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敏
目的 探讨并分析人工流产术后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我院计划生育门诊2014年5月-2016年5月人工流产者,按照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人工流产后服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以及抗生素,对照组患者仅服用抗生素,对比两组出血时间、术后第7天、术后21天检查子内膜厚度,并随访月经时间.结果 研究组阴道流血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术后21天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月经周期的恢复也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人工流产后加用雌孕激素治疗,可减少阴道流血时间,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加快月经周期恢复,减少清宫情况的发生.
作者:丁翠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啶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的1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啶,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采用右美托咪啶,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蔡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4例纳入研究,采集风险事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3例纳入研究,实施优质血液透析护理,对比防范措施实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在血液透析护理事件发生率上,2015年为15.63%,2016年为4.11%,明显低于防范措施实施前,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并加以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谢文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分别作为地贫组、缺铁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3组受检者均接受血液检验,待其血液检验结果得出后,比较3组受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 3组受检者的血液检验各项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铁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低,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高,地贫组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低.结论 采用血液检验不仅可有效检出贫血,还可对贫血类型予以准确鉴别.
作者:徐五星;邱立东;张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互评模式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7月-12月实施的传统模式护理查房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6月实施的互评模式护理查房设为观察组.两组在实施过程中均每周1次护理查房.比较两组查房者病情掌握程度、专科业务考核成绩、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查房专科考核成绩、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评模式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可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建立评判性思维,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达到提高护士长查房能力的同时提升护士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能力的预期效果与目标.
作者:赖玉娥;吴华敏;韦川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骨髓细胞检查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贫血病因诊断的100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骨髓细胞检查,主要对其发生贫血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中,其贫血的原因主要以急性白血病、缺铁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全部患者经过骨髓细胞筛查后,其中有98例(98.00%)患者能够明确造成其贫血的原因,另外,有2例(2%)患者尚未明确其致病因素.结论 通过骨髓细胞检查,能够进一步明确患者贫血的原因,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应在临床的实践中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崔红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脑外伤患者使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处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脑外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麻醉处理,对照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麻醉处理,对比分析结果的不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手术治疗的急诊脑外伤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麻醉,效果较好,患者术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苏醒,且拔管时间快,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马家玲;高艳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地佐辛辅佐下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16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56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后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n=45,采用瑞芬太尼)及观察组(n=45,采用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正常,均达到满意效果.观察组患者在每个时间点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四个时间点恶心、呕吐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患者采用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良好,镇痛又快又稳,且不良反应轻,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后镇痛方案.
作者:陈梦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盐酸贝那普利与胰激肽原酶联合应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入选者为临床上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衰患者共32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10例.年龄范围52岁-60岁,平均年龄57岁,32例患者均经过彩超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除外双侧肾动脉狭窄,无论血压正常与否均给予盐酸贝那普利2.5 mg,每日2次,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40单位,每日3次,口服.并根据患者血压耐受情况,盐酸贝那普利逐渐增量,理想剂量达到10 mg,每日2次,二周内达到理想剂量,(其中有5例患者因血压偏低,即血压低于90/60 mmHg而保持剂量维持在5 mg,每日2次)并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复查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结果 联合应用两种药物者有22例(68.75%)肌酐及尿素氮较治疗前有下降,7例无进展,1例较治疗前加重,2例脱落.结论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口服蒙药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蒙药治疗,观察组进行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口服蒙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22%,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的过程中,利用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口服蒙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促进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苏和巴特尔;那仁格日乐;白吉日木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13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放手术路径,实验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49.93±16.82)min,术中出血量为(64.16±18.92)mL,未出现真性尿失禁案例,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路径相比,TURP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季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探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予以系统护理的效果,且评价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收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9)与实验组(n=39),将采取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系统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指标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对症护理干预之后总有效率(97.43%)、焦虑评分(39.65±3.14)、抑郁评分(38.65±3.45)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系统护理应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疗效更具优势,可以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何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63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因、临床效果、临床症状及误诊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易发生于老年人,本次患者治疗后,3例为无效,21例为有效,39例为治愈,总有效率为95.24%;本研究63例患者中,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的为放射性I,占41.26%.结论 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做好相关诊治工作,降低误诊情况的发生.
作者:刘聪;贾建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治疗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色子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并分析患者的心率、平均血压、病发率和存活率.结果 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化指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行血液透析,一方面有利于患者肾炎肾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可促进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对患者的肾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江茂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大隐静脉曲张采取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与传统抽剥脱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并行传统抽剥脱术治疗的3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的35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手术的时间、总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术后感染率均优于甲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手术效果优于传统抽剥脱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刘永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血管性疾,也是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发生后,如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可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治疗措施、措施实际应用研究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苏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血栓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2013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腔静脉血栓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抗凝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FDP和FIB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应用于下腔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栓相关指标,提高疗效,降低出血风险,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经诊断确诊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纳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实验组(采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各50例.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疗效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与抑郁程度均得到减轻,但实验组减轻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结论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可提高疗效,缓解抑郁与焦虑等负性情绪.
作者:金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宫颈癌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31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5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行TCT、HPV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链抗原(CA15-3)、糖类抗原(CA125)与细胞角质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与观察组比较四种血清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HPV单独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单项检测(P<0.05);但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结果(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但联合采用TCT、HPV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显著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兴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60例患者按照数字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珍;李加玲;霍宁侠;芦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