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龚宇
目的:探讨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性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1989年3月至2006年6月,使用输尿管端端吻合加用大网膜包裹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性狭窄1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漏尿1例,肾萎缩3例.术后4~10周拔除双J管,拔管后再狭窄2例.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发现输尿管解剖在位,蠕动排空良好,肾积水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见有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证实损伤输尿管远段尚有残留后,输尿管端端吻合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性狭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实用性强,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朱继峰;张沛泳;曹用立;秦允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NCV可发现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部分周围神经呈损伤性改变,总异常率达25.33%,同时发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且NCV改变与病程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结论:NCV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张斌;顾春江;孙晓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在老年人纤维胃镜检查中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80例门诊行纤维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K组和F组,K组氯胺酮剂量为0.2 mg/kg,异丙酚为1.5 mg/kg;F组芬太尼剂量为0.5 μg/kg,异丙酚为1.5 mg/kg,两组根据麻醉评级可追加异丙酚.结果:两组麻醉评级无统计学差异,苏醒时间相近(P>0.05).K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F组(P<0.05),麻醉诱导3 min后,两组SBP均有下降,但F组下降明显(P<0.05),K组出现呼吸抑制的例数少于F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满意完成老年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更为轻微.
作者:孙海云;沈宁;黑子清;关键强;高婉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外眼疾患,常因鼻泪管阻塞,微生物潴留在泪囊中生长繁殖而发病.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方法,泪道探通,泪道插管,泪囊摘除,泪囊鼻腔吻合,经鼻鼻腔吻合,激光泪道探通等.泪囊鼻腔吻合术不需特殊器械,手术方法易掌握,在基层医院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下泪道阻塞的理想方法.
作者:许成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家族中的新成员,于1997年由Ambrosini等[1]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的cDNA在人类基因组库中筛选克隆出来.它在发育中的胚胎和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近研究发现它也表达于部分正常分化的成熟组织中.本文对survivin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功能和相关基因的联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华安;苟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哮喘与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9例儿童,其中哮喘患儿49例,正常对照50例,测量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结果:哮喘患儿血清总胆固醇为(5.11±0.76)mmol/L,对照组为(4.58±0.92)mmol/L,两组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是哮喘发作的一个有价值的预报因子.
作者:牛峰海;蔡文仙;王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护理特点.方法:治疗中观察适合儿童的x线照射剂量、冲击次数、冲击电压.用泡沫海绵制成的保护板置于患儿的胸背处,用铅橡皮置于盆腔处,保护其肺部和生殖腺免于受到X线辐射的损害.结果:X线照射剂量30~50 kV、0.5 mA,碎石电压5.5~7.0 kV,平均6.8 kV,冲击次数1000~2500次,平均2283次,结石碎石率为100%,7 d排净率80%.患儿的胸背处、生殖腺避免了X线辐射的损害.结论:根据儿童特点进行护理,可使儿童身体周围组织器官的损害降到小程度.
作者:翁毓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儿男,12岁,学生,2007年5月31日因胸痛、心悸、发热3 d入院,患儿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高38.0℃,伴有胸痛、心悸以活动或心情紧张时明显,无咳嗽、流涕,无呕吐、腹泻.未作任何处理,精神、睡眠尚可.食欲无增强,大小便无异常.
作者:刘惜宇;刘晋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5 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VSD)手术矫治的效果和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25例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痛VSD伴肺动脉高压婴儿,经术前恰当处理后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除1例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外,其余经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诊结果多数无症状.结论:有症状和(或)重度肺动脉高压的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VSD婴儿期行VSD修补效果良好.
作者:杨盛春;刘威;夏园生;张国强;林植民;陶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瑞波西汀合并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社会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将1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瑞波西汀+氯氮平)和对照组(氯氮平+安慰剂).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周末,研究组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在住院的职业技能、社会性退缩、病室内渗动及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瑞波西汀合并氯氮平有助于增强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提高社会功能.
作者:李喜泼;王占敏;赵树霞;黄秀芳;许小梅;钮伟芳;安红伟;徐素伟;张月卿;柳宏宇;张春长;刘亚丽;刘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68岁.入院主诉:阵发性腹痛2 d伴发热、恶心、呕吐.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即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并于当日夜间出现中上腹痛,为阵发性胀痛,伴发热38.5℃,无向腰背部放射痛,昨日出现腹泻2次,量少,无伴黏液脓血,后腹痛转移至全下腹,仍为持续性疼痛并伴恶心呕吐.次日外院查B超:脂肪肝.血常规:WBC 19.8×109/L,N O.83.Hb 133 g/L.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作者:汪余勤;宗春华;吴建新;李定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气管食管瘘(tmeheoesophageal fistula,TEF)指气管食管黏膜及疏松结缔组织的损伤穿孔.气管切开后TEF是机械通气中少见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尽快恢复气道密闭性,保证机械通气得以顺利进行,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和机会.我科在保守治疗中,采用气管内导管替代气管套管的方法治疗机械通气中发生的TEF,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耘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症,常规抗结核后胸水吸收缓慢,易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和广泛胸膜肥厚粘连,引起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我院采取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42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范荣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27岁,因反复双下肢出血点伴尿检异常3年余,于2006年9月14日入院.
作者:庄永泽;杨熙章;林沁;李俊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对食管裂孔疝患儿术前、术后行24 h食管pH监测,从监测结果了解术后患儿的恢复情况.方法:对收治的34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行24 h食管pH监测,时间为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结果:34例患儿中,30例患儿为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术前存在胃食管反流,4例患儿为食管旁疝,无胃食管反流.术后1个月,有12例患儿出现胃食管反流,反流出现时间大多以睡眠期为主.术后3个月复查,有2例患者仍存在胃食管反流,该2例患儿于6个月后.再次行修补术.结论:对于术前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患儿,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在术后1个月内约有40%(12/30)的患儿仍存在胃食管反流,经适当的药物治疗及睡眠时体位的调整后,术后3个月复查,仅有7%(2/30)存在反流.结论:通过24 h食管pH监测可以对患儿的预后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针对不同的监测结果,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燕;施成仁;王俊;王捍平;余世耀;张弛;沈涤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表现、病因、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组比较.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黑便为主要的症状,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43.10%)、胃黏膜病变(26.95%)、恶性肿瘤(19.90%)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8.30%),其中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并发症多于非老年组.老年组保守治疗治愈率为88.43%,非老年组为99.18%(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凶险,预后较差,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黄晓琴;舒建昌;叶国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早期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83例轻、中型脑外伤患者,分组后早期应用能量合剂(能量合剂组)、尼莫地平(尼莫地平组)、灯盏细辛(灯盏细辛组)治疗伤后脑震荡样症状,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脑震荡样症状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14 d灯盏细辛组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87.3%、94.4%)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73.4%、82.8%)(均P<0.05)及能量合剂组(64.6%、70.8%)(均P<0.01).伤后1个月脑震荡样症状消失率能量合荆组(29.2%)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48.4%)(P<0.05)及灯盏细辛组(57.8%)(P<0.01).伤后3个月脑震荡后遗症发生率能量合剂组(29.2%)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12.5%)(P<0.05)及灯盏细辛组(5.6%)(P<0.01).结论:早期选择有效药物治疗可促进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及时恢复,减少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游恒星;邱建东;杨维;练晓文;陈氡;方向红;朱立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炎症是高等动物机体对各种损伤性刺激的一种天然防御反应,它主要发生在有血管分布的组织内,其主要作用是限制损伤、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等.在胃肠道,炎症反应是黏膜抵御内源性和外源性损伤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损害可以导致黏膜的损伤和黏膜修复过程的受损,它的失控也可以加重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甚至引起全身症状[1].本文就炎症反应在胃黏膜防御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李成龙;屠伟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预注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门诊行人流术的早孕妇女,分为丙泊酚组(A组,n=50)、静注氯诺昔康8 mg后即注射丙泊酚组(B组,n=50)和术前1 h先静注氯诺昔康8mg,术中注射丙泊酚组(C组,n=50).丙泊酚的负荷用量均为2.5 mg/kg,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追加丙泊酚.记录术前、术中及术毕MAP、HR、RR、SpO2;记录给药结束后到意识消失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结果:3组间术前、术中及术毕MAP、HR、RR、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时间、睁眼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及术中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缓解术后子宫收缩痛C组与A、B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缓解患者术后子宫收缩痛效果显著.
作者:朱慧莉;姚悦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恶性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成功逆行放置双猪尾导管,22例首选一步法经皮肾穿刺造瘘术,3例实施肾造瘘加顺行双猪尾导管置入术,2例行开放性肾盂造瘘术.结果:随访3~26个月,42例患者术后尿液引流通畅,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4种引流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尤其是一步法经皮肾穿刺造痿引流更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后宝;姜书传;董昌斌;潘彩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