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亮;刘建;柯妍;汪丽萍;钟梅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注射液配合高压氧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高压氧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提高脑梗死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骏;张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在良性乳房肿块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拟行良性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分为F、K和FK 3组(每组20例).以咪唑安定0.05 mg/kg静注,靶控浓度3μg/mL输注丙泊酚诱导量后,F组芬太尼2μg/kg静注,K组氯胺酮1 mg/kg静注,FK组芬太尼1.5μg/kg+氯胺酮0.5 mg/kg静注.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1分,开始手术.术中每隔3 min评估1次镇静水平.术中患者OAA/S≥2分时,静注丙泊酚诱导量的1/5.记录诱导前(T1)、睫毛反射消失(T2)、切皮(T3)、手术开始5 min(T4)、手术开始10 min(T5)、手术结束(T6)时MAP、HR、SpO2,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清醒时间、呼吸抑制例数、恶心呕吐例数.结果:3组中T2~T6时点MAP与Tl的差值,F组、K组比FK组MAP波动大(P<0.05);F组比K组MAP波动大(P<0.05).F组T2、T3与T1相比HR有明显下降(P<0.01),T3与T1相比SpO2下降(P<0.05),T4与T1相比spO2明显下降(P<0.01).K组T3、T4、T5、T6与T1相比HR升高(P<0.05);T3与T1相比SpO2下降(P<0.05).F组SpO2<90%及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P<0.05).3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及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3种复合用药方法都可用于良性乳房肿块切除,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为较佳的组合.
作者:叶妙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气管食管瘘(tmeheoesophageal fistula,TEF)指气管食管黏膜及疏松结缔组织的损伤穿孔.气管切开后TEF是机械通气中少见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尽快恢复气道密闭性,保证机械通气得以顺利进行,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和机会.我科在保守治疗中,采用气管内导管替代气管套管的方法治疗机械通气中发生的TEF,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耘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目前前列腺摘除术逐步被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URP)所代替,但由于技术和条件的限制,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仍是基层医院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手术方法.由于多数患者年老体弱,常并存有心、肺、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术后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同时该手术术后患者通常带有3根引流管,引流管护理不当是引起或加重术后出血、膀胱痉挛及尿潴留、尿失禁、感染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
作者:周红;张选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抑制库普弗细胞对急性肝衰竭模型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dCl3)组、内毒素(LPS)组、GdCl3+LPS组.免疫组化检测EDl表达,观察GdCl3对库普弗细胞的抑制程度,并检测血清ALT、TNFα、IL-1β的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GdCl3组肝组织中EDl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LPS组EDl阳性细胞数量多,GdCl3+LPS组EDl阳性细胞数少于LPS组(P<0.05).GdCl3+LPS组AIJT、TNFct、IL-1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LPS组(P<0.05).GdCl3+LPS组大鼠肝脏TLR4表达与LPS组相比较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库普弗细胞激活可减少肝组织11LR4的表达,库普弗细胞在急性肝衰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姚景宏;贺永文;揭盛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ns,TAA)是少见而极为凶险的疾病.近年外科手术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主动脉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我院在瑞芬太尼一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中华;史宏伟;葛亚力;鲍红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角膜穿通伤手术的可靠性、安全性.方法:研究组36例(36眼)在表面麻醉下完成角膜穿通伤手术.对照组36例(36眼),施行传统的球后麻醉和表面麻醉,对麻醉的有效性、并发症、手术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耐受和配合手术,研究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表面麻醉下行角膜伤口修补术方法简单、易操作.避免了球后、球周麻醉的多种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振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锡喷替酸(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不同病程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524例SLE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Scr及24hpro.结果:病程<5年的SLE患者GFR值及24hpm含量均出现异常;而Scr未出现明显下降,病程5~10年和>10年组与正常组相比较Scr、24hpm及双肾GFR值均有差异(P<0.05).结论:GFR随着狼疮肾炎病程的进展呈持续下降趋势;24hpm在病变早期即出现异常且在整个病程中持续增高;Scr在狼疮肾炎早期未见明显异常,随着病程的进展呈进行性损伤.
作者:贾支俊;冯雪凤;郭利利;郭万华;申景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压力(PAP)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252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70例,房间隔缺损(ASD)65例,室间隔缺损(VSD)1lO例,VSD+PDA 4例,VSD+ASD 3例.252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0例,平均年龄(19.2±15.0)(4~76)岁;按术中测得的PAP分为3组,A组(PAP<30 mmHg,n=92),B组(30 mmHg≤PAP≤50 mmHg,n=126),C组(PAP>50 mmHg,n=34).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术当日晨7时抽取静脉血5 mL,检测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内皮素(ET)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及A组比较,B、C两组的血浆ANP、Ang Ⅰ、Ang Ⅱ、ET浓度以及C组的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2)与B组比较,C组的血浆BNP、AngⅡ及ET浓度也显著增高(P<0.01).(3)CHD患者的血浆BNP、ANP、Ang Ⅰ、Ang Ⅱ及ET浓度与PAP均呈正相关(P<0.01);亚组分析显示PAP越高,其相关性越好.结论:CHD患者血浆BNP、ANP、Ang Ⅰ、Ang Ⅱ及ET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与PAP呈正相关,且PAP越高,相关性越好.
作者:柴虹;宋治远;张志辉;张倩;舒茂琴;刘建平;仝识非;冉擘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性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1989年3月至2006年6月,使用输尿管端端吻合加用大网膜包裹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性狭窄1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漏尿1例,肾萎缩3例.术后4~10周拔除双J管,拔管后再狭窄2例.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发现输尿管解剖在位,蠕动排空良好,肾积水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见有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证实损伤输尿管远段尚有残留后,输尿管端端吻合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性狭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实用性强,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朱继峰;张沛泳;曹用立;秦允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在老年人纤维胃镜检查中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80例门诊行纤维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K组和F组,K组氯胺酮剂量为0.2 mg/kg,异丙酚为1.5 mg/kg;F组芬太尼剂量为0.5 μg/kg,异丙酚为1.5 mg/kg,两组根据麻醉评级可追加异丙酚.结果:两组麻醉评级无统计学差异,苏醒时间相近(P>0.05).K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F组(P<0.05),麻醉诱导3 min后,两组SBP均有下降,但F组下降明显(P<0.05),K组出现呼吸抑制的例数少于F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满意完成老年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更为轻微.
作者:孙海云;沈宁;黑子清;关键强;高婉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35岁,农民,G2P1,因妊娠40+1周,阵发性下腹疼痛2 h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孕妇自诉孕期易感冒、纳差、易疲乏,未正规产检.1992年12月曾在乡镇医院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未输血,产后体质一直很差,曾诊疗(具体不详).查体:T、P、R、BP正常,表情淡漠、面色略苍黄、颜面浮肿、毛发稀疏、行动迟缓.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扪及.
作者:余心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症,常规抗结核后胸水吸收缓慢,易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和广泛胸膜肥厚粘连,引起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我院采取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42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范荣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儿男,12岁,学生,2007年5月31日因胸痛、心悸、发热3 d入院,患儿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高38.0℃,伴有胸痛、心悸以活动或心情紧张时明显,无咳嗽、流涕,无呕吐、腹泻.未作任何处理,精神、睡眠尚可.食欲无增强,大小便无异常.
作者:刘惜宇;刘晋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帕金森病(PD)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基因突变相互作用和(或)基因突变加上环境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毒性、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免疫调节异常及细胞凋亡都是引起PD的可能原因[1].目前治疗PD有效的药物仍然是左旋多巴,但也只能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且大多数患者长期应用后会出现运动障碍、症状波动和精神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探索能阻止PD进展的药物是必要的.本文将探讨保护和(或)修复变性神经细胞以阻止疾病进展并有望治愈PD的几种方法.
作者:徐芙蓉;彭国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巨大鹿角形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36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经肾窦内肾孟、肾后下段间切开取石加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均成功取石,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结石一次性取净31例(86%),残留结石5例(14%),直径<3 mm.其中3例自行排出,余2例经药物排石治疗后排出.2例术中出血量约250 mL,输血200~400 mL.术中无需阻断肾蒂,术前肾功能不全者术后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经肾窦内肾孟、肾后下段间切开加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巨大鹿角形结石,手术视野清晰,能取净结石,可减少手术对肾实质的损伤,大限度地保存患肾并可改善肾功能.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残石率低,效果满意.
作者:王竞;曾甫清;汪良;杜岳峰;廖贵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血浆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在Wistar雄性大鼠应激前给予氯胺酮,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方法制作模型.观察胃黏膜溃疡指数(UI),大体及光镜下胃黏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变化,血浆MDA、MPO、SOD水平.结果:使用氯胺酮后可见胃黏膜UI明显降低,光镜下仅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应激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氯胺酮预处理组血浆MDA、MPO水平也明显低于应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血浆MDA、MPO、SOD水平有关.
作者:丁冬;屠伟峰;韩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上升趋势.哮喘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对白三烯(LTs)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地位的认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LTs调节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在多种类型哮喘患者中应用LTs调节剂可明显缓解哮喘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
作者:张云凤;周奇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表现、病因、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组比较.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黑便为主要的症状,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43.10%)、胃黏膜病变(26.95%)、恶性肿瘤(19.90%)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8.30%),其中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并发症多于非老年组.老年组保守治疗治愈率为88.43%,非老年组为99.18%(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凶险,预后较差,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黄晓琴;舒建昌;叶国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家族中的新成员,于1997年由Ambrosini等[1]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的cDNA在人类基因组库中筛选克隆出来.它在发育中的胚胎和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近研究发现它也表达于部分正常分化的成熟组织中.本文对survivin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功能和相关基因的联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华安;苟欣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