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凌峰;曹文锋;吴晓牧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专业电子学术期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894,国内统一刊号:CN 61-9000/R。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在我院已开展多年;此手术要求麻醉深浅适宜,过深低血压影响脑灌注,过浅术中体动呛咳影响手术操作或加重病情。本研究观察并探讨SLIPA喉罩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麻醉时,其对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翟金林;王丽丽;范俊东;王思明;姜长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为及时反映全国各地临床医学新成果,新技术,本刊继续对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及立项课题的相关医药论文稿件,予以优先处理及录用,请您踊跃赐稿。投稿可上本刊网站(www.syyxzz.com),并补寄相关证明材料、单位介绍信。稿件需在首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支架66枚,其中颅外支架共55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无名动脉1枚,椎动脉开口23枚,颈内动脉C1段29枚;颅内支架共11枚,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5枚,颈内动脉C3段2枚,椎动脉V3~V4段2枚,小脑后下动脉1枚,基底动脉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脑卒中,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植入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缓慢行走。术后30 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无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技术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该类患者预防中风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段金海;徐书雯;莫建伟;肖豪;向绍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估对侧睾丸增生预测不能触摸到的隐睾是否单睾丸症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的单侧不可触摸到的隐睾33例,统计分析手术探查情况和超声测量对侧睾丸长径结果。结果:21例单睾丸症组中,对侧睾丸长径(16.8±1.8)mm;12例发现腹腔内睾丸组中,对侧睾丸长径(14.0±1.5)mm(t=4.628,P<0.001)。 ROC曲线下面积(0.889±0.060),与0.5相比P<0.001,提示对侧睾丸增生与单睾丸症有明确的相关性。如果取对侧睾丸长径大于等于15.5 mm时,预测单睾丸症的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83.3%。结论:单侧不能触摸到的婴幼儿隐睾病例中,单侧睾丸缺如时对侧睾丸增生,通过测量对侧睾丸长径来预测是否单睾丸症,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李培强;黄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特异性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伐地那非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AMSCs,以终浓度为10μmol/L伐地那非预处理hAMSCs,观察伐地那非处理hAMSCs组(Vard-hAMSCs)生长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比较hAMSCs细胞免疫表型、增殖能力及抗氧化损伤能力;免疫双荧光染色计数阳性表达细胞数,计算hA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百分率。结果:(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AMSCs、Vard-hAMSCs均阳性表达CD90、CD105、CD73,不表达CD45、CD34、CD19、CD11b及HLA-DR;Vard-hAMSCs组细胞S期细胞比率及增殖指数为(0.57±0.40)%和(2.20±1.60)%,与hAMSCs组[分别是(0.62±1.33)%,(1.90±1.4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Annexin V/PI双染色结果显示,经250μmol/L H2O2作用4 h后,Vard-hAMSCs组细胞凋亡率为(7.67±0.82)%,明显低于hAMSCs组(18.72±2.92)%和特异性Vardenafil阻断剂组(15.90±1.69)%(均P <0.05);(3)免疫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相同诱导条件下,Vard-hAMSCs组细胞MAP-2及GFAP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是(49.8±6.42)%和(55.2±6.10)%,均高于hAMSCs组[分别为(29±3.94)%,(32.2±3.03)%,P<0.05]。结论:伐地那非处理一定时间可明显提高hAMSCs抗氧化损伤效应和hA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但短时间内不明显影响hAMSCs生长形态、增殖能力和免疫表型。提示伐地那非处理可能作为hA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优选预处理方案。
作者:喻皇飞;冯吉梅;方宁;赵玉洁;余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携带乙肝病毒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对肝功能的影响及二者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ACS患者379例,分为4组,非乙肝病毒携带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携带乙肝病毒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别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及阿托伐他汀钙,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6、12及52周肝功能的变化、乙肝DNA量及两组间肝功能的差异。结果:随访52周,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的患者中,携带乙肝病毒的ACS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8例,非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2例,乙肝病毒携带组高于非乙肝病毒携带组(P=0.04);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的患者中,携带乙肝病毒的ACS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7例,非乙肝病毒携带的ACS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例,乙肝病毒携带组高于非乙肝病毒携带组(P=0.025)。结论:对携带乙肝病毒的ACS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肝功能损害的可能性增加,加强对这类患者肝功能的监测十分必要。
作者:贾红坚;陈新军;郑若龙;钱惠东;李伟章;蒋文龙;魏峰;徐卓文;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导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已成为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治疗的首选方法,研究证明CDT可以显著提高血栓溶解效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 PTS)的发生,提高该类患者的中远期生活质量[1]。 CDT的常用置管途径有:经腘静脉、大隐静脉、对侧股静脉及小隐静脉途径等。本中心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小隐静脉入路CDT治疗下肢DVT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兆雷;张喜成;潘广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扶正化瘀方对不同病理阶段四氯化碳(CCl4)大鼠肝纤维化及活化星状细胞的影响。方法:用CCl4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干预组分别于造模之日、2周末、4周末起以扶正化瘀方稀释液灌胃,在第2、4、6周末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积分光密度(IOD)值。组间数据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与正常组比较,2、4、6周末模型组、各干预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明显升高,α-SMA表达亦均有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均减少,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均有下调,且均为药物干预一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在不同病理阶段均减少了α-SMA的表达,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越早进行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易文华;李烨;谢仕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踝关节不稳是指由于局部韧带组织的受伤,导致关节囊内感受器受到破坏,从而引起外界输出信号到募集肌肉正确收缩的时间发生延迟,造成踝关节稳定性改变[1-3]。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分为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但手术长期效果并不满意[4]。国外近期逐渐发展了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系统康复方案,着重于踝关节本体觉及平衡、肌力训练[5]。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性的进行踝关节相应肌群功能锻炼,可能有效的改善症状并减少再次损伤机率。
作者:何伟华;李珂;独建库;黄涛;左新成;朱杏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或纤溶酶冲击治疗对IgA肾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对84例IgA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使用促纤溶药物及使用药物的种类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3)、尿激酶组(n=32)和纤溶酶组(n=29),比较分析治疗6个月、1年3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肾小球滤过率、凝血像。结果:3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在治疗6个月和1年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尿激酶组在治疗6个月及治疗1年时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年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年时,尿激酶组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重度IgA肾病患者,促纤溶治疗有独立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之外的减少蛋白尿和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方明;林洪丽;谢华;陈吉林;孙艳玲;刘盼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诊断急性心梗的青年患者(年龄≤44岁)72例为青年心梗组,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排外冠心病的青年患者79例为青年对照组。研究患者的HbA1c及空腹血糖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1)与青年对照组比较,青年心梗组血浆空腹血糖、HbA1c明显升高(均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HbA1c是与青年急性心梗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OR=1.365)。(3)在青年急性心梗组中,单支病变与双支及三支病变的HbA1c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bA1c升高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早期干预糖代谢异常可能为青年心梗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赟赟;李彤;刘迎午;刘博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外科发展使手术预后得到了改善,以腹腔镜微创手术为例,使择期结直肠癌切除术后30 d死亡率从3.4%降低到1.7%,术后并发症也从14.8%降低到12.4%[1]。但2012年一份欧洲498家医院的调查发现,非心脏手术后7 d死亡率为4%,明显高于预期[2]。高危患者的预后改善更不理想,透析治疗的肾病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死亡率高达22.1%,并发症发生率达52.1%,80岁以上高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14.4%,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因此,2013年有评论指出[3],重大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仍高得不成比例,其原因固然与术前疾病、患者年龄及手术种类有关,也与手术期生理扰乱有关。有鉴于此,英国有关部门近期提出要求麻醉医师参与研究制定老年或重症手术治疗计划及预后观测[4]。上述提示,改善预后仍是当今外科领域重要目标之一,麻醉医生除关注疼痛及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麻醉外,还须关注患者的预后。而近年来有关麻醉与预后的话题一直在热议,诸如麻醉中低血压、麻醉药物及深度麻醉对预后的影响等,明晰这些问题无疑有助于提高麻醉质量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招伟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肌酐水平上升的不同程度,探讨不同程度对比剂肾损害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2~3 d肌酐水平变化分为:正常组;肾损害1组:肌酐上升0%~10%;肾损害2组:肌酐上升10%~25%;CIN组:肌酐上升≥25%。分析不同肾损害各组间的危险因素,检测各组术后12 h尿NGAL,及观察尿NGAL的变化。结果:157例患者中CIN发生率为8.9%。在4组间进行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射血分数(字2=13.3,P=0.004)、白蛋白水平(F =2.76,P =0.044)、术前肌酐值(字2=10.14,P=0.017)、术后肌酐值水平(字2=28.96,P<0.01)、对比剂用量(字2=26.2,P<0.01)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N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对比剂用量、低白蛋白血症(分别为OR=13.47,95%CI 3.33~54.48,P=0.001;OR=0.32,95%CI 0.003~0.314,P=0.003)。尿NGAL测定显示CIN组术后12 h与术前比较,尿NGAL水平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t=5.14,P<0.01),前3组术前、术后尿NGAL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比剂用量,低白蛋白血症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2 h尿液NGAL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评估CIN发生的一个指标。
作者:邢晓娜;王丽;陈国春;管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心体扩增激酶STK15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胃癌组织、癌旁正常胃组织及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二者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胃组织中STK15和MCM5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二者表达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检验对二者表达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STK15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量为1.326±0.072,在癌旁正常胃组织为0.655±0.053,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为0.703±0.072,除癌旁正常组织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CM5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量为0.864±0.038,正常组织为0.553±0.048,不典型增生组织为0.796±0.055,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在胃组织中STK15和MCM5表达呈正相关(r=0.744,P<0.01)。结论:中心体扩增和微小染色体的维持是细胞癌变过程的重要事件,MCM5能很好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中心体的异常扩增是细胞恶性克隆的关键环节,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侵袭能力。
作者:高峻;杨勇;陈霖;杨宏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髓样细胞白血病-1基因(myeoid cell leukemin-1,Mcl-1)在胃癌细胞SGC7901及MGC-803中的表达,并筛选出有效的siRNA序列。方法:RT-PCR检测胃癌细胞中Mcl-1基因的表达;设计针对Mcl-1的4对干扰序列(Mcl-1siRNA 1~4)及1对阴性对照(Mcl-1siRNA NC)。瞬时转染胃癌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24、48、72 h后细胞中Mcl-1含量。结果:2种胃癌细胞均存在Mcl-1基因的表达。综合分析,SGC7901及MGC-803细胞转染48 h后达到佳抑制效果;以Mcl-1siRNA1为好, Mcl-1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73.8%、67.6%;蛋白抑制率分别为79.3%和96.1%。结论:本研究成功设计并筛选出能够同时有效抑制2种胃癌细胞Mcl-1表达的siRNA1序列。
作者:刘金禄;王震;陈俊强;崔希刚;马鹏飞;黎伯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冠心病位列全球死因首位。冠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取决于斑块类型而非其大小,其中易损斑块(VP)导致了大多数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鉴于冠心病通常起病急骤且大部分无法预知,在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栓塞之前及早检测识别VP并进行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现今高速发展的冠脉成像技术使其成为可能。本文对VP的病理学特征及目前有创和无创成像技术对VP的早期识别的新进展等做一综述,以期及早发现VP并进行干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林霖;刘映峰;缪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06-2013年南方医院诊治的54例PCNS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发病中位年龄53.5岁,男女比例1.6∶1。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头晕、肢体乏力。额叶为常见发病部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主要的病理类型(93%)。中位随访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4.6个月。年龄≥60岁、初发时LDH>220 U/L是预后不良因素。治疗方式为独立预后因素:化疗联合放疗较单独放疗或化疗可延长OS,以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化疗较单用MTX延长OS,使用美罗华未能延长OS。结论:年龄≥60岁、初发LDH>220 U/L是PCNSL的预后不良因素。以MTX为基础多药联合化疗并化放疗结合可延长OS,使用美罗华未能延长OS。
作者:岳春燕;朱阳敏;高雅;洪佳琼;吴彬;平宝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确诊脓毒性休克患者(脓毒性休克组)和健康对照组30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根据28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析两组Treg细胞水平的差异及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脓毒性休克组Treg细胞比例为4.76±2.24,较健康对照组(2.46±0.80)明显升高;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组Treg细胞比例(6.90±1.74)显著高于存活组(3.33±1.05),且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1(P<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脓毒性休克患者呈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赵磊;陈炜;李丽娟;盛博;牛素平;古旭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