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BNP在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钟远伦;罗昭琴;任凌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脑, 心功能不全, 左心室射血分数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水平的相关性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衰患者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按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随机抽取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及Ⅲ级以上心内科住院患者各30例,采用美国博适(Bzosite Triagoe)BNP快速定量诊断仪EUSA法测定血浆BNP的含量,使用日本东芝心脏彩超测定左室EF,慢性心功能不全(Ⅱ级及以上心功)患者经常规治疗症状缓解后同法测上述指标,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与EF呈负相关(r=-0.79,P=0.032),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EF差异仅在Ⅰ、Ⅲ级心功能间有意义(P<0.05),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袁症状缓解,BNP含量下降而EF升高,但仅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水平是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治疗疗效评价的敏感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74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在生命体征监护下,对7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下降,红细胞无明显下降.血电解质中血钾和血氯均明显下降,血钙和血钠无明显变化.74例患儿痊愈46例(62.2%),好转28例(37.8%).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且又安全.

    作者:盖建芳;谢宗德;陈平洋;李雯;李素萍;胡劲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架起沟通的桥梁

    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在频频发生的医患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所占比例不到20%,80%均缘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而在非技术因素引发的医患纠纷中,70%是由于沟通不到位引起的.由此可见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配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注射液配合高压氧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高压氧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提高脑梗死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骏;张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氢氧化钙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氢氧化钙[Ca(OH)2]和甲醛甲酚用于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内封药消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恒牙160颗,分成两组,实验组80例根管预备后封氢氧化钙糊剂;对照组80例根管预备后封甲醛甲酚.观察两组封药期间疼痛的发生率及封药1周后、根管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根管封药期间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32.1%,P<0.01;封药后1周实验组根管消毒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69.25,P<0.01;根管治疗术后1年复查实验组根管治疗成功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1%),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氢氧化钙用于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咏;容柏成;肖汉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妊娠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23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1年3月至2006年9月南方医院妇科妊娠期腹腔镜手术11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开腹手术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其,临床结局.结果:两组在肠功能恢复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无一例发生术后流产.结论:在正确掌握妊娠期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妊娠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广亮;刘建;柯妍;汪丽萍;钟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与狼疮肾炎病程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亚锡喷替酸(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不同病程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524例SLE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Scr及24hpro.结果:病程<5年的SLE患者GFR值及24hpm含量均出现异常;而Scr未出现明显下降,病程5~10年和>10年组与正常组相比较Scr、24hpm及双肾GFR值均有差异(P<0.05).结论:GFR随着狼疮肾炎病程的进展呈持续下降趋势;24hpm在病变早期即出现异常且在整个病程中持续增高;Scr在狼疮肾炎早期未见明显异常,随着病程的进展呈进行性损伤.

    作者:贾支俊;冯雪凤;郭利利;郭万华;申景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浆BNP在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水平的相关性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衰患者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按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随机抽取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及Ⅲ级以上心内科住院患者各30例,采用美国博适(Bzosite Triagoe)BNP快速定量诊断仪EUSA法测定血浆BNP的含量,使用日本东芝心脏彩超测定左室EF,慢性心功能不全(Ⅱ级及以上心功)患者经常规治疗症状缓解后同法测上述指标,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与EF呈负相关(r=-0.79,P=0.032),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EF差异仅在Ⅰ、Ⅲ级心功能间有意义(P<0.05),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袁症状缓解,BNP含量下降而EF升高,但仅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水平是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治疗疗效评价的敏感指标.

    作者:钟远伦;罗昭琴;任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基因突变相互作用和(或)基因突变加上环境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毒性、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免疫调节异常及细胞凋亡都是引起PD的可能原因[1].目前治疗PD有效的药物仍然是左旋多巴,但也只能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且大多数患者长期应用后会出现运动障碍、症状波动和精神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探索能阻止PD进展的药物是必要的.本文将探讨保护和(或)修复变性神经细胞以阻止疾病进展并有望治愈PD的几种方法.

    作者:徐芙蓉;彭国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穿刺术后大出血1例

    患者男,27岁,因反复双下肢出血点伴尿检异常3年余,于2006年9月14日入院.

    作者:庄永泽;杨熙章;林沁;李俊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我抱起被遗弃墙角的婴孩

    在我们医院一直有被遗弃的孩子,他们没有名字,就用弃婴×号来接受检查,他们中小的只有几天大,大的也有上幼儿园的年纪了,他们的编号至少编到十二号,没有家长,只有护工一路护送检查.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瑞波西汀合并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瑞波西汀合并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社会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将1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瑞波西汀+氯氮平)和对照组(氯氮平+安慰剂).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周末,研究组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在住院的职业技能、社会性退缩、病室内渗动及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瑞波西汀合并氯氮平有助于增强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提高社会功能.

    作者:李喜泼;王占敏;赵树霞;黄秀芳;许小梅;钮伟芳;安红伟;徐素伟;张月卿;柳宏宇;张春长;刘亚丽;刘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产后席汉氏综合征二次剖宫产术后垂体危象1例

    患者女,35岁,农民,G2P1,因妊娠40+1周,阵发性下腹疼痛2 h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孕妇自诉孕期易感冒、纳差、易疲乏,未正规产检.1992年12月曾在乡镇医院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未输血,产后体质一直很差,曾诊疗(具体不详).查体:T、P、R、BP正常,表情淡漠、面色略苍黄、颜面浮肿、毛发稀疏、行动迟缓.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扪及.

    作者:余心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吸入性麻醉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自从1846年10月16日,WilliamT.G.Morton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演示乙醚麻醉,吸入性麻醉药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史,吸入性麻醉药可精确地调整麻醉深度,并具有制动、遗忘、抑制自主反射、肌肉松弛、镇痛作用,是临床麻醉常用的麻醉药.

    作者:周建华;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预注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门诊行人流术的早孕妇女,分为丙泊酚组(A组,n=50)、静注氯诺昔康8 mg后即注射丙泊酚组(B组,n=50)和术前1 h先静注氯诺昔康8mg,术中注射丙泊酚组(C组,n=50).丙泊酚的负荷用量均为2.5 mg/kg,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追加丙泊酚.记录术前、术中及术毕MAP、HR、RR、SpO2;记录给药结束后到意识消失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结果:3组间术前、术中及术毕MAP、HR、RR、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时间、睁眼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及术中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缓解术后子宫收缩痛C组与A、B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缓解患者术后子宫收缩痛效果显著.

    作者:朱慧莉;姚悦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库普弗细胞对急性肝衰竭模型鼠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制库普弗细胞对急性肝衰竭模型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dCl3)组、内毒素(LPS)组、GdCl3+LPS组.免疫组化检测EDl表达,观察GdCl3对库普弗细胞的抑制程度,并检测血清ALT、TNFα、IL-1β的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GdCl3组肝组织中EDl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LPS组EDl阳性细胞数量多,GdCl3+LPS组EDl阳性细胞数少于LPS组(P<0.05).GdCl3+LPS组AIJT、TNFct、IL-1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LPS组(P<0.05).GdCl3+LPS组大鼠肝脏TLR4表达与LPS组相比较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库普弗细胞激活可减少肝组织11LR4的表达,库普弗细胞在急性肝衰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姚景宏;贺永文;揭盛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位因素,在发达国家,近几年死亡率也有回升的趋势[1].

    作者:李丽璇;刘瑜;廖静;宋爱利;刘国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股骨粗隆部骨巨细胞瘤切除、烧灼、植骨内固定1例护理体会

    骨巨细胞瘤在我国发病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巨细胞瘤因其生物学行为有别于良性肿瘤,在局部为侵袭性生长方式,可以南病灶部位顺骨小管向周围生长,但全身远处转移较少,因此目前一般将其按低度恶性肿瘤处理.股骨粗隆部是巨细胞好发部位,其发病率仅低于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1].我科采用局部扩大刮切、50%氯化锌烧灼处理股骨粗隆部病灶,用带旋骨外侧动脉升支的髂骨瓣移植、异体骨植骨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修复骨缺损区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钱翠芳;宋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VitK1辅佐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变迁,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有增多趋势,尤以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关注,以阿奇霉素使用较多.与红霉素相比其胃肠道副作用较轻,但实际使用中仍不少见,本科运用维生素K1(VitK1)与阿奇霉素混于同一瓶中输注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王月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1-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卧床、支具、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腰背痛,近几年来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技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不断成熟及完善,凭借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蒋雪生;詹碧水;陈成冬;吴猛;周新华;周国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原发性癫痫与第五、六脑室形成的关系

    癫痫是小儿科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患病率约为3%~6%[1].在人群癫痫患者中,505以上在10岁之内起病,小儿癫痫发生率大大高于一般人群,大约为成人的10倍[2].

    作者:彭湘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