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新年;肖光
治疗效果的优劣常被用来评定医院医疗质量好坏.Ridit(relative to an identified distribution integral transformation)分析法是用来对某一观察的有序分类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对于治愈、好转、无效、死亡这样的半定量资料,用该法能得到较好的处理结果.此法分析医疗质量,采用R平均值相互比较,其分析结果比频率指标分析更为优越.
作者:朱婉银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实施管理下的竞争对医疗体制的发展趋势赋予理论根据的,是美国医疗经济学者A.C.Enthoven所谓的管理下的竞争(managed competition)的理论,这是基于有效运用市场机制的医疗制度改革的基本模式,是在更广泛的医疗领域内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进行的管理,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医疗改革起着很大的影响.
作者:马宏坤;吴玉华;陈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战略就是在竞争条件下组织发展的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和行动.它是指总体的、全局性的、宏观的决定和决策[1].
作者:朱丽萍;贾万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前,无论是营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都应实行成本核算,推行成本控制,这是大势所趋.成本控制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能否顺利实施,能否达到控制目标,除了要有一个好的成本控制系统外,还取决于医院领导对开展成本控制的信心和决心以及职工对成本控制的理解和参与.
作者:潘朝辉;刘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医院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服务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提高竞争力,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做了阐述,即我国医院护理管理的现状,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作者:王卫红;蒋冬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过去50年,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在城市实行的是职工公费医疗制,而在广大城乡地区农村人口并不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福利.在以往的改革进程中,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是我国社会领域中少有的尚未深化改革的处女地.所以,国民所享有的医疗保健服务也是低水平的.1999年开始,国家启动医疗体制改革进程.这一场改革,必将对全中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保健消费方式和观念、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的提高带来历史性的、深远的影响.据国家权威机构统计的数据表明:中国市、镇居民人口已达3.89亿,年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为318.1元,其中医药费243.3元,医疗保健费41.7元,全国市、镇居民投入医疗保健市场的货币总额达到1237.15亿元.全国投入医疗保健市场的总货币达2246亿元.伴随着我国,尤其是广大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和家庭的健康质量的提高.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面向2l世纪,崭新的健康理念导向和医疗卫生保险制度的革命,必将对医疗保健市场的消费产生一系列的重大影响;同时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的差异,健康消费也已呈现出高、中、低档结构.多年来,我国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一直处于国营垄断状态,市场竞争主体少,整个领域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服务质量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和持续增长,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医疗界无论从管理体系、运作机制,还是从软硬件设施、服务质量各方面来看都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健康服务的需求.
作者:喻陆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传统的医院管理体制和机制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也进一步暴露出了我国医院管理改革的滞后现象.在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到位的前提下,加强对医院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研究很有必要.对医院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应是对医院行为和医院管理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策略研究.医院管理者按其岗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医院管理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对医院管理者的研究,重点是对医院管理决策层的研究.
作者:尹爱田;王培承;李建;张建华;刘洪庆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科学的卫生管理、宏观决策成为衡量卫生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我院及其它多处医院的调研和分析,以医院经济管理为核心,遵循信息工程学规律,经过3年的研究与实践,开发成功了医院住院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马金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模式、质量管理的特点与重要性、药剂科质量管理的现状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调研了上海7家各类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的情况,探讨更加适合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的方法.
作者:石力夫;何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国家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医疗卫生服务也由原有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开放型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做出了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的承诺,因而医院的生存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医院的各级管理者,在面对行业间充满挑战的竞争,面对普通人群对健康的进一步关注,对生命的更加珍爱,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面对社会对医疗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医疗法律的进一步健全,面对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的发展速度,面对充满活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等等情况时,如何科学有效地承担相应管理职能,协调促进提高医院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使医院始终处于良性快速发展轨道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笔者认为不断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非常重要,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良好素质及在管理工作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值得探讨.一个优秀的或者是称职的医院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良好素质.
作者:沈均;徐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两种检查方法对临床护理质量跟踪,探讨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某附属医院的四个临床科室进行每月定期护理质量大检查和不定期的护理质量检查两种方法,统一使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医院评审标准>评分,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技术操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消毒隔离和护理文件书写无差异,P>0.05.结论主张护理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珉甬;汪建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镇江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城市,自1995年正式启动医疗保险制度8年多来,镇江市医疗制度改革一直是在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和发展.在各界领导悉心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一个新型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运行平稳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达到试点目标.
作者:翟洪源;官波;杨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创建于1956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花园式、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3年前,医院管理混乱,人才外出,设备简陋,房屋破旧,门庭冷落,人心涣散,举步维艰,一个200名职工的县中医院,年业务收入只有近100万元,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元,致使职工频繁上访、告状,并且面临人员多,技术力量少,收入少,负担重等种种问题,能否摆脱困境,如何走出低谷?院委会一班人通过反复研究、讨论、调查,认为只有改革才是医院唯一的出路.通过3年艰苦的改革探索,精心培植出了一条医患双赢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各项管理制度步入良性循环,设备更新,房屋改造,人心所向,业务收入由2001年的110万元到2002年400万元、2003年800万元,今年可望突破千万元.短短几年时间使一个频临倒闭的中医院起死回生,这个事实说明,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创造效益,只有创新才能增强发展后劲.
作者:任先奇;刘芳琼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以激发人的潜能为目标,全力推进用人机制改革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要拉开人才收入差距,靠分配改革激活人才;二要破除论资排辈旧习,靠竞争上岗用活人才;三要创新选人方式,靠优化组合盘活人才;四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靠爱才育才管活人才.
作者:毛向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文分析了现代医院实施顾客满意战略的意义,提出了从领导的重视、员工意识、业务流程重组三个方面营造医院实施顾客满意战略的环境,阐述了从就诊顾客意见征询、就诊顾客服务、就诊顾客满意度评价三个系统的建立来实施现代医院的顾客满意战略.
作者:潘成彪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医院要生存、求发展,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因此,以改进医院管理为目的的管理审计也就逐步被人们重视.本文就现代医院管理中管理审计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曹婷;蒋小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文章指出,医疗改革,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无疑推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提高了病案信息使用的社会效益.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对病案管理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服务要求,病案管理工作者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接受这一挑战,强化病案的社会服务观念,使病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作者:莫灶英;裘以冰;赵淑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是一所驻军医院,担负着藏南方圆450公里范围内上万官兵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做到卫勤保障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近年来我院采取加大自身建设力度,狠抓医德医风建设、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提高诊疗技术水平等措施,使我院为部队服务工作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军队医院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增强部队战斗力、凝聚力,应着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文分析了医院管理层现有的分配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管理者的所得与工作成绩联系不大,多数以平均奖的形式发放;技术职称参与分配的比例较大;医院管理者对现有的工资水平的满意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岗位工资制、年薪制等为代表的分配制度以弥补现有分配制度的不足.
作者:王雁;尹爱田;李建;王培承;刘洪庆;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病人出院只是医院护理工作结束.然而,任何一个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慢性病人即使出院以后仍然渴望得到科学的专业的健康指导.将医院护理服务向家庭延伸是实现人们这一愿望的有效途径.而且将其和城镇医疗以及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相结合可大大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推动我国城镇居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作者:郭春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