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重型颅脑伤

段晓霞

关键词:亚低温, 地塞米松, 特重型颅脑伤
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重型颅脑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结果:7例治愈,1例伤残(植物生存),4例死亡,治愈率为58.3%,死亡率为33.3%.结论:亚低温加大剂量疗法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0.0±256.0) mg/L vs(61.0±7.3) mg/L,t=5.65 P<0.001];12例完全缓解者缓解后血清IL-6水平较缓解前明显降低[(80.2±10.0) mg/L vs(310.6±45.0) mg/L,t=17.27 P<0.001].结论: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可以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

    作者:陈永振;林斌;汤斌;陈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创伤性休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创伤性休克患者43例(创伤休克组)、创伤非休克者40例(创伤非休克组)及正常对照30例(对照组)血清中VEGF的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的(12.32±4.18)ng/L相比,创伤非休克组及创伤性休克组VEGF水平明显上升,分别为(67.35±25.22) ng/L、(153.41±28.18) ng/L,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2)创伤性休克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创伤非休克组(P<0.01).(3)随创伤休克的病情加重,VEGF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结论:创伤后VE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创伤性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尹作文;李冰;赵中江;赵家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症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重症脑出血138例分别按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GCS评分、是否有中枢性高热、脑疝、是否合并肺部感染以及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分组,对各组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8例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56例,其出血率与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评分、中枢性高热、脑疝、肺部感染有关.结论:在重症脑出血的治疗中要重视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特别是对脑出血量大于50 mL、有中枢性高热及脑疝的重症脑出血患者.

    作者:朱海清;叶斌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 82例,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应用恒速泵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750 U/h),持续48 h后,予速避凝0.4 mL于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持续5~7 d,注射小剂量肝素的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持续3 d;对照组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持续3 d.结果: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心性死亡、并发症(急性心梗后再梗死、心律失常、泵衰)较少(P<0.05);治疗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至对照的1.5~2.5倍(P<0.01),出血情况少;治疗组无1例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小板明显减少.结论: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AMI,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陈海坚;颜景信;罗建文;朱秀龙;邓红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1例脑外伤后脑疝合并脑梗死的诊治分析

    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例报道日益增多,但外伤后脑疝合并脑梗死的报道不多.我院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脑疝术后早期合并脑梗死11例,为交流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聂郁林;曹乐胜;蒋争鸣;邹世才;姚力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种耳后野放疗方案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耳后野照射方案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90例茎突后间隙受犯的鼻咽癌初治患者,第1段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第2段放疗采用耳前野加耳后野放疗.按第2段放疗耳后野不同照射时间、分次剂量随机分为3组:常规剂量组(n=30)、低剂量组(n=31)和后加量组(n=29).常规剂量组耳后野剂量为每次2Gy,与耳前野相隔6h后照射;低剂量组耳后野剂量为每次1Gy,与耳前野相隔6 h后照射;后加量组为耳前野照射结束后耳后野照射,每次剂量为2Gy;3组耳后野放疗剂量为10~20 Gy,放疗总剂量为肿瘤量(DT)68~80Gy.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后加量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3.3%、90.3%和82.8%,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耳炎发生率分别为71.9%、47.4%和44.4%,Ⅲ~Ⅳ级口腔粘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28.8%和17.2%,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或后加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为<0.05),但低剂量组与后加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耳后野低剂量或后加量放射治疗方案的疗效稳定且毒副反应较低.

    作者:吴华;余忠华;陈梓宏;杨志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光疗加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光疗加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患儿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光疗加退黄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单纯光疗,连续5 d.结果:实验组的黄疸消退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P<0.01),且黄疸消退一半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光疗的基础上加服退黄汤有利于缩短胆红素血症的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陈召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口腔固定正畸与前牙修复

    目的:探讨一种适应性广、疗效佳的治疗牙列缺失或牙齿形态异常伴牙列不齐者的手段.方法:采用固定正畸与前牙烤瓷修复联合治疗32例.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经正畸治疗后,咬合关系更佳,而且牙齿排列整齐;进行固定烤瓷冠(桥)修复,可更好地恢复前牙外观及全牙列的咀嚼功能.

    作者:莫如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烧伤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病人合并大面积烧伤是目前烧伤治疗和护理的难点之一.我科运用护理程序对1例糖尿病人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收到了预期效果.

    作者:罗培寿;郑爱林;魏美莲;黄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与转移的关系

    目的:从影像学表现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转移潜在可能性.方法:1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术前全部进行CT常规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及瘤周组织进行评价、分级;CT表现与病理结果以及患者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肿瘤直径大于3 cm者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3 cm以下者;(2)重度增强发生转移的可能性明显高于轻中度增强;(3)出现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和病灶周围肿瘤血管者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无上述表现者.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可从HCC肿瘤大小、增强程度和一些增强CT表现来判断肿瘤是否发生潜在转移.

    作者:唐震;巫北海;韩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外伤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肝外伤65例的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住院天数24.8 d,治愈50例(77%),好转2例(3%),死亡8例(12%),转院5例.结论:肝外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术式.

    作者:汤月良;黄延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加强对老年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0例,死亡5例,痊愈率为76.9%.结论:要重视老年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因其临床及X线表现无特异性,在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疗效不佳情况下,应及时进行真菌检查(涂片或培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邹天士;陈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记物和转氨酶与肝脏组织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学的关系.方法:543例40岁以下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10例(ALT正常,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B组95例(ALT升高,大三阳);C组179例(ALT正常,HBsAg、抗HBe阳性、抗HBc均阳性而HBeAg阴性,简称小三阳);D组59例(ALT升高,小三阳).全部患者均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检查;对各组病例的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LT异常组肝内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较ALT正常组严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比较,炎症程度差异无显著性(Hc=0.4327,P>0.05);而纤维化程度小三阳组较大三阳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Hc=7.008,P<0.01).组间两两比较:在炎症程度方面,除A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纤维化方面,除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0.001).结论:ALT正常的HBV感染者,肝内也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改变,及时行肝活检对了解病情及指导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赵延龙;杨柳明;吴志荣;岑卓英;王华;徐克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8例术前术后的护理

    为了使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非药物治疗下达到排卵的目的,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为3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双侧卵巢打洞术多点烧灼穿刺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废存问题的探讨

    目前在普通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在高校重组浪潮的冲击下,高校系资料室何去何从,已成为广大资料室工作人员教师所关注的话题.笔者通过对系资料室的服务功能、特点和与图书馆工作的区别等进行剖析,以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废存问题.

    作者:梁焰;陈海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精子卵细胞显微注射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17个周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单精子卵细胞显微注射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单精子卵细胞显微注射法.结果:在17例患者的17个周期中,共获6例妊娠,妊娠率达35.3%.结论:对由严重男性因素引起不育的患者应用单精子卵细胞显微注射技术要比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获得更好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马文敏;童国庆;郭晓玲;谢庆煌;吴雪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寻求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较佳方法.方法:重度宫颈糜烂15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α-干扰素栓、波姆红外光、波姆红外光配合α-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疗效和副反应.结果:α-干扰素栓组一疗程治愈率为0,总有效率76.0%,副反应极少,无阴道排液和脱痂出血现象;波姆红外光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为90.4%,总有效率100.0%,术后阴道排液量较多、时间较长,脱痂出血量较多;波姆红外光配合α-干扰素栓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为94.4%,总有效率100.0%,术后阴道排液量较少、时间较短,脱痂出血量减少、时间较短.结论:波姆红外光配合α- 干扰素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较好,阴道排液量较少、时间较短,脱痂出血量较少、时间较短,为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较佳方法.

    作者:姚招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76例CCC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A组(0-3岁)、B组(4-14岁)作比较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A组的黄疸、白陶土大便明显高于B组(P<0.05),腹痛以B组为多(P<0.05),腹部包块、发热则两组无明显差别;两组三联征仅占13.2%.(2)肝硬化率:A组为50%,B组为17.4%,差异有显著性(P<0.05).(3)误诊率:A组(40.0%)明显高于B组(13.0%)(P<0.05).结论:掌握婴幼儿CCC的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率及肝损害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曾海锋;张明;黄擎雄;冯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31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米索前列醇组(米索组)162例,在胎头着冠后立刻给予口服米索600 μg,催产素组156例,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刻给予子宫体部注射催产素20 IU.结果:米索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催产素组[(7.2±3.9) min vs (9.9±3.9)min];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催产素组[(160.4±73.4) mL vs (240.3±103.4)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对预防产后出血优于催产素.

    作者:陈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舌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为研究舌鳞状细胞癌(SCC)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舌鳞癌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化学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 NQO)给水饮用法,对20只SD大白鼠舌粘膜进行诱癌实验,观察肿瘤诱发情况.结果:至32周时,20只大鼠有14只出现高分化鳞状细胞癌,3只为原位癌;余3只为轻、中度异常增生.结论:以饮水给4 NQO能成功地建立舌癌的动物模型.

    作者:李文荟;周磊;耿华欧;蔡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