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彩霞;钱虹;黄群;林文红;陈沛
随着当今交通工具的普及及意外灾害的频发,创伤的发生风险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类重大病患[1]。为了准确并合理地对创伤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和预后评估,并对不同救治单位的治疗水平进行比较和资源合理运用进行评价,各类不同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运而生。人们理想中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该是集“检伤分诊、预测创伤结局、比较救治方法、评价医疗救治水平和质量、协助创伤研究”为一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创伤救治方法[2]。但现行的创伤评分种类繁多,各自的创伤资料来源和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且创伤本身特点的变化,使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评分系统可以完全满足创伤救治和研究的各项要求,且近年来,人们对创伤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局部战争的频发,也促使创伤评分在战现场救治中的不断改良。本文旨在从创伤评分的发展演变出发,对创伤评分近年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秦昊;宗兆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采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第二门诊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左氧氟沙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左氧氟沙星组在第6、9个月的阴转率分别为93.33%、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和73.33%(P <0.05)。左氧氟沙星组病灶吸收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空洞改善率为73.33%,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3.33%(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临床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左氧氟沙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86.67%(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冰;伍红;苏静怡;杜彩云;黄瑞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hTERC、HER-2和c-myc 基因在宫颈异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36例妇科就诊及机会性筛查患者行TCT、hTERC、HER-2和c-myc 基因检测,对任一阳性者行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根据 TBS 细胞学分级结果的严重程度,hTERC、HER-2和 c-myc 基因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 <0.01)。ASCUS经病理证实为CIN和炎症,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CIN 组和炎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HER-2和c-myc基因在CIN组和炎症组阳性表达率均无差别(P >0.05)。结论:随宫颈异常细胞的严重程度,hTERC、HER-2和c-myc基因的阳性率增高,尤其hTERC基因检测可作为ASCUS分流管理的辅助指标。
作者:齐丽敏;孙波;张学玲;冯晔;公春兰;王丽君;张清涛;南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联合超短波治疗睑板腺炎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睑板腺炎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和热敷治疗,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添加手法按摩护理和超短波理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BUT和Schirmer检查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治疗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两组各项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6.3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按摩疏通联合超短波治疗眼睑板腺炎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花费,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润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及MRI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价值。方法:30例胶质瘤术后患者,经病理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为术后残留复发者21例,无残留复发者9例,所有患者行99mTc-MIBI SPECT脑肿瘤阳性显像及MRI平扫或增强,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99mTc-MIBI脑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灵敏度低于MRI检查(81.0% vs.90.5%,χ2=0.0064,P =0.035),但特异性明显高于MRI检查(88.9% vs.77.8%,χ2=3.827,P =0.006)。两者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χ2=2.149,P =0.153)。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与MRI联合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2%、100%、93.3%,两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99mTc-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有较高的特异性,与MRI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伟晓;许小飞;盛丹丹;王成;周玲玲;刘雅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患者男,35岁,于2015年1月19日因“发作性胸痛、胸闷不适1个月余,加重3d”入院,患者近1个月以来出现胸闷、胸痛,活动后加重,无后背及左肩放射痛,每次持续3~5 min ,休息后可缓解,未予特殊处理,入院前3 d,平静时亦发胸闷、胸痛,且症状较前加重,持续时间久,约10 min ,自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消心痛片、合贝爽”,症状稍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既往“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病史,无其他疾病病史。查体:血压152/91 mmHg ,心率80次/min ,节律规整,心界无扩大、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心电图(2015年1月19日)示胸前导联V3 T 波倒置、V4 T波正负双向,无明显QRS 波及ST 段改变(图1);肌钙蛋白 I 测定(2015年1月19日)示<0.012 ng/mL (参考区间0~0.034 ng/mL,AMI 临界值:>0.12 ng/mL);心脏彩超(2015年1月20日)示心脏结构及血流未探及明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2015年1月20日)示:LM(左主干)未见显著性狭窄,LAD (前降支)近中段局限性偏心狭窄约95%(图2),LCX(回旋支)未见显著性狭窄,RCA (右冠脉)未见显著性狭窄、远段可见向LCX逆灌。临床诊断:(1)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2)Wellens综合征。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 口服,1次/d,替格瑞洛片90 mg 口服,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 口服,2次/d,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 口服,每晚1次,依诺肝素钠注射液40 mg ,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并于2015年1月20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T波恢复正常。
作者:张钦锋;解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心肌严重损害引起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大多数患者迅速出现血流动力学失代偿。如果同时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病死率极高[1]。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可以对心肺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进一步控制原发疾病赢得时间。本文就我院ECMO支持应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结果和ECMO的应用情况作一总结。
作者:刘海峰;左六二;陈德珠;朱瑞秋;卢剑海;陈燕河;林敬成;陈文兆;周柱江;胡允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再生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器官受损后修复和再生的学科,主要研究正常机体的组织特征功能、创伤修复与再生机制及干细胞分化机制,以寻找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构建新的组织与器官。体外转录信使RNA(in vitro transcription messenger RNA,IVT mRNA)是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下,模拟体内转录过程合成的一种mRNA。近来研究表明,IVT mRNA在细胞重编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它可以诱导细胞多能性[1],并且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定向分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 IVT mRNA诱导分化的iPSCs不仅可以促进疾病模型的建立[3],而且拓展了毒理学测试的应用[4],更重要的是它为再生医学药物应用奠定了基础[5]。此外,IVT mRNA 编码基因组编辑中的核酸酶[6-8]比其他核酸酶更具优势。 IVT mRNA 的技术发展为再生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本文就IVT mRNA在再生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辛振龙;吕建军;宋福军;胡伟;李悦;段大鑫;蒋帅;杨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位点T896C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272例正常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照血液标本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TGF-β1基因T896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0.0001;等位基因:P =0.004, OR =1.18[1.05~1.33])。结论:TGF-β1基因T896C位点可能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俊燕;陶枫;吴新星;谭英姿;贺林;陆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入选的229例脓毒症且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干预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0.4 g/(kg·d),每天1次,连用5 d。统计两组患者在应用免疫球蛋白静滴第1、3、5、7天的血小板计数以及两组患者的ICU留治时间和28 d住院病死率。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在应用免疫球蛋白第5天后开始,其血小板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28 d 住院病死率与存活患者的 ICU 留治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严重脓毒症伴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其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显著,并能明显缩短患者ICU留治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彭绵;方伟强;蔡举瑜;吕丽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近年来风湿性瓣膜病房颤发病率的逐年下降,而非瓣膜性房颤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年龄>65岁的房颤患者中有1/3的患者合并冠心病[1-2]。栓塞是房颤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卒中占80%、周围动脉栓塞占20%),非瓣膜性房颤平均年卒中率约5%,是非房颤人群的2~7倍;据统计我国30~85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77%,抗凝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治疗,目前口服抗凝药(OAC)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3-4]。而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患者,抗血小板一直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及PCI术后治疗的基石[5]。无论是单纯性房颤或冠心病的抗凝都有相应的指南,但是目前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仍缺乏大的临床研究数据指导抗栓策略。
作者:滕树恩;赖雯苑;陈彩玲;朱庭延;洪承路;黄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恩平市儿童麻疹疫苗首剂不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收集恩平市儿童的麻疹疫苗首剂接种及其他相关资料。结果:恩平市儿童麻疹疫苗首剂接种率为92.03%,不及时接种率为36.20%,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男女儿童之间的接种率和不及时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每次接种疫苗预约(OR =0.415)、预防接种健康教育(OR =0.385)、监护人文化程度(OR =0.393)和监护人对接种知识的掌握情况(OR =0.472)是降低儿童麻疹疫苗首剂不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因素;儿童生病延误接种(OR =2.376)和因鸡蛋过敏延误接种(OR =2.476)是提高儿童麻疹疫苗首剂不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恩平市麻疹疫苗首剂不及时接种情况形势较严峻,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作者:岑小莉;郭广文;甄毅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介导下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成功后接受 IUI治疗的191例不孕患者为观察组,取同期无输卵管近端梗阻行 IUI 的74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30.37%)与对照组(27.75%)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不同IUI原因组内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观察组中,4个IUI原因组间临床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组间卡方分割后,男性因素及宫颈因素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1)。在对照组中,4个IUI原因组间临床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行组间卡方分割后,男性因素组及宫颈因素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1)。结论:DSA介导下输卵管近端梗阻介入再通术联合IUI的临床效果良好,不同IUI原因中男性因素及宫颈因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因素的患者。
作者:黄俊花;刘明星;陈永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196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Richard Feynman 提出如何操纵原子,20多年后,扫描探针显微镜可观测原子。此后,纳米工程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话题。很多肌肉骨骼组织,例如胶原纤维和羟基磷灰石结晶,都是天然的纳米材料。所以,纳米概念引入肌肉骨骼系统[1-2]。
作者:杨绍春;王可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市7个血液净化中心472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透析资料、实验室检查等。对与MS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S的患病率为34.75%。两组间体重、腰围、腰臀比、透析频率、每周透析时间、尿素氮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铁、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细胞、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铁(OR =1.084,P =0.042)、iPTH (OR =1.754, P =0.035)、腰臀比(OR =2.013, P =0.021)、hs-CRP(OR =4.245,P =0.000)与 MS 的发生相关。结论:MHD患者MS的患病率较高,血清铁、iPTH 、腰臀比、hs-CRP可能是MHD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军豹;胡晓舟;张燕;王少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1(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用RT-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DNA测序技术对51例ALL儿童CYP1A1进行多态性筛查,统计患儿HD-MTX毒副作用表现,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仅筛查到一个多态位点,即A4889G,4889A/G 各基因型与患儿毒副作用发生均无关(P >0.05),高危型患儿较标危型患儿更易发生血小板减少(P <0.05)。结论:CYP1A1 A4889G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化疗后各毒副反应无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可能与患儿危险度相关。
作者:邹泽巧;岳丽杰;任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ETT)是麻醉后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重要步骤。如何将气管插管ETT 插入到正确位置仍是目前小儿麻醉操作的主要问题[1]。本试验中,检测了257例患儿的气管插管X 线片,验证通过X 线定位来确定 ETT 插入的合适深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阚景祥;张善义;李爱峰;赵仕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液 HbA1c 水平与泪液 IL-6水平间的关系、泪液IL-6水平与DR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选择石家庄市9个社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45岁的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行 OGTT 试验据1999年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确立新诊断糖尿病者。对新诊断及既往诊断糖尿病者,检测血清 HbA1c、血清 IL-6、泪液 IL-6水平。依眼底检查评估DR 严重程度,受试人群分为正常组(NGT)、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血清IL-6与泪液IL-6之间,血液HbA1c与泪液IL-6之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泪液IL-6水平在NGT 组为(3.10±1.25) pg/mL,NDR 组为(10.25±3.22) pg/mL,NPDR 组为(16.80±5.76) pg/mL,PDR 组为(25.11±5.20)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P <0.05、P <0.05)。血液 IL-6在 NGT 组为(88.04±17.06) pg/mL,NDR组为(126.38±20.73) pg/mL,NPDR 组为(239.83±40.33) pg/mL,PDR 组为(268.36±27.72) pg/mL。各组间存在差异(P <0.01),两两比较各组间两两不同(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IL-6水平存在正相关(R =0.756,P <0.01);泪液IL-6水平与血液HbA1c 水平存在正相关(R =0.338,P <0.01)。结论:石家庄市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IL-6水平较正常老年人增高,DR 变患者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其泪液IL-6水平逐渐增高。泪液IL-6水平、血清IL-6水平以及血液HbA1c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应DR严重程度。
作者:王伟超;张洁;王虹;刘素波;王欣;吴韬;梁屹;任巧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近年来,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重复发表的学术不端现象越来越多。这里说的重复发表指的是将同一研究的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属于学术不端的一类。在我们日常的来稿中,有一部分论文属于这种情况。国外学者将这种稿件称为“腊肠切片”(salami slicing),而国内学者将这类论文叫做“变相重复发表”。实际上这也是属于一稿多投的一种。本刊结合国内外学会及专家的意见,将“重复发表”稿件定义为:(1)作者单位相同,或大部分作者相同,包括第一作者相同或者不同、作者排名顺序相同或者不同;(2)主要的研究方法相同;(3)半数以上内容(包括资料或讨论部分)相同;(4)结论类似。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Nanog、Oct4是位于细胞全能性调控网络顶端的转录因子,它们具有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分化的作用,且在多种恶性实体瘤中过度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与肿瘤类似的病理生理特点,且子宫内膜干细胞在其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文将结合 Nanog、Oct4的结构功能特点,围绕其与肿瘤及 EMs 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作一综述。
作者:蔡文娟;郭丽萍;叶靖坤;郑丽娇;王丽婷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