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刚
目的 探索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及住院部微生物检验标本1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不合格标本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000份标本中,标本不合格率为20.00%,其中痰标本不合格率为、尿标本不合格率为15.50%、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8.00%、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为19.00%、粪便标本不合格率为19.00%、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2.50%;同时分泌物标本、无菌体液标本、粪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送检不及时;痰标本主要原因为非标准样品;尿标本、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污染.结论 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标本的有效性.
作者:张琼舟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总结分析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增强CT与彩色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增强CT以及彩色超声实施检查,回顾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在轻型急性胰腺炎检出率方面,增强CT高于彩色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总管结石以及胰管扩张等检出率方面,彩色超声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增强CT与彩色超声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采用增强CT与彩色超声联合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宏俊 刊期: 2016年第51期
归纳我院几年来引进新药的原因,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经药事管理及药物治疗委员会研究决定,制度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我院在引进新药管理上做到科学化、有序化、合理化.
作者:孙祥生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总结血站血液检验的室间质量的评价及其管理.方法 筛选2013年1月~2016年8月本站血液检验中心质评标本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做相应室间质量评价,根据评价成绩进行相关管理.结果 检验人员每年检验15份血清HBsAg、抗-HCV、抗-HIV、抗-TP,对5份冻干血清样品做ALT检验,检测指标分别为97.5%、100%、100%、100%.结论 在血站血液检测工作开展时,做好室间质量的评价及其管理,可在大大改善检测精准率的基础上,提升血液质量.
作者:郭双梅;齐玉兰 刊期: 2016年第51期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3978份血标本的检测结果,评价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情况,得出结论:与传统手工血培养方法比较,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 3D具有操作简便、阳性率高、污染少、结果准确等优点.
作者:谢艳斌 刊期: 2016年第51期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神经分泌瘤,由于垂体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腺垂体的分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垂体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目前,治疗垂体瘤一般以手术治疗辅以药物或放射治疗,本文旨在收集近年来各学者对垂体瘤外科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近年来垂体瘤的外科新发展进行阐述.
作者:高滋擎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心内科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同时探讨处理纠纷的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中心内科纠纷具体情况,从中分析原因.结果 造成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因素和患者因素两方面,其中,医疗因素中包括沟通不到位、评估不到位、心理护理不到位等,而患者因素主要包括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和社会舆论诱导.结论 针对以上心内科护理纠纷的成因,提出两个方面的策略,加强院方防范机制以及心内科自我应对策略.
作者:方艳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精准医疗是现代医疗体系的大变革,伴随着多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发展的成果转化.临床药学作为精准医疗中的关键环节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以适应临床医院的发展与挑战,本文将基于精准医疗的特点和进展,着重探讨临床药学的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
作者:汪一帆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整理患者CT影像学资料,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情况,总结其诊断临床价值.结果 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仅出现1例漏诊,其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且结果准确.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时,可有效提升其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朱立群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内镜下冰醋酸与靛胭脂染色结合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黏膜异常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第一组与第二组,各55例.第一组采用常规内镜观察病症以及活检,第二组观察染色体之后进行活检,对两组患者的常规状况、镜下表现以及活检病理.结果 第二组诊断出早期胃癌6例(10.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5.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9.1%)、肠上皮化生14例(25.5%),第一组诊断出早期胃癌1例(1.8%)、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1.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3.6%)、例肠上皮化生11例(20%).第二组患者的检出率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早期胃癌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隆起型1例(11%)、表浅型5例(55.6%)、凹陷型4例(44.4%),表浅型检出率高于凹陷型和隆起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内镜下冰醋酸与靛胭脂染色结合用于诊断胃黏膜病变,其诊断效果佳,有效的提升了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了解病变的深度和范围,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青海省海东地区肥胖和正常人群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相关生化指标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健康体检的各企事业单位职工773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体检者均是肝肾和心肺功能正常的体检人员,对所有体检者进行了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2按此标准划分为肥胖(BMI>24.9kg/m2)和正常人群(BMI18.9-23.9kg/m2).在进口贝克曼6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选用北京九强试剂测定其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值,并计算A/G比值,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3例正常人群的总蛋白(TP)平均值为71.54 g/L,500例肥胖人群总蛋白(TP)平均值为71.76 g/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3例正常人群白蛋白(Alb)平均值为44.09 g/L,500例肥胖人群白蛋白(Alb)平均值为46.46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和肥胖人群的A/G均值分别是1.65和1.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两组间的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值进行了比较,肥胖组的血糖均值为6.61 mmol/L,总胆固醇均值为6.02 mmol/L,甘油三脂均值为2.85 mmol/L;正常组的血糖均值为4.83 mmol/L,总胆固醇均值为4.72 mmol/L,甘油三脂均值为1.55 mmol/L,两组间各项目测定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人群的血清蛋白、血糖、血脂关系密切,应针对肥胖人群的体质量指数给予针对性的膳食指导,调整营养素的摄入,增强体育锻炼,降低体质量指数,避免肥胖症的发生.
作者:仲世祥;周建邦;张晓君;王晓林;王振兰;寇存山;赵元青;吉生花;辛保梅;贲国举;薛顺虹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6例甲状腺超声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对比良恶性声像图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发现有96个结节,74个甲状腺良性结节,其中包括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舌骨囊肿,分别有70个、3个和1个.病理结果中显示乳头状癌10例,同时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主要包括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限性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腺瘤样结节,分别有5个、3个和2个.根据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灵敏度81.8%、特异度为91.9%、符合率89.6%.且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边缘、包膜以及内部回声等内容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形态、声晕以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内容的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像图特征中边界、包膜以及纵横比、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分级等内容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具有十分主要的价值.
作者:史睿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儿童深Ⅱ度烧伤创面采取外用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儿童深Ⅱ度烧伤创面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rhEGF治疗儿童深Ⅱ度烧伤创面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作者:魏翠娥;王长会;刘长海;丁祥生;裴永东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状况及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抑郁障碍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状况,并分析总结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 患者300例中检出抑郁障碍65例,包括心境恶劣31例,重性抑郁障碍34例.抑郁障碍总检出率为21.7%.发生抑郁障碍患者中女性、年龄<60岁、婚姻状态为未在婚、肿瘤类型为乳腺癌、肿瘤分期为远端转移、病程<1.5年、治疗方案为姑息治疗的患者发生率与未发生抑郁障碍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加以重视.
作者:范寿仁;马原;刘杰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鉴别诊断中应用彩超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超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实施鉴别诊断,分析结果.结果 良性结节组的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有晕环、囊实性患者数高于恶性结节组,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患者数低于恶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RI明显低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组血流信号主要集中在0-1级(72.22%),恶性结节主要集中在3-4级(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应用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颈椎病的磁共振影像要点、临床表现.方法 对颈椎病患者45例用一般序列,矢状位T1、T2及矢状位T2压脂序列,轴位T2W1扫描,然后对磁共振影像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椎管狭窄36例,神经根明显受压34例.脊髓受压,脊髓可出现形态改变,可见脊髓边缘的弧形切迹,脊髓前后均受压则为糖葫芦样改变.脊髓受压有23例,按Nagata等的方法将本组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17例(51.52%).结论 颈椎病MRI的诊断、临床表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刚;黄昌苹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应用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分成小X线组和联合组,各30例,X线单纯使用X线诊断,联合组则在X线组基础上加用CT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确诊率明显比X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应用X线诊断时,效果比较明显,但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必要配合CT诊断.
作者:邢海鹏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女性医务人员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我院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2015年体检、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且资料完整的在职和离退休的女医务人员共640例作为研究对象,女性医务人员进行全身骨密度检测,并调查分析女性医务人员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结果 女性医务人员的BMD、BMD的峰值均出现在31~40岁,此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女性医务人员骨量减少总患病率为36.1%,骨质疏松总患病率24.5%,女性骨量减少患病率与年龄呈负相关,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女性医务人员控制骨量减少的发生发展,将骨质疏松患病率降至低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红伟;肖占森;苏建勋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头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头颅检查的新生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第一组与第二组,各53例.第二组行120 KV/90 MAS扫描,第一组行120 KV/260 MAS扫描患者,CT准直为1.5 mm,层厚6 mm,重建间隔6 mm,床速11.7 mm/r,扫面时间为0.75 s,对比两组16层螺旋CT不同剂量的扫描效果.结果第一组CTDLW和DPL分别为17.29 mGy、245 mGy.cm,第二组CTDLW和DPL分别为49.86 mGy、712 mGy.cm,第二组的CTDLW和DPL均明显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扫描占据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头颅临床检查之中,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较,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为其35%,图像不会对诊断造成影响,该检查方法适用于新生儿头颅检查之中,具有较广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春燕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尿常规检验法的不同,分成干化学法组、尿沉渣组、联合组各120例,分析检验效果.结果 定量白细胞阳性率联合组为35%,高于尿沉渣组的20%和干化学法组的6.7%,尿沉渣组阳性率高于干化学法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联合组为27.5%,高于尿沉渣组16.7%和干化学法组的5.8%,干化学法组阳性率高于尿沉渣组;联合组的检测错误率为5.8%,低于干化学法组的15%和尿沉渣组的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应用可有效检出红、白细胞的阳性率,降低错误率.
作者:胡赟 刊期: 2016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