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研究

尚应春

关键词:脂肪肝, 生化检测指标,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通过比对数例脂肪肝患者和健康体验者的研究数据,研究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了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脂肪肝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各项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基本影响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习惯因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脂肪肝患者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温肾方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温肾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基本方为温肾方,对照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性激素(T、FSH、LH、E2、PRL、P)水平及超声监测排卵以观察患者排卵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后与停药3个月后比较,对照组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睾酮水平比较,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每月月经来潮为激素撤退性出血,中药组在改善排卵功能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④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方可明显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陈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海选资料查证法筛选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药物选用策略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治疗,观察组60例联合塞托溴铵,观察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70.00%(42/60)明显低于观察组临床疗效[93.33%(56/60)];观察组潮气量(VT)、补吸气量(IRV)、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肺总量(TLC)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恢复和降低复发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覃春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再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压情况.结果 干预组血压水平下降明显,临床疗效效果显著.结论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卢文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究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旨在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抽样的方法,收集西安市北方医院功能科2015年8月-2016年9月接收的女性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9例器官脱垂患者,42例阴道后壁膨出患者,87例尿失禁患者,以上患者选入为观察组,同时选择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比对两组患者不同状态下的盆底结构各参数变化结果.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左右支夹角、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横径的各超声显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张力和缩肛状态下,分别观察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左右支夹角、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横径各超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变化,是辅助临床诊断的关键性检查,方便获得一手病例资料,为进行下一步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杜燕;沈美玉;张宁宁;程漫峰;何莉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会随着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逐步上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蒙桂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究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的细菌检查结果,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接收的骨外科感染伤口患者262例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结合检验结果和问卷调查等回顾性整合.结果 在262例骨外科患者伤口感染标本中,共筛出136株病原菌,阳性率为51.91%,筛出的病原菌多成较高的耐药性,并且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79%,大肠埃希菌占25.00%,鲍曼不动杆菌占15.4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3.24%.结论 通过对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标本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出其病原菌耐药菌株问题的严重性,临床应加强对骨外科伤口的护理,科学使用抗菌药物,在保障患者疾病恢复的同时,也要提高对病原菌、耐药菌株监控工作,以更好治疗感染性疾病,值得推广.

    作者:孙志艳;张兰兰;郑喜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 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进行了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的9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0.2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时间为(32.59±1.28)h,对照组为(39.27±1.27)h;观察组患儿的脱水纠正时间为(36.97±1.07)h,对照组为(43.97±1.22)h,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付元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IgA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的肉眼血尿(感染同步性血尿)、无症状尿检异常、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衰竭等,其病理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以肾小球系膜区IgA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为主,该典型表现也是IgA肾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治疗也不够理想,仍需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为此,本文对IgA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付正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比对数例脂肪肝患者和健康体验者的研究数据,研究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了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脂肪肝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各项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基本影响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习惯因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脂肪肝患者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

    作者:尚应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拓展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形式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拓展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形式的具体效果,构建无结核病的校园环境.方法 选取某学校2015年6月-2016年9月的1,260名高校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形式将其分为四组(课堂教育组、媒介传播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每组均为315名.统计分析四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前,课堂教育组、媒介传播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课堂教育组、媒介传播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媒介传播组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课堂教育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P<0.05).结论 在高校学生中开展防结核病基础知识能够显著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采取媒介传播宣传教育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

    作者:沈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索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11日-2017年3月1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肠热症100例患者,抽签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检测方式和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检验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诊沙门菌感染患者时,加强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学检验,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叶莎;王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输卵管手术后双胎妊娠子宫自发性破裂1例

    子宫自发性破裂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分析我院发生的1例输卵管手术史患者围产期子宫破裂,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布鲁氏菌病患者中PD-1和PD-L1的表达特点分析

    目的 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PD-1和PD-L1的表达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对象血液标本,检测PD-1、PD-L1表达水平.再根据病程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对比两个亚组患者的PD-1、PD-L1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25.09±4.82)%、(48.52±6.69)%,高于对照组的(10.98±5.01)%、(20.17±3.50)%(P<0.05).急性期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33.72±5.13)%、(54.43±6.80)%,高于慢性期组的(17.60±4.88)%、(42.39±6.38)%(P<0.05).结论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可导致血清PD-1和PD-L1明显升高,且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会随着病程变化而变化.

    作者:汪露;刘芳;李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本院在2016年的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99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皆施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糖的联合检测,比对两组检验的结果.结果 尿糖的平均含量研究组是(3.67±0.42)mmol/L比对照组(1.14±0.50)m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糖检测阳性率研究组为80.81%(80/99)比对照组0(0/7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高.

    作者:郭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 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患儿共74例进行诊断实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血常规检验诊断,观察组采用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评估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总检出率(94.59%)显著较对照组(62.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保证诊断准确性,建议临床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

    作者:肖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培养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9例疑似菌血症的发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检测和外周血中PCT的检测,根据PCT结果与血培养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PCT检测对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65.4%,PCT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1.8%和97.2%.结论 临床可参照PCT检测结果,结合细菌学培养,早期诊断血流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吕守彦;张庆;刘广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试剂检测的性能验证

    目的 分析探讨北京九强(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的性能验证.方法 依据CLSI-EP相关文件,在AU680生化分析仪上对该试剂盒的准确度、重复性、线性、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临床可报告范围、回收实验等方面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准确度偏差<5.48%、重复性CV<2.09%、线性R2=0.999,6、灵敏度=0.379,6、批内精密度(CV)为1.34%、批间精密度(CV)为1.31%;线性范围1.5μmol/L-50μmol/L,大稀释倍数为8,临床可报告范围1.5μmol/L-400μmol/L;抗坏血酸<20 mg/dL、血红蛋白<1,200 mg/dL、胆红素<20 mg/dL、甘油三酯<2,500 mg/dL,对试验无明显干扰、回收率101.7%.结论 北京九强(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仪上的分析性能良好,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帅奉飞;毛万成;田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评价及卵巢功能和血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研究

    目的 在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研究其对患者疗效以及卵巢功能、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口服和达那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数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清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停药恢复月经时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皮质醇水平,对显著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段丽丽;尹红;韩会来;秘嘉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CR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PCR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临床资料来自2016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8例疑似EB病毒感染的患者,对患者分别进行PCR检测与血清学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EBV血清学检测中患者NA IgG参数的阳性率高,为54.3%;在EBV感染患者中血浆EBV-DNA阳性率为33.3%,全血EBV-DNA阳性率为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DNA检测在原发感染与再激活中的阳性率高于血浆DNA与血清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EB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PCR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李树敏;何述祥;韩旭晨;莫殿军;王海明;陈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方法 选择本校14级护理大专11班54名学生作为A组,12班55名学生作为B组.给予A组任务驱动型教学训练加同伴合作综合训练,给予B组传统教学训练.对比其健康教育水平、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分数.结果 A组的健康教育水平评分、操作技能评分、理论知识评分、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急救护理校内实践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训练加同伴合作综合训练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利于教学效果提升.

    作者:孙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