不用输血,术后留置导尿管5~6 d.全部病人拔除导尿管后能自主排尿,未发生TURP综合症.结论:TVP是可靠的、更安全的TURP改良方法.

    作者:谭锦楼;潘耀权;李建提;庄骏;司徒灿;张荣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盐酸丁洛地尔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观察盐酸丁洛地尔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对照组40例应用弥可保治疗,治疗组45例在应用弥可保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洛地尔治疗,疗程共6周.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的显效率(42.2%)高于对照组(17.5%)(P<0.01).冶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P<0.01).结论:盐酸丁洛地尔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秀薇;陈丹;张淑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记物和转氨酶与肝脏组织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学的关系.方法:543例40岁以下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10例(ALT正常,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B组95例(ALT升高,大三阳);C组179例(ALT正常,HBsAg、抗HBe阳性、抗HBc均阳性而HBeAg阴性,简称小三阳);D组59例(ALT升高,小三阳).全部患者均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检查;对各组病例的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LT异常组肝内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较ALT正常组严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比较,炎症程度差异无显著性(Hc=0.4327,P>0.05);而纤维化程度小三阳组较大三阳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Hc=7.008,P<0.01).组间两两比较:在炎症程度方面,除A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纤维化方面,除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0.001).结论:ALT正常的HBV感染者,肝内也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改变,及时行肝活检对了解病情及指导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赵延龙;杨柳明;吴志荣;岑卓英;王华;徐克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入院时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出48例为治疗组,再从入院时发病时间超过48 h者中随机选出4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即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应用激素,抗生素以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给予尼莫地平60 mg,每4小时1次,疗程为3周.3周后比较两组病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结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对照组为12.5%,治疗组为3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病时间不超过48h)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作者:成益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种耳后野放疗方案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耳后野照射方案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90例茎突后间隙受犯的鼻咽癌初治患者,第1段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第2段放疗采用耳前野加耳后野放疗.按第2段放疗耳后野不同照射时间、分次剂量随机分为3组:常规剂量组(n=30)、低剂量组(n=31)和后加量组(n=29).常规剂量组耳后野剂量为每次2Gy,与耳前野相隔6h后照射;低剂量组耳后野剂量为每次1Gy,与耳前野相隔6 h后照射;后加量组为耳前野照射结束后耳后野照射,每次剂量为2Gy;3组耳后野放疗剂量为10~20 Gy,放疗总剂量为肿瘤量(DT)68~80Gy.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后加量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3.3%、90.3%和82.8%,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耳炎发生率分别为71.9%、47.4%和44.4%,Ⅲ~Ⅳ级口腔粘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28.8%和17.2%,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或后加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为<0.05),但低剂量组与后加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耳后野低剂量或后加量放射治疗方案的疗效稳定且毒副反应较低.

    作者:吴华;余忠华;陈梓宏;杨志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烧伤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病人合并大面积烧伤是目前烧伤治疗和护理的难点之一.我科运用护理程序对1例糖尿病人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收到了预期效果.

    作者:罗培寿;郑爱林;魏美莲;黄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胆维他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胆维他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5例确诊为急性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传统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传统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胆维他,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胆维他治疗各种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胆维他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的利胆保肝药物.

    作者:黄文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8 例心肺脑复苏成功的体会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心肺脑复苏成功的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5例),银环蛇咬伤2例,安定中毒2例,溺水2例,电击伤2例,气管异物1例),抢救方法除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肾上腺素、电击除颤、利多卡因、碳酸氢钠、脱水等常规措施外,对4例心跳骤停时间超过5min者加用了硫喷妥钠静滴,对3例中枢性高热者加用4~8℃生理盐水(冰盐水)静滴.结果:肾上腺素所需的剂量为1 mg者12例,3 mg 5例,5 mg1例;4例加用硫喷妥钠和3例加用冰盐水静滴的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在心肺脑复苏的救治中,尽快恢复心跳,及时静脉滴注硫喷妥钠和冰盐水可能是保护脑功能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鹤龄;唐飞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