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小切口对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

王文林;蔡开灿;王武军;钟世镇

关键词: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肺动脉瓣, 显露效果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方法:在 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经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观察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少要切到第 3肋间才可理想显露肺动脉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切口上缘至少要到第 3肋间水平.右侧胸骨旁切口和右前外侧小切口对肺动脉瓣显露不良.正中小切口中,第 3、4肋间水平的切口效果理想.第 3、 4肋间的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均可显露肺动脉瓣.结论:右侧的胸部小切口不适于肺动脉瓣的显露,正中部位小切口和左侧胸壁切口可显露房间隔,但左侧胸壁切口无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因此,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和正中小切口是肺动脉瓣手术较为理想的入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己烯雌酚联合睾丸切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男性自 35岁以上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本院在 1998- 2002年期间,应用己烯雌酚联合睾丸切除治疗 46例年老体弱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敬原;罗伟民;骆文会;林堤业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新生儿围术期液体疗法

    新生儿水与电解质的代谢较成人快数倍,保持它们的动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内环境的水与电解质平衡主要涉及容量 (体液的分布 ),渗透压 (离子总数 ), 酸碱度 (离子的比例 )等三大方面.外科病人水与电解质的补给主要是正常需要量,累积丧失量和额外丧失量.

    作者:谢家伦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脓肿的诊治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肝原发性肝癌( HCC)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后脓肿特点的认识.方法:对近 5年来我院收治的 5例 HCC患者 TACE后脓肿形成的易发因素及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例 HCC均为巨块型,其中 2例并肝内多发性转移, 3例合并门静脉癌栓; 5例肿瘤动脉血供均丰富, 4例伴有侧支供血; TACE中应用明胶海绵 4例;术后肝脓肿 4例,肝周脓肿 2例( 1例为肝脓肿并肝周脓肿); TACE术至 B超、 CT等影象学确定诊断的间隔时间为 (26.40± 15.01)d; 5例患者均通过 B超或 CT引导下穿刺抽脓及抗生素治疗脓肿均治愈; 4例患者预后差, 1例预后良好.结论: HCC患者 TACE后脓肿形成的易发因素有肿瘤巨大、血供丰富、并发门静脉癌栓、明胶海绵等栓塞剂的应用等,积极穿刺抽脓或引流结合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 TACE后脓肿的良好方法,对易发患者术后应采用抗生素预防.

    作者:刘迎娣;杨云生;王茂强;王志强;王向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急诊内镜技术在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技术在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BP)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和总结 1996年 1月至 2005年 1月期间行了急诊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 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ST)的 102例重型 AB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重型 ABP病人中 97例经 ERCP和 EST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5例因胰腺脓肿接受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治疗重型 ABP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是重型 ABP早期治疗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刘宇斌;周子浩;王卫东;陈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痔PPH手术2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经肛门镜下吻合器痔切除术 (PPH)的临床效果.方法:用 PPH治疗Ⅱ~Ⅳ度痔病 2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手术时间 15~ 25 min,平均 20 min.大部分患者脱出的内痔、黏膜及皮赘立即回缩到肛管内,术后 2 d病人均能下床活动,病人观察 2~ 5 d出院.结论: PPH治疗Ⅱ~Ⅳ度痔病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但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廖志芳;彭福斯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胸部小切口对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方法:在 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经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观察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少要切到第 3肋间才可理想显露肺动脉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切口上缘至少要到第 3肋间水平.右侧胸骨旁切口和右前外侧小切口对肺动脉瓣显露不良.正中小切口中,第 3、4肋间水平的切口效果理想.第 3、 4肋间的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均可显露肺动脉瓣.结论:右侧的胸部小切口不适于肺动脉瓣的显露,正中部位小切口和左侧胸壁切口可显露房间隔,但左侧胸壁切口无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因此,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和正中小切口是肺动脉瓣手术较为理想的入路.

    作者:王文林;蔡开灿;王武军;钟世镇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两种会阴切开缝合术比较

    目的:在会阴切开缝合术中可吸收合成缝线及皮内连续缝合技术与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在足月妊娠会阴侧切初产妇中选择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及皮内连续缝合者共 200例作为甲组;选择采用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者共 200例作为乙组.记录两组术后伤口疼痛情况、首次起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出院时间.结果:甲组与乙组相比较术后伤口疼痛轻、首次起床活动时间早、伤口愈合理想且出院时间普遍早.结论:可吸收合成缝线及会阴皮内连续缝合技术临床效果优于铬制肠线及会阴皮肤丝线外缝.

    作者:胡叶平;徐威萍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哮喘患者血清Clara细胞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求哮喘患者血清中 Clara细胞蛋白 CC16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以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62例哮喘患者血清中 CC16蛋白的含量,以 30例不吸烟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平行检测.结果: (1)哮喘病人组血清 CC16平均含量为 5.48 ng/mL,对照组血清 CC16平均含量为 17.6 ng/mL.经 t检验,哮喘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CC16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 (2)哮喘组中病程较长(≥ 10年)的患者较病程较短者( < 10年)血清中 CC16含量进一步降低,分别为 4.32 ng/mL和 7.41 ng/mL,经 t检验,两者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 0.05).结论:血清中 Clara细胞蛋白 CC16显著降低是哮喘病患者的临床检测特征之一; Clara细胞合成 CC16可能是气道慢性炎症的下调因子,其减少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加重哮喘,延长病程,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作者:张悦;陈忠明;王惠萱;杨光辉;陈燕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右心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

    目的:回顾性总结右心室双出口 (DORV)病人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6年 5月至 2004年 6月, 87例 DORV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主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VSD)74例,肺动脉瓣下型 VSD 5例,两大动脉瓣下型 VSD 8例.有肺动脉高压者 14例,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8例.采用左心室-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跨瓣或不跨瓣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 73例,左心室-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及右心室-肺动脉心外管道连接 3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 8例,姑息手术 3例.结果:全组早期死亡 5例,其中因重度肺动脉高压死亡 3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死亡 2例; 82例生存者中 76例随访 5个月~ 8年,晚期死于重度右心衰 1例; 1例病人术后发现 VSD残余分流,再次手术缝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根据右心室双出口的不同类型,选择佳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保证重建的左右心室流出道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无肺动脉狭窄的 DORV,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以避免产生不可逆的肺血管病变,增加手术死亡率.

    作者:张晓华;景华;李德闽;李忠东;胡小南;申翼;罗立国;董国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非血管操作短暂菌血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已成为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利用血管置管及非血管置管进行诊断、治疗及监测.前者可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全胃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危重病患者长时间补液、给药及有创动力学监测、血液透析、输血及血制品等,后者包括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尿道插管、内镜检查、麻醉相关感染和介入放射学相关感染等.由于这些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操作过程及留置过程的污染,极易导致相关的感染,尤其是由此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是对危重患者的严重威胁,经济耗损大.

    作者:熊薇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异位妊娠两种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

    目的:应用氨甲喋呤 (MTX)治疗输卵管妊娠,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又不增加副反应的方法.方法: 56例患者分 MTX小剂量多次肌肉注射( A组), MTX小剂量多次肌肉注射配合 B超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 MTX治疗( B组)进行比较.结果: B组能明显缩短血β- hCG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结论: MTX小剂量多次肌肉注射配合 B超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 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高、副作用小,尤其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倩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3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观察随访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探索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 34例 1994年 4月至 2004年 9月我院施行全膀胱切除加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 1个月到 9年 6个月 ,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 34例 ,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不定期复查肾功能、血电解质、酸碱平衡均基本正常. B超检查无明显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膀胱镜检查未见残余尿道内有肿瘤复发.其中 30例术后能自控排尿 ,1例女性患者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1例女性患者术后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 4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 ,2例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 ,2例患者术后骨转移死亡.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虽为一成熟术式 ,但仍需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王志峰;梁蔚波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喉罩配合高频通气在小儿斜视矫正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喉罩配合高频通气在小儿斜视矫正术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6例患儿拟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静脉较深麻醉后,置入合适喉罩,进行高频喷射通气,同时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麻醉平稳,监测动脉血气值、SpO2、 PetCO2、气道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参数.结果:小儿斜视矫正术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置入喉罩进行高频喷射通气能保证患儿有效的气体交换, PetCO2和 PaCO2较高频通气前明显降低,而 PaO2明显升高.结论:全凭静脉麻醉,采用喉罩配合高频喷射通气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

    作者:廖志品;田玉科;马自成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微波照射对腹部术后伤口液化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由于肥胖病和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加上高频电刀使用的普及,各种普通外科并发症有增多趋势,而其中腹部手术后伤口液化问题由于发生率越来越高,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随之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也相应而生.现将我院应用微波治疗仪照射治疗腹部伤口液化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陈战;林大富;涂永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多发生于育龄妇女的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疾病,大多侵犯双肺,临床发病率不高,但其发病及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国外有一些相关文献报告,但国内文献报道较少,仅为少数个案报告.现将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李琳;王晖;程刚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胃Dieulafoy病12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胃 Dieulafoy病诊治中的作用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8年 6月至 2004年 1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 12例胃 Dieulafoy病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 5例经胃镜诊断, 2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再出血, 3例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 7例由术中诊断.全组均经手术治愈.结论:外科手术在胃 Dieulafoy病诊治中应该仍有重要的地位.对胃 Dieulafoy病有充分的认识,术中细致探查多可获得明确诊断,注意不同术式的合理运用及操作细节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作者:程骏;朱冠保;姚建高;张启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颈部外伤性假性动脉瘤2例

    颈部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少见,我科 2003年以来收治 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良平;张玉新;王俊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胸腺瘤同时合并重症肌无力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胸腺瘤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或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同时并发 PRCA及 MG极为罕见, 2004年本院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振添;韩永胜;孙自敏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低位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手术( T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APR)进行手术疗效的长期随访.方法: 39例患者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及肿瘤边缘正常组织 1 cm,深度达直肠肌层部分切除.结果:平均随访 (36.6± 12.8)个月, TAR组局部复发率 6.7%,远处转移率 6.7%, 3年生存率 83.4%. APR组局部复发率 4.2%( 1/24),远处转移率 8.3%( 2/24), 3年生存率 87.4%( 20/24).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 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可以取得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同的满意的疗效.

    作者:钟鸣;唐伟军;王平治 刊期: 2005年第18期

  • Smart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6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用 Smart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疗效、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通过介入治疗对 65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 69个,应用脑保护装置 19例.结果:通过造影检查 65例患者的颈动脉狭窄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展;舒航;曾少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