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患者内脏脂肪素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唱丽荣;毕锡娟;周桂霞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内脂素, 冠心病, 胰岛素抵抗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冠心痛(CHD)患者内脏脂肪素(visfatin)表达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单纯T2DM组、T2DM合并CH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visfatin水平和胰岛素,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PG、血脂,测量所有观察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结果:单纯T2DM组、T2DM合并CHD组visfatin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合并CHD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1);肥胖组高于同组非肥胖组.visfatin水平与Homa-IR、WHR呈独立正相关.结论:T2DM合并CHD患者血清visfatin表达与Homa-IR、WHR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T2DM及合并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

    慢性肝病的进展或门静脉血栓等因素均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并由此出现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顽固性腹水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另一并发症,门静脉血栓虽然不是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但可以引起或加剧门静脉高压.

    作者:李常青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阿米洛利对PGCL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阿米洛利对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细胞PGCL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肺癌细胞PGCL3经阿米洛利处理后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PGCL3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的CyclinB1蛋白表达和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5B(cell divide cycle 25B,Cdc25B)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PGCL3细胞经阿米洛利处理后,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下调CyclinB1蛋白表达,降低Cdc25B蛋白活性.结论:阿米洛利对PGCL3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作者:徐彬;施静雯;毛建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甲状腺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护骨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状腺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在不同浓度甲状腺激素(0.1、1、50 nmol/L,T3)条件下培养24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OPG的含量,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OPG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浓度组T3(1 nmol/L)比较,低浓度组T3(0.1 nmol/L)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OPG的含量增加(P<0.05),O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浓度组T3(50 nmol/L)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OPG的含量减少(P<0.05),O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UVEC在低浓度甲状腺激素作用下OPG表达增加,提高甲状腺激素浓度可逆转该现象.

    作者:张军霞;向光大;孙慧伶;赵林双;侯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应变、应变率成像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心肌缺血的评估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VTI)、应变(S)及应变率(SR)成像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评估.方法:以冠脉造影为诊断标准,冠心病患者79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者均测量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s)及其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a)及相应的应变率(SRe、SRa).结果:冠脉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基底段、中间段的Vs、SRs、Ss、Ve及SRe,心尖段的SRs、Ve及SRe,基底段的Va及Sa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QVTI与S、SR能定量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75%的患者心肌缺血状况,对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蔡伟;姜铁民;刘淑红;周瑞娟;喻丽华;赵季红;董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方法: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套扎组(EVL组)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套扎组(PR+EVL组)接受治疗.结果:PR+EVL组有5例(14.7%)再出血,EVL组有13例(38.2%)再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VL组有4例(11.8%)死亡,EVL组有6例(17.6%)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与单用内镜套扎术比较,其能更有效地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再次出血,但对其生存期并无改善.

    作者:丁世华;刘俊;王建平;李开学;刘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患者内脏脂肪素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冠心痛(CHD)患者内脏脂肪素(visfatin)表达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单纯T2DM组、T2DM合并CH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visfatin水平和胰岛素,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PG、血脂,测量所有观察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结果:单纯T2DM组、T2DM合并CHD组visfatin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合并CHD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1);肥胖组高于同组非肥胖组.visfatin水平与Homa-IR、WHR呈独立正相关.结论:T2DM合并CHD患者血清visfatin表达与Homa-IR、WHR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T2DM及合并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唱丽荣;毕锡娟;周桂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股骨上段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在全麻下实施股骨上段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91岁,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菅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拔管前即刻(T3)、拔管后即刻(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组T2、T3、T4时MA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期气管插管组发生体动、呛咳、术后咽喉痛、声音沙哑较喉罩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套囊血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股骨上段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少.

    作者:葛叶盈;康亚梅;徐云;成建庆;陈跃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蛋白激酶Cε和蛋白激酶Cα表达及转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s)蛋白激酶Cε(PKCε)和蛋白激酶Cα(PKCα)的表达及转位的影响,并探讨这两种PKC亚型在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以第2~4代MF8分实验组(加 AngⅡ10-6 mol/L)和对照组(不加 Ang Ⅱ)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PKC亚型ε和α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定位,Image-pro-plus 4.0版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对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统计.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和实验组PKC亚型ε都存在于膜、胞浆和核-细胞骨架,实验组强度明显增强,尤以核-细胞骨架为甚;对照组PKC亚型α主要存在于核一细胞骨架,而实验组α亚型存在于膜、胞浆和核-细胞骨架,强度都明显增加,尤以核-细胞骨架为甚:且PKC亚型ε和α荧光强度半定量比较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Ang Ⅱ对PKC亚型ε和α在MFs的表达和转位有显著影响,提示PKC亚型ε、α可能在MFs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书琴;陈桃;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腺病毒介导的NDRG2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的影响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增殖抑制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以携带人NDRG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采用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NDRG2对DU14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的情况: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DU145细胞经腺病毒转染后westernblot检测有NDRG2蛋白(40 kD)特异表达.MTT比色及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NDRG2对DU145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Ad-NDRG2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d-LacZ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及Ad-LacZ组比较,光镜下观察可见Ad-NDRG2转染的细胞生长状态明显变差,细胞变圆,边缘模糊.结论:通过腺病毒载体使细胞表达NDRG2基因,可以明显抑制DU145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高磊;刘学武;刘新平;王禾;于垂恭;赵毅;武国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CTHRC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三螺旋重复胶原蛋白Ⅰ(CTHR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初步研究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Blot方法,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及与其相对应的远癌正常胃组织中CTHRC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33例胃癌组织中CTHRC1的相对表达量为0.315±0.234,与其对应的33例远癌正常胃组织中的CTHRC1的相对表达量为0.500±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2,P<0.01).结论:CTHR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提示CTHRC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何敖林;吴福荣;李莎莎;刘瑞文;朱为伟;胡雨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Balb/c小鼠大肠癌的杀伤作用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启动的CD/TK 双自杀基因对Balb/c小鼠大肠癌的杀伤作用.方法:将Ad-VECF-CD/TK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纯化、鉴定,用CT26细胞通过皮下注射法建立荷大肠癌Balb/c小鼠模型,随机选取30只荷瘤小鼠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每组15只小鼠.治疗组小鼠使用重组腺病毒和5.FC、GCV两种前药治疗,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肿瘤生长体积,计算抑瘤率,3周后处死小鼠,取瘤,切片行TUNEL原位凋亡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14、21天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变小,生长受抑制,第7、14、21天的抑瘤率分别为69.5%、75.1%、84.3%.TUNEL原位凋亡检测显示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43.2±6.67)%和(2.4±0.91)%.结论:VEGF启动的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Balb/c小鼠大肠癌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作者:姚晓军;黄宗海;李强;王朝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术后做好双套管冲洗,保持负压引流.结果:患者预后良好,治愈出院,其中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陈丽莉;刘翠兰;林崇翔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骨桥蛋白在心脏重构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为磷酸化糖蛋门,在多种细胞有表达.Oldberg等[1]通过对大鼠骨肉瘤涎蛋白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克隆而分离出来的一种酸性蛋白并命名为OPN.初了解其介导骨细胞与骨基质的连接,在骨基质矿化及重吸收过程的作用.

    作者:徐玉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上海闵行地区麻疹患者的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上海闵行地区麻疹发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收治的260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1)麻疹发病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61.5%.(2)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有73.1%.(3)外地来沪人员占77.7%.(4)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高体温在38.5~40.2℃之间.在发热第3~5天出疹者占82.7%.(5)89.2%患者有典型皮疹经过.(6)46.2%患者可见麻疹黏膜斑,81.0%出现在病程第3~4天.(7)主要并发症有肝损(79.6%),结膜炎(38.5%),腹泻(23.1%),肺部感染(20.0%).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的覆盖面,特别是对外地来沪人员及其子女.在育龄妇女中可进行麻疹疫苗的补种复种,进一步加强防病意识,减少流行季节麻疹的发病.

    作者:黄绍萍;卢水华;王介非;谢德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美沙拉嗪片口服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片口服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56例U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蒙脱石散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美沙拉嗪片口服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老年UC,结合有效的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万阿娟;张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症的终选择——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终末期肝病的必然结果.约半教以上的肝病患者甚至在肝功能尚处于代偿期时PHT已经存在,而且伴随着肝硬化的进展,PHT的风险度迅速增加,甚至超过原发疾病而成为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作者:金中奎;郎韧;陈大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时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床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中胆囊静脉血管出血1例,肝脏实质损伤出血3例,肝中静脉属支出血4例,胆囊动脉后支出血1例.采用电凝止血、止血纱布压迫、生物蛋白胶创面涂抹及镜下缝扎等止血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1例肝中静脉属支出血难以控制,直接中转开腹,止血成功.术后均放置肝下引流管1~2 d,术后无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床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针对不同的胆囊床出血原因,及时有效地酌情处理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启平;周建春;代朗月;金平;赵孝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丙酮酸乙酯对百草枯中毒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时小鼠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57BL 小鼠腹腔注射百草枯(20mg/kg)诱导损伤(PI组);2h后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在损伤6、12、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检测血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24 h后观察肺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PI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给予百草枯后迅速升高,约在6 h达高峰,之后迅速下降.经丙酮酸乙酯治疗,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PI组,且在6h差异显著(P<0.01).结论:百草枯可引起小鼠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大量产生,TNF-α和IL-1β可能参与肺损伤过程;早期给予丙酮酸乙酯能降低TNF-α和IL-1β的释放,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以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邵阳;罗治彬;高洁;何建川;刘世平;游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七氟醚吸入-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非住院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院小儿患者非住院手术日趋增多,由于小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其麻醉的方法和安全性值得探讨.我们在小儿非住院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快春;曹亲亲;徐坚;连庆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8、Fas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肝细胞Fas的表达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EUSA法检查76例CHB患者(其中轻度29例、中度26例及重度21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IL-18水平.同时对46例愿意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的CHB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Fas表达强度.结果:CHB患者血清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JP<0.01),并且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IL-18的水平显著增高.CHB患者肝组织中Fas表达阳性强度也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强.结论:CHB患者外周血IL-18和肝细胞上表达的Fas均参与了肝脏的炎症过程,与CHB患者肝脏炎症发生的机理、炎症的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马清峰;王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