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慧玲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呼吸内科住院AAD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ADD发生率为5.2%;抗生素剂量为常规剂量,与腹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无关;引起AAD的抗生素的使用频率依为头孢三代、青霉素类、碳青酶烯类、头孢二代、克林霉素;影响ADD发生因素为年龄大、禁食、抗生素种类多、抗生素应用时间长、采用干预措施、住院时间长,而给药途径、预防抗生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ADD的发生率较高,为减少ADD的发生,应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联合用药,避免预防抗生素,对AAD高危患者尽量选择诱发AAD概率低的抗生素:加强对老年患者监测;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早期肠内营养或经口进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口服微生态制剂.
作者:方秋雁;陈仲华;赵承杰;潘建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导致的疾病,同时也是凋亡异常导致的疾病.Caspases(即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蛋白酶)家族的激活是凋亡发生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Caspase-3是该家族中关键效应分子之一<'[1]>.
作者:高艳;杨东;李先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老年性上睑下垂为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提上睑肌腱膜有自行断裂或裂开形成裂孔的倾向,当遇老年皮肤松弛,眼睑负重增加等情况,更容易发生上睑下垂<'[1]>.此类患者提上睑肌肌力多良好,我们通过对腱膜折叠,从而恢复其与睑板之间的联系,为矫正老年性上睑下垂较好的方法.
作者:韩莉;马玉胜;杨伟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15例加用无创通气(无创通气组),27例加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创通气组),比较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42例中38例患者机械通气后病情好转,呼吸频率、心率明显减慢,PO<,2>、PCO<,2>、SpO<,2>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和pH值恢复正常,有创通气组对频率、心率、PO<,2>的改善较无创通气组显著.结论: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可作为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并根据病情及治疗时机选择恰当的通气方式.
作者:陈玮;翁金龙;曹卫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3期(CKD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变化,探讨其变化特点与年龄、血脂、血压、血红蛋白、尿蛋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121例确诊为CKD3期的患者,按照原发痛不同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对其年龄、血脂、血压、血红蛋白、尿蛋白等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KD3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贫血发生率84%,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贫血发生率高、程度重,尿蛋白排泄率高.心脏结构改变以左室舒末内径增大,左室肥厚为主.功能改变以舒张功能减退为特点.血红蛋白(Hb)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相关;尿蛋白(Pr)与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大流速(AV)及其比值E/A相关.结论:CKD3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脏病变受多因素影响,贫血、尿蛋白等因素作用不容忽视.提示早期积极纠正贫血,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可能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减少或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顺;桑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7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静息时疼痛减轻,近半月疼痛加重,自觉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临床检查:右髋部压痛,粗隆轻叩痛阳性.X线平片见:右股骨粗隆间可见骨密度减低区,大小约6.9 cm×5.3 cm,边缘模糊,外缘骨皮质不连续,小粗隆游离.
作者:石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中TSP-1、HIF-1α的表达情况,探讨TSP-1与HIF-1α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中TSP-1的表达(68.5%)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1313%)(P<0.01);TSP-1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率(74.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0%)(P<0.01);HIF-1α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TSP-1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1).结论:TSP-1和HIF-1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魏房;孙威;王强;刘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疝修补术是小儿常见的短小手术,麻醉要求诱导迅速,镇痛确切,术后苏醒快且完全.我们应用基麻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修补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快春;祁旦巳;张旭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l,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 selectin,s-E选择素)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usA)测定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孕妇女(正常妊娠组)外周血中sVcAM-1、s-E选择素的浓度,并与子痫前期患者病情及新生儿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sVCAM-1浓度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轻、重度子痈前期患者外周血s-E选择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孕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升高尤为明显(P<0.01);(3)外周血svCAM-1、s-E选择素浓度与患者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1、0.374),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r=-0.414、-0.426).结论:随着子痫前期患者病情的加重,母血中svCAM-1、s-E选择素浓度均明显升高,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存在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凤英;张向丽;张桂莲;刘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又称Conn综合征,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常见亚型,约占60%~90%<'[1]>,临床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共确诊醛同酮瘤患者11例,其中8例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误诊率达73%.现分析如下.
作者:汪凌霄;孔园珍;王超权;任品芳;陶水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方法在中国人群中的运用,确定本地区孕妇各孕周筛查生化指标的中位数.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对2002年7月至2006年11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19 549例孕14~20周的妇女进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检测,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检查以确诊.结果:筛查出17例染色体异常胎儿,其中10例唐氏综合征、3例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阴性孕妇中检出4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为71.4%.建立了本地区孕中期各孕周筛查指标的中位数值.结论: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方法可提高胎儿染色体病的检出率.不同种族血清标志物的中位值有所不同,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中位数,以提高筛查效率,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宋婕萍;易松;姚妍怡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正常妊娠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PI、RI值及S/D值,探讨PI、RI及S/D值在IUGR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了52例正常妊娠(正常组)和IUGR患者(IUGR组)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孕28~41周.结果:正常组和IUGR组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均随妊娠周数的增高而降低,但IUGR组的脐动脉血流PI、RI、S/D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IUGR组MCA多普勒血流阻力指数RI及S/D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孕30周后,脐动脉血流S/D值>4,提示胎儿预后不良.结论: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可为IUGR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对胎儿预后的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瑞莉;刘彦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指助法在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对9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时,将手指通过下腹部15 mm穿刺孔伸入腹腔,配合举宫器协助进行肌瘤的感触、定位、分离等操作.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术后肌瘤残留情况.结果:指助法可以明确感触子宫肌瘤的位置,协助定位、分离,减少术后残留、术后并发症,具有显著优点.结论:应用指助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简单、安全,扩大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减少术后残留,是一种有价值的手术方法,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劳佩维;白延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uhidmg resistance,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和P-gp(permeability-glycoprote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gp表达水平,限制性内切酶多型性-聚合酶链反应测定MDR-1 C3435T多态性,并统计其相关性.结果:中国AML患者中MDR-1 3435基因座上的多态性有自己的分布特点,MDR-1 3435TT和低P-gP表达显著相关.结论:黄种人AML患者中MDR-1 3435基因座上的多态性有与白种人不同的分布特点,可能为不同种族的AML患者对相同的化疗药物有效率却不同的原因之一;MDR-1 3435TY有望预测AML患者化疗敏感程度较其他携带者高,可能可以作为良性预后因素之一.
作者:李芸;陈梓宏;李淑慧;余忠华;元冬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间期(QTc)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测量心电图中QT间期,并计算QTc,按QTc分为两组:QTc>440 ms组36例和QTc≤440 ms组20例,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组36例患者中有30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QTc≤440 ms组20例患者有11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X<'2>=5.263,P=0.022,两组相应的LVEF分别为(31.17±4.607)%、(35.80±8.250)%(P=0.029).分析QTc与LVEF的相关性,r=-0.320,P=0.016.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心功能显著降低,QTc与LVEF呈负相关,随着QTc的延长,LVEF逐渐降低,心功能减低.QTc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心功能变化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蕾;唐其柱;周恒;田青;甘文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产妇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残留物排除及月经恢复的情况.方法:选择180例孕7周内药物流产后B超有少量胚物残留物(直径<1.5 cm)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90例,口服产妇安胶囊作为实验组,口服益母草液作为时照组1,另选90例药物流产后做B超子宫内未见残留物为对照组2.观察各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残留物排除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在药物流后加服产妇安胶囊,与益母草口服液及未服药的对照组比较,其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阴道时间、残留物排除情况及月经按期恢复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产妇安胶囊能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及缩短出血时间,有促进残留物排出及术后月经恢复的作用.
作者:陈伟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蜂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浸液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探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机制.方法:应用Freund氏完全佐剂造模,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施以蜂针治疗设为蜂针组,注射氢化可的松的激素组作为阳性对照,不做治疗AA大鼠为模型组,观察蜂针对AA大鼠血清及滑膜浸液TNF水平的变化.结果:蜂针组AA大鼠血清和滑膜浸液的TNF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0 1、P<0.000 2).结论:蜂针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NF过度分泌有关.
作者:邝慧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后路固定的疗效.方法: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伤椎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后路固定治疗,了解神经功能变化,X线测定术前和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压缩率以及CT测定椎管狭窄的变化.结果:35例患者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21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少,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压缩率以及椎管狭窄变化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伤椎自体骨植骨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有效恢复前柱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固定植骨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范震波;李健;赵洪普;张平;潘永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过程中氧化指标的变化,了解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mg/kg)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各组各时相点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改变.结果:静脉注射LPS后大鼠反应强烈,肺组织出现程度不一的弥漫性炎症改变;模型组(LPS组)各时相点急性肺损伤病理学评分、肺W/D及肺组织匀浆中MPO、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NS组),并在6 h达高峰.LPS组肺组织SOD含量低于NS组,在6 h含量低.结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应激,尤其是ROS的产生,可能是内毒素肺损伤的重要机制.
作者:邢海波;李刚;徐亚平;高福云;刘国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是快速、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像所有技术一样,质量控制是SELDI-TOF MS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本文就SELDI-TDF MS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本院门诊患者血清,对仪器进行内标、外标校准后,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同一血清样本在不同批次的芯片进行比较.结果:质量CV值小于0.1%,而血清样本的峰值的平均CV值也都控制在30%以内,质控血清也相当稳定.结论:初步建立了SELDI-TOF MS的质控方案.
作者:陈蓉艳;兰小鹏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