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林;蔡开灿;王武军;钟世镇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先进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利用神经内窥镜对 2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存活 23例,治愈 21例,治愈率 75%.随访 1~ 1 5年,大部分患者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结论: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卫军;葛林波;杨旭光;吴勇;金镤;孙社祥;芮品和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金莲花片对感冒风热证或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咽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试验组口服金莲花片,对照组用复方草珊瑚含片, 5 d为 1疗程,在 1、 3、 6 d记录症状评分情况, 1、 6 d做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透检查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金莲花组和复方草珊瑚含片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8% (333例)和 88.2% (10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但在缓解咽痛与咽黏膜充血方面,两组比较, P< 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金莲花片和复方草珊瑚含片是治疗感冒风热证的有效药物,在缓解咽痛与咽黏膜充血方面,金莲花组优于复方草珊瑚含片组.
作者:王志文;袁强;吴正启;王卫东;杨新民;王春民;刘书堂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消除局部肿瘤的近期疗效的作用.方法:将 94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介入化疗并腔内后装治疗;另一组行单纯腔内后装治疗,治疗后 2周观察肿瘤局部情况.结果:介入化疗并腔内后装组有效率 93.9%,腔内后装组有效率 6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化疗并腔内后装对巨块型宫颈癌近期内消除局部肿瘤作用确切,方便可行.
作者:傅文红;黄守松;邹红玲;杨嵘皓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患者女, 30岁.因停经 10个月,全身水肿 5 d于 2004年 4月 12日入院.以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 2003年 7月 7日,预产期 2004年 4月 14日.停经 2+月觉恶心呕吐,未治自愈.
作者:邢建琴;杜秀兰;于晓芊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 1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炎治疗、经尿道电汽化术、膀胱灌注化疗等治疗.结果: 11例随访 9~ 61个月,平均约 21个月.其中治愈 9例,失访 1例, 1例好转在 7个月后复发再次电汽化治疗.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显著可能的病因解除的前提下,行经尿道电汽化术加药物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同时注意腺性膀胱炎存在恶性变的倾向,应密切随访.
作者:李悦;莫志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总结 947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死亡率及死因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 947例婴幼儿先心病的病种分布、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总死亡率为 5.8%( 55/947),其中复杂先心病死亡率为 24.2%,简单及较复杂先心病死亡率为 4.5%;体重小于 10 kg者死亡率为 20%,体重大于 10 kg者死亡率为 2.5%;新生儿死亡率为 38.5%,婴儿死亡率为 7.6%,幼儿死亡率为 3.8%.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 54.6%( 30/55)、呼吸衰竭 12.7%( 7/55)、多器官功能衰竭 12.7%( 7/55).结论:患儿年龄、体重及病情复杂程度是影响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低心排、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主要的术后死亡原因.
作者:周莲英;邹文雄;刘志红;赖伏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随访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探索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 34例 1994年 4月至 2004年 9月我院施行全膀胱切除加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 1个月到 9年 6个月 ,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 34例 ,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不定期复查肾功能、血电解质、酸碱平衡均基本正常. B超检查无明显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膀胱镜检查未见残余尿道内有肿瘤复发.其中 30例术后能自控排尿 ,1例女性患者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1例女性患者术后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 4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 ,2例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 ,2例患者术后骨转移死亡.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虽为一成熟术式 ,但仍需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王志峰;梁蔚波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肝原发性肝癌( HCC)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后脓肿特点的认识.方法:对近 5年来我院收治的 5例 HCC患者 TACE后脓肿形成的易发因素及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例 HCC均为巨块型,其中 2例并肝内多发性转移, 3例合并门静脉癌栓; 5例肿瘤动脉血供均丰富, 4例伴有侧支供血; TACE中应用明胶海绵 4例;术后肝脓肿 4例,肝周脓肿 2例( 1例为肝脓肿并肝周脓肿); TACE术至 B超、 CT等影象学确定诊断的间隔时间为 (26.40± 15.01)d; 5例患者均通过 B超或 CT引导下穿刺抽脓及抗生素治疗脓肿均治愈; 4例患者预后差, 1例预后良好.结论: HCC患者 TACE后脓肿形成的易发因素有肿瘤巨大、血供丰富、并发门静脉癌栓、明胶海绵等栓塞剂的应用等,积极穿刺抽脓或引流结合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 TACE后脓肿的良好方法,对易发患者术后应采用抗生素预防.
作者:刘迎娣;杨云生;王茂强;王志强;王向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自 2002年 1月至 2004年 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 116例过期妊娠的孕妇为观察组,选同期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的孕妇 2 72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体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量及对母体的影响.结果:对围产儿影响:在观察组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 P< 0.01,差异有显著性;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产的发生率,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 P< 0.01,差异有显著性.对母体的影响:产后出血和手术产发生率,观察组均比对照组增加, P< 0.01,差异有显著性.讨论:过期妊娠对母婴危害极大,临床上必须对过期妊娠严密监测,进行适当的正确医疗干预.
作者:袁静茹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喉罩配合高频通气在小儿斜视矫正术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6例患儿拟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静脉较深麻醉后,置入合适喉罩,进行高频喷射通气,同时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麻醉平稳,监测动脉血气值、SpO2、 PetCO2、气道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参数.结果:小儿斜视矫正术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置入喉罩进行高频喷射通气能保证患儿有效的气体交换, PetCO2和 PaCO2较高频通气前明显降低,而 PaO2明显升高.结论:全凭静脉麻醉,采用喉罩配合高频喷射通气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
作者:廖志品;田玉科;马自成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上腹痛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主要症状 , 典型临床表现为节律性的饥饿痛、进食缓解、且呈周期性发作,存在季节差异 , 冬春季多见.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发现 126例患者无典型上腹痛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上进;洪淑燕;耿健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患者系在外院术后转入我院的病人,查阅其住院病历,病史如下:患者女, 60岁,反复纳差、上腹不适 6年,于 2004年 1月入院. 1997年 6月始纳差、进食后上腹饱胀,大便 1~ 3次 /日,多为黄稀便,有时含不消化食物,未见油滴.
作者:张春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胸腺瘤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或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同时并发 PRCA及 MG极为罕见, 2004年本院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振添;韩永胜;孙自敏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腹结合式全子宫切除术式( U- Hy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中断扎部分主韧带(约 2/3~ 3/4长度),再行类似筋膜内切除子宫,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式、 U- Hys术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式从断主韧带至关闭阴道平均耗时分别为 (9.2± 4.6)min、 (4.3± 2.2)min、 (4.7± 2.3)min.前两种术式比较 P< 0.05,差异显著;从断主韧带至切除子宫并关闭阴道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20.2± 5.3)mL、 (10.1± 3.6)mL、 (29.7± 6.3)mL, U- Hys术式优势明显( P< 0.05);阴道长度缩短平均值分别为 (1.5± 0.86)cm、 (1.0± 0.66)cm 、 (1.0± 0.63)cm,前两种术式比较 P< 0.05,差异显著.结论:经腹结合式全子宫切除术式与其它术式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安全性高,阴道损伤小的特点.
作者:夏志军;张淑兰;王明乾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要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的存活率和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改善胃肠功能和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为此, VLBWI早期胃肠道喂养问题已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作者:崔其亮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实验建立能快速评价溶栓药疗效并与临床接近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至颈总动脉,注入已形成血栓.于手术后 3、6、10、18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分别取脑观察梗死灶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该模型行为障碍和脑梗死体积较为恒定,光镜下6h脑组织神经细胞开始肿胀,10h、18h病变严重.结论:该模型简便易行,对动物损伤小,重复性较好,可为脑缺血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脑血栓的治疗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刘瑜;胡文立;宋爱利;刘国贞;许兰萍;卢玲巧;杨慧;董小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技术在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BP)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和总结 1996年 1月至 2005年 1月期间行了急诊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 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ST)的 102例重型 AB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重型 ABP病人中 97例经 ERCP和 EST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5例因胰腺脓肿接受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治疗重型 ABP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是重型 ABP早期治疗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刘宇斌;周子浩;王卫东;陈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肛门镜下吻合器痔切除术 (PPH)的临床效果.方法:用 PPH治疗Ⅱ~Ⅳ度痔病 2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手术时间 15~ 25 min,平均 20 min.大部分患者脱出的内痔、黏膜及皮赘立即回缩到肛管内,术后 2 d病人均能下床活动,病人观察 2~ 5 d出院.结论: PPH治疗Ⅱ~Ⅳ度痔病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但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廖志芳;彭福斯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导尿时选择不同尿管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 120例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0例,实验组使用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对照组使用乳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分别从选择尿管质料、品种方面着手,观察留置尿管所致溢尿、尿道灼痛、焦虑等不适,在患者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使用不同材料的尿管, 患者导尿后引起不适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经过临床使用及观察,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能使病人的舒适度增加,效果满意.
作者:陈绮虹;张惠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着重讨论各种病理类型应采用的处理术式及随访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 946例大肠息肉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女之比为 1.60 : 1;平均年龄 49.12岁;大肠息肉内镜检出率为 14.62%;多发性息肉占 22.73%.病检结果:增生性息肉占 32.24% ,炎症性息肉占 26.74%.经内镜下行电切摘除术 259例.结论:大肠息肉好发于直肠,多见于男性 ,随年龄增长发病增高.病理类型以增生性息肉为主 ,单发多见.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经内镜热活检钳凝除和高频电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黄超;黄梅芳;朱尤庆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