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修;王文艳
近年来,结核病有上升趋势,结核杆菌虽可侵犯机体各个器官,但以侵犯肺、淋巴结、肾、膀胱、骨骼、肠多见,而发生在阑尾则罕见.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萍;朱建萍;刘晓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提高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和手术记录结果或保守治疗复查.23例均为平扫.脾破裂23例;并脾包膜下血肿5例;并腹腔积血3例;并发症11例.结论:典型CT征象:(1)脾形态失常、实质密度不均,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脾破裂有较多并发症;(2)CT增强扫描在脾破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远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女36岁.以宫外孕致重度失血性休克入院,急行剖腹探查止血术.
作者:寇建敏;吴春换;李冬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横断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大密度投影法(MIP)、曲面重组法(CPR)和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技术重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三维图像.结果:实现了多个观察面,立体的,接近解剖,仿真的,更形象和直观的影像学信息,充分的满足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求.
作者:盛成皿;田贵森;聂俊杰;王巍;陈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腹腔脏器疾病的确诊及介入(灌注)治疗、出血点的寻找、血管的狭窄、畸形等病变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00-2002年以来腹腔介入161例共425条血管造影资料,现根据其造影效果满意程度,进行选择比较.结果:后确定腹部脏器血管佳有效剂量.结论:高质量的开展介入放射工作,需对造影工作过程中,准确掌握各支血管注射剂量,就操作中注意事项及操作常规提出必要的对策.
作者:赵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35岁.因停经39+2周、见红14小时入院.患者5年前因臀位行剖宫产术,孕6+月时发现肾积水、肾结石,因无临床症状未治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较好,T36.9℃,P 82次/分,R 18次/分,BP 130/70mmHg,心肺正常,肝脾未及,产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96cm,胎位LOA,胎心142次/分,先露固定.
作者:王俊红;宋慧;丁孝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思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往往需要终生治疗.而胰岛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针对病人对胰岛素治疗的不同心理,进行了以下分析并施以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冯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吞咽困难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食管本身病变引起的食管狭窄,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食管外病变引起吞咽因难.X线钡餐食道造影的检查为临床提供了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晓红;冯守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50例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鼻窦病变的范围、密度以及窦壁的骨质改变.结果:①霉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多局限于单侧,以上颌窦多发,②窦腔软组织块影内散在斑点状,星芒状钙化,③霉菌性鼻窦炎受累鼻窦窦口多数明显扩大,邻近正常结构受压移位或消失,④受累鼻窦窦壁骨质增厚硬化,可见骨质吸收或破坏.结论:鼻窦窦腔软组织影内散在不规则钙化是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特征性表现,窦壁骨质增生、硬化在霉菌性鼻窦炎时多见,有骨质吸收破坏时应与上颌窦癌等病变鉴别.CT检查的价值在于确定病变的范围及病变的程度,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作者:王丽荣;冯柏林;商忠权;汪静贤;白莉;吕世河;王晶;陈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0例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重点观察肿瘤部位、内部密度、分隔、瘤壁、软组织成分.结果:40例卵巢恶性肿瘤术前37例明确定位、定性诊断.肿块表现为骨盆内不规则软组织影,92%直径>5cm,81%为囊实性,边缘不规则,78%可见分叶,8%可见钙化,病灶实性部分见明显不均匀性强化.转移表现多为腹水及临近器官结构受侵.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卵巢恶性肿瘤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巨大儿分娩致产伤临床已不少见,现将我院遇到的二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春杨;马丽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介入治疗术对肝、肾囊肿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以提高治愈率.方法:经US或CT或MRI发现的158例188个肝、肾囊肿,在CT引导下穿刺经负压吸引后,放置引流管,注入无水酒精进行硬化治疗术,其中单发166例,多发22例.男72例,女86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58岁.经一次治疗35例,两次治疗80例,三次治疗22例.注入量10-62ml,留置时间10-15min.结果: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经CT或US随访评价,在经治疗的囊肿中,治愈率和有效率与随访的时间和治疗次数呈正比关系.经一次治疗的囊肿中,1月、6月、12月囊肿的消失率分别是41.3%、76.1%、82.6%,而经1-3次治疗的囊肿消失率分别是82.6%、92.5%、94.4%.结论:(1)CT引导下无水乙醇介人硬化术,治疗肝、肾囊肿的次数与囊肿的消失率呈正比.(2)肝肾的多发囊肿也适用硬化治疗术.(3)严格掌握适应症,按治疗原则进行,则会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宋世钰;王家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RCP及超声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32例,行MSCT、MPCP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超声总符合率78.1%,MSCT总符合率87.5%,MRCP总符合率78.1%.结论:MSCT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MRCP、超声为高,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孙松;汪军峰;李忠学;樊树峰;吴海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女17岁.因右大腿进行性疼痛,肿胀一月,近日加重,于2006年7月11日入院.患者一月前偶觉右大腿疼痛不适,症状较轻,未予重视,后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右大腿肿胀.查体T 36.8℃,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上肢及左下肢活动感觉正常,右大腿中段前外侧可及一约18×20×5cm肿物,质硬、明显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肿物表面皮肤未见异常,右髋关节屈、伸稍受限.右膝、踝关节活动正常,双足背动脉搏动可及.
作者:杨全山;黄少辉;伊静;仝淑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故障现象 透视时踩下脚踏开关发现显示器无信号,主机控制台、增强系统及显示器均有电源显示.
作者:张运福;汪海峰;王庆芬;张临凤;杨晓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孕妇27岁.孕8个月,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臀位,胎头双顶径8.7cm,颅骨光滑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胸部扁平,腹部膨隆,四肢短小;测股骨长约2.1cm,肱骨长约2.0cm,胫骨长约1.6cm,羊水深处约14cm.其双顶径相当于孕35周,股骨长仅相当于孕17周,二者明显不成比例.超声诊断:宫内单活胎,胎儿四肢发育短小畸形,羊水多.
作者:乔志敏;闫红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先心病畸形肺动脉反位实属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女,24岁,心悸气短,无力,就诊.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压:80/60KPa.
作者:马英杰;刘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经历了数十年的增感屏-胶片系统成像方式后,X线影像的数字化已成为本世纪医学影像技术中新、热门也是重要的技术进展.目前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MR、DSA、SPECT、数字胃肠以及数字乳腺等大量数字化影像设备,已形成数字化影像的发展趋势,使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在医院中应用为广泛、约占整个影像诊断成像来源70%的传统X线摄影,却尚未完全进入数字化成像家族.如何使这古老的传统摄影方法,尽快进入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大家庭,已成为影像科室数字化发展进程的首要课题.现通过我院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说明CR技术较增感屏-胶片系统的优缺点.
作者:磨海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注射液因其造影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被临床广泛运用于X线造影检查中.但在造影检查中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值得重视防范和减少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宁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PACS(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 system,简称PACS)是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医疗诊断水平与效率,代表着新时代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形象.PACS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H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的集成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及将来全院或全社会医疗网络化的需求等.HIS主要对全医院的病人信息,经费信息、物流信息进行管理,而在医院的医疗诊断工作中,PACS更具重要性.PACS发展已进入大型化、分布式时代.
作者:冯骥;梁存升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