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颖辉
目的 探究颈部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结果.方法 选择2013年-2016年在本院行颈部淋巴结细胞学诊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颈部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结果 淋巴结核患者148例,急性淋巴结炎患者26例,慢性淋巴结炎患者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3例,转移癌患者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2例,坏死增生淋巴结炎患者2例,诊断准确率为96%(192/200).2例患者出现闭合性气胸,经过临床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在脓肿型穿刺后形成瘘管.结论 对患者行颈部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安全性较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
作者:黄长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我院近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观察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不良反应率为20.51%;观察组则分别为94.87%和7.70%.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可更显著改善心肌梗塞症状,降低疾病所致不良反应,具有应用安全性及推广价值.
作者:姜加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牙体牙髓病的发病情况、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对其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且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2例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中,有残冠或者残根4例,牙质敏感3例,牙髓炎12例,龋齿23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 临床上要加强对老年人牙体牙髓病发病情况的研究,并且找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更好更快的促使其牙齿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陈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探讨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予以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其血糖,对其血糖检验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种检验方法所得结果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糖检验中采用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均可得到较为准确的血糖检验值,临床检验期间医生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血糖检验方法.
作者:周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于肿瘤标志物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30例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实施肿瘤标志物检验,然后对比两组肿瘤标志物的检验结果.结果 在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类抗原(CA125)4种肿瘤标志物方面,观察组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验,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席源;刘永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主要讨论近20年气滞血瘀证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发现单一因素造模主要以肾上腺素注射液为主,多因素主要以化学药物联合其他方法:物理因素(夹尾、冰水浴、束缚、声光电等);饮食(高脂高糖)等;环境因素(昼夜颠倒及改变照明等)为主;而选用多因素造模越来越普遍.本文总结出选用大鼠、多因素、慢性造模更适合临床气滞血瘀证的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实验提供有利的指导.
作者:李楠;刘丽;李硕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锥束CT(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接受CBCT检查患者,使用CBCT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分析110例患者CBCT图像,分析其成像特点,判断在根折评价方面CBCT与X线的有效性,对患者CBCT治疗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在CBCT检查与X线检查结果方面,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BCT检查与X线检查根折评价灵敏度方面,0级和2级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CBCT治疗结果方面,在之后的半年随访时间内,患者并不存在严重并发症情况出现,治疗结果理想.结论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断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全方位的口腔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临床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48例手术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74例,甲组给予其常规护理,乙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在仪器设备管理、手术器械准备与消毒隔离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手术患者情况,在手术室护理中给予其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锦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所近几年收治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BMI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于军强;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检验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集的尿液样本120例进行研究,所有样本分别进行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并对检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蛋白、白细胞以及红细胞阴性、阳性率检测结果上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显示,尿蛋白、白细胞以及红细胞的检测符合率为分别95.8%、98.4%、95.8%.结论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各具优势,不可相互替代,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提高检验的准确率.
作者:黄启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检验医学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数据保障,在诊断以及治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共建是非常重要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构建与发展与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认真分析研究了非公立医疗机构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共建的重要性,希望是二者有效结合,加强合作共建,提升医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作者:靳飞清;陈刚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近年来,基因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了一门备受关注的新型学科,加强蛋白组织学的研究在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者:乔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及缓解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加用针对性护理,总结两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总结膀胱痉挛患者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16.67%)少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研究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作频率[(2.07±1.03)次/d]少于对照组膀胱痉挛患者[(5.37±1.41)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7,P<0.001.研究组膀胱痉挛患者膀胱痉挛的持续时间[(7.58±1.67)d]少于对照组膀胱痉挛患者[(11.42±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8,P<0.001).研究组膀胱痉挛患者的膀胱痉挛缓解率(90.00%)高于对照组膀胱痉挛患者(52.3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8,P=0.041).结论 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中,针对性护理可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的风险,并降低膀胱痉挛患者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且有效缓解了膀胱痉挛,应推广使用.
作者:潘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验证本实验室对流感病毒分型能力,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能力,提高本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方法 组建检测小组,为本实验室检测人员发放制备样品,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的结果.结果 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抽取所有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P>0.05).本实验室发放的总样品数是384个,经检测后结果与指定判定结果相同的样品有350个,合格率为91.14%.结论 本实验室对流感病毒分型能力,以及亚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能力都比较好,相关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达到标准,能够为有关部门分析和预防流感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魏明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对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抽取120例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实施气管插管,研究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进行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诱导前与插管前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显著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前与诱导前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即刻插管与插管后1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对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血管反应,使麻醉效果能够比较满意.
作者:张子银;刘耿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114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来我院住院患者送检729例呼吸道标本.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以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729例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14株,检出率为15.6%,检出产ESBLs菌株11株,检出率为1.5%.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达到了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到92.1%.产ESBLs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90.9%),其次为美罗培南(81.8%),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也有一定的敏感性,均达72.7%;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100.0%);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也有较高的耐药性.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较高,对大多抗生素耐药,尤其是产ESBLs菌株,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佳治疗方案.
作者:姚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与阿托品眼膏在青少年假性近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80例假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品眼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眼调节幅度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均得到改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眼调节幅度变化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22.50%(P<0.05).结论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在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与阿托品眼膏相比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应用治疗.
作者:谢文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液压式提升上颌窦底并植入种植体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颌后牙缺失待修复的患者3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采用改良液压式提升上颌窦,同期植骨植入种植体.术前术后CBCT评估上颌窦提升效果,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的变化.结果 术中无感染、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6个月CBCT检查种植体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改良液压式提升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可以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与传统术式相比,患者创伤小、感染率低,安全系数高、舒适度高,临床优越性高,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可作为一种新颖术式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周建平;韩雨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探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予以系统护理的效果,且评价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收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9)与实验组(n=39),将采取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系统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指标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对症护理干预之后总有效率(97.43%)、焦虑评分(39.65±3.14)、抑郁评分(38.65±3.45)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系统护理应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疗效更具优势,可以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何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ICU血培养阳性病例,按照培养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污染情况,对诱发原因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开展ICU血培养标本采集污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统计考核成绩.结果 2014年-2016年血培养阳性结果220例,其中20例污染(9.09%),污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共发放70份调查问卷,其中42.86%的护理人员未接受过任何关于血培养相关医学知识的培训,未对血液标本采集部位严格消毒占64.29%,未明确要求血液标本送检要求占52.86%,对血液标本采集部位不够了解占11.43%,血液采集过程中存在不良习惯占7.14%;参加ICU血培养污染相关培训前,相关知识考核成绩为(75.39±5.69)分,显著低于培训后的(95.41±6.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掌握ICU血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原因,有利于降低血培养标本采集污染率,避免耽误患者治疗.
作者:陈兴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