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Nd∶YAG激光翼管神经阻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宋昶群;孙昌木;魏政平

关键词:鼻内镜下, 激光机, 神经阻断, 术治疗, 变应性鼻炎, 翼管神经, 中鼻甲, 粘膜表面麻醉, 输出功率, 患者, 蝶腭孔, 鼻粘膜,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探针, 手术进路, 肾上腺素, 人工骨折, 平均年龄
摘要:近三年来,我院在鼻内镜引导下应用Nd∶YAG激光行翼管神经阻 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 .5岁。全部病例中均有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等症状。鼻镜检查,鼻粘膜呈明 显水肿者13例,鼻粘膜呈苍白、充血或浅蓝色者27例。按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 记分6~8分。  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2%丁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将中鼻甲人工骨折 并向内测(鼻中隔侧)翻转以增宽手术进路。在鼻内镜引导下确定后鼻孔外上壁,以中鼻甲附 着部为标志,切开其后下方粘膜并向周围分离,寻找到半圆形的蝶腭孔。自 蝶腭孔插入一探针,深约0.5cm,即达翼管孔,触及孔内神经,以患者有痛感确定翼管神经后,撤 出探针。采用国产Nd∶YAG激光机,波长1.06 μm,输出功率0~60 W可调,光束直径0.5 ~0.6 mm。将光纤插入一特制之前端呈15°弯曲之金属导管,光纤头部露出管外约0.5 cm ,在鼻内镜窥视下,对准翼管开口,开启激光机。输出功率约30~40 W,连续照射,炭化 孔内组织,达到阻断翼管神经,并封闭其伴行的翼管动脉。骨蜡封闭翼管孔,明胶海棉填塞 中鼻道,中鼻甲复位。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O2激光治疗腋臭306例疗效观察

    资料:306例腋臭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208例,年龄18~45岁,平均24.2岁。  方法:采用SC-Ⅰ型脚踏式同光路关节臂式CO2激光治疗机,波长10.6 μm,输出功率0 ~30 W连续可调,治疗功率25~30 W,光斑直径0.5 mm,功率密度127.32~152.78 W/mm 2。术前3天备皮(术时腋毛略长出,便于识别毛囊孔)。患者平卧位,双臂上举屈肘枕于头 下,充分暴露腋窝。术区常规消毒,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激光刀头垂直对准每个毛囊 孔点射汽化打孔,距离1 cm,时间1~2 s,深度4~6 mm。毛囊孔间距大于3 mm者,于其中 间无毛区打孔1~2个。术后创面涂以龙胆紫,外敷无菌纱布。  结果:1次治疗后痊愈(气味完全消失)291例,显效(剧烈活动后仍有气味)4例,2次治疗后痊 愈11例。痊愈率98.7%,有效率100%。随访1~3年,无一例复发。

    作者:张强;马增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光动力治癌药物的历史、现状、进展、问题和前景

    一、历史的回顾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问世二十余年来,以其独特的优点在肿瘤防治科 学中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80年代初我国组织了全国有关单位的系统合作研究,成功地发展 了一系列PDT光源和光敏化剂,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赶 上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国际水平。但是,从Dougherty 等首次PDT临床研究获得成功至今还只 有二十多年。近年来,尽管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国已先后有限制地批准PDT用于临 床肿瘤治疗,但仍远未达到成熟和完善的程度。因此,所有从事肿瘤PDT基础和临床研究的 科学工作者及临床医生,在接受这一新技术和看到其发展前景的同时,应不断地在实践中探 索并逐步充实和完善这一癌症防治新技术,使之终成为成熟的肿瘤常规疗法。以下拟就光 动力治癌药物的现状、研究进展、问题和前瞻作一综述。  光动力治癌药物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本世纪初到20年代,发现了某些染料和粗品血卟啉的光动力损伤作用[1-3]。  20~40年代,发现了粗品血卟啉在新生组织中的动态浓集和在一定波长光作用下产生桔红色 特征发射荧光[4,5]。

    作者:许德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254例临床总结

    资料:254例患者,年龄4个月至66岁。皮损面积1 cm×2 cm~8 cm×15 cm。颜色黑褐色至 兰黑色。  方法:Q开关Nd∶YAG激光机,波长1 064 nm,能量密度:光斑为2 mm 2者6~8 J/cm2,光斑为3 mm2者7.2~8.5 J/cm2;频率为10 Hz。局部常规消毒 ,从皮损的侧缘或下缘开始,缓慢移动手柄,使光束均匀发射到病变部位,着光部出现白点 即有少量血液渗出为宜。压迫止血后涂以薄层百多邦软膏。血痂脱落后外用海普林软膏每日 1~2次。每次治疗间隔3~6个月。  结果:254例中,共治愈104例,显效150例。其中2次治愈2例,3次治愈3例,4次治愈5例,5 次治愈7例,6次治愈18例,7次治愈30例,8次治愈36例,9次治愈3例。全部病例除4 例有轻度色素沉着外,余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李芍华;杨发枝;赵艳杰;姚军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激光加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28例报告

    我院从1995年8月在激光的基础上加用电切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至1998年11月已治疗1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128例,年龄58~84岁,平均71岁。国际症状评分(IPSS)18~30分,平均24 .5分,经直肠指检,Ⅱ度前列腺增生者98例,Ⅲ度增生者30例。经腹部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 54.2~89.3 ml,平均58.7 ml。大尿流率3.4~12.5 ml/s,平均7.9 ml/s,残余尿 40~160 ml,平均100 ml。有尿潴留病史8例,并发不同程度心肺疾病者24例。  2.手术方法 采用Nd∶YAG激光器,波长1 064 nm,功率0~100 W可 调。非接触式侧射激光导管,光斑直径2.5 mm,F21 Wolf膀胱镜。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截石位,经尿道外口置入F21膀胱镜,生理盐水冲洗,接监视器后先观察各叶增生情况 ,大致测出前列腺段尿道长度并确定精阜及外括约肌位置,然后经膀胱镜插管孔送入非接触 式侧射激光导管,在尿道内口处调整好光斑位置,输出功率60 W。以外括约肌作支点,取前 列腺2、3、4、6、8、9、10、12点作8点扇形照射,汽化和凝固左右侧叶增生腺体,并根据 前列腺段尿道长度每隔1 cm增加一个照射平面。每点照射能量平均3 600 J,各点照射间隔时间不要超过30 s,防止照射部位冷却,影响激光热效能。对中叶增 生并突入膀胱者,将光纤从颈口一端与腺体接触,边照射边滚动光纤到另一端,如此反复, 直到被照射腺体汽化、塌陷、凝固坏死。

    作者:潘铁军;沈国球;唐礼功;文翰东;涂忠;谢森;杨家荣;束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2激光治疗皮肤病72例

    资料:72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24例;年龄6~86岁。病程半年至数年。其中寻常疣24例 ,丝状疣5例,尖锐湿疣4例,传染性软疣1例,各种痣类13例,文身10例,皮肤赘生物9例, 其他6例。皮损发生在上肢27例,头面部26例,下肢14例,其他部位5例。  方法:CO2激光医疗机,波长10.6 mm,输出功率0~12 W连续可调,光斑直径0.2 mm。 患者仰卧或坐位,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CO2激光头对准皮损处高点,距离0 .2~1.5 cm以功率为12 W的光束垂直沿皮损依次汽化,再用5~10 W功率光束对基底部位 扫描照射,消除残留皮损。治疗范围超出病灶周围1 mm,深度不超过真皮乳头层。术后创面 涂以1%龙胆紫或用创可贴包扎。  结果:随访3~6个月,71例1次治疗后痊愈,1例3次治疗后痊愈。

    作者:王桂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2激光治疗尿道肉阜10例

    资料:尿道肉阜患者10例,年龄30~56岁,均因尿道口出血就诊。  方法:CO2激光波长10.6 μm,功率10 W,连续输出,光斑直径0.2 mm。常规尿道口周 围消毒,0.25%利多卡因液病变周围浸润麻醉。沿肉阜周边用激光聚焦光束切除突出于尿道 表面的病损组织,并送病理检查。继之聚焦光束点状烧灼、汽化残留之病损,同时止血。术 后留置24F气囊导尿管2~3天,尿道口涂以金霉素眼药膏,每日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直至尿道口创面完全愈合。  结果:本组10例患者,病变切除彻底,术中出血少,半月左右创面愈合,术后无尿道口狭窄 ,随访半年无复发。

    作者:李红东;董梅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

    资料:本组患者52例均为男性,年龄20~68岁,平均31岁。病程10天至3个月,病灶多在尿 道口内侧,呈菜花状、疣状、扁平丘疹状。醋酸白试验均为阳性(1克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含有 利多卡因25 mg,丙胺卡因25 mg)。  方法:病人取半卧位,充分暴露皮损。常规消毒,用5%复方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待0.5 ~1 h麻醉满意后,行激光治疗。超脉冲CO2激光,工作模式为P脉冲,能量50~100 mJ, 脉冲频率30~50 Hz,光斑直径1 mm。汽化皮损至基底干净清晰或稍深,防止汽化过度。术 后给予复方雷夫奴尔及百多邦软膏换药。随访时间以末次治疗超过半年为准。  结果:一次治愈(一次治疗后追踪半年内无复发)36例(69.2%)。二次治愈(一次治疗后复发 ,二次治疗后追踪半年内无复发)12例(23.1%)。三次治愈(三次激光治疗后追踪半年内无复 发)4例(7.7%)。总治愈率为100%。所有病人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林挺;夏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脉冲Nd∶YAG激光一次程根管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1996年1月至12月我科采用脉冲Nd∶YAG激光一次程根管治疗有瘘 型根尖周炎,取得了满意结果。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有瘘型根尖周炎患者102例102颗牙,男性52例,女性50例;年龄18~72岁, 平均43.5岁。其中前牙82颗,双尖牙20颗。  2.治疗方法 (1)术前:临床检查并记录牙色、松动度、叩痛、龈瘘的情况,X线片检查根 尖周破坏情况。(2)操作:脉冲Nd∶YAG激光机(楚天医用激光设备厂研制),波长1.06 μm,输出频率为10、20、30、40和50 Hz,光纤直径320 μm,He-Ne激光为指示光源常规 消毒、隔离患牙,从■面或舌侧窝开髓、扩锉根管、冲洗、棉捻吸干。将Nd∶YAG激光光 纤插入根管约2/3,频率10 Hz,输出功率20 W,分3~4段照射,每段照射约2 s。边行根管 内照射边拔出光纤后,立即用牙胶加氧化锌糊剂行永久性充填。随后对牙根尖病变进行激 光治疗:采用脉冲Nd∶YAG激光,输出功率为20 W,光斑直径1~2 mm,频率40或50 Hz。患 者头后仰,暴露患牙瘘管,2%碘酊消毒,1%利多卡因2 ml局部浸润麻醉,将光纤头对准瘘管 的外露口,呈45°或直角沿瘘管走向直达根尖部,去除根尖部瘘管壁上的肉芽组织及囊肿壁 囊膜,直至去除病灶为止。(3)术后:不必清洁伤口,只涂少量龙胆紫于创口。每日用2%硼 酸液或生理盐水漱口,创面涂四强油擦剂,每日3~4次。术后1~24个月定期随诊复查。

    作者:丁俊清;王丽红;刘久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激光结合药物治疗尖锐湿疣35例

    资料:35例尖锐湿疣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18~45岁。皮损部位为外生殖器和肛 门,均为菜花状或鸡冠状赘生物,醋酸白试验阳性。  治疗方法:用功率为15~20 W,光斑直径为0.5~1 mm的CO2激光,从疣体边缘向中心依 次均匀扫描炭化或切割,直至病灶完全消失。照射距离1 cm,继用棉签或纱布蘸20% 5-氟 脲嘧啶药液5~10 ml涂于患处,每日1~2次,持续1周。  结果:男性22例,女性12例,一次治疗后全部痊愈,1例女性患者2次治疗后痊愈。总痊愈率 100%,随诊9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徐晓军;陈明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DIOMED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慢性泪囊炎常用的方法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需切除部分 鼻骨,创伤较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目前虽有冲洗、穿线、置管等方法,但是均不能持久 。近几年我们用Diomed半导体激光做鼻泪管开放治疗慢性泪囊炎认为疗效较好,特此报告。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60例患者(60只眼),年龄18~65岁,平均32岁,男7例,女53例,9例已行穿 线和插管治疗。  2.仪器 采用英国DIOMED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激光器,波长805 nm,输出功率0.5~25 W, 脉冲宽度为0.1 s~连续,其透射深度为1~2 mm。  3.方法 首先行泪道碘油造影,了解泪囊扩张情况及鼻泪管阻塞部位, 用生理盐水冲干净泪囊内的脓性分泌物,同时检查鼻腔情况是否正常。用庆大霉素进一步冲 洗泪道以灭菌。向泪道内注射1%丁卡因0.2 ml(内加副肾素0.05 ml),同时在鼻腔内放丁 卡因麻黄素棉球保留3~5 min。扩大上泪点,将光导纤维自上泪小点插入泪道,光纤可在鼻 腔内清晰可见。用10~12 W功率激光在鼻泪管阻塞部切割汽化。同时告诉病人用口吸气用鼻 呼气,以便将汽雾排除鼻腔之外。拔除光纤后,遂将准备好的硬膜外导管经上泪点插入泪道 至鼻腔,外端固定于眉弓部。

    作者:张军和;田晓东;吴欣怡;胡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鼻息肉30例

    资料:鼻息肉患者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1~65岁。病程1~18年。  方法:Nd∶YAG激光器,波长1.06 μm,光纤末端输出功率30 W,光斑直径1 mm。鼻粘膜表 面麻醉10 min。对较小的鼻息肉,可直接于基底部切割其根蒂;对较大的息肉,激光束连续 照射息肉体部,使其逐渐缩小、变硬后,自根蒂部切除之;对广基息肉可直接照射,直至将 息肉破坏。处理息肉残基时应注意解剖层次,将光束与基底平行,不可破坏粘膜下骨组织 。  结果:一次治疗治愈11例,二次治疗治愈14例,三次治疗治愈5例。

    作者:刘兵;王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皮穿刺半导体激光腰椎间盘汽化减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1例,椎间盘突出133个。透视下将波长为 810 nm半导体激光光纤顺穿刺针插入病变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汽化过程中行负压抽吸。 激光参数:功率15 W、脉冲时间1.0 s、间隔时间1.0 s、汽化总能量1 200~1 600 J。121例术后1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1次,其中26例术 后13~18个月随访1次。结果 121例133个椎间盘突出,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率为73.6%,症状和体征 改善率23.1%,无效3.3%,术后再穿刺率为5.8%,术后外科手术率为4.1%,术中术后未 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LDD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椎 间盘突出的介入手术方法,是传统手术的有效补充。

    作者:王晨光;洪庆坚;朱海波;董生;陈柏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耳廓假囊肿68例

    资料:耳廓假囊肿患者68例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12~60岁;病程3天至4月。囊肿直 径0.5~3.0 cm。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75%酒精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Nd∶YAG激光光纤芯径 400 μm,末端输出功率0~100 W,连续可调。激光光纤对准囊肿低点照射,击破囊壁。 依次以生理盐水,3%双氧水,2%碘酊冲洗术腔,将囊内积液挤净。加压包扎5天,口服抗菌 素。  结果:全部病例1次治愈,随访3月至2年无复发,无瘢痕形成。

    作者:李吉洲;宋建京;王其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会厌囊肿32例

    资料:32例会厌囊肿患者,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6~63岁,病程12~78天。囊肿大小0 .3 cm×0.4 cm×0.6 cm~3 cm×3 cm×4 cm。  方法:脉冲Nd∶YAG激光,功率密度20 W/cm2,照射时间4 s。借助于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 ,暴露会厌囊肿。将光纤插入至囊肿基底部或蒂处,基底较广或囊肿较大者要间隔击射2~3 孔,孔径约2 mm。  结果:痊愈29例;复发3例,经再次治疗痊愈。总治愈率100%。

    作者:谢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鼻腔粘连性病变28例疗效观察

    资料:28例鼻甲—鼻中隔粘连病例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8~65岁。病程6个月至3 年。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粘连12例,鼻息肉摘除术后粘连10例,鼻中隔偏曲纠正 术后粘连6例。临床症状:粘连侧单侧鼻塞。  方法:Nd∶YAG激光波长1.06 μm,输出功率0~100 W连续可调,治疗功率30~50 W。在局 部麻醉下,用直径为0.5 mm的光导纤维直接照射粘连部位,切割分离粘连组织。粘连分 开后,以激光接触照射凝固两侧创面至组织发白。术后常规用1%呋麻滴鼻液滴鼻1至2周,每 日滴鼻6~8次。  结果:术后随访观察1~6个月,鼻甲及鼻中隔粘连部位粘膜均恢复正常,鼻部症状缓解,鼻 腔通畅,无一例发生再粘连。

    作者:高明;严嫦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鼻炎350例

    我们自1996年4月至1997年底,应用半导体激光器治疗慢性鼻炎 ,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慢性鼻炎350例中,男性238例,女性112例;年龄13~62岁;病程6月至32年 ,均经药物治疗无效。  2.激光器 达美德公司生产的Diomed-60 GaAlAs半导体激光器,波长810 nm,功率为0.5 ~60 W。可根据需要通过旋转功率输出旋钮,调节出不同的输出功率。治疗模式包括0.1~ 9.9 s单脉冲、重复脉冲和连续脉冲。  3.治疗方法 病人坐位,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放于双侧鼻腔内行粘膜表面麻醉二次,共5 min。  如果下鼻甲经肾上腺素收敛后明显缩小,且呼吸通畅,则以输出功率为12 W的半导体激光, 在下鼻甲粘膜表面,自后向前上、中、下三个方位烧三道沟;如果下鼻甲稍微缩小,可用激 光插入下鼻甲粘膜下,使粘膜下组织炭化;如果肾上腺素收缩后,下鼻甲无明显收缩,可将 激光输出功率旋钮顺时针方向转动至14 W,自后向前,向上、中、下三个方位烧三道沟,至 下鼻甲骨质,并适当延长激光炭化时间。但注意不要损伤下鼻甲骨质,以免引起骨髓炎。然 后用明胶海棉覆盖创面。同法处理对侧鼻腔。术后每2~3天清理鼻腔一次,

    作者:张小鹏;王丽妍;高艳薇;王宝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基础研究——血啉甲醚与血卟啉衍生物吸收特性的比较

    目的 观察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MME)在鸡冠皮肤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EC )的吸收特点。方法 莱亨鸡12只,分为HMME组和血卟啉衍生物(HpD)组,每组6只。分别静脉 注射HMME或HpD 10 mg/kg,每隔10 min取血2.5 ml 和鸡冠皮肤组织2.5 g。培养新生儿脐带EC,培养液中加入HMME或HpD,孵育浓度分 别为20、40、60、80和100μg/ml,孵育时间为即刻、15、30、60、120、180和240 min。 采用荧光分析法 测定光敏剂含量,并绘制EC吸收光敏剂的浓度—含量和时间—含量关系曲线。结果 静脉注射HMME或HpD后,其血清浓度的峰值出现在注射后10 min,以后随 时间迅速下降,二者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HMME在鸡冠组织中的含量于注射后10 min显著高 于HpD(P<0.01),以后虽然下降速率较快,但在注射后8 0 min仍显著高于HpD(P<0.05)。培养EC可迅速吸收HMME 和HpD,30 min达峰值的89%以上;其吸收量与孵育浓度呈线性关系,对HMME的吸收量显著高 于HpD(P<0.01)。结论 HMME较HpD更容易被皮肤微血管EC摄取,这将有利于鲜红斑痣的治疗。

    作者:刘凡光;顾瑛;富秋涛;潘玉明;李峻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宫腔镜下Nd∶YAG激光治疗子宫纵隔与宫腔肌性粘连

    子宫纵隔,临床上易致早中期流产及不育。目前治疗子宫纵隔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经腹子宫 纵隔矫正术(Strassman手术),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微型剪剪去纵隔等[1]。宫腔粘连 常发生在人工流产术或自然流产刮宫术后以及产后出血刮宫术,表现为继发不孕、月经量明 显减少、甚至闭经或伴周期性腹痛。一般可用钝性分离,但对肌性粘连很难见效。我院门诊 采用宫腔镜下Nd∶YAG激光治疗子宫纵隔与宫腔肌性粘连共38例,方法简便,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子宫纵隔与宫腔肌性粘连病人38例。 其中子宫纵隔21例,术前经子宫输卵管碘油和盆腔气腹双重造影或B型超声诊断经宫腔镜确 诊。年龄24~32岁,平均26.8岁,自然流产史1~6次,流产时孕2~7月,其中1例2次妊娠7 月时胎死宫内。宫腔肌性粘连17例,其中中央型7例、周围型10例,均在宫腔镜下明确诊断 。9例术前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8例提示为宫腔粘连;余8例术前B型超声提示有粘连 3例。年龄26~40岁,平均32.6岁,有人工流产刮宫史1~4次,其中刮宫术后0.5年至10年 不孕14例,月经量明显减少5例,继发闭经1例。

    作者:陈敏;徐爱娣;丁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2激光照射后牙本质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 观察CO2激光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方法 用10颗人新鲜离体牙制备牙本质块,第1组6颗牙,连续激光,断续输出 ,输出功率1 W,光输出时间和间隔时间均为0.05 s(0.05on/off)。将标本分别置于距出 光孔1、2和5 cm处,每处2颗牙;照射时间分别为20、30和60 s,出光孔处光斑直径为0.4 mm,激光束发散角为7.9°。第2组4颗牙,连续激光,输出功率0.5 W。将标本置于距出光 孔处20 cm,光斑直径1 mm,分别用2 s、1.27 J/mm2与10 s、6.36 J/mm2各照射2个 标本。肉眼和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的变化。结果 CO2激光照射牙本质后,随能量密度的不同,可出现牙本质小管管腔阻 塞、表面粗糙,小管被覆盖封闭、牙本质表面熔融,牙本质小管更加开放等不同的变化。结论 能量密度不同的CO2激光,可对牙本质小管造成完全不同的效果:开放 或封闭。

    作者:吴美娟;赵福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激光治疗早期声门癌27例报告

    激光治疗喉癌,虽经近20年探索,但由于喉腔暴露困难,适应证掌握不一,所以效果一直 不能令人满意。我院1988~1998年,用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27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 果。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7例声门喉癌,男性25例,女性2例;年龄33~89岁,平均56岁。患者均 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9例有痰中带血史。就诊距发病1~12个月。原位癌(Tis)2例;T 1a11例,其中2例累及前联合,向后仅累及声带突;T1b14例。术前病理 诊断为鳞状细胞癌26例,乳头状瘤癌变1例。均未发现有颈淋巴结转移。未行放射治疗和/或 化疗。  2.治疗方法 所用仪器、麻醉方法、体位同作者以往报道[1]。对未累及前联合的 T1a患者,以1%丁卡因液喷咽喉部3~5次,每次约经3~4 min,再静脉推注杜冷丁100 mg(加于生理盐水10 ml内)。在支撑喉镜和手术显微镜下,采用Nd∶YAG激光光纤刀,功率 一般调至40~50 W,光斑直径0.5~0.6 mm,接触式,每次接触5~8 s,在肿瘤外3 mm处 进行汽化,此法计13例(包括2例Tis)。凡累及前联合(但本文2例T1Q累及前联合,因经验不 足未行喉裂开术,导致术后复发,引以为训)或T1b者,先行气管切开,全麻下喉裂开 ,CO2激光直视下于肿瘤外3 mm处,以波长10.6 μm、聚焦直径<0.5 mm、功率20~25 W的Nd∶YAG激光,每次3~5 s,间断进行,将正常组织凝固、炭化,沿此线将肿瘤切除,计 14例。创面不需修补,封闭喉腔,缝合皮肤,包扎。

    作者:庄惠学;纪宏志;贡振扬;王延生;林家峰;王宝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光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