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昌;刘映峰;熊华峰;李公信;简勋;魏向龙
笔者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47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采用0.2%5-氟尿嘧啶热溶液外泡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霞;赵洪波;鲁英;任海燕;翁燕荣;陈玉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33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A组)、27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14例健康吸烟者(C组)、14例健康不吸烟者(D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痰诱导,痰液处理后沉渣作细胞学分析.结果:(1)A、B、C、D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分别为(10.2±5.28)×106/mL、(44±1.63)×106/mL、(3.0±1.45)×106/mL、(1.9±1.07)×106/mL,细胞分类中A、B、C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70.9±13.6)%、(57.0±10.9)%、(52.3±11.1)%,而在D组中则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分别为(34.8±6.9)%、(25.6±8.2)%、(26.9±7.3)%;(2)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稳定期患者、健康吸烟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不吸烟健康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2)气道局部中性粒细胞增多与COPD患者气流受限存在密切的关系.
作者:曾勉;刘凌云;张式鸿;严英硕;吴健锋;王辉;贺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cute mu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病例的系统分析,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7例AMCH患者的病因、CT影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病的病因组成、病灶分布特点.结果:1例患者为弥漫性全脑多发脑出血病灶,余26例出血灶57个.出血病灶为基底节区29个,丘脑10个,其他分布于脑叶、小脑、外囊、脑干.病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性AMCH多,其他病因包括脑淀粉样血管病、抗凝治疗、血液病.意识障碍21例,双侧肢体瘫痪22例.结论:AMCH的发病机制多样,高血压动脉硬化可能是本病常见的病因.常见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区,其次是丘脑.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及双侧肢体症状为明显.
作者:曲辉;赵性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1例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在测量血压达到诊断标准时立即给予卡托普利25 mg舌下含服.每15 min记录血压及心率1次,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5 min后,大部分患者血压已经有效降低,有效率达56%;经过60 min观察,血压平稳下降,总有效率达93%;治疗后心率略有下降,率压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舌下含服卡托普利可以作为在急诊环境下治疗老年高血压急症的首选方法.
作者:潘信义;陈锐;禤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1].我院从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对8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采取空气灌肠治疗,通过分析病史,结合空气灌肠时X线透视征象,选择合适的空气压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剑;高卫华;何时鸣;戴丰华;潘永斌;梁永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吸气肺活量对肺气肿病例重新进行评级的影响.方法:对68例初步诊断为肺气肿的病例进行吸气肺活量测定,计算其组成部分深吸气量(IC)和补呼气量(ERV)值.利用已测的功能残气量(FRC)值,计算出残总比(RV/TLC)值,重新进行肺气肿评级.结果:68例拟诊肺气肿病例,经吸气肺活量重新评级后,原重度肺气肿的有4例转为中度肺气肿;原中度肺气肿的有6例转为轻度肺气肿;原轻度肺气肿的有6例转为正常.共有16例发生级别改变,占24%.结论:使用吸气肺活量进行肺气肿评级,虽然对肺总量影响不大(P>0.05),但是由其计算出来的残气量值却明显偏低(P<0.01),从而使RV/TLC值较呼气肺活量计算出的要低,避免了RV/TLC的假性升高,能更准确地作出肺气肿的评级.究其原因,与吸气肺活量得出较低的ERV值、患者操作方便等因素有关.
作者:严英硕;周燕斌;郭禹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调查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并与健康人作对照,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多种生化检查结果及糖尿病相关问题.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有的与多种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是多样的.
作者:潘明政;李玲;庄晓明;范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70岁.因结肠癌肝转移行结肠癌根治术入院.术前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健康.体格检查:血压150/80mmHg,心率68次/min,体重59 kg.辅助检查示ECG正常,胸片示右膈改变考虑膈下脏器病变所致,B超示肝多发实质性占位,电解质、血常规均正常.入室后予咪达唑仑4 mg、阿曲库铵40 mg、芬太尼0.2 mg、异丙酚8 mg诱导后行器官插管.术中以异丙酚300 mg/h、雷米芬太尼1mg/h、阿曲库铵40 mg/h麻醉维持.术中患者血压偏高,心率60~90次/min,予乌拉地尔25 mg静注,效果欠佳,稍后予尼卡地平5 mg静注、曲马多50 mg静注.手术时间3 h,术后血压再度升高,予乌拉地尔25 mg静注.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方法:结合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分析11例IPF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IPF患者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杵状指及Velcro 罗音为突出表现,高分辨率CT对诊断IPF具有特殊价值,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确诊IPF的主要手段和好依据,目前治疗IPF的药物仍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结论: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误诊误治率高,尚无特效疗法,抗纤维化药物成为当今研究肺纤维化治疗的热点.
作者:张宏美;张宁新;郭奕鸿;王黎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变化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Fbg及35例对照组的血浆Fbg分别进行测定.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Fbg明显增高(P<0.001),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Fbg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浆Fbg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bg可作为COPD急性期反应的指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其增高密切相关,在COPD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国玲;李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后大脑中水通道蛋白4(AQP4)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5只7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6组(缺氧缺血组),分别在缺氧缺血性脑病0、2、4、6、8、12 h断头取脑,做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分析,脑组织匀浆用放免法测定细胞因子TNF-α.结果:AQP4主要表达在脉络丛、室管膜上皮、海马及水肿区,随着时间的延长,AQP4表达呈增高趋势.对应的病理改变为细胞内水肿、炎症反应.脑组织内细胞因子TNF-α在缺氧缺血性脑病2 h与对照组相比即明显增加(P<0.05).结论:AQP4和TNF-α与新生鼠缺氧缺血后的脑水肿关系密切,且二者之间可能有某种关系,抑制AQP4和TNF-α可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张费通;崔其亮;刘海燕;黎刚;谭岱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结核抗体IgG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结核抗体IgG采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ADA采用酶比色法,同时对107例结核性胸膜炎和45例非结核性(主要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胸水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抗体在结核性和非结核性胸水中阳性率分别为45.8%和20.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5.8%和80%;ADA在结核性和非结核性胸水中分别为(64.2±22.8)U/L和(19.5±10.9)U/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若以ADA>45 U/L为诊断结核阳性界值,则两组阳性率分别为91.6%和11.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8.9%.若以结核抗体和ADA均为阳性判断,可明显提高特异性.结论:检测患者胸水中结核抗体和ADA活性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聚莲;谭耀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的现状.方法:收集我院近两年2 583例(共3 121例次)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调查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目的、适应证、主要并发症、病例来源科室、操作地点和操作者.结果:(1)诊断目的1 592例次(51.01%),主要适应证为肺占位、慢性咳嗽、肺弥漫性病变、咯血、肺不张、难治性感染和其他.治疗目的1 529例次(48.99%),主要适应证为气道护理、介导气管插管、气道内球囊止血、气道内支架、气道内激光、气道内异物取出、气道内球囊扩张.(2)主要并发症发生率0.90%,分别为气胸、大出血、窒息、血胸、精神异常和昏迷.(3)病例主要来源于呼吸科、胸外科、门诊、监护室、急诊科、烧伤科、骨科、耳鼻喉科和儿科.(4)纤支镜室检查1 841例次(58.99%)、床边检查1 280例次(41.0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者主要是呼吸内科医师2 856例次(91.51%),其次为ICU医师、急诊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是诊断和治疗并重、安全性高、主要并发症少见、病例不再局限于呼吸内科、操作者也不再局限于呼吸内科医师、床边检查相对多见.
作者:汪斌超;陈正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及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和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后红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好转,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5±2)d,住院时间为(10±2)d,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8±4)d,住院时间为(15±6)d.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使患者红细胞比容降低,降低血液黏稠度,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症状改善的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娟;吴耀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用经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5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患者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患者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提供较多的心率和心律变化资料,适用于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作者:岑梅珠;黄林贤;胡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核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从生物、理化、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结核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性.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论:合理应用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可减少结核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
作者:沈惠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可行性,建立本实验室安全有效支气管激发规程以及临床与肺功能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提高实验诊断的安全性、准确性.方法:对照组来自本院医学院校和护校学生30例,平均年龄18.8岁.气道高反应性(BHR)组来自呼吸病房和专科门诊疑有哮喘未确诊者,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共202例,平均年龄38.62岁.仪器为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药物气溶胶支气管激发试验装置.测定参数为呼吸总阻抗、中心阻力、周边阻力、用力肺活量一秒量,药物为磷酸组织胺,规程为2浓度6步法.结果:疑似BHR受试者共855例次,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26例次(占49.8%),激发阴性429例次(50.2%),对照组激发阳性2例(占7%);BHR组的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组织胺累积浓度为0.465 mg/mL(PC-20FEV1),PC-20FEV1与呼吸总阻抗、周边阻力曲线交叉点分别为PC+180Zrs、PC+200Rp;BHR组呼吸阻抗剂量-反应曲线斜率及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55例受试者当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2例试验结果隔周进行重复试验符合率94%(30/32),7例与日本chest气道过敏仪对照符合率100%,8例规范药物治疗1年先后停药后复查均阳性.结论: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经济成本低,采用肺功能多项指标和临床综合评估可以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过程中肺部呼吸音的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性,重视病史可以辅助病因诊断.
作者:赵明华;凌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肾上腺功能性色素性皮质腺瘤是很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肿瘤细胞内含丰富的脂褐素,肉眼呈棕黑色,故又称黑色腺瘤.我院收治l例,现就其病理和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光;黄勇;顾安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应用的观察,总结两性霉素B常见的毒副反应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针对其不同的毒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全部顺利完成治疗.结论: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毒副反应明显,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观察,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限度地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柳芳;吴瑞珍;梁真;吴少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喋呤加AP方案治疗骨肉瘤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心理护理、保护性隔离、基础护理、血小板减少护理、饮食等护理措施及按医嘱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抗生素、输注成份血等,治疗大剂量甲氨蝶呤+AP方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结果:32例通过加强护理无一例患者因为骨髓抑制出现感染性发热和出血.结论:通过本护理措施及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抗生素、输注成份血等综合处理,可以大大减少Ⅳ度骨髓抑制的并发症.
作者:史阳湘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