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d∶YAG激光治疗鼻息肉30例

刘兵;王国庆

关键词:激光治疗, 鼻息肉, 治愈, 直接照射, 输出功率, 解剖层次, 基底部, 广基息肉, 光纤末端, 激光束, 光斑直径, 二次治疗, 粘膜下, 激光器, 骨组织, 鼻粘膜, 资料, 肉体, 切割, 切除
摘要:资料:鼻息肉患者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1~65岁。病程1~18年。  方法:Nd∶YAG激光器,波长1.06 μm,光纤末端输出功率30 W,光斑直径1 mm。鼻粘膜表 面麻醉10 min。对较小的鼻息肉,可直接于基底部切割其根蒂;对较大的息肉,激光束连续 照射息肉体部,使其逐渐缩小、变硬后,自根蒂部切除之;对广基息肉可直接照射,直至将 息肉破坏。处理息肉残基时应注意解剖层次,将光束与基底平行,不可破坏粘膜下骨组织 。  结果:一次治疗治愈11例,二次治疗治愈14例,三次治疗治愈5例。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O2激光切除阻生牙龈瓣48例

    1993年以来,我们用CO2激光切除48例下颌阻生牙龈瓣,结 果良好,全组病例均一期愈合。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48例中,男性40例,女性8例。年龄18~33岁,平均23岁。全组以下颌第三磨 牙垂直阻生、位置正、有上颌对■牙萌出和有咬■功能者作为治疗对象。其中远中龈瓣覆盖 ■面1/3者16例,1/2者24例,超过1/2者8例。所有病人均伴有反复发作的冠周炎,并于术前 用抗生素和口腔局部治疗,使炎症得以控制。  2.治疗方法 2%奴夫卡因作下颌阻滞麻醉。CO2激光治疗机波长10.6 μm,四关节臂, 功率0~30 W连续可调,聚焦光束,光斑直径0.3 mm,治疗功率密度4 285~5 714 W/cm2。麻醉后,显露口腔内下颌第三磨牙区。用口 镜牵拉开舌体作保护,将激光刀对准要切除的龈瓣远中边缘,作环状切开,深达磨牙冠面。 用镊子掀起■面处龈瓣将其完全切除,直至全部暴露下颌第三磨牙■面,并将远中牙龈作2 ~3 mm切除,以避免复发。术后连续3天短波紫外线照射创面,以减轻术后反应。  结 果  治疗后,第三磨牙冠■面均全部暴露,并使其发挥咀嚼功能。■面未再发生龈瓣覆盖,效果 良好。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  讨 论  1.适应证选择 本组病例均为垂直阻生,牙龈瓣覆盖,并上颌第三磨牙萌出,上下颌有对 ■功能。冠周炎发作时不宜作切除,炎症控制后方可施行手术。阻滞麻醉优于局部麻醉, 后者局部肿胀较明显,影响操作,延长手术时间。阻滞麻醉的麻醉较完善,术中病人配合好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多数病人术后反应轻,不需服用任何药物。  2.激光切除与手术切除比较 手术切除准备较复杂,消毒也需严格,术中出血较多,术后 局部肿胀、疼痛较明显,全身常需用抗生素及止痛药。手术切除后冠周炎复发率高,有的仍 须拔牙。激光治疗术前准备简单,调试好激光仪即可使用。如果采用阻滞麻醉,激光切除手 术时间短,仅需5~8 min,并可灵活掌握手术范围。术中无出血,术后局部肿胀疼痛反应不 明显,同时也降低了拔牙率。

    作者:陈金良;孔令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2激光治疗肛肠疾病244例

    资料:肛肠疾病244例,年龄15~59岁,男性197例,女性47例。其中混合痔76例,肛裂66例 ,肛瘘43例,血栓性外痔35例,内痔15例,外痔9例。  方法:患者取胸膝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加亚甲蓝行扩约肌及皮肤浸润麻 醉。CO2激光输出功率15 W,照射距离1 cm(若有出血点,照射距离延长2 cm),光斑直径1 ~4 mm,脚踏脉冲式输出。混合痔、内痔以中弯钳钳夹病变组织根部,沿血管钳下方顺序切 割。外痔、血栓性外痔直接汽化。肛瘘从外口开始切除或汽化瘘管,高位肛瘘则与挂线联合 治疗。术中注意以盐水纱布保护正常组织。一次切除的痔核不能超过3个。对肛裂以激光直 接汽化,但范围超过病灶0.5 cm。深度达到括约肌。术后理疗、坐浴。  结果:本组病例一次治愈率95%。二次治愈率100%。二次治疗者为多个混合痔不能一次切除 者和部分肛裂病例。

    作者:丛嘉;孙庆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254例临床总结

    资料:254例患者,年龄4个月至66岁。皮损面积1 cm×2 cm~8 cm×15 cm。颜色黑褐色至 兰黑色。  方法:Q开关Nd∶YAG激光机,波长1 064 nm,能量密度:光斑为2 mm 2者6~8 J/cm2,光斑为3 mm2者7.2~8.5 J/cm2;频率为10 Hz。局部常规消毒 ,从皮损的侧缘或下缘开始,缓慢移动手柄,使光束均匀发射到病变部位,着光部出现白点 即有少量血液渗出为宜。压迫止血后涂以薄层百多邦软膏。血痂脱落后外用海普林软膏每日 1~2次。每次治疗间隔3~6个月。  结果:254例中,共治愈104例,显效150例。其中2次治愈2例,3次治愈3例,4次治愈5例,5 次治愈7例,6次治愈18例,7次治愈30例,8次治愈36例,9次治愈3例。全部病例除4 例有轻度色素沉着外,余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李芍华;杨发枝;赵艳杰;姚军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基础研究——血啉甲醚与血卟啉衍生物吸收特性的比较

    目的 观察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MME)在鸡冠皮肤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EC )的吸收特点。方法 莱亨鸡12只,分为HMME组和血卟啉衍生物(HpD)组,每组6只。分别静脉 注射HMME或HpD 10 mg/kg,每隔10 min取血2.5 ml 和鸡冠皮肤组织2.5 g。培养新生儿脐带EC,培养液中加入HMME或HpD,孵育浓度分 别为20、40、60、80和100μg/ml,孵育时间为即刻、15、30、60、120、180和240 min。 采用荧光分析法 测定光敏剂含量,并绘制EC吸收光敏剂的浓度—含量和时间—含量关系曲线。结果 静脉注射HMME或HpD后,其血清浓度的峰值出现在注射后10 min,以后随 时间迅速下降,二者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HMME在鸡冠组织中的含量于注射后10 min显著高 于HpD(P<0.01),以后虽然下降速率较快,但在注射后8 0 min仍显著高于HpD(P<0.05)。培养EC可迅速吸收HMME 和HpD,30 min达峰值的89%以上;其吸收量与孵育浓度呈线性关系,对HMME的吸收量显著高 于HpD(P<0.01)。结论 HMME较HpD更容易被皮肤微血管EC摄取,这将有利于鲜红斑痣的治疗。

    作者:刘凡光;顾瑛;富秋涛;潘玉明;李峻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激光治疗

    目的 研究宫腔镜下诊断和Nd∶YAG激光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 门诊可疑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8例,其中主诉月经过多12例、不规 则阴道流血14例、经期延长8例、阴道排液1例及无临床症状3例。38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均 采用Nd∶YAG激光在宫腔镜下手术。激光功率30 W,光斑直径2 mm,照射时间1~5 min。经 宫腔镜操作孔置入石英光纤至宫腔,汽化切割息肉体部或息肉蒂部。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宫腔深度8.0 cm±1.5 cm(7~10 cm),手术时 间平均5.0 min±10.2 min。38例子宫内膜息肉激光汽化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无一 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治愈率为94.3%。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等随访1~3个月,宫腔内 赘生物均消失。结论 对诊刮不能明确或诊刮后仍有宫腔赘生物的患者,应行宫腔镜检查。Nd ∶YAG激光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汪清;陈敏;徐爱娣;丁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宫腔镜下Nd∶YAG激光治疗子宫纵隔与宫腔肌性粘连

    子宫纵隔,临床上易致早中期流产及不育。目前治疗子宫纵隔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经腹子宫 纵隔矫正术(Strassman手术),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微型剪剪去纵隔等[1]。宫腔粘连 常发生在人工流产术或自然流产刮宫术后以及产后出血刮宫术,表现为继发不孕、月经量明 显减少、甚至闭经或伴周期性腹痛。一般可用钝性分离,但对肌性粘连很难见效。我院门诊 采用宫腔镜下Nd∶YAG激光治疗子宫纵隔与宫腔肌性粘连共38例,方法简便,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子宫纵隔与宫腔肌性粘连病人38例。 其中子宫纵隔21例,术前经子宫输卵管碘油和盆腔气腹双重造影或B型超声诊断经宫腔镜确 诊。年龄24~32岁,平均26.8岁,自然流产史1~6次,流产时孕2~7月,其中1例2次妊娠7 月时胎死宫内。宫腔肌性粘连17例,其中中央型7例、周围型10例,均在宫腔镜下明确诊断 。9例术前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8例提示为宫腔粘连;余8例术前B型超声提示有粘连 3例。年龄26~40岁,平均32.6岁,有人工流产刮宫史1~4次,其中刮宫术后0.5年至10年 不孕14例,月经量明显减少5例,继发闭经1例。

    作者:陈敏;徐爱娣;丁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2激光治疗尿道肉阜10例

    资料:尿道肉阜患者10例,年龄30~56岁,均因尿道口出血就诊。  方法:CO2激光波长10.6 μm,功率10 W,连续输出,光斑直径0.2 mm。常规尿道口周 围消毒,0.25%利多卡因液病变周围浸润麻醉。沿肉阜周边用激光聚焦光束切除突出于尿道 表面的病损组织,并送病理检查。继之聚焦光束点状烧灼、汽化残留之病损,同时止血。术 后留置24F气囊导尿管2~3天,尿道口涂以金霉素眼药膏,每日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直至尿道口创面完全愈合。  结果:本组10例患者,病变切除彻底,术中出血少,半月左右创面愈合,术后无尿道口狭窄 ,随访半年无复发。

    作者:李红东;董梅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同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与大鼠脊髓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研究不同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损伤的大鼠坐骨神经后脊髓中生长相关蛋 白(GAP-43)的表达与激光功率和照射时间的关系。方法 172只雄性SD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 个激光照射组,每组42只。分别以功率为5、10和15 mW、波长810 nm的半导体激光照射激光 组大鼠神经损伤部位,每天1次,连续照射10天。照射后1、3、7、14、28、42和56天取鼠 脊髓用于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内GAP-43表达的变化。结果 半导体激光照射后第7天内各激光照射组和对照射组无明显差异。第14天 和第28天时15 mW激光照射组脊髓内GAP-43表达高于对照组。第56天时激光照射组较对照射 组脊髓内GAP-43表达稍低,而5 mW和10 mW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15 mW半导体激光照射可引起损伤神经后大鼠脊髓中GAP-43表达的 变化,对神经再生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而5 mW和10 mW半导体激光照射对损伤神经后大鼠中G AP-43表达作用不明显。

    作者:李玲;易南;王冰水;王晓莉;马虹;王建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宫颈疾病320 例

    资料:患者320例,年龄23~62岁;病程2月至25年。其中单纯宫颈糜烂216例、息肉42例、 纳博特氏囊肿6例、糜烂合并息肉36例、糜烂合并纳博特囊肿20例。宫颈糜烂中Ⅰ度69例、 Ⅱ度112例、Ⅲ度91例。宫颈息肉大小5 mm×5 mm×5 mm~50 mm×30 mm×20 mm。  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并拭净宫颈口粘液。开启Nd∶YAG激光器 ,使光纤末端输出功率为25~30 W。对糜烂用光纤准接触式依下而上扫描照射,使糜烂面凝 固变白,范围要超过病损2 mm;对广基息肉用光纤直接照射凝固,带蒂息肉用止血钳夹持蒂 部,持光纤从止血钳下切割,摘除息肉;对纳博特囊肿将光纤对准囊外壁持续照射,囊肿 萎陷后击穿囊壁,用镊子挤净囊内容物即可。糜烂合并息肉、纳博特囊肿者,要先治息肉、 囊肿,后治疗糜烂。  结果:糜烂痊愈261例,痊愈率96%(261/216+36+20);有效11例为4%,总有效率100%。Ⅱ~ Ⅲ度糜烂经2次治疗痊愈53例,二次治愈率26%(53/203)。息肉与囊肿均一次治愈。

    作者:吴彩霞;李宪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鼻息肉30例

    资料:鼻息肉患者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1~65岁。病程1~18年。  方法:Nd∶YAG激光器,波长1.06 μm,光纤末端输出功率30 W,光斑直径1 mm。鼻粘膜表 面麻醉10 min。对较小的鼻息肉,可直接于基底部切割其根蒂;对较大的息肉,激光束连续 照射息肉体部,使其逐渐缩小、变硬后,自根蒂部切除之;对广基息肉可直接照射,直至将 息肉破坏。处理息肉残基时应注意解剖层次,将光束与基底平行,不可破坏粘膜下骨组织 。  结果:一次治疗治愈11例,二次治疗治愈14例,三次治疗治愈5例。

    作者:刘兵;王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20例

    资料: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2~45岁。病程4~5年。   方法:患者取坐位,1%丁卡因肾上腺素(6∶1)表面麻醉5~10 min。Nd∶YAG激光波长1.06 μm,功率25 W,光纤直径0.5 mm。光纤对准鼻腔粘膜肥厚部位自后向前进行点状或带状 凝固,至粘膜表面变白。若有出血可用麻黄素棉片收敛止血。术后每天检查鼻腔有无粘连, 滴抗生素麻黄合剂,连续10天,一月内勿用力擤鼻涕,以防止出血。  结果:术后随诊3月,显效(鼻塞等症状消失,下鼻甲缩小或正常,鼻腔通气良好)12例,有 效(鼻塞等症状改善,下鼻甲正常,鼻腔通气尚可)7例,无效(术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1例,总有效率95%。

    作者:许川山;虞乐华;丁玲玲;张传富;唐建民;吴士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会厌囊肿32例

    资料:32例会厌囊肿患者,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6~63岁,病程12~78天。囊肿大小0 .3 cm×0.4 cm×0.6 cm~3 cm×3 cm×4 cm。  方法:脉冲Nd∶YAG激光,功率密度20 W/cm2,照射时间4 s。借助于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 ,暴露会厌囊肿。将光纤插入至囊肿基底部或蒂处,基底较广或囊肿较大者要间隔击射2~3 孔,孔径约2 mm。  结果:痊愈29例;复发3例,经再次治疗痊愈。总治愈率100%。

    作者:谢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四种治疗瘢痕疙瘩方法的疗效比较

    1987年4月至1998年4月,我们用四种方法治疗瘢痕疙瘩317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317例患者中男性201例,女性116例;年龄19~64岁。病程6月至20年。每例 病灶数目1~5个,平均2.6个。直径0.5~6.0 cm,厚度约0.1~0.3 cm。  2.方法 317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1)单纯CO2激光烧灼组。采用国产CO2激光机,波 长10.6 μm,输出功率0~30 W连续可调,光斑直径≥2 mm。0.5%~1.0%利多卡因浸润麻 醉,用生理盐水纱布垫保护正常皮肤。激光刀头距离病损0.5~1.0 cm,将光束对准病损 逐层烧灼。术中用盐水棉球逐层擦拭,以保持术野清晰,直至瘢痕组织烧灼殆尽,基底部呈 浅红色。治疗范围应覆盖整个病损。(2)CO2激光烧灼加浅层X线放疗组。在CO2激光烧灼 的基础上自第3日起实施浅层X线放疗,放疗的方法是每周5次,每次2 Gy,10次后改为隔日1 次,总剂量30 Gy。(3)CO2激光烧灼加得宝松针局部封闭组。在CO2激光烧灼治疗一月后 用得宝松针(上海先灵葆雅公司生产)在局部封闭一次。(4)单纯用得宝松局部封闭组。对瘢 痕较大不易做激光手术者采用得宝松针1~2支局部封闭,每月1次,直至瘢痕消失。

    作者:王晋英;杨靖华;宋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2激光切割术治疗舌系带过短6例

    资料: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20岁。主要表现为讲话吐字不清,舌运动障碍 。  方法:CO2激光,输出功率60 W。患者取仰卧位,舌下新洁尔灭消毒,术前10 min 1%丁卡 因舌下粘膜麻醉。左手垫无菌纱布将舌向上提起,充分暴露术野,将激光光斑直径调至1.5 mm左右,距舌系带1~1.5 cm进行汽化。切割的范围以舌尖前伸能达唇面齿龈的下缘及上 抬达上颚。术后不缝合,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口服抗生素7天。  结果:6例患者伤口均于7~10天内愈合,无一例感染。

    作者:高敏;王桂风;陈慧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2激光治疗皮肤病72例

    资料:72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24例;年龄6~86岁。病程半年至数年。其中寻常疣24例 ,丝状疣5例,尖锐湿疣4例,传染性软疣1例,各种痣类13例,文身10例,皮肤赘生物9例, 其他6例。皮损发生在上肢27例,头面部26例,下肢14例,其他部位5例。  方法:CO2激光医疗机,波长10.6 mm,输出功率0~12 W连续可调,光斑直径0.2 mm。 患者仰卧或坐位,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CO2激光头对准皮损处高点,距离0 .2~1.5 cm以功率为12 W的光束垂直沿皮损依次汽化,再用5~10 W功率光束对基底部位 扫描照射,消除残留皮损。治疗范围超出病灶周围1 mm,深度不超过真皮乳头层。术后创面 涂以1%龙胆紫或用创可贴包扎。  结果:随访3~6个月,71例1次治疗后痊愈,1例3次治疗后痊愈。

    作者:王桂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Nd∶YAG激光翼管神经阻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近三年来,我院在鼻内镜引导下应用Nd∶YAG激光行翼管神经阻 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 .5岁。全部病例中均有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等症状。鼻镜检查,鼻粘膜呈明 显水肿者13例,鼻粘膜呈苍白、充血或浅蓝色者27例。按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 记分6~8分。  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2%丁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将中鼻甲人工骨折 并向内测(鼻中隔侧)翻转以增宽手术进路。在鼻内镜引导下确定后鼻孔外上壁,以中鼻甲附 着部为标志,切开其后下方粘膜并向周围分离,寻找到半圆形的蝶腭孔。自 蝶腭孔插入一探针,深约0.5cm,即达翼管孔,触及孔内神经,以患者有痛感确定翼管神经后,撤 出探针。采用国产Nd∶YAG激光机,波长1.06 μm,输出功率0~60 W可调,光束直径0.5 ~0.6 mm。将光纤插入一特制之前端呈15°弯曲之金属导管,光纤头部露出管外约0.5 cm ,在鼻内镜窥视下,对准翼管开口,开启激光机。输出功率约30~40 W,连续照射,炭化 孔内组织,达到阻断翼管神经,并封闭其伴行的翼管动脉。骨蜡封闭翼管孔,明胶海棉填塞 中鼻道,中鼻甲复位。

    作者:宋昶群;孙昌木;魏政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激光治疗口腔疾病的临床观察

    我科应用脉冲HSM-ⅡYAG激光治牙机治疗口腔疾病患者168例, 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机械性能及参数 HSM-ⅡYAG激光治牙机是采用Nd∶YAG和He-Ne两种激光同轴输出的治 疗机。Nd∶YAG激光波长为1.06 μm,He-Ne激光波长为632.8 nm。光纤末端输出能量分 六档可调,50 mJ、100 mJ、140 mJ、180 mJ、230 mJ、250 mJ。激光脉冲频率分五档可调 ,分别为5、8、13、17、25 Hz。该机为间歇周期性工作方式。光斑直径1~2 mm。  2.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68例,男性59例,女性109例。年龄大79岁,小10个月。治 疗口腔疾病12种:牙本质过敏症81例(142颗牙齿);口腔溃疡19例,溃疡直径0.1~0.3 cm ;糜烂型扁平苔藓5例;牙龈成形及龈切除11例;牙龈瘤6例,瘤体有蒂,直径<2.0 cm; 粘液腺囊肿9例,无破溃,直径0.5~1.5 cm;唇及舌背部血管瘤9例,直径0.1~0.4 cm ;舌乳头状瘤6例,直径0.2~0.3 cm;根尖瘘道6例;冠周炎5例;拔牙创口止血4例;舌 系带修整7例。  3.治疗方法  (1)牙本质过敏症:用探针查明过敏区,用小棉球蘸取碘加淀粉之黑色糊剂(引发剂),涂抹 过敏区。激光能量 50 mJ、脉冲频率5 Hz。首先将光纤头对准过敏区牙面1~5 mm处,光纤 头由中心向外划圈式移动照射一遍后,再将光纤头接触牙面划圈式缓慢移动,根据过敏点大 小,预置频率20~300 Hz。用探针探查过敏区,敏感症状消失。如仍有过敏症状,可重复一 次。  (2)口腔溃疡、糜烂型扁平苔藓:激光能量140 mJ、脉冲频率13 Hz。光纤头对准溃疡糜烂表 面,距溃疡糜烂面1~5 mm处照射,由中心向外移动光纤头,照射30~60 s,至溃疡或糜烂 面呈现黄焦色为止。

    作者:郭树檀;陈红玉;陈沐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2激光治疗尿道肉阜20例

    资料:患者年龄40~65岁。病程3~15年。位于尿道外口旁者15例,环绕尿道口者4例,位于 尿道口底部者1例。乳头状瘤型10例,血管瘤型5例,肉芽肿型5例。肿物为黄豆至蚕豆大小 。呈鲜红色,质地脆易出血,有触痛,严重者小便时有灼烧感。  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肉阜基底部注射1%利多卡因麻醉。钳夹少量肿物组织送病 检。采用国产CO2激光机,功率≥30 W,光斑直径0.2 m。将激光对准肉阜底部进行切割 或汽化。若肿物较大,环绕尿道口者,则分二次治疗。术毕创面涂以红霉素软膏,洁尔阴液 坐洛,口服抗生素1周。  结果:术后18例症状消退,2例疼痛、尿频症状好转。术后无出血,全部病人排尿通畅。随 访6~12月,无1例复发。

    作者:王玲;陈群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激光切除尿道肉阜127例报告

    目的 探寻一种简单、安全的尿道肉阜治疗方法。方法 对127例尿道肉阜患者在局麻下用CO2激光(功率12~15 W,光斑直径1 mm,功率密度1 528~1 910 W/cm2)在门诊 行尿道肉阜切除术或直接汽化。结果 患者术中、术后出血少,伤口愈合良好,无其他合并症,术后症状恢复 好,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 激光切除尿道肉阜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较,效果良好,无明显副 作用,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袁久洪;李元德;龚卓;虎丽军;王勉镜;徐峰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辅以低能量红激光照射的近远期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内低能量红激光照射的安全性及近远期临床结果。方法 29例病人35支血管,AHA/ACC病变分型:A型4处、B型15处、C型16 处。16处接受De novo支架植入,14处因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后夹层或治疗结果 不理想接受支架植入,3处为支架再狭窄重复PTCA,另2处单纯接受PTCA。冠状动脉内低能量 红激光照射在介入治疗成功后进行,激光波长650 nm,每个部位照射功率10 mW,照射时间1 min,连续照射3次,每次间隔1 min。随访2年。结果 参照血管直径为3.15 mm±0.56 mm,平均病变长度21.52 mm±18.25 mm,支架或球囊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17 mm±0.29 mm和26.81 mm±11.34 mm,激光球囊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11 mm±0.24 mm和25.43 mm±5.60 mm。技术成功率 100%,激光照射后血管直径狭窄由术前的(86.49±11.01)%降至(13.11±7.89)%(P<0.0001),小管腔开放直径(MLD)由术前的0.42 mm±0.39 mm 增加到2.56 mm±0.47 mm(P<0.0001)。1例病人因植入支 架后侧枝闭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成功率96.6%。随访期内7例病人有心绞痛复发(24. 1%)。11例13支行血管造影检查,4支(30.8%)发生了再狭窄(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2 例接受了靶病变重复PTCA。2例因其他病变进展,1例接受PTCA,1例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术后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加低能量红激光照射是安全的,它的远期临床效果是 可以接受的,但因病例数太少,尚不能证实低能量红激光照射能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的再狭窄率。

    作者:郭丽君;郭静萱;毛节明;陈凤荣;李伟联;张福春;牛杰;李海燕;陈明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光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