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烈祝贺《实用医学杂志》20篇优秀论文入选2014年度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实用医学杂志, 优秀论文, 精品期刊, 顶尖
摘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DMA)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房颤、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扑组的患者和年龄、性别等因素匹配的窦性心律组对照者,均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DMA、vWF水平。结果:除房性早搏(0.73±0.22)μmol/L之外的房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房颤(1.36±0.34)μmol/L、阵发性房颤(1.12±0.29)μmol/L、房性心动过速(1.08±0.26)μmol/L、心房扑动(1.22±0.31)μmol/L患者血浆ADMA水平与对照组(0.70±0.19)μmol/L相比显著升高(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组ADMA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血浆vWF水平在持续性房颤(88.04±36.58)%组与窦性心律组(70.29±43.3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大多存在内皮功能受损,因此应重视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积极从上游改善内皮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怡练;孙黎明;徐海涛;董政;王罗卿;汪明琅;葛鲁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影响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因素

    三叉神经痛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应该权衡于安全、有效、并发症轻和复发率低之间。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 PBC )由 Mullan 等人于1983年首先报道,此术式的机制主要为选择性损伤传导痛觉的有髓神经纤维,而保留了传导角膜反射的无髓神经纤维,因而在治疗累及三叉神经第一支的疼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与开颅微血管减压、半月节射频热凝和甘油阻滞等其他外科手段相当。由于其操作安全、快速有效,以及患者在全麻无痛下治疗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神经外科界的重视,对于部分顽固复发、不愿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PBC 可取代微血管减压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1-2]。但文献中对影响 PBC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预后因素认识不一,本文拟将笔者的经验和认识与同道分享,着重对 PBC 术中可以调节的参数如球囊形状、球囊容积、球囊内压力、压迫时间、球囊位置作一阐述。

    作者:俞文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Gs蛋白α亚基T393C多态性对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 Gs 蛋白α亚基 T393C 多态性对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6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PCR-RFLP方法进行Gs蛋白α亚基多态性分型后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卡维地洛治疗。卡维地洛以12.5 mg/d开始,每1~2周递增6.25 mg,连续使用12个月,大剂量为50 mg/d。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和心功能改善的程度为指标,分析Gs蛋白基因多态性对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卡维地洛治疗12个月后,NYHA 心功能分级与 LVEF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均明显改善(P <0.05)。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突变型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P<0.01)和 LVEF 的增加程度(P<0.01)更为显著。结论:Gs蛋白α亚基第393位遗传多态性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相关,393位突变纯合子和杂合子心功能改善和LVEF的提高更为显著。

    作者:李宝群;李海艳;孙立贤;王瑞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多发伤及腹膜后血肿救治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高能量致伤因素导致的多发伤逐渐增加[1]。多发伤伤情危重,误诊率和死亡率高,合并腹膜后血肿者死亡率更高。建立规范合理快速的救治流程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救治多发伤的关键[2-3]。我院专门打造多发伤救治路径,成立多发伤救治小组,对伴发腹膜后血肿的患者按损伤控制原则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行血管栓塞或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廖煜;赵志强;朱帅科;高建凯;连鸿凯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胃黏膜白斑910例的胃镜表现与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胃黏膜白斑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6年来胃黏膜白斑患者的胃镜表现与白斑病理诊断结果。结果: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经胃镜诊断胃黏膜白斑910例,总检出率为0.94%,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58.8%)。白斑好发于胃窦部(65.5%),病理为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增生总检出率为24.7%,幽门螺杆菌阳性265例(29.1%)。胃镜诊断伴糜烂性胃炎433例(47.6%),非糜烂性胃炎477例(52.4%);伴糜烂性胃炎白斑病理为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比例高于非糜烂性胃炎(P<0.05)。白斑直径≤0.4 cm 者779例(85.6%),>0.4 cm者131例(14.4%);白斑数量单发674例(74.1%),多发者236例(25.9%);白斑直径、数量与白斑病理是否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均无关(P>0.05)。结论:胃黏膜白斑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胃窦部好发,胃黏膜白斑伴糜烂性胃炎发生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危险性高于非糜烂性胃炎。

    作者:何志钧;蒋艳娟;韦宗萍;梁志海;唐国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X线表现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tu,DCIS)是一种导管内病变,有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风险[1],乳腺 X 线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 DICS 患者乳腺 X 线检查特征,探讨 X 线检查对 DCIS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徐锦;郭慕红;姜鹏;殷信道;沈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的表达及活化

    目的:检测 mTOR/p70S6K 信号通路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中的表达及活化情况,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Western blot 及 RT-PCR 法检测冠心病组( AMI、UAP 及 SAP )及胸痛综合征( CPS )对照组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中 mTOR 及其下游分子 p70S6K 基因及蛋白表达以及 p70S6K 磷酸化水平。结果:RT-PCR 结果示 mTOR、p70S6K 基因在 AMI、UAP 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SAP 及 CPS 组( P <0.05);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 mTOR、p70S6K 蛋白表达及 p70S6K磷酸化水平在 AMI、UAP 组均显著高于 SAP 及 CPS 组( P <0.05)。结论:冠心病尤其是 AMI 及 UAP 组患者 T 细胞中存在异常活化的 mTOR 信号, mTOR/p70S6K 信号通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艳;李志樑;胡春玲;袁建章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皮肤是修复皮肤急、慢性缺损的重要生物活性材料,种子细胞对其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华;刘德伍;毛远桂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癫痫外科手术评估的新技术

    随着癫痫外科治疗的广泛开展,完善的术前评估仍是保证其疗效的基础,传统的神经电生理监测如脑电图,以及快速发展的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PET、脑磁图等为癫痫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以下简单介绍一些临床中新近开展及研究的癫痫外科手术评估的新技术。

    作者:程立冬;舒凯;张华楸;李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在细菌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在细菌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实验要求的细菌血流感染及非细菌血流感染患者各100例,以 C 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为对比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PCT诊断细菌血流感染及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PCT、CRP、ANC 诊断细菌血流感染AUROCC分别为0.951、0.747、0.688,PCT诊断细菌血流感染OOP为1.83 ng/mL,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分别为83%、93%、92%、85%。PCT、CRP、ANC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 AUROCC 分别为0.946、0.663、0.581,PCT 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 OOP 为2.96 ng/mL,灵敏度、特异性、PPV、NPV 分别为97%、78%、92%、74%。结论:血清 PCT定量可作为诊断细菌血流感染及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实验室指标。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杨祥;陈军;肖靖华;梁大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中央型肺癌并发侵袭性气道曲霉菌病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央型肺癌并发侵袭性气道曲霉菌病7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2013年资料完整的446例住院肺癌患者中7例中央型肺癌并发侵袭性气道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并发侵袭性气道曲霉菌病患者占同期新发肺癌住院患者的1.57%,占同期新发中央型肺癌患者的6.48%,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支气管镜下改变缺乏特异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出曲菌5例(5/7),G实验阳性2例(2/7),血清GM测定阳性4例(4/6)。结论:中央型肺癌并发气道曲霉菌病临床并不少见,预后差。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并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外周血清或BALF的G实验和GM测定对早期诊断帮助较大。

    作者:陈雪平;白晶;何志义;梁毅;唐海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PCI治疗的AMI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将AMI患者PCI术后按血管造影血流分级(TIMI)、心肌呈色分级(MBG)分为AMI无复流组(为TIMI小于3级或TIMI等于3级但MBG 小于2级)19例和AMI再灌注组41例;按AMI患者PCI治疗结果分为AMI死亡组11例和AMI 生存组49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变化。结果:PCI治疗AMI患者术前无复流组[(45.92±19.87)%]、再灌注组[(17.94±5.71)%]血小板 CD36和 CD63双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6.73±3.6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且无复流组显著高于再灌注组(P <0.05);AMI 死亡组[(56.95±18.36)%]显著高于 AMI 生存组[(20.04±7.85)%](P <0.05);AMI 生存组行 PCI 术后1周[(15.15±6.08)%]显著低于术前[(20.04±7.85)%](P<0.05); AMI患者PCI术后发生 MACE 组血小板 CD36和CD63双阳性率[(52.80±18.32)%]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 组[(18.89±6.44)%](P<0.05)。结论:PCI 治疗AMI患者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的动态检测对其 PCI 术后判断 AMI 无复流发生、MACE 的发生及其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徐杰;钱忠萍;凌晨;顾国浩;王琳;陆士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Apelin/APJ系统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993年O′Dowd 发现了APJ 受体,是7次跨膜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因未找到相应配体,故命名为孤儿受体(oGPCR)。直到1998年Tatemoto等从牛胃中分离提取出了其内源性配体Apelin。 Apelin/APJ 系统存在于多种器官和细胞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肺、淋巴细胞、胰岛细胞等,具有抗炎、调节血管张力、调节体液平衡、促进血管发生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Apelin/APJ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密切相关。近几年对于Apelin/APJ系统与肺癌、结肠直肠癌、口腔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几种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Apelin/APJ系统与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邓卫平;舒宽勇;肖仲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不断涌现,如激光、射频、硬化剂、静脉曲张旋切术及内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笔者于2012年8-12月对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消融术闭合大隐静脉主干结合外周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疗法,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晔青;李晓强;孟庆友;钱爱民;李承龙;王孝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降低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降低(IGT)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对EH 合并IGT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门诊体检人群中筛选EH 合并IGT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A 组(生活方式组)、B 组(生活方式加二甲双胍组),检测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 HRV 及 C 肽、胰岛素、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B 组干预前后比较 C肽、胰岛素、hsCRP 均下降(P <0.01);干预后 B 组与 A 组比较胰岛素、hsCRP、C 肽升高(P <0.05或 P <0.01)。 A组干预前后比较, rMSSD、SDNNi、PNN50升高(P<0.05或P<0.01)。 B 组干预前后比较,SDNN、SDANN、SDNNi、rMSSD、PNN50均上升(P <0.05或 P <0.01);干预后 B 组与 A 组比较 SDNN、SDANN、rMSSD、PNN50均上升(P <0.01)。结论:EH 合并 IGT 患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 HRV 指标升高,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加服二甲双胍后对HRV改善作用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hsCRP有关。

    作者:庞胜峰;何胜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祝贺《实用医学杂志》继续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4年9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会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目(其中中文版300种,英文版15种)。《实用医学杂志》自2011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后,再次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G6PD缺陷症对恶性疟疾感染风险的影响

    目的:观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不同表型对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式,将2012年雨季到马拉博地区医院就诊的2690名比奥克岛当地居民纳入研究。用显微镜镜检、荧光定量 PCR 结合熔解曲线法检测疟原虫。用荧光斑点法及 PCR-DNA 测序鉴定 G6PD 缺陷症。采用 Logistic 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该人群的 G6PD 缺陷症的总发生率为9.22%,基因型均为G6PD*A-(c.202 G>A/c.376 A>G)。G6PD缺陷症体现出强烈的疟疾保护作用(P<0.05);不同性别和表型的 G6PD 缺陷者中,只有男性半合子对疟疾有保护作用(P<0.05),而女性杂合子组与女性纯合子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6PD 缺陷症的男性半合子表型能够减低恶性疟疾感染的风险,但是其机制尚未明确,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陈江涛;林敏;刘配芬;钟德善;谢东德;Santiago-m Monte-Nguba;Juan Carlos Salas Ehapo;Urbano Monsuy Eyi;杨立业;杨辉;詹小芬;杨惠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术前可视化技术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分析

    目的:对可视化技术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患者21例,使用Mimics软件于置钉前对椎弓根的完整性进行观察,对置钉之前、置钉之后2周以及8个月时患者伤椎的前缘椎体高度比值以及Cobb′s角进行测量,并对手术后患者骨折的复位状况和随访期内固定失败以及复位丢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解。结果:21例患者行过可视化技术引导下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00%的患者对于知情同意的评分是非常满意;置钉方式和内植物的选择更加合理;螺钉位置、手术时间和患者失血量得到改善;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效果更佳;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可视化技术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

    作者:申练兵;谭俊铭;王金鑫;张颉峰;方良勤;吴福政;邢顺民;何翔;来津;陈德纯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IDO/TTS介导的色氨酸代谢途径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 )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 T 淋巴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 IDO )和色氨酰-tRNA 合成酶( TTS )的表达、血浆中色氨酸( Trp )和犬尿氨酸( Kyn )浓度的变化,探讨 IDO/TTS 介导的色氨酸代谢途径在 ITP 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初诊或复发 ITP 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0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40 mg/d ×4 d 的标准方案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采集肝素抗凝血标本。液相-质谱联用分析系统( LC-MS/MS )检测血浆中 Trp 和 Kyn 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CD8+ T 细胞中 IDO 和 TTS 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ITP 患者治疗前血浆Trp、Kyn 浓度、Kyn/Trp 比值明显增高( P <0.05);CD4+、CD8+T 细胞中 IDO 的表达明显减低( P <0.05),而 TTS 的表达显著升高( P <0.05)。治疗有效组血浆 Trp 浓度较治疗前降低( P <0.05),但 Kyn 浓度和Kyn/Trp 比值较治疗前都升高( P <0.05);CD4+、CD8+ T 细胞中 IDO 的表达高于治疗前( P <0.05),而TTS 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无效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IDO/TTS 介导的色氨酸代谢途径与 ITP 的发病有关,通过检测 IDO 与 TTS 的水平可以了解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陈秋杰;曾玉;高云龙;马艳;吴新忠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