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重视中药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郑乐怡

关键词:炮制, 中药调剂学
摘要:炮制是我国一项传统技术,重视炮制以提出高药物临床疗效不可忽视,规范合理的中药炮制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保障,但目前临床上出现一些炮制不规范药品配方,为引起重视,笔者浅淡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需要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使用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如草乌甘草、黑豆煮或蒸的处理,毒性大为降低;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降副作用。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演变为极瘤型麻风1例

    患者,男,36岁,农民。1986年主诉与农药接触后3个月自觉四肢软弱无力,上臂内侧及两大腿先后出现斑块,门诊按“接触性皮炎”、“结节性脂膜炎”治疗未见好转,遂到我院皮肤专科求诊。体查:心肺、肝、脾无见异常。麻风专科检查:双臂内侧皮疹浸润,两大腿和臂部见碗口大皮疹,色棕褐至桔红,外缘模糊,内缘明显,皮疹部位皮肤感觉减退。细菌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界线偏瘤型麻风。给予RFP+DDS联合化疗。因患者无家族史,接触史不详而否认麻风,用药不规则,提早结束疗程。1989年9月,患者两小腿内侧麻木发胀,皮肤局部红肿,温度较高,伴有痛不欲生之苦再度求诊。体查:一般检查无异常。麻风专科检查:面部、四肢、胸腹、背部及臀部可见高出皮肤黄豆至核桃大小的结节及散在淡红浅色斑,量多面小,分布广泛对称,斑疹边缘模湖不清,部分斑疹中心发红,出现浸润。皮损部位感觉轻度减退,毳毛未见脱落。周围神经检查:嘴唇厚,耳垂肥大,双侧耳大神经及面神经均匀轻度增粗,双侧腓总神经中度均匀粗大,压痛不明显,功能正常。四肢无畸形,痛触觉稍迟钝。细菌学检查:抗酸染色镜检(抗酸杆菌5+),细菌指数3.6,形态指数16%。病理学检查:表皮萎缩,表皮下有一条“无浸润带”,真皮被巨噬细胞肉芽肿改变,淋巴细胞少而散在,细胞泡沫型,有大小空泡形成,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浸润面积4%。病理诊断:极瘤型麻风。综合临床、病程、皮肤查菌结果确诊:极瘤型麻风。 讨论:患者原患有界线类偏瘤型麻风,因无家族史否认传染源的存在而拒绝麻风治疗。麻风病皮损与皮肤病症状相似,特别是麻风病基本被消灭,个别病例被忽视,耽误治疗。麻风病除皮肤损害外,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泛发性结节,毳毛、眉发脱落等症状。麻风病患者经有效化疗后可以发生逆向反应,但未治疗或无规则治疗会向极型演变,受累损害的器官数目就愈多,病变也愈严重。本例病期3 a,由于治疗不规则,由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缓慢演变为极瘤型麻风。

    作者:张凤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抗冻剂对深低温保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冻剂渗透压对深低温冻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牛角膜随机分两组,分别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20%人血清白蛋白(HSA)即对照组及二甲基亚砜(DMSO)+CPTES即实验组溶液配制的抗冻剂采用二步平衡法冻存,观察两种方法对复温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存活率、细胞均匀性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等的影响。结果:使用CPTES溶液配制抗冻剂冻存的细胞密度及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细胞均匀性与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优。结论:CPTES溶液配制抗冻剂有助于改善冻存的细胞活性。

    作者:吴斌斌;黄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Excel制作实验室质量控制图的方法

    以往实验室的质控图,往往是手工制作,工作量大,尤其是当质控项目较多时,显得比较烦琐。而Excel具有强大的图表功能,可自定义选项多,图形制作很灵活,利用Visual basic(VBA)的宏记录功能,便可使一般不懂或者不很懂编程的实验室人员都能用电脑自动生成质控图,现将其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1 模板制作的方法1.1 基准数据录入 录入20次基准质控结果值[1]。1.2 计算质控线指标 L-J质控图(图1)和Monica质控图(图3)计算均数、标准差,再计算出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的坐标值,并用公式生成均数、上警告线、下警告线、上控制线、下控制线列等;累加质控图(图2)为差值及差数累加值等。

    作者:陈玉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癌术后行PC方案化疗的护理措施与体会

    卵巢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威胁大的疾病,但随着化疗方案的逐渐完善,卵巢癌的5 a生存率已得到明显提高。我科1996年7月至2000年10月间共30例卵巢癌患者应用手术加PC方案化疗,效果满意,现就其护理措施及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年龄11~67岁,平均年龄(39±8)岁。顺铂单次剂量100 mg加入0.9%(9 g/L)生理盐水1000 mL腹腔内注入,然后予环磷酰胺600 mg用0.9%生理盐水40 mL稀释后静脉慢注。每个疗程第1天给药,用后水化3 d,间隔3周重复一个疗程。30例患者中生存1 a 30例(100%),生存2 a 25例(83.3%),生存≥3 a 17例(56.7%)。 2 护理2.1 化疗护理2.1.1 腹腔穿刺一般在下腹两侧直接穿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灌入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如病人面色苍白、腹痛剧烈,应立即停止注药。药物灌入腹腔后,多协助病人更换体位,使药物在腹腔内均匀分布,提高疗效[1]。同时注意观察腹腔穿刺部位有无渗液,如有渗液,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作者:邱锡坚;郭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特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肿瘤患者股骨粗隆部病理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病理骨折的保肢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特制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例肿瘤患者股骨粗隆部病理骨折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1~1.5 a随访,按Charnley评分标准,活动度达190°~240°,总评分为13~17分。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粗隆部骨瘤样病损及低度恶性肿瘤等的治疗,能减少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肿瘤患者晚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春辉;陈日景;冯贵新;吴养;冯燕翔;李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疼痛注射疗法不良反应的分析与护理

    注射疗法是指对引起疼痛及发病病灶和相关部位进行直接注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作者从本院疼痛门诊诊治病人中,随机抽取颈、腰、关节、四肢疼痛患者各300例,就其注射部位和出现反应的时间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护理措施。 1 一般资料 注射药物为2%利多卡因2~5 mL加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25 mg、维生素B12 500 μ g、加维生素B6 100 mg、生理盐水5~10 mL。1 200例疼痛注射疗法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128例,发生率为10.7%。128例不良反应中,男65例,女63例,年龄18~62岁。其中颈部注射者52例,占40.6%;腰部注射者36例,占28.1%;关节注射者28例,占21.9%;四肢注射者12例,占9.4%。患者执行注射疗法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慌、出汗、四肢冰凉、恶心等,21例表现为呕吐、心悸、气促、脉搏缓细、血压下降,甚至舌或唇麻木,耳鸣、复视、寒颤,3例出现惊厥。注射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不一致,其中注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5例,占3.9%;注射后5~10 min发生84例,占65.6%;15~20 min发生26例,占20.3%;超过30 min发生13例,占10.2%。 2 护理措施2.1 心理护理 由于注射疗法与一般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法不同,初诊者对此治疗方法比较陌生,往往对注射部位和药物产生疑惑之余,更多的是担心注射时的疼痛度和疗效、副作用等。针对患者的忧虑和恐惧心理,注射前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明治疗的意义和常见不良反应,使病人有心理准备,或介绍复诊病人言传体会,从而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主动配合治疗。2.2 一般护理 本组注射疗法患者中,有10.7%病人出现不良反应,且多在注射后5~10 min发生。对于血运丰富的部位,如颈部,药物易经注射部位的血液快速吸收而诱发惊厥。因此,在治疗时,应使用安全剂量的局麻药,防止药物进入血管。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询问注射时的感觉,特别是体质虚弱和饥饿者。对颈部注射者,如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时,应警惕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如惊恐、突然入睡、多语、肌肉抽搐等,发现异常,及时停药紧急处理。每次注射疗法后应让病人采取适当体位休息30~60 min,利于观察和护理。

    作者:汪广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人胆石症并发感染167例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老年人胆石症并发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67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胆石症并发感染患者的诊治与转归作分析。结果:本组167例中行非手术治疗98例(死亡15例),手术治疗69例(死亡5例);主要表现有:(1)右上腹饱胀与压痛(占88.4%)、右上腹疼痛(占85.3%)、发热(占63.5%)、白细胞升高(占70.3%)。(2)伴随疾病多,伴心血管疾病占52.7%,呼吸系统疾病占31.7%,泌尿系统占28.7%,糖尿病占17.9%;(3)低血钾占82.6%,酸中毒占73.6%;(4)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结论:65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症并发感染临床常不典型,但右上腹疼痛与压痛、发热和白细胞升高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特别是急性发作时;高龄决非手术禁忌证;不典型病例应行B超与血常规动态、腹平片、腹穿检查,以将误诊减少到低程度。

    作者:赖进光;李振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癌抗原125和乳酸脱氢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癌抗原125(CA125)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卵巢恶性肿瘤及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CA125和LDH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CA125、LDH含量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P<0.01),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CA125和LDH含量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CA125和LDH 对卵巢肿瘤的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雪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体会

    目的:提高脑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水平。方法:对经手术或数字或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病理证实的32例AVM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择期手术切除(包括栓塞后手术5例),10例急诊手术切除AVM及清除血肿,6例经栓塞加г-刀或X-刀治疗,2例经单纯г-刀或X-刀治疗,保守治疗2例。32例中22例完全恢复工作能力,6例部分恢复工作能力,2例遗有部分肢体功能障碍,2例死亡。结论: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AVM,可分别采用栓塞加放疗、栓塞加手术治疗;而急性血肿者,为挽救患者生命多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切除AVM。

    作者:伍益;黄鸿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脓肿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B超引导介入治疗肝脓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住院的各种肝脓肿病例,使用惠普IMAGE POINY彩色超声显像仪引导和专用穿刺架及凸阵探头介入脓腔抽脓(液)、注药,记录各种数据,观察效果。结果:10例肝脓肿病例中9例是单腔,1例是多腔;脓腔≤5 cm 1例,5~8 cm 5例,≥8 cm 4例;分布于右前叶5腔,右后叶4腔,左外叶1腔,左内叶2腔;阿米巴性7例,细菌性3例,全部病例均治疗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日,阿米巴为8.5 d、细菌性为7.5 d。结论:B超引导下介入穿刺抽脓、注药治疗肝脓肿有准确度高、效果好又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可缩短疗程及住院期。

    作者:陈雪松;侯佩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住院信息系统在住院病人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评价计算机住院信息系统对住院病人管理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计算机住院信息系统(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应用前准备)对住院病人的入、出院和转科手续、病人住院动态报表和预交金及计帐审核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结果:计算机住院信息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后,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常用信息词典化,避免了原先手工操作中常易出现的错误,医疗质量明显改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有效地堵塞了计价收费管理上的漏洞,避免了人情费及滥收费现象;节时省力、服务透明化,病员反应良好,社会效益显著。结论:计算机住院信息系统的使用,对提高医院住院处的工作效率,尽快实现新形势下住院病人管理模式的转换提供了条件。

    作者:王昱;杨伟奇;林小田;刘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方法:14例经输尿管镜取石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口损伤2例,输尿管穿孔或粘膜严重损伤10例,粘膜脱垂1例,粘膜袖状剥离1例。结论:进镜不当、强行操作、盲目抽插导管、碎石杆操作不慎、使用套石篮不当、未置输尿管引流是输尿管损伤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锋;钟文智;刘统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其空腹及服糖后1、2 h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并于高血压患者每天1次服福辛普利10 mg(或20 mg)降压治疗 4周后作相同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别;但服糖后的血糖及血胰岛素以高血压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患者用福辛普利治疗后,服糖后1、2 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服糖后1、2 h血糖胰岛素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

    作者:凌文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改良一次性吸痰管治疗气胸5例

    气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造成纵隔摆动而致死,但若能及时排气可迅速挽救患者的生命。笔者采用改良一次性吸痰管治疗自发性气胸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岁~30岁)均为自发性单纯性气胸。操作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拔掉一次性输液管上的输液针头,换套一次性吸痰管(上海祥盛医疗器械厂产品,标准号 Q/AHWAI-1993)的粗端(带活塞),输液管另一端硅胶管直接插入盛有250 mL灭菌生理盐水的500 mL输液瓶中,作水封引流瓶(瓶塞上要插针头排气)。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作一0.5 cm切口置入一次性吸痰管细端,见引流瓶中有气泡排出为有效。结果:5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时间为4~6 d,无一发生胸膜粘连、肺不张及感染,其中4例第3天拔管,1例第4天拔管。

    作者:陈俊生;陈意强;肖柳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肿瘤专科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肿瘤专科门诊的病人绝大多数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了做好心理护理,笔者自1997~1999年对来我科就诊的病人1 118人次,根据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初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1.1 初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癌症病人被告知诊断和病情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强烈的思想反应,如:(1)悲伤与震惊:由于很多病人得知癌症晚期治疗效果差,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悲伤和震惊[1],产生觉得自己时日无多的心理障碍;(2)焦虑不安:由于发病突然,思想上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3)恐惧害怕:得了癌症本来就有恐惧害怕,加上对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方法不够了解,在医院陌生的环境里和很短的时间内要接受那么多平时不熟悉的医疗性操作,更容易产生恐惧和害怕心理。(4)信心不足:有一部分病人谈癌色变,一旦自己被确诊为癌症,就主观认为是难以治好了,产生放弃治疗的心理,或少数老年病人由于家庭环境和癌症的折磨等原因,拒绝治疗。

    作者:陈艺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联体活婴B超误诊1例

    孕妇,30岁,孕1产1;孕38周,因腹痛伴阴道流血50 min到我院急诊并收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及心肺检查正常,血压16/11 kPa。腹隆、腹部凹陷性水肿。B超检查:双头位、双活胎、胎心率分别为140次、145次,律整,双顶径8.5 cm、8.4 cm,胎盘位于后壁,厚径3.0 cm,无钙化,羊水暗区直径大5.3 cm,羊水中未见光点回声。于次日下午3时30分出现规则宫缩,合并妊娠水肿而送手术室行剖腹取儿术,术中取出一联体双女活婴,呈重度窒息,经吸痰、吸氧、脐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及洛贝林后自然啼哭,因婴儿畸型家人放弃治疗。术后联体婴进行超声检查:超声多普勒示共一心脏,各房室大小正常,房间隔及室间隔连续性好,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腹部B超示共一肝脏,内均匀光点,血管显示清,余内脏显示不清楚。 联体婴国内外均罕见报道,本例B超报告未能诊断,主要原因有:(1)超声医生经验不足;(2)由于操作过程不细致而忽略。

    作者:江三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基因诊断中DNA序列的快速检测法

    目的:探讨一种DNA测序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用纯化试剂盒对PCR产物进行纯化,然后用310自动测序仪测定DNA序列。结果:准确测定了一长度为106 bp的DNA序列。结论:本方法不但有快速、简便和准确的特点,尤其还对短片段的DNA更显优势,很适合于临床基因诊断中的测序。

    作者:刘勇军;叶光明;祝其锋;周新;贺小玲;陈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鼻咽癌中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鼻咽癌组织细胞中E-cadherin(上皮钙粘附素)及β-catenin(β环连素)的表达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鼻咽癌组织细胞中E-cadherin、β-catenin及bcl-2基因表达,计算各例的阳性表达率,通过非参数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E-cadherin、β-catenin和bcl-2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74例鼻咽癌中E-cadherin72例显示不同程度阳性表达,73例表达β-catenin,bcl-2在65例中显示不同程度阳性表达,阳性率皆为5%~100%不等。经检验,bcl-2中位阳性率明显低于E-cadherin及β-catenin的中位阳性率(Z=-3.021,P=0.003;Z=-3.263,P=0.001),且随着E-cadherin及β-catenin阳性率增高而减低。其中,24例伴有胞浆β-catenin阳性表达的鼻咽癌中,bcl-2表达明显低于非胞浆表达组(Z=2.017,P=0.014)。结论:鼻咽癌中E-cadherin的增强表达可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在调节bcl-2基因的表达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储兵;季明芳;曹世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绝经前后妇女雌激素和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绝经前、后妇女血清雌激素和血脂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45~54岁绝经前、后妇女88例分为两组,即绝经前组40例与绝经组48例,分别检测血清雌激素和血脂水平,并观察两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绝经组雌激素(E2)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组,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明显高于绝经前组;绝经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绝经前妇女雌激素水平与TC、TG、LDL-C呈明显负相关。绝经后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TC、TG、LDL-C明显升高,冠心病发病增加,提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减少,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衡;揭育丽;袁汉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功能红外治疗仪治疗尖锐湿疣7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功能红外治疗仪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145例分为2组,治疗组75例以局部麻醉后,根据皮损大小和不同的发病部位选择适当的探头和凝结时间进行接触加压治疗;对照组70例用二氧化碳激光烧灼治疗。结果:治疗组75例患者中治愈64例,显效5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本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是较好的一种尖锐湿疣的外治疗法。

    作者:罗维丹;周先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